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对伦敦G20峰会不能期望太高
对伦敦G20峰会不能期望太高
4月2日,G20峰会将在伦敦举行。去年11月15日,G20峰会首次在华盛顿举行,各国除了表达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愿望和各自特殊之关切外,没有取得多少具体成果。首次峰会结束至今5个月来,全球金融危机丝毫没有显露出缓解之迹象,美国金融依然动荡,欧盟内部自顾不暇,东欧诸国全面告急,日本衰退再创记录,全球所有国家皆深刻感受到危机之冲击和衰退之痛苦,全球知名研究机构频频调低世界范围之经济增长预期。
尤其令世人忧心忡忡的是: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之浪潮波涛汹涌,美国高唱“买美国货、雇美国人”,欧洲各国之经济刺激计划“自扫门前雪”,强烈要求保护本国劳工之罢工此伏彼起;国际汇率体系象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数之不尽的货币汇率巨幅贬值,引发其他国家之深切关注乃至极度不满。以中国为例,自去年7月以来来,依照贸易加权计算,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幅度就超过10%,相对欧元升值23%,相对周边货币升值超过30%,如此巨幅升值,毫无疑问是导致中国出口持续急剧下滑之重要原因。权威部门数据表明:2005年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美、欧、日)市场之占有率明显下降,而中国之竞争者(譬如印度、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等)之市场占有率则明显上升,难怪最近国内要求人民币贬值之呼声愈发高涨,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担心人民币贬值会触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浪潮和恶化全球危机。我国为了尽力挽救出口急剧下滑趋势,频繁提高出口退税率,却照样引发许多国家的指责之声,说中国以“出口补贴”方式搞贸易保护主义。
尽管各国相继出台五花八门的经济刺激方案,尽管世界主要中央银行(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中央银行)早就开始启用规模空前的“零利率货币政策”,美联储甚至宣布实施所谓“定量宽松政策”,直接入市大举购买国债、住宅抵押债券和房贷机构债券,且数量超过万亿美元,然而,“债券—通缩”负循环之阴影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恰似“黑云压城”一般,深深笼罩着人类经济。如何迅速摆脱“债务—通缩”负循环,成为各国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不仅如此,随着东欧诸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债务违约风险急剧上升,究竟谁来担当“救世主”的角色,似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无解”的难题。IMF捉襟见肘,目前只剩下区区数百亿美元,无法承担“救世”重任。美国财长盖特勒喊破嗓子,呼吁各国出钱支持IMF牵头的“救世计划”。然而,过去数十年, IMF之“救世记录”颇为令人不快甚至恼怒,美国坚持IMF的一票否决权,让世界许多实在提不起劲儿为IMF“抬轿子”。
如此众多头绪纷繁之事项,皆是G20伦敦峰会将要讨论之课题。然而,假若世界人民对伦敦峰会抱有过高期望,他们大失所望之可能性极大。究其原因,略有五端:其一、各国对金融危机之根源各执一词,相互争吵,远为达成共识,美国政要刻意缺席年初之“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即为明证,至今亦未有达成任何共识之迹象。没有基本共识,如何可以达成共同的解决方案?其二、欧洲、美国其实早就各打各的算盘了。美国执意要求其他国家支持IMF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而对IMF如何改革却闪烁其词;欧洲高调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却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三、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倡议主要大国签署协议以稳定汇率,乃至回归固定汇率制度(譬如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就多次声明主张回归),然而,至今没有哪个大国明确拿出具体方案。其四、保护主义风起云涌,相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难以奢望伦敦峰会能够驱散保护主义之阴霾。其五、许多人说G20要有所作为,主要取决于 “G2”(中国和美国)之合作。然则,两国元首第一次相聚,能否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并有实质性成果,尚在未定之天。
走笔至此,笔者突然想到1933年6月12日。那是1930年代世界大萧条最黑暗的日子,西方主要大国领袖也是跑到伦敦召开“世界货币和经济会议”(London Monetary and Economic Conference),希望找到摆脱大萧条之出路。不幸的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法国)之间围绕汇率问题激烈争吵,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不欢而散。随后几年,各国“以邻为壑”之竞争性汇率贬值和“相互报复”之保护主义政策变本加厉,成为大萧条长期持续恶化之根本原因。
衷心希望2009年4月2日之G20峰会不会重蹈1933年6月12日“伦敦世界货币和经济会议”之覆辙!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5148.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