三十而立,习近平引领中国东盟关系全面升级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经30年。特殊时间点,一场由中国和东盟共同举行的纪念峰会22日在“云端”举行。
这是中国和东盟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的30年。作为“搬不走”的邻居,中国与东盟关系如何“三十而立”,全面升级?这不仅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致力探寻,也受到外界高度关注。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的讲话中,人们或可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答案直接体现于双边关系的全面升级中。
在这次峰会上,双方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前,中国与东盟是战略伙伴关系。
在中国的外交语汇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关系的综合性,增加“全面”二字,意味着双方合作将涵盖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细节。
外交专家指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双方对双边关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长期健康发展表明坚定承诺,而且要制定详细的规划,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为之持续努力。
此次辐射20多亿人口的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升级,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即双方愿意继续扩大和深化合作。这不仅符合本地区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将以更大的确定性在地区和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答案蕴含于过去30年的历史中。
鉴往知来,中国一贯认为,历史蕴含走向明天的智慧和力量。回顾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30年历史,习近平在讲话中总结的4点经验,恰好也是双边关系未来行稳致远的关键。
这4点经验是: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
中国与东盟同属东方文化,都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观念。过去30年里,尽管难免有一些分歧和问题,但双方始终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成为亚洲价值观的体现者和践行者,这是中国与东盟走向未来的认知基础。
在实践中,双方在过去30年里“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尤其是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时,双方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共同传统,这种传统受益双方,也势必进一步延续下去。
而从具体合作看,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相似历史遭遇,都有实现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以此驱动的相互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过去30年中,双方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都为未来的双方合作奠定良好合作基础。
“30年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财富,为双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遵循。”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倍加珍惜、长久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答案更蕴于对未来的愿景中。
着眼于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习近平以共建家园为愿景,提出了5点建议——共建和平家园、共建安宁家园、共建繁荣家园、共建美丽家园、共建友好家园。
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出的当下世界,这一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愿景更显美好。而当下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现状,则给了这一愿景以现实基础。
当前,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世界经济形势低迷,但中国和东盟合作热度不降反升。去年,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成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双方抗疫合作也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典范……这使外界更加看好中国与东盟对“家园”的共建。
如何共建?中方的倡议体现诚意。中方重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寻求霸权,更不会以大欺小;再次提出要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提出欢迎东盟国家参与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积极考虑疫后有序恢复人员往来......
“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孤岛,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在讲话中坦陈。
从政治安全到经济合作,从人文交流到环境保护,外界认为,这一愿景不仅为“三十而立”、全面升级的中国东盟关系指明新的方向,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动力。
“中国与东盟携手,有望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亚洲模板。”观察人士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21-11-23/7244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