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阿富汗故事:走为上
作者:马也 来源:江南app网址 日期:2013-05-02 点击:
阿富汗故事:走为上
马也
本世纪最初10年里,至少已经发生四起反映世界历史进程深刻变化的重大事件:2001年的“9·11”,10月间美国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一年以后入侵伊拉克的战争,然后是美国官方承认、开端定为2007年12月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它旋即扩散为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所谓反映世界历史进程深刻变化,是说所有这些事件,都基于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衰退,成为这一历史趋势的不同方式的表现,都或者从美国发生,或者由美国发动。
“9·11”仿佛是开台锣鼓。两次战争,起因被说成美国对“9·11”袭击的报复。到我们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在主流舆论渲染的世界经济危机结束的欢快乐章中,全球都已经知道,经过几番像模像样的调查和审判,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所有理由,没有一条站得住;代价是毁灭人家的国家、绞死人家的总统和自己丢盔卸甲、抛尸荒野。奥巴马宣布,要从伊拉克撤军。10月25日,巴格达遭遇连环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死伤800人。不知道这该算作欢送美军卷包凯旋呢,还是算作数千美国军人葬礼的礼炮。
在阿富汗,10月26日美军遭遇“黑暗的一天”:3架直升机坠毁,14名美国人死亡。27日,又有8名驻阿美军士兵阵亡。《华盛顿邮报》31日有《美军战斗伤亡人数大幅增加》,说最近的3个月里,美军伤亡过千人。2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访问巴基斯坦,北方重镇白沙瓦即有汽车炸弹袭击,死伤300人,被认为是塔利班迎接她的下马威。几个小时以前,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再次遭遇袭击,至少12人死亡,死者主要是联合国工作人员。接着又是火箭弹射向总统府外围和外国人聚居处,成为美军的“血腥星期三”。塔利班方面说,“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次袭击”。
阿富汗历史悠久,有过伊斯兰文明、同奥斯曼帝国逐鹿中亚的中世纪的辉煌,近代以来,在世界历史的教科书上,却很难留下几行字。美国的这次入侵和占领,造就它世界明星的地位——全球最腐败的国家、最贫困的国家和鸦片种植第一大国,同时是最顽强抗击外来侵略的国家。
8年以前,美国调集5艘航空母舰、700架战机、20万官兵扑向阿富汗,信誓旦旦,要活捉据说策划了“9·11”袭击的“基地”头领本·拉登,推翻据说袒护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8年过去,拉登罪证仍然处于宣传的层面,倒是有专著出版,论证“9·11”不过是美国的苦肉计——中央情报局自己制造的发动对外战争的借口。拉登数次被宣布死亡,忽然又被说成游走于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荒山野岭之间,过几天还出来发表一通演说。塔利班下台,接着是无声无息中的集结和发起连续不断的武装反击,业已控制国土的1/3。美国文武带打推行选举,西方民主闹剧变成了连续剧。先是造出一个卡尔扎伊政权。今年8月20日第二届选举,刺刀护着投票站,联合国派出监督员,创作出世界公认的舞弊样板。准备11月间再次投票。《华盛顿邮报》10月26日报道,卡尔扎伊的对手阿卜杜拉表示,正在考虑抵制第二轮选举,“参加一场或许会发生大量舞弊的竞选更加危险”。
关于阿富汗局势,关于美国的阿富汗政策,正在进行一场全球性争论。美国出手时候那种顢顸勇武和不可一世荡然无存。美国继续用兵于阿富汗必定失败的问题提出来了,美国是应该增兵还是撤军的问题提出来了,尽管失败不可避免却要退出得不失体面的问题提出来了。
反对美国发动这场战争、要求美国撤军的声音,从一开始就响彻世界各国。越来越多欧美人正在奔向阿富汗、支持塔利班。《华盛顿邮报》10月21日公布民意调查,美国内民众反对增兵者居多数。奥巴马身边的重要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也在反对或质疑,直到要求制定撤军时间表。高级将领承认,局势“严重并日益恶化”。奥巴马的阿富汗问题顾问布鲁斯·里德尔也说,“阿富汗的状况不可持续,我们正在输掉这场战争”。[i]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苏联从阿富汗的仓皇撤退,越来越成为印证今天美国在阿富汗处境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最常用的词是失败——正在失败,已经失败,必然失败,最终失败。墨西哥报纸说,阿富汗正在成为“奥巴马的政治坟墓”:“似乎一切都表明,尽管作为‘和平总统’入主白宫的奥巴马反对战争,却将讽刺性地以失败总司令的身份,在一场即便最乐观的人也看不见尽头或胜利的战争中,度过未来几年的总统岁月。”[ii]
如果用GDP或者军事装备、军人数量衡量战争,简直不可思议。一方是世界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是最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美国和北约10万大军,加上美国人指挥的阿富汗20万安全部队和警察,另一方是穷得丁当响的小国阿富汗,是它的流窜于山野的2.5万人的游击队。装备之外,兵力对比为12:1。
摇羽毛扇的团队中,基辛格说,“美国驻阿富汗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将军提出的增兵要求,使奥巴马总统陷入两难境地”和“无法解决的烦恼”,但是力主“坚持到底”:“战胜‘基地’组织和激进的伊斯兰圣战组织,应该享有最高优先权”。[iii]
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战争。然而军事失利几成定局,最好下场一如布热津斯基所说,不过是重蹈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覆辙。政治把戏,泥潭换马吗?法新社一个报道的题目就是:“许多阿富汗人将通奸、裸体与民主联系在一起,从而表明在8月20日总统和地方选举临近之际,民主这一外来观念对阿富汗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还微乎其微”[iv],阿富汗水土不服,也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有人主张在阿富汗人中挑拨离间、制造裂痕,收买一部分人,打击另一部分人。这种培养汪精卫式力量的殖民者老伎俩,在第三世界各国,历来不可靠。可以收买一部分人,但是不可能收买大部分人,尤其不可能收买一个民族。
于是有人主张做秀:“占领地盘后交给阿富汗军队,并推出发展项目(打井、灌溉、建学校、开诊所……)”。[v]
还有“文化战争”的新点子:“所有人都渴望某些东西,如言论自由和法治国家”,“只要西方将其势力范围与人权的普遍性等同起来,……什么地方出现威胁和风险,就可以在什么地方消除威胁和风险”。[vi]对于婚礼变为美国战机轰炸目标的阿富汗人来说,这种普世价值的高论不着边际;对于在阿富汗人仇恨眼神中准备杀戮和或等待死亡的美军官兵而言,它纯属废话。
没有足够资料证明塔利班作为阿富汗一个政治组织先进性。但是事情总是相对的。阿富汗人民在美国驻军及其扶持的政权和塔利班之间进行选择。离开这种选择,一味渲染塔利班的落后守旧、宗教律令和武力强制,以此解释它在美军征剿中的死而复生和顽强存活,显然没有说服力。关于塔利班以宗教禁锢人民、阻碍社会进步的宣传,令人怀疑是否存在人为夸大和妖魔化的成分。舆论主导权完全控制于西方,另一方有口难辩。美联社9月19日曾经报道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在穆斯林开斋节前的一个声明,就说“国际社会把塔利班描绘成一个反对教育和妇女权利的力量,是错误的”。何况也已经有英国作者承认,“继续在阿富汗驻军可以改善阿富汗的人权状况,尤其是妇女的人权状况。对我而言,这是最耐人寻味也是最令人沮丧的理由。”[vii]“沮丧”也就罢了,这个“耐人寻味”实在“耐人寻味”。
美国和北约军队劳师远征、损兵折将,败得颜面扫地,还是要赖在阿富汗,鼓噪“唯一行不通的选择方案就是撤军”[viii]。西方主流媒体说得最多,也最令人生疑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反恐”。沙特阿拉伯报纸说,不论“布什版本”还是“奥巴马版本”,都“把这一口号作为绝对控制阿富汗的借口”,但是“‘反恐’的口号是最大的谎言”。 [ix]另一个,“首先是为了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在阿富汗捍卫我们的安全”,“我们必须留在阿富汗——为了自保”。[x]然而一个万里之遥、穷山恶水的小国,何涉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安全呢?真相始终被掩盖着,至多塞在媒体文字的犄角旮旯里,以期尽量不引起人们注意。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控制阿富汗,要害在三个方面——
第一,“阿富汗不幸位于亚洲的心脏,这一战略位置使控制该国的人能够密切监控该地区所有核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还能完成对伊朗的包围”。
第二,“在‘被解放’和受到美国军队和情报部门控制的阿富汗,毒品生产全速恢复,打破了所有历史纪录”,每年为美国提供至少500亿美元。[xi]前引沙特阿拉伯报纸文章也写道,“阿富汗是世界最大的毒品种植国家和制造国家。整个美国经济都受这种毒品经济的制约”,“对整个美国经济、社会、政治、安全和军事体制来说,直接控制阿富汗,就成了一个生死问题”。
第三,阿富汗战争是北约转变为全球军事机器的标志,正在扩张为50个国家的大军营。美国和北约不仅由此“将其军事结构安插到与俄罗斯和中国交界的国家,重组军队、缩小对中俄这两大竞争对手的包围圈”,而且把战火烧到南亚、中亚、里海地区,“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点展开战斗”。[xii]
倒是两位身处对立阵营的人物,从不同方面说出了阿富汗战争的实质。
一个是塔利班首领奥马尔。美联社9月19日引述的他的声明,简直就是上给奥巴马的一堂历史课:“美国和北约应该好好读读阿富汗的战争历史”,“从1839年到1919年,我们同英国侵略者打了80年,最终打败他们获得独立”,“我们将继续发动圣战,直到我们赢得独立,把侵略者赶走”。
另一个,是美国当局权威智囊布热津斯基。他认为,“全球范围的群众政治觉醒”,“对欧洲殖民主义和美国干涉不满,使得这种热情具有了鲜明的反西方色彩”,“被激起的穆斯林不满情绪集中在美国和西方身上”,导致当前“全球安全面临史无前例的风险”。越是北约深深卷入的地方,情况越是严重。[xiii]只要美国和西方驻军阿富汗,就“不能改变阿富汗人有关他们是外国侵略者的看法”。[xiv]问题同样被归结为干涉和反干涉、侵略和反侵略。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和北约已经身处劣势。师出无名,到人家的国家去打仗,为侵略而战,此其一。全球树敌和设立军事基地,战线过长,顾此失彼,此其二。以为可以作为进一步扩张跳板的伊拉克,乱事迭起,反而继续成为反对侵略的战场,此其三。周边几个国家被诬为“邪恶国家”,心怀芥蒂,被迫防卫,此其四。8年失败的历史,此其五。喀布尔大学生反美示威,老太太举枪瞄准美国兵,标志阿富汗全民反抗侵略的态势,此其六。最后,还是那位布热津斯基:奥马尔“生不逢时”,“在国际舞台上面对的巨大风险与他的全球野心的规模不相称”。[xv]这就是美国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衰落的大势所趋。气数将尽,奈何奈何!
塔利班死缠硬打,把个美国折磨得进不得、退不得,走不得、留不得,战不得、和不得。其实在自己家里过日子也就是了,何必到阿富汗送死,既然已经铸成大错,最好的结局,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回家了事。早走早好,晚走完好,不走不好。
但是帝国的战略可以改变,帝国的原则却不会改变。否则,帝国就不成其为帝国了。10月29日有消息,说奥巴马拟在阿富汗实施收缩战略。收缩也罢,扩展也罢,以收缩掩盖和准备扩展也罢,在华盛顿或是伦敦决定阿富汗命运,终究也如一篇俄罗斯文章讲的历史课:“阿富汗像个泥淖,几百年来,多少大国在此折戟沉沙”,“北约命悬阿富汗”。[xvi]
二十一世纪刚刚开始。看来,在这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上,阿富汗将演出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活剧。
2009年10月31日
--------------------------------------------------------------------------------
[i] 《阿富汗,没有结束的战争》,黎巴嫩《新闻》周刊》2009年10月8日;《正在寻找退出战略》,英国《泰晤士报》2009年10月24日。
[ii] 专栏作家康塞普西翁·巴迪略《阿富汗,奥巴马的政治坟墓?》,墨西哥《纪事报》2009年10月7日。
[iii] 亨利·基辛格《美国必须面对的游击战》,德国《世界报》2009年10月11日。
[iv] 法新社喀布尔2009年8月6日电。
[v] 雷诺·古拉尔《为何不应放弃阿富汗》,法国《费加罗报》2009年9月4日。
[vi] 《北约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只会有助于商定撤军的条件》,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8月9日。
[vii] 约翰·哈里《推动阿富汗战争的三个谬论》,英国《独立报》网站2009年10月21日。
[viii] 《阿富汗不是奥巴马的越南——现在还不是》,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9月6日。
[ix] 《阿富汗,美国地缘政治的重心》,沙特阿拉伯《生活报》2009年10月16日。
[x] 记者专访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北约应‘长期介入’阿富汗》,法国《世界报》2009年9月5日;《北约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只会有助于商定撤军的条件》,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8月9日;该报主编约瑟夫·约菲《战争作为预防原则——我们必须留在阿富汗,为了自保》,德国《时代》周报》2009年9月3日。
[xi] 《在阿富汗战争背后隐藏着什么?》,西班牙《起义报》2009年10月7日。
[xii] 《阿富汗战争:北约建立史上第一支全球军队》,西班牙《起义报》2009年8月14日。
[xiii] 布热津斯基《北约议程——迈向一个全球安全网》,美国《外交》双月刊9/10月号。
[xiv] 见《在阿富汗问题的一个冷静警告》,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9月14日。
[xv] 见《布热津斯基和国际战略研究所:“新地缘政治”和美国实力下降》,墨西哥《每日报》2009年9月21日。
[xvi]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阿富汗的流沙》,俄罗斯报纸网2009年10月29日。
马也
本世纪最初10年里,至少已经发生四起反映世界历史进程深刻变化的重大事件:2001年的“9·11”,10月间美国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一年以后入侵伊拉克的战争,然后是美国官方承认、开端定为2007年12月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它旋即扩散为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所谓反映世界历史进程深刻变化,是说所有这些事件,都基于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衰退,成为这一历史趋势的不同方式的表现,都或者从美国发生,或者由美国发动。
“9·11”仿佛是开台锣鼓。两次战争,起因被说成美国对“9·11”袭击的报复。到我们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在主流舆论渲染的世界经济危机结束的欢快乐章中,全球都已经知道,经过几番像模像样的调查和审判,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所有理由,没有一条站得住;代价是毁灭人家的国家、绞死人家的总统和自己丢盔卸甲、抛尸荒野。奥巴马宣布,要从伊拉克撤军。10月25日,巴格达遭遇连环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死伤800人。不知道这该算作欢送美军卷包凯旋呢,还是算作数千美国军人葬礼的礼炮。
在阿富汗,10月26日美军遭遇“黑暗的一天”:3架直升机坠毁,14名美国人死亡。27日,又有8名驻阿美军士兵阵亡。《华盛顿邮报》31日有《美军战斗伤亡人数大幅增加》,说最近的3个月里,美军伤亡过千人。2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访问巴基斯坦,北方重镇白沙瓦即有汽车炸弹袭击,死伤300人,被认为是塔利班迎接她的下马威。几个小时以前,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再次遭遇袭击,至少12人死亡,死者主要是联合国工作人员。接着又是火箭弹射向总统府外围和外国人聚居处,成为美军的“血腥星期三”。塔利班方面说,“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次袭击”。
阿富汗历史悠久,有过伊斯兰文明、同奥斯曼帝国逐鹿中亚的中世纪的辉煌,近代以来,在世界历史的教科书上,却很难留下几行字。美国的这次入侵和占领,造就它世界明星的地位——全球最腐败的国家、最贫困的国家和鸦片种植第一大国,同时是最顽强抗击外来侵略的国家。
8年以前,美国调集5艘航空母舰、700架战机、20万官兵扑向阿富汗,信誓旦旦,要活捉据说策划了“9·11”袭击的“基地”头领本·拉登,推翻据说袒护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8年过去,拉登罪证仍然处于宣传的层面,倒是有专著出版,论证“9·11”不过是美国的苦肉计——中央情报局自己制造的发动对外战争的借口。拉登数次被宣布死亡,忽然又被说成游走于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荒山野岭之间,过几天还出来发表一通演说。塔利班下台,接着是无声无息中的集结和发起连续不断的武装反击,业已控制国土的1/3。美国文武带打推行选举,西方民主闹剧变成了连续剧。先是造出一个卡尔扎伊政权。今年8月20日第二届选举,刺刀护着投票站,联合国派出监督员,创作出世界公认的舞弊样板。准备11月间再次投票。《华盛顿邮报》10月26日报道,卡尔扎伊的对手阿卜杜拉表示,正在考虑抵制第二轮选举,“参加一场或许会发生大量舞弊的竞选更加危险”。
关于阿富汗局势,关于美国的阿富汗政策,正在进行一场全球性争论。美国出手时候那种顢顸勇武和不可一世荡然无存。美国继续用兵于阿富汗必定失败的问题提出来了,美国是应该增兵还是撤军的问题提出来了,尽管失败不可避免却要退出得不失体面的问题提出来了。
反对美国发动这场战争、要求美国撤军的声音,从一开始就响彻世界各国。越来越多欧美人正在奔向阿富汗、支持塔利班。《华盛顿邮报》10月21日公布民意调查,美国内民众反对增兵者居多数。奥巴马身边的重要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也在反对或质疑,直到要求制定撤军时间表。高级将领承认,局势“严重并日益恶化”。奥巴马的阿富汗问题顾问布鲁斯·里德尔也说,“阿富汗的状况不可持续,我们正在输掉这场战争”。[i]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苏联从阿富汗的仓皇撤退,越来越成为印证今天美国在阿富汗处境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最常用的词是失败——正在失败,已经失败,必然失败,最终失败。墨西哥报纸说,阿富汗正在成为“奥巴马的政治坟墓”:“似乎一切都表明,尽管作为‘和平总统’入主白宫的奥巴马反对战争,却将讽刺性地以失败总司令的身份,在一场即便最乐观的人也看不见尽头或胜利的战争中,度过未来几年的总统岁月。”[ii]
如果用GDP或者军事装备、军人数量衡量战争,简直不可思议。一方是世界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是最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美国和北约10万大军,加上美国人指挥的阿富汗20万安全部队和警察,另一方是穷得丁当响的小国阿富汗,是它的流窜于山野的2.5万人的游击队。装备之外,兵力对比为12:1。
摇羽毛扇的团队中,基辛格说,“美国驻阿富汗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将军提出的增兵要求,使奥巴马总统陷入两难境地”和“无法解决的烦恼”,但是力主“坚持到底”:“战胜‘基地’组织和激进的伊斯兰圣战组织,应该享有最高优先权”。[iii]
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战争。然而军事失利几成定局,最好下场一如布热津斯基所说,不过是重蹈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覆辙。政治把戏,泥潭换马吗?法新社一个报道的题目就是:“许多阿富汗人将通奸、裸体与民主联系在一起,从而表明在8月20日总统和地方选举临近之际,民主这一外来观念对阿富汗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还微乎其微”[iv],阿富汗水土不服,也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有人主张在阿富汗人中挑拨离间、制造裂痕,收买一部分人,打击另一部分人。这种培养汪精卫式力量的殖民者老伎俩,在第三世界各国,历来不可靠。可以收买一部分人,但是不可能收买大部分人,尤其不可能收买一个民族。
于是有人主张做秀:“占领地盘后交给阿富汗军队,并推出发展项目(打井、灌溉、建学校、开诊所……)”。[v]
还有“文化战争”的新点子:“所有人都渴望某些东西,如言论自由和法治国家”,“只要西方将其势力范围与人权的普遍性等同起来,……什么地方出现威胁和风险,就可以在什么地方消除威胁和风险”。[vi]对于婚礼变为美国战机轰炸目标的阿富汗人来说,这种普世价值的高论不着边际;对于在阿富汗人仇恨眼神中准备杀戮和或等待死亡的美军官兵而言,它纯属废话。
没有足够资料证明塔利班作为阿富汗一个政治组织先进性。但是事情总是相对的。阿富汗人民在美国驻军及其扶持的政权和塔利班之间进行选择。离开这种选择,一味渲染塔利班的落后守旧、宗教律令和武力强制,以此解释它在美军征剿中的死而复生和顽强存活,显然没有说服力。关于塔利班以宗教禁锢人民、阻碍社会进步的宣传,令人怀疑是否存在人为夸大和妖魔化的成分。舆论主导权完全控制于西方,另一方有口难辩。美联社9月19日曾经报道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在穆斯林开斋节前的一个声明,就说“国际社会把塔利班描绘成一个反对教育和妇女权利的力量,是错误的”。何况也已经有英国作者承认,“继续在阿富汗驻军可以改善阿富汗的人权状况,尤其是妇女的人权状况。对我而言,这是最耐人寻味也是最令人沮丧的理由。”[vii]“沮丧”也就罢了,这个“耐人寻味”实在“耐人寻味”。
美国和北约军队劳师远征、损兵折将,败得颜面扫地,还是要赖在阿富汗,鼓噪“唯一行不通的选择方案就是撤军”[viii]。西方主流媒体说得最多,也最令人生疑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反恐”。沙特阿拉伯报纸说,不论“布什版本”还是“奥巴马版本”,都“把这一口号作为绝对控制阿富汗的借口”,但是“‘反恐’的口号是最大的谎言”。 [ix]另一个,“首先是为了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在阿富汗捍卫我们的安全”,“我们必须留在阿富汗——为了自保”。[x]然而一个万里之遥、穷山恶水的小国,何涉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安全呢?真相始终被掩盖着,至多塞在媒体文字的犄角旮旯里,以期尽量不引起人们注意。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控制阿富汗,要害在三个方面——
第一,“阿富汗不幸位于亚洲的心脏,这一战略位置使控制该国的人能够密切监控该地区所有核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还能完成对伊朗的包围”。
第二,“在‘被解放’和受到美国军队和情报部门控制的阿富汗,毒品生产全速恢复,打破了所有历史纪录”,每年为美国提供至少500亿美元。[xi]前引沙特阿拉伯报纸文章也写道,“阿富汗是世界最大的毒品种植国家和制造国家。整个美国经济都受这种毒品经济的制约”,“对整个美国经济、社会、政治、安全和军事体制来说,直接控制阿富汗,就成了一个生死问题”。
第三,阿富汗战争是北约转变为全球军事机器的标志,正在扩张为50个国家的大军营。美国和北约不仅由此“将其军事结构安插到与俄罗斯和中国交界的国家,重组军队、缩小对中俄这两大竞争对手的包围圈”,而且把战火烧到南亚、中亚、里海地区,“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点展开战斗”。[xii]
倒是两位身处对立阵营的人物,从不同方面说出了阿富汗战争的实质。
一个是塔利班首领奥马尔。美联社9月19日引述的他的声明,简直就是上给奥巴马的一堂历史课:“美国和北约应该好好读读阿富汗的战争历史”,“从1839年到1919年,我们同英国侵略者打了80年,最终打败他们获得独立”,“我们将继续发动圣战,直到我们赢得独立,把侵略者赶走”。
另一个,是美国当局权威智囊布热津斯基。他认为,“全球范围的群众政治觉醒”,“对欧洲殖民主义和美国干涉不满,使得这种热情具有了鲜明的反西方色彩”,“被激起的穆斯林不满情绪集中在美国和西方身上”,导致当前“全球安全面临史无前例的风险”。越是北约深深卷入的地方,情况越是严重。[xiii]只要美国和西方驻军阿富汗,就“不能改变阿富汗人有关他们是外国侵略者的看法”。[xiv]问题同样被归结为干涉和反干涉、侵略和反侵略。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和北约已经身处劣势。师出无名,到人家的国家去打仗,为侵略而战,此其一。全球树敌和设立军事基地,战线过长,顾此失彼,此其二。以为可以作为进一步扩张跳板的伊拉克,乱事迭起,反而继续成为反对侵略的战场,此其三。周边几个国家被诬为“邪恶国家”,心怀芥蒂,被迫防卫,此其四。8年失败的历史,此其五。喀布尔大学生反美示威,老太太举枪瞄准美国兵,标志阿富汗全民反抗侵略的态势,此其六。最后,还是那位布热津斯基:奥马尔“生不逢时”,“在国际舞台上面对的巨大风险与他的全球野心的规模不相称”。[xv]这就是美国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衰落的大势所趋。气数将尽,奈何奈何!
塔利班死缠硬打,把个美国折磨得进不得、退不得,走不得、留不得,战不得、和不得。其实在自己家里过日子也就是了,何必到阿富汗送死,既然已经铸成大错,最好的结局,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回家了事。早走早好,晚走完好,不走不好。
但是帝国的战略可以改变,帝国的原则却不会改变。否则,帝国就不成其为帝国了。10月29日有消息,说奥巴马拟在阿富汗实施收缩战略。收缩也罢,扩展也罢,以收缩掩盖和准备扩展也罢,在华盛顿或是伦敦决定阿富汗命运,终究也如一篇俄罗斯文章讲的历史课:“阿富汗像个泥淖,几百年来,多少大国在此折戟沉沙”,“北约命悬阿富汗”。[xvi]
二十一世纪刚刚开始。看来,在这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上,阿富汗将演出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活剧。
2009年10月31日
--------------------------------------------------------------------------------
[i] 《阿富汗,没有结束的战争》,黎巴嫩《新闻》周刊》2009年10月8日;《正在寻找退出战略》,英国《泰晤士报》2009年10月24日。
[ii] 专栏作家康塞普西翁·巴迪略《阿富汗,奥巴马的政治坟墓?》,墨西哥《纪事报》2009年10月7日。
[iii] 亨利·基辛格《美国必须面对的游击战》,德国《世界报》2009年10月11日。
[iv] 法新社喀布尔2009年8月6日电。
[v] 雷诺·古拉尔《为何不应放弃阿富汗》,法国《费加罗报》2009年9月4日。
[vi] 《北约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只会有助于商定撤军的条件》,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8月9日。
[vii] 约翰·哈里《推动阿富汗战争的三个谬论》,英国《独立报》网站2009年10月21日。
[viii] 《阿富汗不是奥巴马的越南——现在还不是》,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9月6日。
[ix] 《阿富汗,美国地缘政治的重心》,沙特阿拉伯《生活报》2009年10月16日。
[x] 记者专访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北约应‘长期介入’阿富汗》,法国《世界报》2009年9月5日;《北约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只会有助于商定撤军的条件》,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8月9日;该报主编约瑟夫·约菲《战争作为预防原则——我们必须留在阿富汗,为了自保》,德国《时代》周报》2009年9月3日。
[xi] 《在阿富汗战争背后隐藏着什么?》,西班牙《起义报》2009年10月7日。
[xii] 《阿富汗战争:北约建立史上第一支全球军队》,西班牙《起义报》2009年8月14日。
[xiii] 布热津斯基《北约议程——迈向一个全球安全网》,美国《外交》双月刊9/10月号。
[xiv] 见《在阿富汗问题的一个冷静警告》,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9月14日。
[xv] 见《布热津斯基和国际战略研究所:“新地缘政治”和美国实力下降》,墨西哥《每日报》2009年9月21日。
[xvi]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阿富汗的流沙》,俄罗斯报纸网2009年10月29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5863.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