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正在扩大亚太影响力,拉更多人“助拳”就能围堵中国?
当地时间6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凤凰网原创《凤凰大参考》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左希迎,解读北约峰会。
核心提要:
1.战略概念文件首提中国,是北约应对中国的重要举措。其中有美国推动、俄乌战争和北约自身定位的原因。北约虽然在使用话术来淡化自己对于中国“对手”的定位,但是未来对于中国的针对性行动必将增多,北约内部的分歧意见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2.美国希望通过“北约加”的策略扩大北约在亚太的影响力,日韩澳新甚至印度都会在未来同北约加强合作。不过出于亚太地区与欧洲不同的情况,这些国家未必会成为北约的新成员。目前已经存在于亚太地区的多种多边机制,都是拜登根据不同议题来针对中国设置的联盟,利用“乱拳”来多对一的应对中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结盟策略。
3.北约这一次增加快速反应部队规模的举动,对于中国的影响有限。但是中国可能要在未来面对北约国家在南海的“自由航行”等海上安全方面的问题。而这一次北约探讨俄乌议题,并且对于中俄关系,甚至将俄乌局势错误联系到台海问题上来,都值得我们警惕。以不变应万变,不受美国对俄制裁等所谓“威慑”的影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
1
在应对中国“威胁”上,北约已达成共识
《凤凰大参考》:我们先来聚焦这次峰会中关于中国的部分。就目前的消息来看,“北约2022战略概念”把中国首次列为“系统性挑战”,您如何解读这个表态?
左希迎:这是北约应对中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北约2022战略概念”首次提到中国背后,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美国作为关键推手,在背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一直推动北约在全球层面,尤其是在“印太”地区应对中国,这次北约的行动基本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志;
第二是俄乌冲突的因素。西方国家包括北约国家,期待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到西方这一边去谴责俄罗斯,甚至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队伍中去。目前来看,中国坚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始终在劝和促谈,始终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不赞成没有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对北约国家或西方国家而言,他们认为,没有加入谴责和制裁即是不站他们。北约国家还认为,中俄过一段时间还强化了战略配合,两国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看到新颁布的“北约2022战略概念”中就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不断加深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两国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尝试,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相悖。”这大概体现了北约国家对中俄关系的认知变化。
第三就是北约自身的需要。北约从冷战结束到现在,为了自身组织生存和联盟功能的需要,一直在寻找对手和敌人。随着中美关系逐渐恶化,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竞争对手,北约的跟进是必然的。北约认为,中国现在符合作为北约在全球层面对手的全部条件,将中国塑造为一种威胁,也将有助于北约的转型需要。
北约领导人召开会议。图/Getty
其实从2019年以来,北约就一直把中国称之为威胁。2019年的时候是将中国视为严重威胁,2021年布鲁塞尔峰会时已经认定中国为系统性威胁,然后是这次在规划未来十年的“北约2022战略概念”中提及。这大概体现了北约在过去几年应对中国上的态度变化,即把中国看作威胁的认知越来越强。
总体而言,北约的态度是追随美国的。从2017年特朗普政府把中国视为首要竞争对手那时起,美国就一直在推动北约盟友,调整战略认知,与美国保持一致,现在美国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2022年6月28日,北约峰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图/The Rimont
《凤凰大参考》:我们注意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峰会中也谈及中国,他表示,北约并不会把中国当作对手,还声称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北约也需要在气候变化等方面同北京接触。结合北约将中国列为挑战的表态,您怎么分析北约秘书长的这一番发言?
左希迎:在谈北约之前,先看看美国。即使美国现在也没有完全跟中国对立,仍然在一些领域保持接触和合作。尽管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不会把中国当做对手,但这显然是他的话术。在认知上,北约已经将中国视为对手。当然,北约主要关切安全问题。他希望保持接触的,多为经济领域,尤其是有求于中国的领域,在这些问题上中国与美国及其北约欧洲国家一直保持接触,因此斯托尔滕贝格的话和北约此前的表态并不矛盾。
不过,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发言,斯托尔滕贝格说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对手,他后面还说了一句,即北约必须认识到中国在崛起,中国在大量投资与新的现代军事装备,包括大幅提升和能力,投资于关键技术,并试图控制欧洲的关键基础设施,这对北约国家的价值观、利益和安全构成了挑战。
如果再看2021年布鲁塞尔峰会,当时斯托尔滕贝格说中国和北约之间不会进入新冷战。他说,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但作为一个联盟,我们需要共同应对中国崛起对安全构成的挑战。
从过去两年斯托尔滕贝格的表态来看,里面存在一个虚实相间的话术:在安全领域更实一些,北约在事实上已经把中国当作对手和敌人了;在非安全议题更虚一些,在言辞和叙事上在刻意回避。对于中国而言,应该注意到话术背后的东西,即北约对中国的认知和定位已经非常明确。
未来发展态势的话,北约可能对中国的安全认知愈加负面。2021年北约就已经提到了中国战略性武器的发展、军事现代化、军民融合的透明度以及中俄军事合作的关切。今年在主要议题领域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对于中俄两国的战略协调高度警惕。未来对中国的忧虑将更强,而对于中国和北约建设性的合作、接触这些方面可能都会下降。当然,下降不是线性的,中间有高有低,也不排除各国内政有变化,引起相应战略调整,但是把时间放到10年20年长周期之下,中国跟北约国家、跟美国合作的空间将不断被压缩。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图/NATO
《凤凰大参考》:在这次峰会上,针对中国的表态,其实北约内部的不同国家也各有各的看法。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美国和英国一直推动以强硬的措辞对华发出声音。而法德等国支持采用更谨慎的涉华表述。您如何看待北约成员内部这种意见上的不同?
左希迎:这其实主要是欧洲国家内部的分歧。法国和德国对于中国的判断和美国有些差别,但是英国跟美国是基本同步的。
英美两国是同源同文同种的天然盟友,它们在战略利益上相对一致,所以英国对于美国的战略需求基本上是配合的。但是法国和德国有自己的认知和目标,两国都想推进欧洲的防务独立,与英国有较大的区别。
英国脱欧之后,欧盟内部也非常复杂,像波兰等东欧国家被称之为“新欧洲”,它们对中国的看法相对负面一些。“老欧洲”国家,像法国和德国是老牌大国,与美国关系的操作空间稍微大一些,它们对欧盟有战略预期,更加追求欧盟的独立和自主。不过这种区别对于北约整体对华态度的影响非常有限,北约总体上是美国主导的。在大的战略安排上,法国和德国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在一些问题上也对美国的处理方式不满,甚至在某些具体领域上并不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最终大概还是会顺从美国的。西方国家在应对中国威胁上,初步的共识正在形成。
2
意图用“乱拳”对付中国
《凤凰大参考》:这次峰会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参会的新面孔:日韩澳新等国的领导人出席。这一变化也被认为是北约向亚太地区扩展影响的一个表现?您对此如何分析?
左希迎:拜登执政以后,美国主导的一些多边机制一直在推动“加”的策略。北约现在也在推动“北约加”战略。过去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推动北约在亚太地区整体影响力的扩展,强化与亚太盟友和伙伴的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事务。
常规上,北约国家参与亚太事务是比较多元的,不仅有香格里拉对话这种地区多边论坛,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也会时常到亚太地区进行自由航行,积极参与相关军事演习,这些可以视为是美国在推动北约国家做战略上向亚太地区看的举动。反过来讲,美国也在推动亚太国家向北约看,包括这一次邀请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这类安排。
这些国家在美国的战略棋局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以韩国为例,这一次很积极地参与北约峰会。在此之前,韩国已经加入了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也正式设立了韩国驻北约的代表处。韩国的选择体现出韩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尤其是总统换届之后带来的政策调整,但是也反映了历史的大趋势,即韩国在未来一段时间更倾向于靠近美国。
这大概反映了美国联盟体系发展的新方向。不管是北约有意地向亚太地区看,还是亚太国家向北约伸橄榄枝,都符合美国印太战略和联盟战略的设计,通过联盟多边化和网络化,不同盟友和各多边机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合力,在不同议题上通过不同联盟来遏制中国。
2022年5月21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右)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图/韩国政府网站
《凤凰大参考》:但北约也有不断东扩的“前科”,他们会吸纳这次参会的日韩澳新四国成为新的北约成员吗?
左希迎:北约东扩是边界的,有主观的边界也有客观的边界。在主观上,北约扩大选择成员主要考虑一些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国家。例如,北约以前考虑过格鲁吉亚、乌克兰这样遏制俄罗斯的关键国家。北约不会随便挑某个国家加入北约,所有组织都有一个困境,一旦加入的成员多了,尤其是一些跟组织功能不太相关的成员加入后,组织正常运转会遇到问题。对于哪个国家能加入北约,美国和北约有比较深的考虑,会评估其战略、价值观和现实利益上的需求。因此,尽管冷战结束后就有5次东扩,已经逼近俄罗斯的墙角下,但是它不会随意东扩。
客观上它也有边界,就是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抵制,会影响到北约扩大的成本和收益计算。因此,北约东扩与它在亚太地区一定会吸纳哪个国家,比如这次参会的日韩澳新,在逻辑上是没有关系的。
我认为这些国家在短期内不会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北约有北约的功能和地理范围,如果北约跨越了北大西洋,扩展到西太平洋地区,它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同盟体系,这意味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短期内应该不会走这一步。
6月2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内侧起顺时针)、新西兰总理阿德恩、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韩国总统尹锡悦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图/共同社
《凤凰大参考》:从北大西洋,到太平洋,我们自然也会联想到印度洋以及所谓“印太”,您认为北约接下来是否还会在这一区域扩展影响力,比如接下来的北约峰会会邀请印度参会?
左希迎:这是有可能的。印度已经受邀参加了G7峰会,受邀参加北约峰会也不存在制度性障碍。不过,这次北约峰会的一个核心议题是俄乌冲突,西方国家期待印度能够选边站队,谴责俄罗斯。印度如果去了会有点尴尬,印度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北约国家一直在印度洋地区扩展影响力,美国出台印太战略以后,法国和德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印太战略文件,试图积极参与印太事务,这就包括印度洋的事务。随着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上升,北约国家将会继续炒作中国在印度洋的威胁,同时强化与印度的关系,不断提升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印度总理莫迪受邀出席G7峰会。图/Business Today
《凤凰大参考》:北约峰会这一次新接纳的参会成员,大多都已经在“QUAD”,还有“五眼”、“AUKUS”等其他多边机制当中。您怎么解读这种“重叠”现象?
左希迎:这要从冷战时期开始说起了。在冷战时期,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建立了一整套联盟体系。在欧洲是成立了北约,北约在性质上是一种集体安全机制,是一种多边联盟。
在亚洲,美国选择是双边联盟体系,被称之为“轴辐体系”,即通过一系列双边安全条约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结成盟友,美国居于中心位置。这与北约有着很大的不同。
究其原因,亚太地区的这些国家政治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别很大,有的甚至还存在历史纠纷,很难像北约一样搞一个集体安全机制。
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的思路,也是从亚太地区的现实出发的。根据亚太地区美国盟友和伙伴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拜登政府试图联合盟友和伙伴构建多边合作机制,然后将多个多边机制嵌套在一起。在拜登的设计中,根据议题来组建议题性联盟。譬如,针对提升威慑中国能力,美英澳成立了AUKUS;情报领域的合作,有五眼联盟;针对产业链、人文交流、疫情防控以及整体战略上的协调,有QUAD;在经济合作商,有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产业链韧性上,美国主导成立了半导体联盟;未来肯定在其他议题上还会有新的动向。
也就是说,亚太地区联盟和伙伴体系的运行逻辑跟北约是不一样,所以北约在亚太地区推进与伙伴的合作,目前倾向于通过北约加的这种方式,让东亚国家加入北约并不容易。
日美澳印4国参加的“Quad(四方安全对话)”于5月24日上午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了首脑会议。图/CNN
3
面对北约威胁,中国要以不变应万变
《凤凰大参考》:我们再来谈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这一次北约也有着扩军,增加快速反应部队规模等举动。但是由于中国还没有和北约国家接壤,所以我们对此并没有什么直接感受。您认为,在北约把中国列为挑战,以及吸纳新成员参会的新形势下,北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左希迎:北约增加快速反应部队主要针对俄罗斯,是俄乌冲突之后北约的一个应急反应,旨在加强前沿部署,强化在北约东翼的威慑力量。当然,它对中国的影响肯定会有,但是相对有限。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对中国形成的威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北约更加团结了,当然这不是峰会的结果,是俄乌冲突带来的一个结果。北约原先处于半死不活状态,马克龙也说北约已经脑死亡,然而俄乌冲突改变了一切,北约已经复活,甚至还有所强化。
第二,美国会利用北约来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国之前推进印太战略的力度挺大,但是进展和成效有效,北约向东看意味着美国及其盟友会有更多的力量会投入到亚太这边。
可供北约选择的方式有很多。这一次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韩国的领导人参加北约峰会,北约有意与这些国家启动扩大合作的路线图,确保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更加密切的协商和合作,尤其是包括网络、海上安全、反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重点主要是海上安全。
北约国家可能会越来越多参与亚太地区事务,通过自由航行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在太平洋岛国上,美澳日新英最近建立了“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这也值得引起关注。在台湾问题上,北约也日益对台海局势表示关切。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北约的动向事关我国国家安全。
美英日澳新五国发布联合声明。图/美国政府网站
《凤凰大参考》:虽然我们这次采访聚焦涉华议题,但俄乌战争其实是这次峰会的重要议题。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态度是峰会中的讨论内容,甚至有部分媒体将乌克兰和中国台湾做了错误的对比。我们怎么应对这种敌对态度,甚至是有可能的直接威胁?
左希迎:西方现在整个战略界有讨论,就是将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类比,把未来台海有可能爆发的冲突当做俄乌冲突的再现。目前美国及其盟友,都存在类似的思维定势。然而,乌克兰问题跟台湾问题有着本质不同。
当前,美国战略界对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反应模式,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中国受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制裁的威慑,中国会在台湾问题上将更加谨慎;第二种认为,美国制裁罗斯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没影响,但是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策略。第三种认为,美国制裁罗斯会加快中国在台湾地区的行动。
对于中国的应对,首先不要做类比,因为台湾问题确实跟俄乌冲突有根本区别;第二就是中国要认真研究俄乌冲突,要评估各方在其中的行为和作用;第三就是避免受到美国威慑的影响。美国在金融和经济上对俄国进行制裁,在军事上大力援助乌克兰,目的之一是让中国政府和民众看到俄罗斯因采取军事行动遭受来自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惩罚。中国要继续按照原先的战略规划,做好自己的事儿,不因俄乌冲突改变自身的战略规划,避免历史进程拐弯。
本文对话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左希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yz/2022-07-03/7625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