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增长遭遇双重制约
导言
如果有人曾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希望世纪”的话,那么他现在可能会充满失望,因为第一个十年尚未走完,这个世界已经变的危机重重。是的,危机取代希望,成为当下舆论的关键词。翻开报纸,打开网站,各种危机都是焦点话题: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三鹿奶粉、“楼翠翠”、股市暴跌、房价疯涨、新疆骚乱、富豪撞人、论文抄袭、“常凯申”、“华南虎”、“欺实码”、“被就业”、冰冻灾害、汶川地震……。
危机频仍,很多人下意识地感觉到我们的社会一定是出了问题。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又是模糊不清的。事实上,也必然是模糊不清的,因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资本主义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持续了300多年,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已经搞了30多年。更重要的是,自从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这一系列的危机似乎在暗示,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正在遭遇一个十字路口,面临一个坎:我们需要对过去的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做一次集中的、深刻的反思。这些问题不仅在空间上将是全球性的,而且在时间上也会给全球带来深远的影响,将可能影响到我们未来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几百代子孙们的生活。梳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很可能会成本世纪的全球人类生活的主题。
本书是向大家展示我们在这方面的思考。总体来看,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社会约束和自然约束两方面的威胁(以下章节会展开详述),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从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两方面着手。
作为本书开端,第一部分的任务是梳理和解释问题:努力把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麻烦、危机描述和解释清楚。故事就从全球经济的增长遇阻说起。
第一章 增长遇阻
三个和尚,一个世界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会协作、合作,去创造共赢。故事中的三个和尚,由于为一些私利所障目,导致合作失败,从而陷入无水可喝的境地。换句话说,由于在组织、制度上出了问题,这三个小出家人遭遇了一场严峻的“水危机”。
如果和尚们幡然醒悟,开始摒弃个人私利,顾全大局,并且捣鼓出一个大家都很满意的轮流值日表来,是不是就可以保证他们永无吃水之忧了呢?在原故事中,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该故事的创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设定了一个隐含假设,水源是充足的,永不会枯竭,而且永不会因为污染而变质。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不仅小和尚挑水的那条河可能会断流,而且也可能会因严重污染而无法引用。
这样以来,要消除和尚们的饮水之忧,仅仅靠增强打水中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保障水源。一旦水源消失,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再强,他们的值日表设计地多么优美与合理,也是无济于事。
也就是说,和尚们的饮水安全面临两个约束的威胁,一个是社会约束,一个是自然约束。社会约束说的是他们如何进行组织、协作的问题,自然约束说的是他们的自然资源(水)受否充足的问题。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猜出我的意思了。没错,这里说三个和尚意在全体人类,三个和尚的境遇也是当前全球社会困境的一个缩影。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像三个和尚一样,也面临着制度和自然两个约束的威胁。目前,由于市场经济已经基本覆盖了全球,尽管各大洲的很多传统文明依然在发挥着影响,但还是基本认为市场经济文明(资本主义)已经是一种全球文明。同样,这个全球文明也无法逃脱两个约束的魔咒。
遗憾和不幸的是,这两个约束现如今突然开始同时生效,在社会约束和自然约束的双重重压下,全球社会骤然变得危机四伏,乱象丛生。
危机时代话危机
全球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时代,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在你我的有生之年,这些危机都将可能常伴身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需要学会适应危机;另一方面,更重要地是,还必须寻找消除这些危机的办法。无论是适应危机,还是消除危机,其基前提是理解危机。
在前面的导言里,我列举了一长串的危机。这些危机们看起来繁乱如麻,令人无从着手,其实它们的分布遵守着一个规律,可以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属于社会约束的危机,第二类是属于自然约束的危机,第三类属于自然灾害。前两类都是由人类的自身行为造成的,都和人的行为有关;而第三类则是独立的自然现象,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三鹿奶粉、“楼翠翠”、股市暴跌、房价疯涨、新疆骚乱、富豪撞人、论文抄袭、“常凯申”、“华南虎”、“欺实码”、“被就业”,这一系列的危机是属于社会约束类,其要义在于财富分配是否公平,当财富分配出现严重不公时,社会约束的危机便会爆发。也可以说,一切的社会约束都和财富分配有关。金融危机是金融部门企图过多抢占其他部门利益的结果;经济危机是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两极化的结果(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三鹿奶粉事件的根源在于三鹿奶粉公司和其他一些原奶供应商企图过多抢占牛奶消费者利益;“楼翠翠”、房价疯涨涉及到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与买房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股市暴跌涉及大股东、庄家和散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新疆骚乱的深层根源恐怕与维族人深信自己在国家的财富分配中遭遇不公有关;富豪撞人案说明在当下中国的有些地方,有钱优势人哪怕蓄意终结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他也可以不受或者少受惩罚。这更是一个财富分配问题——生命是最贵的财富;论文抄袭、“常凯申”是学术界里的财富分配问题,实质和三鹿奶粉是一样的,都希望不劳而获;“华南虎”、“欺实码”、“被就业”说的是政府信用丧失问题,政府造假一定企图制造或掩盖某些财富分配不公:“华南虎”掩盖的是陕西某县以欺骗手段图谋国家自然保护基金的事实,“欺实码”企图通过掩盖在市区严重超速的事实而实现帮助当事富家子弟躲过惩罚之目的,“被就业”是学校通过制造虚假就业率而骗取获得某些财富的权力。总之,制度制约型危机涉及的是纯粹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是属于自然约束类危机,其成因是经济的增长超越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会从两个方面给大自然施加压力。一方面,需要源源不断而且呈递增趋势地从大自然掘取能源和原材料;另一方面,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源源不断而且呈递增趋势地制造各种排放和垃圾,需要大自然来吸纳。也就是说大自然对经济增长提供着“源”与“汇”的功能支持,“源”功能提供能源和资源,“汇”的功能吸收排放和垃圾。自然约束的危机就是由经济的增长超越大自然源和汇功能承受能力所造成的。全球变暖是人类经济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大气层大量积聚的结果,各类环境污染是给类排放和垃圾超越水、空气、土壤吸纳能力的结果,能源短缺则是有限的化石能源储藏和无限的经济扩张势头之间矛盾开始显现的结果。自然约束类危机涉及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属于自然灾害类危机。此类危机可能会大规模摧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与自然约束危机不同的是,这类危机的成因与人类的行为无关,是由一些至今人类尚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原因造成的。尽管破坏力可能巨大,但它们谈不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约束,因为它们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自然灾害涉及的是纯自然现象。
不过另一方面,虽然人们尚无法控制这些自然灾害,但是可以采取一些行为来弱化灾难的影响。譬如,尽管人们尚无法准确地震的发生,但是却可以通过把房屋建的结实些来减少地震爆发时房屋倒塌的概率。如果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偷工减料,甚至制造豆腐渣工程,那么一旦地震来临,其损失将不可想象。这时候的问题就不是自然灾害了,而是蓄意造假,非法牟利了,属于社会约束类危机。
从对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程度看,第三类危机最不值得关注,也谈不上制约。如果科学家能够找到控制各类自然灾害的办法自然更好,那样将大大扩展发展的空间。即便找不到,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世界一直如此。能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制约的只有前两类危机,即社会约束类危机和自然约束类危机。
同时,这两类危机的制约力度和级别也是有区别的。社会约束类危机无论多么严重,即便爆发革命运动、武装斗争、乃至世界大战,只要人类之间不相互赶尽杀绝,还留有人种存在,人类都将可能继续存在下去,重获发展;但是自然约束类危机则不同,从“源”功能上看,我们很难技术和经济可行地找到大规模替代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的办法,随着这些自然资源的逐渐耗尽,经济的继续前行也将愈来愈举步维艰;从“汇”的功能看,一旦越过临界点,超载的自然环境可能会持续地、甚至加速地恶化,大自然将可能畸变得不再适宜人类的生存,人类可能因此而遭遇灭顶之灾。可以说社会约束类危机是“软制约”,而自然约束类危机是“硬制约”,后者的制约级别要高于前者。
遗憾的是,尽管自然制约级别处于高位,但是在茫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自然约束类危机只是在20世纪末期才开始显现与恶化,它的存在历史相对于整个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对自然约束危机的认识上出现历史盲点,这导致人类对自然约束危机意识淡漠。即便是现在,很多人也没有真正理解自然约束类危机的严重性,他们眼睛紧盯社会约束,对更严峻的自然约束的到来却视而不见,真真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近两年过于所谓的“阴谋论”的书在国内非常走俏,最著名的有《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等。这些著作企图向大家揭示权势家族、人物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操纵而从社会中获取财富,制造社会不公,这是典型的、甚至极端的社会约束范畴内的社会问题。应该说揭示这些问题显然对弱化社会不公富有积极意义,然而遗憾的是,无论《货币战争》的作者,还是《石油战争》的作者,都对当前的自然约束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所谓的自然约束类危机是不存在的,而只是权势集团制造出来的维护自身利益的说辞。
在自农业文明以后的几乎全部人类历史中, 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社会约束。所以,历史上各类文明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都是社会约束类危机,处理人于人之间的财富分配关系。这里需要区分一下“自然资源短缺”和“技术短缺”这两个重要概念。在当今时代,人类的生产技术已经充分发达,在这些技术之上,全球社会已经建立庞大的生产能力,所谓的生产能力就是改变自然资源的能力。目前我们面临的困境是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技术相对过剩;而在不到半个世纪之前的所有人类历史中,面临的困境是技术相对短缺,而自然资源相对过剩。很多人往往会误将生活中的物质短缺与自然资源短缺混为一谈,误将历史上人们的物质生活的贫乏视为制约当时社会和经济法发展的原因。其实不然,古代的自然资源不仅不是短缺的,恰恰相反,而是过剩的。那是的自然资源如此丰富,以致形成大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
还需指出的一点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观念的历史很短,只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才逐渐形成的,尤其是自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在古代社会,地球上任何一个文明都没有增长和发展的概念,那时候的经济增长也是及其缓慢,甚至令人难以觉察。一年一年、一辈一辈的经济状况更多地是循环和重复。今年重复去年的生活,这代人重复上代人的生活。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古代社会是可持续性有余,而发展不足。由于缺乏经济增长的观念,整个社会的存在目标也不是像现在一样,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导向的,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约束概念了。那时的人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精神生活上,这是那时各类宗教得以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他们追求一个非自利的多少都带有神圣性的目标,并且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形成各类教义、戒律、仪式、礼节。
总结一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繁杂的危机可被装入三个筐,第一个筐装社会约束类,第二个筐装自然约束类,第三个筐装自然灾害类。前两个筐里的危机是人的行为造成的,最值得关注,而最后一个筐装的是纯自然现象,最不值得关注。而在前两类危机中,又数自然约束类危机对全球社会的持续发展危害最大,这类危机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增长遭遇“硬制约”
稍微熟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人都知道,自从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在美国引燃以来,中国的宏调政策也迅速出现大转向,由防经济过热、防通胀转向全力“保增长”。“保八”也成为中央政府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的“保八”就是要确保中国经济能够继续维持8%的年增长率。事实上,不仅中国在保增长,全球的政府都在保增长。世界银行预测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将负增长2.9%,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乃为 60多年所罕见。在当今时代,经济以一个固定的甚至逐步提高的比率永久保持增长,已经被视为天经地义。增长被视为必须的、正常的,而不增长则被视为经济出了毛病、是不正常的,应该采取手段让其恢复增长。
上文已经指出,经济增长的观念只是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准确地说,是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形成的。自那时起,指数型增长才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主导特征。掐指算来,也不过区区百余年历史。难道这一百多年的生活形态就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归宿?
前面提到,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两个制约:社会约束和自然约束。两个制约中任何一个出现,经济增长便会中断,而陷入危机之中。社会约束的在市场经济中典型表现形式是经济危机。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大概10年就会出现一次,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危机就会消失,经济重拾增长,即便是1929年的“大萧条”,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影响也会渐渐消失。这样以来,经济危机在人们的观念中便成为经济正常增长的干扰。从长期看,经济还是持续增长的,只不过呈现出一些周期性特征而已。
对于2008年爆发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分析家们也以同样的思维来审视,认为会同以往的各次经济危机一样,终究也会消失,全球政府的各类财政和货币救助措施,更是可以缩短这一消失的过程。事实上,很多政府官员和市场人士已经开始认为,经济已经复苏了,危机已经远去了,至少正在远去。
殊不知,当前我们正面临的经济危机和历史上任何一次都不相同。在传统的经济危机中,都是仅仅遭遇社会约束的制约,而当前的经济危机中,不仅社会约束在起作用,而且自然约束也开始起了作用。自然约束显现是经济增长超越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结果,典型表现是能源紧张、对全球变暖的担忧开始加剧。这是自市场经济诞生以来,第一面临双重约束的重压。社会约束是“软制约”,而自然约束才是“硬制约”。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调整,传统经济危机的因素固然会消失,但是无论如何调整自然约束的因素都将长期存在,对经济的继续增长构成制约。
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遭遇了严峻的自然约束。应对诸如化石能源的短缺、气候暖化等自然约束类的危机,已成为全球社会所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在这些挑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经济要回到此前的增长轨道已绝无可能。事实上,降低增长速度很可能是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必要措施。
(这是书稿《换个活法》中的部分内容 作者是共道研究中心蔡历更多内容见 www.gongdao.org)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8027.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