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高”在何处?习近平点明“三个向度”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黄钰钦 张添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期间,他就何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论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多位青海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习近平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点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向度”,为“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的中国进行发展规划提供了最新版的“行动指南”。
“实施力度”: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什么?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将其与“经济”联系。然而,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逐渐将其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连。
早在起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过程中,习近平已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今次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从民生改善到乡村振兴,从民族团结到社会治理,习近平谈及诸多方面。代表们普遍认为,站在发展的新起点,需要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力度,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应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扎西多杰表示,如果将高质量发展狭隘地理解在某一特定领域,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这一要求。他结合自身建议指出,玉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却面临传承难和发展难的窘境。传承发扬好传统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是在文化领域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空间广度”: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在过去,高质量发展通常被视作经济发达地区转型升级的代名词。习近平在青海团提及高质量发展更显深意。他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在代表们看来,习近平指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广度,纠正了“先有高速度、后有高质量”的错误认知,明确了欠发达地区参与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何进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点明“因地制宜”这一关键词。他强调,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张晓容表示,要持续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出一条适合青海实际、彰显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认为,教育要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打造教育特色。生态环境是青海的天然优势,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从机制层面设立“生态课堂”,让亲近自然成为青海的特色教育,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时间维度”: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当中国站在迈向“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亟需明晰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究竟是特定经济环境之下的权宜之计,还是立足自身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对此,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代表们普遍表示,“必须长期坚持”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时间长度,传递出中国在新的时间节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营养与健康研究室副主任马福昌表示,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不是一时一事的高质量,而是全方位的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卫生健康领域为例,提升民众医疗健康水平需要久久为功。如果仅有一时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现状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马福昌说,高质量发展需要长期坚持,也唯有如此,才有持续性改善的可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21-03-08/6806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