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作者:郭嘉薇来源:江南app网址日期:2016-09-05 点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卫建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本网讯记者郭嘉薇9月4日上午,卫建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来自理论界、文化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有关党政部门的同志、朋友共500多人,洒泪送别这位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贾廷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穆虹、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许永跃、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原主任刘华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等有关领导同志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于伟国的委托代表参加卫建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敬献花篮和花圈。
卫建林同志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因病于2016年8月30日23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卫建林同志是山西闻喜县人,生于1939年9月,197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8月参加工作,曾在红旗杂志、天津市委党校、国务院财贸小组工作。1979年至1987年,历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员、副局长、局长。1988年1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研究员,同年7月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局长。1989年7月任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同年10月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3年8月退出领导岗位后,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2009年4月退休。
卫建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卫建林同志自幼随父母辗转山西抗日战场,在中条山老百姓的哺育下长大,具有坚定的群众立场和深厚的群众感情。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在意识形态领域为劳动大众立言、为民族复兴呐喊,是他的毕生追求。
卫建林同志始终牢记并自觉奉行党的宗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以律己、作风朴素、淡泊名利,性格耿直、关心同志,作风严谨、顾全大局,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卫建林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为党工作,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组建筹备以及担任室副主任期间,协助室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承担急难任务,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多方面招揽人才,在建队伍、带队伍、强队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领导同志讲话的起草工作,留下不少名言警句,如“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等等。在信息反映、决策咨询、调查研究中,他形成了很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卫建林同志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他身上,没有丝毫庸人气息和乡愿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一向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计毁誉、嫉恶如仇,与损害人民利益的错误思潮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始终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的热忱实践者、人民利益的勇敢捍卫者。
卫建林同志勤奋好学、潜心钻研,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功底深厚、笔耕不辍,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坚持学习、思考和写作,在文艺、哲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和第三世界发展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留下了数百万字的文章和著作。代表作有《曹雪芹论》、《明代宦官政治》、《历史没有句号》、《全球化与共产党》、《全球化与第三世界》、《卫建林文集》等20余部。他的文章,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开阖自如、跌宕有致,气蕴饱满、语言精妙,堪称大家风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卫建林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卫建林同志永垂不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6-09-04/3983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