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过平庸,追求无垠——追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北京的办公室毗邻国家体育场鸟巢。26日,南仁东生前的同事和学生聚集于此,共同追忆故人。
本月中旬,72岁的南仁东因病逝世。家属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熟悉他的人感慨地说,老南一生朴素宽厚、淡泊名利。
“老南”,南仁东让周围人都这样喊他。国家天文台工程师姜鹏还记得2009年初见留着八字胡、目光凌厉的老南,“一看就是‘头儿’”。成为老南的助理以后,姜鹏听他讲经历,“他的人生充满的是调皮、义气、玩世不恭,甚至有些捣蛋”。
身材瘦小的南仁东的确“传奇”。老友斯可克讲述说,1963年老南以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他俩在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开模具,老南从冲压、钣金、电镀等“粗活”到土建水利样样都学,更带领技术员们生产出中国第一代电子计算器。
随着考取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南仁东跨入天文领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写作的诗句:“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表达了他对星空的追求。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南仁东在荷兰、日本等地求学和工作,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其人也留下诸如“摆摊画素描挣盘缠赴荷兰”等奇闻。
后来,南仁东甘愿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挑起天文事业重担。1994年,他和同事们大胆提出在中国境内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此后他们花了10余年时间选址,并踏勘贵州山区数十个候选窝凼。
“南老师曾说过,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一生之中能参与大项目的机会难能可贵。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2001年开始参与FAST的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海燕说。如今再忆前期艰难,以及南老师不断鼓励大伙团结一心的情景,她泣不成声。
FAST于2007年7月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16年终于落成。历经20余载,南仁东率队把图纸变成国之重器,为射电天文学相关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世界独一无二的平台”。
老南也从壮年步入暮年,皮肤晒得黝黑,声音越发沙哑。他的谦逊低调始终如一,当旁人为他个人所获荣誉屈指可数而鸣不平时,他却看得很淡,更在集体报奖时把自己的名字往后放。
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说,在这期间,除了工作,“嘴硬心软”的老南更愿意把心思花在平凡而可爱的身边工作人员身上。他不仅对大窝凼附近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还与老伴一起给工人们买合体的衣物,私下里又资助当地贫困的孩子。
南仁东骤然离世,带来无数遗憾。张蜀新遗憾于没能用镜头记录“他对FAST运营后的寄语”,姜鹏遗憾于邮箱里再也不会有“老爷子的回复”。这些遗憾却也激励着他们继承精神、继续前行。他们说,要让FAST早出突破性成果,以慰藉南先生在天之灵。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7-09-27/4643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