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狼真的来了”
房利美 房地美的救赎
2008年08月01日 《英才》
文|本刊记者 罗影
几年前写作《货币战争》时,宋鸿兵专门辟出了一节论述房利美和房地美。他把他们称为“第二美联储”。
在书中,他预言了如今的这场危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软肋在于对短期利率突变防范有严重缺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他们)数万亿美元的债券可能在几小时内丧失流动性,美联储甚至来不及出手相救。”
很不幸地,这个预言今天正在被验证。
“明知故犯”
斯蒂芬•罗奇曾撰文:我不是一个阴谋论的信奉者,但是目睹美联储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货币政策,我不得不改变我以前的立场。
《英才》:在房利美、房地美出现问题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很快采取了救援措施。对此,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这两家公司的债券是“非政府担保债券”,既然投资者获得了高于国债的利息,就不应该再享受政府担保。政府拯救它们,相当于用美国纳税人的钱为投资失利的海外投资者买单。你怎么看?
宋鸿兵:我不认为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应该这么做,或者这种做法有多明智,但这是唯一的办法。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倒下,全球的金融市场就崩盘了。美国政府别无选择。至于“拿美国纳税人的钱为海外投资者买单”,这种说法很有问题。房利美、房地美手里的5万亿按揭资产,只有1.3万亿是海外投资者的,剩下的都在美国自己的金融机构里。
《英才》:既然这两家公司对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为何政府之前没有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宋鸿兵:在写《货币战争》时,我就提出过这个问题,我早就知道他们会出事。连我这个水平的人都能看出来,难道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看不出来吗?
斯蒂芬•罗奇在2004年就写过一篇文章,准确地预言了三年后爆发的次贷危机。我记得很清楚,在那篇文章的第二段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不是一个阴谋论的信奉者,但是目睹美联储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货币政策,我不得不改变我以前的立场。”这是一个很严厉的指控,矛头直指美联储。前不久,我和罗奇一起参加一个节目,他5次提到这个观点,认为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万恶之源,并且几次打断主持人说,这不是次贷危机,而是美国全面债务危机的爆发。
显然,很多人都知道危机即将到来。但是像我这样的人说什么是没有用的。真正能够做事的那些人什么都没做。明知故犯,就要问问为什么了。
《英才》:你当时在房利美、房地美做咨询顾问的时候,有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宋鸿兵:当然。不止一次地提过所谓“合理化建议”,人家很热情地接受了我的意见,但是什么都没做。
“帮人家担风险”
房利美和房地美之所以能成功运作这么多年,凭的就是能够把利率风险转移到海外,让外国人帮他们买单。
《英才》: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公司有什么区别?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
宋鸿兵:房利美是在1938年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成立的。它的主要目的是盘活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把银行的按揭贷款买过来,再转卖给其他投资者,跟美联储的作用差不多。后来大家觉得市场上只有一家公司,缺乏竞争,于是在1970年又成立了房地美,其主要业务跟房利美几乎完全一样。在某种意义上,这两家公司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上的确存在竞争,但更多的则是互相挖墙脚。基本上,在房利美工作过的人,他的下一份工作就是在房地美,反之亦然。几十年来,两家公司一直是近亲繁殖,这边的人到那边去,那边的人到这边来,有些人已经反反复复跳了很多次了,包括我自己。
《英才》:中国有类似的金融机构吗?
宋鸿兵:没有。我们现在是弄不出这样的机构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之所以能成功运作这么多年,其前提条件是,他们能帮贷款人锁定30年的利率。凭什么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有一个机制,能够把利率风险转移到海外,让外国人帮他们买单。现在很多外资银行在中国使劲推行利率掉期、利率互换这样的产品,不用看产品怎么设计,一听这个概念,你就应该知道,它是在把利率狂涨的风险分散给中国同行。
我把第一波流动性危机称为“股市地震”,以次贷为代表;第二波信用违约危机称为“金融海啸”,以房利美、房地美的事情为代表;接下来第三波将是“利率火山”,其直接表现是长期贷款利率猛涨、利率掉期衍生品市场崩盘。如果中国的银行接受了上述产品,就是在帮人家担风险,将会在这波危机中损失惨重。最后一波是“美元冰河期”,那时候,全球金融市场将对美元彻底丧失信心。
《英才》:房利美、房地美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宋鸿兵:没有。这是他们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我对他们能否挺过这次危机持非常怀疑的态度。
《英才》:前几天,这两家公司还公开宣称自己“资金充足,缺的只是信心”。
宋鸿兵:为什么会缺信心?怎么不把根本原因说出来?老是指责别人对你没有信心,他们也不想想为什么。
他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长期累积的,积重难返,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我不认为他们有办法解决。这次问题的根源在于信用违约,而不是什么流动性——不是说两家公司暂时缺钱,美联储给他们注入多少资金就能解决的。信用违约是因为美国经济衰退,即使是优质贷款客户,也有人开始还不起钱了。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厉害。这还让别人怎么对你有信心?
我们现在也在犯同样的毛病,过度透支、超前消费。清算的一天迟早会来到。美国那样强大的经济体,可以无偿享用很多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它能维持20年的过度消费。而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可能5年就会崩盘。所以我认为,现在提倡向美国学习金融改革,中国是不具备条件的。
《英才》:你在今年3月接受采访时说:“关于中国银行(4.06,0.07,1.75%,吧)业海外并购的事情可以暂缓。如果真要投资,也应该是3月到6月股价跌到谷底之后再考虑。”那么你觉得现在到投资的时机了吗?
宋鸿兵:远远没到。两三年之内不要想这个事。现在房利美、房地美出现问题,不管美国政府怎么救,这个危机还是会继续扩散,会出现大批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IndyMac银行只是第一波。危机刚刚拉开序幕,这时候显然不适合去抄底。
“狼真的来了”
以前说美元崩溃或者美国经济要陷入长期衰退,很多人还都认为只是有人在喊“狼来了”,现在看来,狼是真的来了。
《英才》:你曾经提到,海外热钱的抵押品都是各种在海外的金融资产,一旦那些金融资产缩水,他们就必须抛售在中国市场的资产来抵债。现在,这个判断被验证了。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有相当大比例是房地美、房利美的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宋鸿兵:先别谈怎么做。现在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如果现在大家还坚持认为通货膨胀是最大的风险,认为这只是一次轻微的衰退、一次无足轻重的调整,那就很可能会错失应对危机的最好时机。这就像把肺炎当成发烧、感冒来治。
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样,采取的措施自然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能在四川地震后几小时就到达现场?因为他是学地质的,在甘肃搞了十多年地质工作,对西部的地貌地形有着深刻的了解。当他听到消息,立刻就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清楚的认识。我觉得现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咱们找不出一个人,对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能够达到温总理的水平。我们还缺少一个能够统筹协调“三会一行”的更高级的机构。
从目前出台的各种政策来看,几大金融部门是各自为战。证监会在查虚假账号,银监会在查热钱,发改委在查物价……大家各干各的,只保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出事。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就丧失了。
《英才》:以前市场一疲软,美联储就祭出减息的大旗,屡试屡灵。为什么现在不灵了?除了减息,美联储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稳定越来越动荡的市场?
宋鸿兵:减息的确是格林斯潘以前屡试不爽的一个武器。主要因为以前大家对美元有信心,那时候欧元势力还没有成长起来、或者说还不够强大,所以美元减息才能灵验。但现在全球投资者对美元出现了根本的信心动摇,再使用减息手段,就会导致大家抛售美元资产。
至于还有什么手段,我觉得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人力能够扭转的了,很多事情是有发展周期的,从强势到鼎盛、走下坡路,再到崩溃,大厦将倾,随它去吧。以前说美元崩溃或者美国经济要陷入长期衰退,很多人还都认为只是有人在喊“狼来了”,现在看来,狼是真的来了。
《英才》:你在《货币战争》中提到一个关于赌场的比喻。(注:全球金融市场就像一个大赌场,当火光逐渐出现时,大家都被赌场老板推出的越来越刺激的游戏吸引在赌桌边,只有少数人慢慢地朝出口移动,这时候,最怕的就是一声尖叫……)你觉得现在的出口在哪里?
宋鸿兵:我估计会有两派人提出两个出口。我可以先在这儿说了,等五六年后再回头来验证。
一派是以欧元之父蒙代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他们会提出:既然搞全球化,除了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也应该有货币一体化。现在之所以出现危机,就是因为主权货币太多了,所以解决方法自然就是废除大部分主权货币,实现单一世界货币。他们可能还会给这个解决方法设定一个前提:必须以30%的黄金(202,-0.34,-0.17%,吧)储备作为条件。事实上,蒙代尔一直在世界各地宣扬“黄金重新货币化”的观点。
另一派将是美元发行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可能会提出,美元确实已经有问题了,不过可以推出北美元。其实,这个事儿在1999年北美经济一体化时就有人提出了,2005年已经进入准实施阶段。所以我才说,可能有人很乐意看到这次危机,这能让他们筹备多年的事情得以实现。
记住,不管哪一派提出解决方案,目标都一样,要搞统一货币,争的就是货币发行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2/12398.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