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
2018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人们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和高尚品德,敬仰和感佩他的公仆风采、为民情怀和群众观念。
刘少奇同志把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牵挂着群众安危冷暖,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
1947年3月,刘少奇等带领队伍撤离延安,向山西地区转移。一路上,他深为晋西北人民生活的贫困所震惊,“许多农民多年未制过衣服,一家八九口人共穿一套烂衣服”。刘少奇告诫晋西北的领导干部应该提高警觉,关心群众生活,通过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尽快改变人民的穷苦状态。他尖锐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如果我们真是那样无利于人民,我们自己就可以宣布取消解散”。
刘少奇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冷暖。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在东北林区,他特地批准为林业工人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他还特别注意从政策和法规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和全局上让更多的群众受惠。
为彻底解决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他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研究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友人韩丁这样评价:“新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年中国内战期间的作用,恰如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很快,住房问题日益紧张。当时的政策是国家全部包办而财力又不允许,群众意见很大。刘少奇通过调研,建议组织房屋合作社,由职工自己集资、公家帮助来解决住房,并在株洲三三一厂进行试验。后来,他不但把试点经验批给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还恳请《人民日报》公开报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住房制度的新办法。
1961年4月1日,按照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刘少奇回到了湖南,开始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查。第一站是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刘少奇住在原生产队养猪场的一间破旧空房,一张铺着稻草的旧木架床、两张油漆剥落的方桌和四条长凳,是他办公室兼卧室的全部家当。在天华大队调研时,他解决了事关群众生活的公共食堂、住房、粮食和山林等问题,还为一批遭到不公正处理的基层干部恢复了工作、为一起“饲养员破坏耕牛”的冤案平了反。刘少奇的故乡之行,给乡亲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体恤民情、心系群众的精神和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的襟怀。
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事时,不是全心全意,而是半心半意、推三阻四,甚至曾经没有来头不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这都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在作怪。对此,刘少奇多次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安泰的故事来告诫党员干部:“我们脱离了母亲——群众,就会同安泰一样,随时可能被人勒死。”他还严肃地指出:“现在我们有的同志已经变为老爷,把人民群众当作仆人,自己还不自觉。这是错误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论时代怎么前进、社会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忘了“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军队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永远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永远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不要忘山乡水村的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破炕席的兄弟,也不要忘缝缝补补的姐妹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深思。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把它像石碑一样刻在心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8-11-24/5369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