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中华文脉,习近平这样说
【学习进行时】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习近平对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
守护中华文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习近平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习近平曾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诚哉斯言!时至今日,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等古朴的理念依然根植在我们内心,闪烁出新的时代光芒。透过中华文化的基因,可以预见生生不息的未来。
守护中华文脉,是对历史瑰宝的回溯与追寻。回望过去,多少绝续兴替,岁月深藏;多少烽火硝烟,时光掩埋。当一切归于沉寂,静默的文物偏居一隅,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物,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守护历史文物,是一种保护的姿势;而延续文化命脉,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透过斑驳的流光,可以激扬内心、启迪智慧。
守护中华文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拓创新。习近平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他说,“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让文明的百花园群芳竞艳。“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习近平对促进中华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非常关心。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今,时代的车轮在飞速前进。“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前瞻未来之中国,可以一窥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永恒气质。
从历史中走向未来,在开拓中不断向前。
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优秀文化养分,14亿中国人奋力拼搏、砥砺前行,汇聚起磅礴伟力,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20-01-25/6099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