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中国的南亚政策必须根本性转变(战略帖之四)
中国的南亚政策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我在战略系列帖之二《美国的战略收缩和战略进攻》中曾经提到过南亚的重要性及印度的危险性,今天想具体阐述一下中国南亚政策的缺失及未来的调整方向,分四个部分来谈:一、目前南亚政策总体上的几个问题;二、中国与尼泊尔;三、中国与巴基斯坦;四、中国与印度。
一、中国南亚政策目前出现的几个问题。
1,“三角恋”式的设想将注定是没有赢家的。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任何外交行动都不针对第三方,不谋求在双边外交中侵害第三方利益。这个原则对不对呢?从外交姿态上讲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涉及到具体的国别而言,则未必全对,在部分外交精英的设计之下,中国近年来试图搞一个所谓的“中印巴”三角互动关系,想把“印巴对立”和“中印对立”化解于三角互动之中,然而设想如果脱离了现实,就是痴人就梦,也是一种外交幼稚病的表现,一种缺乏基本信任的所谓三角关系与三角恋的危害一样大,最终都将是受害者,一个赢家也没有。
2,基于传统势力范围的考量必须转变。中国的南亚政策这些年来亦步亦趋,始终忍而不发与其说是“韬光养晦”的结果,不是说是懦弱不自信的表现,中国在南亚为什么顾虑重重?除开南亚国家特殊的文化与宗教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不愿意碰触印度的传统势力范围,南盟七国(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除巴基斯坦以外,几乎都被纳入到印度的势力范围,这种思想一直在制约着中国不能放开手脚拓展外交空间,即使有,也是边走边看印度的眼色,始终没有碰触到印度设定的“所谓底线”,如此下去,南亚这块重地将成为中国外交的软肋。
3,基于宗教的考量也应当从外交活动中慢慢弱化。人类发展到今天,不管是哪个地区、哪个国家,宗教都已经退出了政治中心的地位,政教合一的国家很少很少了,迟早都是要彻底消失的,尽管目前宗教力量在南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还影响很深,但是,并没有达到宗教主宰国家的程度,美国能够在全世界任何存在宗教信仰差异的地区深度介入,除开实力因素以外,更多的是美国人坚忍不拔地向一切文明渗透的决心和毅力,中国在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一下,我们与美国的不同和优势在于:我们与南亚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交往,有深厚的历史感情,有能够理解的文化通融性,有宗教信仰群体的交叉之处,中国在南亚的文化受排斥程度远小于美国,即使是一个90%以上国民信仰“印度教”的尼泊尔,只要政策得当,中国也是完全可以实现政治与经济外交的更大胜利的。
二、中国与尼泊尔。
1,尼泊尔简介:2642万(2006年7月统计),全国有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嘉尔、古隆、谢尔巴、尼瓦尔、塔鲁等30多个民族,其中包括世居与流亡的藏族共三万左右,大部分已经取得尼泊尔国籍。尼泊尔语为国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尼泊尔是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边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国境线全长2400公里。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国家,从东到西长度为885公里,而从南到北则在145-241公里之间。
2,尼泊尔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从地理上看,尼泊尔的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对印度的牵制作用,得尼泊尔则得中国西藏的安稳,得尼泊尔则得边疆稳定,尼泊尔对中国经济上的价值是可以忽略的,我们可以在经济上给予尼泊尔无条件的援助,援助的规模应当大大地超越对朝鲜的援助,而实事上,中国目前对尼泊尔的援助是相当有限的,与印度相比差距甚远,这必须要立即调整,南亚地区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是十分紧迫的,抢尼泊尔要象资本家抢市场一样削尖脑袋,再迟疑下去,中国会损失很大。
3,在尼泊尔设准军事基地的思想是要有的。也许有人会说,你孙锡良是不是疯了,怎么能在尼泊尔设军事基地呢?首先是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相抵,再者与尼泊尔的意愿未必相符,最后会把印度逼到狗急跳墙。上述三个方面都是存在的,也是必须考虑的,但是,我们要记住:世易时移,与时俱进。外交是必须为国家核心利益服务的,不是僵化不变的,如果国家的核心利益已经隐约可以看到将受到侵害,再顽固不化地坚守所谓的外交原则是不明智的,最终必定会失去主动权;尼泊尔方面是否同意军事合作,在我看来,完全取决于中国的意志和诚意,也许尼泊尔现在不愿意合作,也许尼泊尔害怕印度报复,但是,在印度综合国力还没有完全实现与中国平起平坐的时候,中国主动动用国家硬实力抢占地盘,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至于印度,我们不必在意,我们就是要刺激它,因为印度中国的西藏地区的过度猖獗和对中国分裂势力的顽固支持,中国除了正面应战以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无限压缩它的势力空间,迫使印度必须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到处补漏,如果让印度专注于中印对决而没有后顾之忧,对中国而言,代价就太大了。
4,中国对尼泊尔的外交政策不能受限于国内的政治偏见。尽管普拉昌达上台以后,第一时间向中国示好,并得罪了印度的保守势力,但这种示好并没有得到中国的最好回应,中国国内基于对毛泽东思想的排斥,转嫁到对尼共(毛主义)的厌恶,尤其是一部分资产派政治家更是对普拉昌达的上台表示反感,把毛主义当作笑话看,他们都在等待着普拉昌达的下台,这反应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现行政治生态中的窘境,印度正是看准了中国政府对于尼共毛的排斥,加紧了对尼泊尔反攻的步伐,并成功的将普拉昌达赶下台,即使联合马列未必让印度喜欢,但是,象征性的胜利对印度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有很多人认为,普拉昌达的下台是尼泊尔政治斗争的结果,其实不然,最大的因素是印度和中国,是印度用“物质和思想”将普拉昌达赶下了台,中国国内的政治偏见是另一个推手,这样的形势是危险的,是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
三、中国与巴基斯坦。
1,“中印巴”的三角关系巴方是不满意的。自从中国产生“三角互动”的那一时刻起,巴方就开始从情绪上对中国产生了不满,因为作为一个关系十分牢固的中巴关系,在没有看到中印战略互得利益的情况下走近,自然令巴方不可理解,巴方深知:中印的接近是象征性的,因为领土之争太难解决,但这种接近却忽略了巴了感情。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重要性根本不需要我在此多说,中国的巴基斯坦专家多的是,南亚专家也不少,但他们现在也有很多专家看不清方向了,当外交的视野完全纳入到“市场经济”的支配之下,会让很多原则变得可有可无,会让很多朋友与敌人似是而非,这种“模糊论”外交满足了资本攫取的需要,但违背了国家战略利益的考量,站在我的角度,我是能够理解巴方的心情的。
2,巴基斯坦还是那个“铁巴”吗?这个问题是个怪圈,有人说是因为卡尔扎里新总统对中国不铁了,所以中国对巴基斯坦也不铁了,巴基斯坦的困难中国也不那么倾尽全力帮忙了,但是,巴方则认为之前的中国已经对巴方冷淡了,已经开始谋求与他的敌人搞所谓的“战略合作”了,巴基斯坦的人民感情已经松动了,在巴基斯坦民间已经不再奉中国人为可靠的朋友了,到底谁对谁错,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前巴基斯坦不管是谁当权,不管是否亲美,与中国的关系都是很铁的,与更换领导人关系不大,因为中国对巴基斯坦以前的政策是稳定的,是站在战略立场考虑的,并没有因为形式上的需要而抛弃战略上的考量,近几年不一样了,中国为了换来热闹的国际大空间,游走于对与不对之间,游走于“中印美”与“中印巴”两个三角之间,其实两个三角都不成功,最大的获利者都是美国,失去“铁巴”,责任在何方?
3,中巴军演要跨过反恐的界限。中巴军演一直局限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一直局限在反恐层面,投入的兵力十分有限,对恐怖主义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这种军演是远远不够的,已经到了该提升的时候了,中巴军演必须上升到“基于能源及地区安全的防卫合作”的层面上来,这种合作将不仅仅是反恐的任务,更大的任务是保护中巴能源走廊,更大的任务是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印度有维护地区安全的权力,中国也有相应的权力,因为中国的边疆地区受到了来自该地区的威胁,至于威胁是谁,大家心都肚明。中国在防卫合作方面要尽快重新立法,走出法律框架的约束,为未来更大范围的防卫合作铺平道路。
四、中国与印度。
1,外交上的领土意识要强化。中国政府外交部门在外交上的领土意识还不够强,体现在很多方面,不好一一列举,今天就举个有关中国藏南地区的一些有问题的表述:中国在阐述印度在藏南的行动时,通常用“印度在阿努尔纳恰邦(中国藏南地区)什么什么的”。国内的许多媒体也是这样的瞎胡闹的,不管是外交场合,还是媒体宣传,只要是中国机构和公民,必须毫无疑问地用“中国藏南”来表述,妥协的用法也只能用“中国藏南(印度称阿努尔纳恰邦)”,作为中国无可争辩的领土,在中国国内尚且要把中国藏南放在“括号”里表述,中国人的底气何在?中国人的法理观念何在?如果放在日本和韩国的领土争端上,中国表述错了,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外交事件,中国却对自己的领土称呼如此随意,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领土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说明政府和民间都存在法理观念的淡薄。
2,中印联合军演务必叫停。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中印联合军演都是走过场,都是象征性举措,不会有什么真实效果,但是,我仍然反对这种象征性举措,不是所有双边合作中都要有象征性的军事合作,中美尽管有很多对立面,但可以搞象征性军事合作,而中印则不行,中印的对立与中美的对立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对立,中印是领土疆域和民族利益的对立,中美则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对立,中美在对立过程中可以妥协,可以让步,甚至可以搁置,但中印不行,中国与印度的对立是民族性的,除非国家要灭亡,否则,没有哪个领导人敢在藏南问题上向印度作出实质性妥协,如果有,那他一定长不了。另外,中印象征性军演极大的刺伤了巴基斯坦,中国试图在双方搞平衡军演的做法令巴方十分不爽,最后,不但没有达到平衡的目的,反倒两边都不讨好。还有人认为,中印联合军演可以让中国军方了解到印军的一些基本情况,这种看法就更幼稚了,这种“绣花鞋”式的军演如果能看出军情实力,那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叫军事战略的问题了,全是绣花鞋。
3,围剿与反围剿必须对等展开。印度这些年来一直在试图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通过围堵中国来实现对中国的遏制,主要有五个圈:分裂势力圈(配合欧美),印俄联盟圈(主要在军事),印美日澳协作圈(经济与军事相结合),南亚圈(政治经济与文化),印度洋圈。以上五个包围圈不能说中国政府没有察觉到,其实中国政府早已经有所警觉,但是,反制措施做得不够,面对围剿,反围剿的步骤做得不扎实,做得缺少勇气,三寸金莲往前行,想跑几步就力不从心,要打破印度的如意算盘,最好选择的两个突破口是“南亚和印度洋”,在南亚必须投入重金和人力,虎口拔牙也得拔,印度洋要想真正介入的话,除了打开南盟其余六国的口子以外,更重要的是军事准备,有人说中国的航空母舰是为南海、东海准备的,我说中国的航空母舰首先是为印度洋准备的,没有军事的支撑,中国在印度洋就没有发言权。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外交大戏当中,最该重新改编的一曲戏就是南亚大戏,因为中国在其它地区的外交都已经接近成形,只须调整,无须重来,而中国在南亚地区目前顶多只能看作一曲折子戏,根本算不上一本完整的大戏,过去,我们可以在南亚演折子戏,以后不行了,大剧本必须有人开始编著了,中国人民和南亚人民都需要这部戏的开演。
中南孙锡良(禁止转载)20090613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652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