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布赖特:中美须谨慎避免冲突发生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女士日前出席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30周年庆典活动,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任期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奥尔布赖特在回答问题时“重申”了“美国是大西洋国家也是太平洋国家”等说法,她还强调,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她看来不是一种“遏制”,这点被“外界误读”。对于美中关系,她认为“既有分歧又有对话和合作”,可以有解决问题之道。
“我们主导着太平洋的秩序”
环球时报:中国的崛起仍被美国视为“潜在威胁”,而中国总是感到“被人挑衅”。您如何理解目前中美面临的这种安全困境?
奥尔布赖特:我说过很多次美中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关系。这一关系有很多层面,既复杂也经历过起伏。就像刚结束的第八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我们达成不少共识,但在负面清单、货币政策上仍有分歧。在我看来,目前双方面临的最棘手问题还是涉及东海以及南海的纷争。对中国来说,理解美国不仅是大西洋的大国,同时也是太平洋的大国很重要。我们主导着太平洋的秩序。日本和韩国是我们的同盟国,我们和菲律宾有长久的友好关系,现在我们又和越南建立起积极的关系。有些国家都对中国在南海上的岛礁建设表示疑虑。这显然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我们彼此都需要谨慎地处理,避免发生冲突。
环球时报:近来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处于停滞,缺乏动力”。您如何认识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
奥尔布赖特:从经济的角度看,外界的确有困惑。中国领导人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改革理念和改革计划,比如十三五规划。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之后,人们并不十分清楚政府下一步的走向,如在吸引外资和货币政策方面。(外界)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会有一些疑虑,因此我觉得双方当下需要有更多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政府层面的,也应包括企业家层面。很多在华的美国商人都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对于经济减速感到担忧。
“民族主义确实很危险”
环球时报:前不久,美国防长卡特称中国正修筑“自我封闭的长城”,该说法中方并不接受。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奥尔布赖特:外界确实不太清楚中国想做什么,但对南海以及东海局势又十分担忧。人们对于中国更为外向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国内不断升温的民族主义都有些许担忧。
环球时报:民族主义成了全球很流行的一个词。您如何解读民族主义?
奥尔布赖特:我认为民族主义无论在哪里都是非常危险的。我在中欧、东欧、美国都表达过这个观点。爱国主义——为自己国家自豪是一回事,但(如果)因为本国的问题而仇视其他国家是另外一回事,民族主义确实是十分危险的。
“断绝和中国贸易的说法十分荒谬”
环球时报: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言行受人关注,有人担心他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对此,您怎么看?
奥尔布赖特:会的。作为一个前任外交官,通常我不会在国外批评本国的政治人物。但我已太多次被问及如何看特朗普的言行。特朗普的言行确实让人困惑,因为他对问题的很多陈述、表态都不是基于事实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是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比如“断绝和中国贸易往来”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他的很多说法,从美国的角度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环球时报: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第一位女总统,您会给她什么建议?
奥尔布赖特:我想希拉里不需要我的建议。她完全了解美中关系重要性。再回到刚才的问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被不少国家误读了,这不是我们推行的遏制政策。翻开地图,你就会发现,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在太平洋有不少盟友。而希拉里能很清晰地从这个角度认识和阐述两国关系。如果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发生矛盾,我们应把这种矛盾开诚布公地提出来。未来我们需要建构这样一种能直面矛盾和分歧的美中关系。希拉里在做国务卿期间就很清楚两国的共识和分歧所在。在人权、信息技术方面,美中或许有分歧,但我们在其他很多领域还是有对话和合作的空间,可以有解决问题之道。当国与国之间有分歧时,事实上仍可保持对话,国际事务中这是屡见不鲜的。
�歧所在。在人权、信息技术方面,美中或许有分歧,但我们在其他很多领域还是有对话和合作的空间,可以有解决问题之道。当国与国之间有分歧时,事实上仍可保持对话,国际事务中这是屡见不鲜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zyxw/gj/2016-06-22/38545.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