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谈房地产:那些被房子改变的婚姻爱情和亲情
那些被房子改变的婚姻、爱情和亲情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徐蕊 魏骅 程士华 叶锋)北京市民政局日前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离婚登记数量达到39075对,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同比则暴增了41%。专家分析,这或与房屋限购政策后,有些人钻政策空子避税有关。网友不禁感叹,每遇房价猛涨,总有离婚高峰。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房价总体仍呈涨势,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和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5个和69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首次同以超过20%的房价增幅领涨全国。
尽管房价突飞猛进,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依然没有退却中国人买房的热情。买房为什么?为恋爱、为结婚、为孩子上学、为养老、为投资……买房要什么?钱、户籍、婚姻状况等“资格”缺一不可。为了避税,夫妻突击离婚;为了筹钱,多少家庭一筹莫展。本是一处安身之所,但其属性的变化,折射出当今中国人传统观念的亲情、爱情、友情已出现偏差,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房子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为卖房、买房避税,夫妻二人不得已四次假离婚”,链家地产的一位中介人员告诉记者,住房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第一天离婚,第二天卖房这一行为已经默认。在调控政策的高压下,“功利性离婚”已经成为避税的首选模式之一。
“户口簿上婚姻状况已经成了我和老伴争取和保护财产的障碍。”生活在北京的一对夫妇,吴新存和梅艳艳为了房子,30年来折腾了四次,两次离婚两次复婚。
吴新存说,面对同事好友的追问,我们很难说出口,觉得为了买房离婚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那段时间我们两口子和同事、朋友之间都有了很深的隔阂,同事、朋友关系不好也使得我们的精神压力大,有时候吵架甚至说过类似‘反正都已经离了,真离了也无所谓’的气话,就这样,“一套房子、一个户口本差点真的把我们这一家人拆散了”。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婚姻关系与户口簿上的婚姻状况已没有关系了,民政局的记录只是为了我们买房子服务的一纸文书。”吴新存说。
生活在安徽省合肥市的李女士夫妻拥有三套房产,儿子在上海某研究所工作,这样的生活已经让亲戚朋友羡慕不已,但她最近也犯起愁来。为了结婚,儿子提出在上海购置婚房,卖掉父母合肥房产的想法。一时间,老两口各种思绪涌上心头。一面是为养老积攒的资产,一面是儿子的婚姻大事,真是左右为难。朋友同事也在议论“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
近日,75岁的李奶奶被子女用轮椅推进了北京市一家公证处,此行的目的是将她名下的一套仅有住房分到三位子女名下。为了出具公证书,公证过程需要录像,当公证人员询问这一过程是否有违背本人意愿时,李奶奶忍不住痛哭,委屈地说:“是他们逼我来的。”在公证处,因为房子而引发的悲欢离合仍在不断上演。
在房子面前,有时婚姻、亲情、爱情都显得这样无奈。是中国人的住房需求扭曲了房价,还是被推高的房价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显然,畸高的房价已经改变了一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伦理亲情观,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公序良俗。
如今,多少家庭因为房子而走上法庭,多少有情人因为房子而分手,多少孩子因为房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少亲情友情因为房子而淡漠……毋庸置疑,房子已经被贴上社会标签,成为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荣耀面子的象征。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警示着我们,有些人被房子绑架的价值观已经跑偏了。
(中国网事·锐话题·房子改变社会生态之二)房地产调控:未撼动房价却推高离婚率
新华网上海11月4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叶锋)高房价没见松动,为买房而故意离婚的人倒增加了很多。
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离婚登记数量达到39075对,与去年前三个季度相比暴增了41%。这种增幅远超出前4年的平均水平。除北京外,国内不少城市也都出现了离婚率陡增的怪像。
很多人离婚不是感情破裂,而可以说是为了钻政策的“空子”,某种程度上也是面对高房价的无奈之举。今年一些地方出台的细则规定,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满五年唯一住房免征20%个税”。于是,很多拥有二套房的家庭选择通过离婚的方式逃避高额税负。
房子这事儿,真把一些人的婚姻折腾得不轻。除了离婚避税的,还有买房结婚的,即所谓的“丈母娘需求”;更有结婚为了买房的,因为一些城市还对非户籍的单身人士实施限购。于是,一些到大城市工作的外来年轻人为买房而“突击结婚”,导致当地结婚率异常上升。
除了市场中的“无形之手”,高房价背后还有多双“有形之手”。比如“学区房”,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大多与居住地相关,不管房龄长短、面积大小、物业优劣,只要傍上“名校”,房源便是奇货可居。一街之隔,单价可能相差成千上万。
再如“户口房”,在不少城市,只有买房,才能落户,才能报考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岗位,才能享有和当地人口一样的社保水平,才能使家里老人有机会进入当地的公办养老院……“购房落户”也成为不少城市刺激楼市的“强心针”。
一套住房,不光关系到人们的居住,还关系到财产的多少、婚姻的有无、孩子的读书、家人的就业乃至老人的养老。不管是蜗居还是别墅,陋室还是豪宅,城市的住房背后都牵涉太多资源和利益,甚至决定着这些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住房可能是最特殊的商品之一,简单地从居住价值、投资价值、供求关系等角度都不能充分解释其价格的涨跌原因。
调房价这事儿很复杂。“一刀切”地限制、不加区分地打压,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可能会引发副作用。从住宅的属性角度看,就应还原其居住属性,适当控制其投资属性,逐步剥离其“教育属性”“户籍属性”等等。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网事·锐话题·房子改变社会生态之三)大城市还能容下奋斗的“穷二代”吗?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徐蕊 程士华 冯露 叶锋)北上广这些城市飞速上涨的房价,正在挤压着青年一代的生存空间。
只有高中文化的李宗是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魏窑村的农民,1999年他来到上海工作,先后做过机修工人、技工、一线工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慢慢成长为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加上绩效工资每个月能拿到8000元,好的时候能拿到1万元。但单位附近的房价也一路攀升到2万元每平方米。”李宗感到理想与现实越来越远,因为买不起房,无奈之下他于今年返回农村老家。
“提起房子对我生活带来的影响,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李宗有些哽咽,回到农村后的感觉让人心酸,在上海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在我们农村没有用处,为了养家我开个化妆品店,但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亏了一笔钱。“我经常想象着,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能买套房子,现在也能安居乐业,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李宗的经历只是众多进城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为这些城市奉献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为城市建设洒下了汗水和热血。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工人已经适应了城市和工厂的生活,在他们的手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但却没有属于他们的家。在高房价的压力下,是坚守还是逃离?
不仅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一线城市的高学历人群也面临同样的困惑。黄某是北京一所高校老师,能留在北京教书已成为全村人的骄傲。由于来自农村,买房只能靠夫妻俩攒钱,仅凭教师的工资积蓄,在北京连首付都支付不起。今年,夫妻俩有了宝宝,但他们依然“蜗居”在学校的教职工宿舍。家里老人来北京照顾孩子,房子更成为让他们全家头疼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只身“南漂”的“白领”小白,至今仍没有在广州找到归宿感,因为平时都是和别人合租房子,已经退休的父母每次来看她都只能住宾馆或很局促地挤在出租屋的小房间里,少了那些柴米油盐的家的味道,回想起这些,小白总是感到很歉疚:作为独生女,已经在遥远的南方呆了四年多,既不甘心回到老家小城镇,又尚不具备深深扎根在广州的能力——单单买房就难倒了自己。
“我们并不奢望一毕业就能买房,但房价飞速上涨的预期让我感觉自己没有能力攒钱买房。”小白告诉记者,在百般权衡下,她决定辞职回到江苏老家。
这并不是个别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困惑。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有大批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理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里安家扎根,但当高昂的创业理想遭遇高额的房价时,他们犹豫了,是坚守还是逃离?这是当今中国青年一代的鲜明写照,是一代年轻人的经历,但却牵扯着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生计。不可否认,房子已悄然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态。
当高房价让一部分人停住了追寻梦想的脚步时,我们不禁发问,如果一座城市容不下奋斗的人们,那么它创新发展的动力何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3-11-05/2351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