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小小寰球>

全球

打印

“占领华尔街”戳破了美国神话

“占领华尔街”戳破了美国神话



社会不公 愤怒民众要变革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0月9日报道】在纽约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目前已经扩散到美国各地。现在已有1067个城市举行类似示威活动,其中包括首都华盛顿、波士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地。
这场抗议企业贪婪、社会不公、战争和经济欠佳的运动正在美国逐渐扩大。
【法新社华盛顿10月9日电】数百名抗议者今天进入华盛顿。由于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来到首都,“占领华盛顿”运动似乎在扩大。
有200多名抗议者游行到白宫附近的自由广场。另一场示威活动中,抗议人群则前往华盛顿西北部的一个公园。
“占领华盛顿”的官方网站说,该运动是仿照“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的。这两个运动团体都对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出现的日益加剧的不平等感到愤怒。
“占领华盛顿”在其网站上说:“我们抗议的重点是经济、我们体制中的企业腐败。”

看法迥异两党开打口水仗

【路透社洛杉矶10月9日电】针对华尔街和美国经济不平等现象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有关局势今天在美国政治家中引发热议。
共和党潜在总统候选人赫尔曼•凯恩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面向全国》电视节目中说:“这是反对美国的行为。我们的确面临挑战,但我认为抗议活动的矛头尤其指向了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
他说:“我们知道工会和一些与工会有关的组织在幕后支持着华尔街和美国其他地区的抗议活动。他们相互协调发起上述活动,从而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本届政府执行的失灵政策上转移开。”
与凯恩一起在节目中出镜的另一位共和党潜在总统候选人纽特•金里奇说:“我认为,遗憾的是,这是奥巴马发起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但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南希•佩洛西在美国广播公司播出的《这一周》节目中说:“我支持(抗议人群)向权势集团传递的信息,无论是向华尔街、政权集团还是其他社会权力机构。变革一定会发生。”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从最初的只是一个无组织的散漫街头行动,发展成蔓延美国各地,声势越来越大的运动。
有专家指出,这次规模庞大的抗议活动已逐步向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演变,暴露出美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专家说,事态发展表明,美国神话正逐步粉碎,美国不再是以往的天堂乐园。

危机重重深层次问题暴露

【美国《纽约时报》10月9日报道】对所有自经济衰退以来一直关注局势的人来说,有关的信息和解决办法都是清楚明白的。经济衰退还在继续打击中产阶级,而富人却已经获得复苏和繁荣。问题在于华盛顿没有人倾听抗议者的声音。
此次抗议活动传达的信息是:收入不平等正在折磨中产阶级,贫困的等级在上升,美国社会可能出现一个稳定的由有能力和意志却没有工作的人构成的下层阶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抗议者(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在表达失去机会的一代的心声。
然而这些抗议活动不仅仅是青年暴动。这些抗议者自身的问题正是说明目前美国经济不能让大部分美国人受益的例证之一。抗议者说,由于监管机构和官员的共谋,金融部门在信贷泡沫中不断膨胀并获益,而信贷泡沫破裂却导致千百万美国人失去工作、收入、储蓄和房产。他们说的是完全正确的。由于不良时期无法结束,美国人对重新调整经济和复苏失去了信心。
极端不平等是机能失调的经济的标志。投机、欺骗和政府支持同富有成效的投资一起推动着美国的金融部门。这样一个金融部门主宰着美国经济。
怪不得“占领华尔街”对不满者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极具吸引力的运动。美国需要将公共政策的重点从保护银行转向扶持全面就业,包括用于创造工作岗位的政府开支,以及发展一种长期的有力战略来加强国内制造业。
起草法规不是抗议者的工作。那是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如果国家领导人做好了这项工作,或许就不需要这些游行和集会了。华尔街的做法使美国陷入一场经济危机,迄今美国尚未从中摆脱出来。(摘自2011年10月11日《参考消息》)

占领华尔街:折射美国政治的扭曲

邹强

进入10月,随着工会等团体加入“占领华尔街”的行动,示威活动不断升级并向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全美多个城市蔓延。“占领华尔街”是许多民众在美国梦褪色后的无奈之举,其根源则是美国政治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扭曲不定。也有分析认为,如果抗议活动持续发展,或许能促成有利于劳工阶层的新立法,或者至少能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税赋

失业之痛

“示威者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工作。”针对在美国愈演愈烈的反华尔街示威活动,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杰克•戈德斯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数参与反华尔街示威活动的民众都深受失业困扰,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全美8月份的失业率为9.1%,失业人数达到1400万。高达9%的失业率,自今年4月以来没有好转的迹象。在失业大军中,成年男性占8.9%,成年女性为8%,而青年男女则高达25.4%,居失业群体之首。
示威活动最早在7月由一家名为《广告克星》的网络杂志发起,起初只有几十个年轻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抗议,随后规模不断扩大,演变为轰动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行动。
“过去三年来,房价下跌形成经济困境,就业市场又一直不景气,民众为此苦不堪言。”戈德斯通对本报记者指出,这是反华尔街浪潮的深层原因。
戈德斯通说,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在经济困境中变得衰弱,民众也就难掩不满和愤怒情绪。纽约26岁的木匠麦克斯•里奇曼则直言:“美国梦已经破灭或正在消亡。”里奇曼最初只是一名无动于衷的看客,现在成了“占领华尔街”的一员。
民众的不满首先直指华尔街的“贪婪”,人们无法容忍当他们忍受着经济危机的煎熬时,华尔街的金融贵族仍大派红利。有舆论指出,“仇富情节”正在美国社会悄然滋长。
“我对民众的怨恨深表同情。”在经济危机中仍大获其利的“金融大鳄”索罗斯说,正是华尔街银行的自私行为,给从“茶党”到“占领华尔街”的反对现行体系的活动提供了诱因。
10月6日,奥巴马总统首度就“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发表讲话称,他从电视上看到民众因经济危机受到的伤害,但确实有一些制造了问题又不负责任的人在阻挠政府打击腐败的行动。奥巴马坦言,“我认为人民很无奈”。

政策之失

抗议民众对政府政策的疏漏同样感到不满。戈德斯通说,人们原本期待奥巴马总统上台后能够改变经济困境,但促成危机的银行体系最终却被政府救赎了。失望的人们现在只能通过采取抗议的直接行动,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华盛顿邮报》指出,“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认为,金融资本家受到腐败政客的暗中支持,他们打破了经济体系的平衡,使得这一体系过度服务于权势阶层,草根阶层因此深陷债务漩涡,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拯救了一批“大得不能倒”的华尔街银行,随后又采取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0年7月21日,奥巴马总统还签署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这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美国出台的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法案。
但是,奥巴马政府的诸多施政举措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1.9%和1.3%,而失业率则一直徘徊在9%的高位。有分析认为,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大选前很难使失业率大幅降低,不仅如此,人们对美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担忧也有所增加。
由纽约华尔街发端,抗议活动目前已蔓延到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和丹佛等全美50多个城市,各地的示威人数也由最初的数百人上升到数千人。而根据一个名为“一起占领”网站披露的计划,组织者希望在10月份将示威活动推广到全美931个城市。
对社会运动颇有研究的戈德斯通对本报记者表示,“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会演变成中东那样的动荡局面,因为示威者只是希望政府的政策能有“较大的调整”。
“如果抗议活动持续发展,或许能促成有利于劳工阶层的新立法,或者至少能让富人为联邦政府承担更多的税赋。”戈德斯通说,“但这种情形,现在看来还言之过早”。

利益之争

从“占领华尔街”这一社会现象背后,人们不难发现美国两党利益博弈的影子。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就业法案受阻以及今年夏天以来国会两党始终未能让联邦政府摆脱“预算门”的困扰,是促成全国范围抗议活动最直接的因素。”戈德斯通对本报记者表示,“示威者希望迫使政府打破预算僵局,并采取一致行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
为推动4470亿美元的就业法案,奥巴马总统在全美奔波了数周进行宣讲,但在国会山却难以与共和党达成一致。
10月3日,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坎托称,众议院只会通过就业法案的部分内容。坎托还说:“我认为此时的华盛顿运转已经十分失常,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取得进步的事情上。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都想做大事,但问题是双方看问题的方式有天壤之别。”
美国媒体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预计共和党将重掌白宫,只有37%的人认为奥巴马会赢得连任。奥巴马总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他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中目前“身处下风”。
但10月6日,奥巴马又发出强硬口吻,誓言在2012年会对付那些阻止包括就业法案在内的经济改革日程的人。
“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两党的政策取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这取决于奥巴马和共和党方面对如何才能获取更多选票的判断。
对抗议活动本身,美国公众和舆论可谓喜忧参半。叫好者认为将美国从华尔街的手中拉回正轨的日子终于来了,政府应该再度确立并推行1932年的《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案》,但也有人认为抗议活动虽然得到广泛响应,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最终可能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反全球化者、反阿富汗战争和环保活动者的“大杂烩”舞台。(摘自2011年10月11日《法制日报》)

99%为什么反对1%
众石
美国纽约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三周。最初,这被认为不过是一场失业青年发泄不满的“闹剧”,华尔街人士甚至讽刺说,这是“一群无事可干的人聚起来开一场PARTY”而已。但局势发展正在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如今,抗议活动已由纽约蔓延到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等50多个大城市。活动的发起人甚至宣称要发起一场全球运动。
毋庸置疑,美国的游行抗议活动将目标锁定为华尔街,旨在表达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不满,的确暴露了美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急切的现实问题。正如抗议者的口号“我们代表社会的99%,我们不再忍受那1%的贪婪与腐败”。然而问题是,99%为什么要反对1%?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过去20年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数额巨大的投机资本。因为全球经济的规模有限,不足以支撑投机资本的预期回报水平,投机资本只能制造大幅度的市场波动,来“掠夺其他凡夫俗子的财富”。
在他看来,华尔街上的抗议活动同前一阵伦敦街头的骚乱都源于同样的理由:政府削减财政赤字的做法,让穷人最先蒙受了损失;而金融投机制造巨大的市场动荡,获利来源主要是中产阶层,投机者利用他们的无知或者无助,夺走他们的财富;各国央行打着刺激经济的旗号,拼命增发货币,同样也在侵蚀中产阶层的储蓄,降低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江涌认为,过去十年美国最大的失误就是投入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冷战过后,美国原本可以“马放南山”、“铸剑为犁”,充分享受和平红利。但这种思维不符合美国不断扩张的战略需求,他们选择了“以暴易暴”,从此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在财政捉襟见肘的今天,美国每天还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地烧掉4亿美元。
他认为,“美国病”包括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政府收入萎靡有限,支出刚性无限,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接近GDP的100%。若加上美企、家庭与个人债务,美国负债已到天量,人均负担18万~25万美元。如果没有美元“印钞机”的特权,如果没有债权国持续“给钱”,美国早就破产。
其实,早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民众对华尔街金融集团就怨声载道了。2009年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时,就有美国网友评论:“看吧,‘金融肥猫’们已经把上一轮票子吃光了,今后肯定还有第三轮、第四轮……”
曾多次预测金融泡沫风险的美国经济学家林登•拉鲁什说,美国经济事实上被一个强大的金融利益集团控制,他们从20世纪60年代就在美国掌握了各种权力,美国从此开始走向颓废,从一个奋发向上、不断发明创造的生产制造业国家,变为一个食利国家,人人都指望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发财,靠剪“外国羊毛”——剥削别国为生。
这一切,更取决于美元是全球性货币。虽然它越来越不守信用,但地位无人撼动。既然“钱能生钱”,印钱就能换来商品和服务,那么还有什么必要继续发展工业,或继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多年来,美国企业一边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便宜的新兴发展中国家,造成美国本土的产业“空心化”;一边又在企业内部大力拓展金融业务,在赚取超额利润的同时,加剧美国经济的“泡沫化”。
资本的基本属性就是贪婪和不劳而获。在资本还处于早期扩张年代时,马克思就给它定了性。到今天一点没有改变。在传统的实业领域,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一般在10%以下,例如长期以来美国汽车产业利润率只有5%,从事这种又脏又累的“倒霉的事情”对于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来说毫无吸引力,因为从跨国产业转移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可以赚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它们当然不愿意回到发展物质产品生产的老路上去。
今天,美元依靠其世界货币的地位,已经把这种“金融癌症”传染到了全世界。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的货币交易额高达700万~800万亿美元,其中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关的部分只占1%;全球每年的金融商品交易额超过2000万亿美元,而世界GDP总额只有50万亿美元,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关的金融活动仅占2.5%。通信与信息革命加快了这一进程。本质上,那些在金融市场虚拟衍生出来的“货币”,不过只是一些电子符号。就像赌场里的筹码一样,它们不代表任何真实的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全球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经济体系的金融部门已经形成“一个自我膨胀、自我循环的体系”,如同一个大毒瘤,吸取着经济肌体的血液和营养。这样,整个经济的投机赌博气氛越来越浓厚,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瞬间崩溃。而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巨幅“波动”不但使美国经济自身无法持续发展,受到连累的还包括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包括世界各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内战”:经济结构中,实业是造血的骨骼,资源和金融是吸血的皮肉,二者必须有个合理的比重;世界经济如今就像得了“肥胖病、高血压”的人,早已气喘吁吁。对各国来说,走出大危机的惟一出路是“止血加造血”——抑制资源泡沫、限制金融炒作、管住货币滥发、扶持实业和科技创新。
但他表示,这个“沉重的共识”还远远没有达成。如果强势利益集团不能改邪归正、以身作则,全球经济的根本问题就很难解决,或许民众的抗议会让各国的决策者更加清醒,并真正做出正确的抉择。
中国更应该从“美国病人”身上学到些教训和经验。拉鲁什曾警告美国货币当局,货币的幻影让人们失去了理智。“钱生钱”游戏迟早会终结,人不能变成货币的奴隶。本质上,任何货币金融系统都不过是一个“纸面的系统”,从长远看,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物经济(physical economy)。
陷入华尔街式的金融化赌局,或者陷入“惟GDP论”的数字幻觉,都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因为最终,人们将不得不面对“99%反对1%”的困局,不但经济肌体无法健康生长,社会生活也可能陷入动荡和危局。(摘自2011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华尔街因何成了众矢之的
众石
美国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愈演愈烈。10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记者会上称,“美国民众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遭受重大损失,但至今金融行业仍充斥着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抗议运动表达了美国人民对金融系统的不满。”
如今联合汽车工会、运输工会与教师工会等工人组织加入了示威队伍;全美75所高校开始响应游行活动;好莱坞的明星加入进来慰问示威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来到纽约,表示支持抗议者,声讨银行的贪婪和无耻的投机。国际金融“大鳄”、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也表态,“同情和支持”示威者。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参加者看来都是绝对的“和平抗议者”。最初有数百人因干扰交通被捕,但早已获释。一位参加游行的美国大学生在博客中称,在大多数抗议者聚集的地区,警察和抗议者之间弥漫着很大的善意,“在早晨,他们还会分享咖啡和多纳圈”。
“占领华尔街”运动组织最近发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称,怨愤不仅仅属于年轻人,也属于许多其他的美国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将利润置于大众之上,自私自利置于法律之上,压制置于平等之上,企业界掌管着政府的时代。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此和平集会,就是要让这些事实大白天下。”
对此,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我们的金融市场承担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分配资本和管理风险,但他们已经分配不当并产生风险,而我们却要承受其劣迹的成本。金融系统正在让美国社会承受损失而使得私人获利。这不是资本主义,不是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扭曲的经济。如果这种形势继续下去,我们不能够实现增长,不能让我们成功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
当“股神”巴菲特上个月公开呼吁对美国国内富人增税,以帮助美国政府削减预算赤字时,奥巴马欣然表示赞同,并打算把这条建议称作“巴菲特规则”。
在美国,政府规定投资性收益的征税比例要低于工资性收益,这就造成了美国国内富人的纳税额要低于普通劳动者的现象。不过,这个向富人增税的建议能否通过还是个未知数。美国国会的反对者大有人在,已经有议员表示,向富人增税将损害美国小企业主的利益,还将间接扰乱美国就业市场。
但人们意见并不统一,纽约市长布隆伯格10月7日严辞批评“占领华尔街”示威者,认为他们的诉求是“不现实”的,“没有建设性”,对纽约经济有害。他的理由是,示威者赶走金融企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纽约失去众多工作机会。他声称,劳工组织的示威者“是从被他们辱骂的公司老板手中拿工资”。
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
这简直就是给“占领华尔街”游行的正当性,提供了最精确的统计数据支持。
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中产阶级”在过去的十年更是遇到“发展的难题”,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不及上世纪90年代末,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同样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日益边缘化。《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里安娜在其新著中指出,美国中产阶级受到了金融界和大企业的“背叛”,而金融界和大企业又在不断侵蚀着政界人物。她形容美国工业的基础已经被“抽空”、教育体制“分崩离析”、基础设施“破败不堪”。
对比而言,美国那1%的富人却继续着挥霍浪费的生活。据统计,今年以来美国奢侈品消费连续10个月呈现上扬态势。美国媒体称,购买9000美元一件的香奈尔外套需登记排队,奔驰车今年7月比以往5年内任何一个7月都要卖得火。
显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到自己属于99%时,对于另外1%的反抗和战争就不远了。正如戴维德•格瑞伯的反思,“我们被告知的过去十年中的每件事都变成了谎言。市场不会自己运行,金融工具的创造者们不是从不犯错的天才,债务并不真的需要偿还——实际上,金钱自身已成为一种政治工具,如果政府或中央银行需要,数万亿美元的钱可快速地在一夜之间流进流出。甚至连《经济学家》杂志也有这样的标题——资本主义:是一个好主意吗?” (摘自2011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占领华尔街”再撬美金融监管神经

王勇

目前全美各地爆发的民众“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反映出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仍有改革的空间,同时在落实方面亟待加强。
美国经济不景气,华尔街成为了众矢之的。9月17日至今,纽约乃至全美各地爆发了民众“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希望改变美国只对富人有利的金融制度以及美国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的格局。笔者认为,华尔街制造出的纷繁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早就为美国的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后危机时期,经过政府的援助,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刚刚缓过劲来,就又想重操旧业。看来美国的金融体系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必须重修。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监管方式需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美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确实为实体经济带来了好处,如美国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及与之相关的收入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真实的购买力,金融、保险、房地产部门对美国GDP的贡献远比制造业大;另一方面,当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自由化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却开始下降,新世纪这10年的产出增长率下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2/3左右。
但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却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90年代中后期至今股票市值与GDP的比例达130%,债券市值占GDP的比例达150%,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与实体经济呈现明显的脱离状态。而金融衍生品就更加严重,2000年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已是美国GDP的8倍。从2003年到2007年,华尔街信用类衍生产品的金额从不到3万亿美元猛增到60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美国五大银行控制,摩根大通占有30万亿美元,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各有10万多亿美元。这样看来,美国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实体经济,其他绝大部分都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着投资、投机这些钱生钱的过程。而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乃至最终酿成金融危机。
可以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利用房产泡沫玩弄规模庞大的金融衍生品而产生的危机。不过今天,美国的虚拟经济终于现了原形。因此,与个别风险的管理相比,虚拟经济条件下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更艰难、更复杂。
过去,美国对付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监管措施之一就是将金融市场明确分工并相互分割开来,如“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业之间设置“防火墙”,禁止混业经营。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自由化的影响,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及金融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使得不论是国家间还是国际上,所有分裂的部分现在正紧密地相互依存着。尤其是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金融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以前从未发生或从未预见到的事件也不断发生,而往往正是全新的事件导致了最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最终酿成金融危机。这就使得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方式和理念受到了进一步的挑战,传统的分割使得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计划和行动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无效了,需要监管理念、监管制度进行根本的改变。
2010年7月1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最终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并于2010年7月21日由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该法案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最严厉、政府介入最深的金融改革法案。该法案内容涉及高管薪酬、风险交易、衍生品、消费信贷规则等。此次改革的重点就是新设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还计划成立一个消费者保护机构即消费者金融保护署,保护消费者免受住房抵押贷款以及信用卡滥用等失当金融行为的伤害。法案还要求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上述方案,可以说,基本上能够适应现代经济金融条件下美国金融监管的需求。

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仍有改革的空间

不过,目前全美各地爆发的民众“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又反映出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仍有改革的空间,同时在落实方面亟待加强。
首先,未来美国金融体系改革,将使金融监管当局能够通过可变利润率及资金要求来控制信贷的可活动性。所以,法案中应增加特定的金融工具也需要改革的内容,其中包括重组或禁止信用违约掉期(CDS)和触碰失效期权等部分衍生品交易。如果时机合适,还应限制或禁止这些衍生品。
其次,应充分发挥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和消费者金融保护署的监管作用。使这些监管机构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将美国的金融体系的主营业务引导到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去,加大对金融欺诈的法律制裁力度。通过支持实体经济,让美国从过去的过度消费经济模式中调整过来,使美国经济和金融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决不能坐视华尔街在用了广大纳税人的钱修复了金融系统后,却又重新激活虚拟经济,把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衍生品重新玩转起来;更不能纵容金融巨头利用金钱收买政治,而罔顾绝大多数纳税人的利益。
再次,为了确保单个的投资决策者不仅考虑其个体面临的风险,而且将整个社会面临的风险考虑在内,为此,金融监管法案能否增添如下内容:或者可以通过要求银行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一定标准,或者也可以尝试直接对投资者的行动做出某些限制,如通过对短期资本流动收取一定的费用,迫使私人部门将其成本与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对一国经济造成的社会成本一并考虑在内;在某些情形下,监管者甚至或者可以对特定的资本流动实施直接管制。
另外,金融监管法案必须具有某种灵活性,必须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而不是基于事先设定好的规则框架实施监管。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现代经济系统核心的金融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系统,而是综合考虑风险管理和自身发展的系统。因此,监管也就不能仅限于对金融业务、职能的管理,而应该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同时,监管者必须坚持基于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因为任何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基于某些产品制定的规则,都不可能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的变化。 (摘自2011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占领华尔街”美国深层社会矛盾现“冰山”一角

棕合

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的抗议已经蔓延到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丹佛等50多座大城市,示威者称他们将在本月占领近150座美国城市,并准备在室外过冬,打一场持久战。迅速升级的事态让“占领美国”取代“占领华尔街”成为这场新世纪美国最大规模民众运动的新口号,揭开了美国社会的“疮疤”,由社会矛盾堆积的“冰山”浮出水面。

为什么要占领华尔街

示威者自称代表99%的社会民众,要和1%的所谓精英阶层对话。他们抗议华尔街“贪婪”无止境、指责政府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入经济困境。
失业率居高不下似乎是触发示威的最主要导火索之一。在抗议的人群中,不少人在高呼“要工作!要工作!”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就业数据,8月份全美有30个州的就业人数下降,其中纽约州就业人数下降最多,当月纽约州雇主裁员2.2万人,凸显纽约州经济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于就业率下降和经济低迷,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忧心忡忡称,美国政府不采取措施扩大就业,美国国内就可能发生类似埃及和西班牙的街头骚乱。而此次游行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青年失业者,包括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示威者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示威“显示民众的力量”,迫使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吐出他们“霸占人民的财产”。
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有相当一部分公众普遍认为美国政府对华尔街金融大亨的监管不到位。比如,针对美国政府巨资救援华尔街的同时,华尔街竟然一方面接受救援,另一方面却高额分红照分不误。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企业员工获得了总额达184亿美元的高额分红,相当于2004年金融业鼎盛期的水平。由于华尔街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这就相当于某个人在捅了篓子之后未受到任何惩罚,反而按照最佳的业绩分红,而这分红的钱还间接来自于篓子的受害者。
之所以能够按照最佳业绩分红,主要是由于美国政府的救市行为。究其本质,是用纳税人的钱救济华尔街,为投机商的巨额坏账埋单。与此同时,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家们凭借手里的金融衍生工具大肆捞取钱财,整体所缴税率却远低于中下阶层。美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公平正义遭到挤压,美国公民们怎能不愤怒?

谁纵容了华尔街的贪婪

一名抗议者这样说:“在美国,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我们99%的人为国家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我们。华盛顿的政客都在为这1%的人服务。”而这1%的代表,就是华尔街。华尔街无节制的贪婪,引发了抗议者们的不满和严厉批评。
三年前,美国政府信誓旦旦地要追究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要华尔街的大银行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负责。一年后,被称为“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经奥巴马总统签字后生效,但是,受到两党政治和华尔街金钱游说的影响,这一法案不但做出了诸多妥协,更没有给出破解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困局的答案,一出生便先天不足。
当局对华尔街整肃的无力令美国民众不满,更令民众不安的是,面对现状,他们认为呼声并未得到政府积极回应。面对低迷的经济和严重的失业问题,国会上和华盛顿不断上演政治博弈,一再推出的国会议案和政府措施流于形式,难见成效。与此相伴的是华尔街陈习的留存和贪婪的依旧。
正如《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华尔街存在问题,但华尔街只是问题的-部分,需要审视并真正改革的,是华尔街(连通的)的制度链条。”

如何平息民众的愤怒

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之初,并未引起主流社会的讨论与重视,在当地的主流媒体上也未见到相关的深度报道。不料这场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展开,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绍罗什说,他能理解华尔街示威者的愤怒,对他们的抗议活动表示同情。《华氏9•11》导演迈克尔•摩尔和女演员苏珊•萨兰登还到示威者阵营探访,以示声援。事实上,这把火也已经烧到其他国家,甚至还通过网络,准备在10月15日发动全球性的抗议活动。
民众的声音显然也惊动了总统奥巴马,他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示威者的理解:示威者的一部分不满意也是他的不满意,那就是很多大银行的行为不应当被允许,这些行为违反了法律,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来制止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和鲁莽的决定。
有评论人士指出,无论如何,“占领华尔街运动”都给世界各国和地区以巨大警示。首先,必须遏制贫富悬殊扩大的趋势。这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是非常现实的警示。特别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绝不能走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过大的路子。其次,对于金融业的监管一定要跟上。管好货币投放,防止通胀;管好汇率,防止热钱入侵;管好金融秩序,防止过度投机炒作和高利贷蔓延。特别是管好金融高管们的薪酬。如果金融高管们的薪酬长期无充足理由畸高,必将引发更大的民众不满情绪,因为,美国金融企业都是私营的。(摘自2011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报》)

“占领华尔街”戳中了美国社会痛处

杨川梅

在美国,已持续20多天的“占领华尔街”抗议示威活动仍在发酵,并开始向全美蔓延。此次抗议示威活动以美国底层民众的情绪宣泄为显著特征,矛头直指当前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不容美国政府甚至国际社会忽视。目前西方国家经济遍布阴霾,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美国也处于大选前的关键时期,这场运动很可能影响美国政府今后一段时期在医疗、保险、福利、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取向,并对美国经济政策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
金融业是美国最具全球竞争力并最能产生全球性影响的行业。华尔街是美国金融的象征,是美国繁荣的表向。但是当前这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却以直观的口号宣泄着美国民众对华尔街的不满。
一边是财富的过度集中,一边是整个国家层面的经济不景气。从口号中可以看出抗议者的诉求――“99%的社会民众要和1%的精英阶层对话”。这样的口号可以说是当前美国社会矛盾的写照,它戳中了美国社会痛处。应该看到,这场表面上针对美国金融界的抗议,其本质却是美国普通民众对改善生活的渴求,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的不满,以及对国家经济前途的担忧。金融危机爆发3年来,尽管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美国经济却并没有走出衰退。今天的美国有着怎样的经济状况呢?最底层的人们感受最为直接:就业市场难以好转,社会保障体系入不敷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此次游行人员最初以失业者、士兵、学生为主,他们并不是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在美国的政治生态中也处于最容易被忽略的底层。但在当前全球经济暗淡无光,美国经济也面临巨大压力这一宏观经济大背景下,示威者们对华尔街这一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的控诉,以及对国家经济前途的担忧,却引发了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美国全社会的共鸣,并引起全球的强烈关注。
而在政治层面上,美国新一轮大选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大规模抗议活动,美国两党如何借势而为,很引人关注。此次抗议活动,两党其实都是矛头所指。打着变革口号上任的奥巴马,没有交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满意答卷。而共和党在是否对富人减税等方面的主张,显然也与底层民众的期望有一定距离。事实上,此次抗议活动的最终着眼点是对生活质量的诉求,两党是否会为了选票而在社会福利、税收、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讨好选民的改变?是否又会带来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动?这些都引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期,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希腊、葡萄牙等西方国家也都爆发了不同规模的抗议活动。后危机时代,大部分西方国家实体经济复苏迟滞,结构性失业难题短期无法解决,银行资产和家庭财富缩水,私人消费与企业投资萎靡,更有一些国家在财政赤字与债务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对未来生活的沮丧和国家经济信心的缺失,正是当前西方世界所面临的共同社会心态。对中国来说,有必要关注两方面国际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西方世界也许正酝酿着一场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更要做好西方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嫁”危机的准备。 (摘自2011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贫富分化——99%美国人的痛

乔继红

“金融危机是我的噩梦”。
“我们代表99%的社会”。
“华尔街得到救助,我们却在变卖资产”。
“政府采取的救助措施有效阻止了华尔街大规模破产,却未能让普通美国人受益,美国社会正在分化”。

记者手记
在美国新泽西州雷克伍德镇,记者沿着一条高低不平的土路走进丛林深处,来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帐篷城市”。这里生活着70多名无家可归者,身无分文、只能依靠帐篷和简易板屋遮风避雨,靠附近教堂和好心人施舍的食物果腹。而几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生活在城市,过着有尊严的中产阶级生活。但一场金融和经济危机夺走了他们的一切。

“金融危机是我的噩梦”

生活在“帐篷城市”的玛丽莲•博朗茨威格两年前失业,原本是个设计师,年薪10万美元,丈夫是电台记者。她对记者说:“金融危机是我的噩梦。”而她的困境在美国并不罕见。很多中产阶级原本收入颇丰,但却没有储蓄习惯,很多人甚至处于负债状态。因此,一旦失业就不得不为生计发愁。
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依然保持在9.1%。据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亨利•法伯的研究,经济衰退期的失业人群再就业时,薪资水平平均比之前低17.5%。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结果,到2011年6月,剔除通胀因素后,美国中等家庭收入为49909美元,两年间减少了6.7%。

失去工作与派发大红包

“华尔街得到救助,我们却在变卖资产。”从9月底开始,华尔街上的抗议者非常愤怒。2010年,共有14.3%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6.3%深度贫困,收入不到政府贫困线的一半。到今年5月,全美共有4580万人申请政府的“营养补充援助计划”,必须依靠政府救济才能填饱肚子。
而与此同时,依靠政府援助渡过难关的华尔街却在大肆分红: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翰•斯顿夫去年拿到1760万美元,保德信金融集团总裁约翰•斯特朗费尔德拿了1620万美元,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拿到1410万美元。就连仍处困境的美国银行还给前首席财务官萨莉•克劳切克发了600万美元“遣散费”。
一边是中产阶级在经济衰退期间失去工作、失去房屋、失去所有积蓄和生活来源,一边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仍在给高管派发大红包。这种巨大的贫富反差,正是“占领华尔街”运动风起云涌的主要原因。

99%对1%的不满

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研究,2009年美国1%最富有家庭的资产是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225倍,创历史最高。走进“占领华尔街”抗议人群,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我们代表99%的社会”。这正是99%对1%的不满。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与发展》杂志最新公布的报告,在本轮经济衰退之前,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享有整个社会财富的23.5%(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仅10%),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但到2009年升至约40%。而80%社会中下阶层人群仅享有社会总财富的7%。
“我们的社会在分化,分化成两个阶级,”抗议者詹姆斯•魏泽贝说。在他看来,华尔街大银行已开始盈利,但对普通人来说,情况却越来越糟。“我有个儿子,已经21岁了,却找不到工作。”
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主席乌克对记者说:“金融危机后,政府采取的救助措施有效阻止了华尔街大规模破产,却未能让普通美国人受益,美国社会正在分化。”(摘自2011年10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外媒:“占领华尔街”将成民主党竞选利器?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题:民主党接受“占领华尔街”运动,共和党继续打击
民主党与“占领华尔街”运动保持距离的日子看来要结束了,而共和党仍在频频攻击抗议者。
有那么一段时间,民主党方面似乎把这一运动看作一个疯狂的亲戚。不过10日民主党众议院的竞选机构明确表示支持这一运动。
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官员罗比•穆克在给支持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抗议者正在纽约和全国聚集,为的是让亿万富翁、石油大亨和大银行家们知道,我们不会让最富有的那1%的人把严酷的经济政策强加于普通民众,并对重要的福利项目进行大幅削减。”
电子邮件请收件人签名表示对抗议的支持,这说明过去几天民主党高层对这一运动的态度发生了可以说是突然的变化。
先是副总统拜登和总统奥巴马表示他们同情这一运动。接着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10日表示了全面的支持:“我支持他们的诉求,不管是对华尔街还是政治领导层又或是其他什么,改变是必须的。”
【俄罗斯《消息报》10月10日文章】“占领华尔街”运动如今正如火如荼。人数不多、缺乏严密组织的团体捕捉到了当前美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抛出了自身诉求,也戳中了国家的痛处。
运动矛头主要对准的是大公司、大财团的贪婪。的确,近30年来,美国大企业及基金公司负责人的收入上涨了数倍,而普通工人的收入却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推动人们走上街头的另一个因素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近9%的失业率维持了太长的时间,而且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以资金困难为由,纷纷在最近宣布裁员。
有专家认为,目前的美国局势有些类似“阿拉伯之春”,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人提出要推翻政府。人们只是呼唤美国价值观。该运动已进入第4周,但并未发生冲突。局势仍在掌控之中。
至于该游行对奥巴马的选情是利还是弊,目前尚难预料。游行者中有众多奥巴马的拥趸。他们支持奥巴马、拥护他的改革。队伍中甚至打出了“奥巴马是我们的总统”的口号。客观来讲,竞选活动已经拉开帷幕,这对奥巴马是有利的。
国会中的共和党人早就定下目标――让奥巴马沦为“只干一届的总统”。国会目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同奥巴马的明争暗斗上,而不是处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今,此起彼伏的街头抗议一定会对国会产生影响。因为这一运动反应了美国社会的呼声,国会必须重视,因为明年不仅有总统选举,众议院的全部、参议院的1/3席位都面临改选。(摘自2011年10月12日《参考消息》)

美国媒体为何对“占领华尔街”失声失焦

甑言 晓刚

自9月17日以来,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游行抗议运动在美国愈演愈烈,波及上千美国城市,声势日益浩大,加入抗议的社会组织和民众日益增多,政治诉求十分明确:改变美国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美国人民已无法忍受长期被资本操控的命运。
但奇怪的是,这场席卷全美国的抗议风暴却被美国媒体“忽略了”。一反他们一贯唯恐天下不乱的风格,实行低调处理。美国各大主流媒体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与他们在别的国家发生类似事件时的表现完全迥异。当自己家爆发了“华尔街革命”的时候,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哪儿去了?
现实情况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走上街头,呼喊着“我们代表99%”、“华尔街需为一切危机负责”、“将金钱踢出选举”、“要工作,不要战争”、“现在就革命”、“重塑美国”等口号,目标直指华尔街毫无节制的贪婪、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放纵,以及民生维艰的萧条现状。示威者将不满的怒火喷向深陷贫富悬殊、金权交易、党派恶斗、战争泥淖的美国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系。他们坦言,“组织这些抗议活动就是要告诉民众,美国目前的体制已经行不通了”;而活动发起者则将其与“中东北非革命”相提并论,明确表示“跟我们在埃及、希腊、西班牙和冰岛的兄弟姐妹一样,我们计划使用群众占领这一革命战术,恢复美国的民主”。对于这些人,美国警方不仅戒备森严,多次进行大规模拘捕,还使用喷射辣椒水,甚至发生暴力冲突。
美国媒体在不得不说的窘境下,把“占领华尔街”运动描述为“小打小闹的街头话题”,说什么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缺乏明确的政治诉求。总之一句话,不值得关注。在他们眼里,示威者是一些“只考虑眼前利益的肤浅之辈”,是一群“无所事事、痴心妄想的傻子”,警方拘捕700多名示威者只不过是因为“交通占道问题”,完全不应受到批评。如果发生在别国,拘捕几个人就是暴政,就是残酷镇压了。明明美国大众已经对制度完全失望了,美国媒体却说这套制度没出任何问题。
一直以来,美国媒体对别国的群体事件极为关注。一有风吹草动,在第一时间就开动全部舆论机器,不惜版面、频道、时段,不惜添油加醋、造谣抹黑、移花接木,越乱越令他们亢奋。在他们的报道中,别国的示威者往往是政治诉求明确而正当,手段和平而合法,政府和警方的行动则往往是无视人权的镇压和屠杀,钳制民主自由的反动举动,等等。美国媒体热衷于插手别国事务的这种表现,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常识”,但很明显,好像这并不适用于美国自己。
不仅美国媒体在内外事件的报道上表现虚伪,美国不少政客同样惯于使用双重标准。如果其他国家发生类似的“占领运动”,美国这些政客无不会祭出民主、自由、人权等口号,摇旗呐喊、说三道四,借机牟利。但对待本国民众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些政客却又是另一副面孔。在他们嘴里,示威者是一群“失败者”,是“刁民”、“暴徒”,“这是一场危险的阶级战争”。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其他民主党人士对抗议人群表示出一些同情,但个中颇有安抚意味,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自身党派利益和近期选举考量。从各种声音中不难发现,两党对华尔街的偏向和袒护异曲同工,并没有人真正倾听广大民众的抗议诉求。
美国媒体完全无视本国积重难返的制度弊病和日趋激烈的社会矛盾,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政治正确”,令全世界再次见识了美国新闻舆论生态的真面目。在资本当家作主、资本说了算的美国政治经济制度之下,各类媒体完全沦为资本的奴隶,成为供利益集团驱使的工具,而华尔街作为金融资本的大本营,从来都是媒体的老板,而不是受媒体监督的对象。美国媒体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表现,深刻揭露了其为资本服务的本质和功能,戳破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的假面具。要知道,华尔街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金融体制的象征,很明显,“占领华尔街”就是要对这个制度和体制发出抗议,美国媒体怎么可能为此助阵?
实际上,美国媒体一直是美国资本利益和政治经济制度的鼓吹者和捍卫者。他们把美国制度描绘成普适的、终极的、不可逾越的,而对资本和军工财团操控政治、纵容欺诈、权钱交易闭口不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泡沫破灭,但美国媒体却从未对华尔街的罪恶和自己国家存在的制度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反而不断地进行各种辩解制造谬论,自夸美国永远强大、信用永远3A,不惜大印钞票、以债养债、打肿脸充胖子,一方面坚定地维护和巩固华尔街资本的利益,同时不断地将国内问题和责任转嫁栽赃到其他国家身上。一贯标榜自己监督政府、守望社会的美国媒体,自始至终没有发出过有价值的调查和拷问,反而不断地为华尔街和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此次“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兴起,直白地将美国政治经济制度弊病和社会深层次矛盾揭露在世界面前,但面对资本利益,美国媒体惟有不敢触及、不愿触及、无法触及,这是由其鲜明的本质立场和根本功能所决定了的。说白了,美国媒体是端人家饭碗,就给人家打工卖命,就服人家管。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有一些人对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羡慕赞赏、顶礼膜拜,新闻界有一些人也将其视为样板,鼓吹引进照搬过来。事实上,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完全是另一套标准: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拉萨“3•14”事件到乌鲁木齐“7•5”事件,从人民币汇率到中美贸易,从南海问题到对台军售,从社会稳定到互联网管理,美国媒体不断在有关的中国话题上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事端,甚至不惜导演无聊的“行为艺术”,并加以放大。而华尔街成千上万人喊着“革命”口号上街的大规模抗议,却在美国媒体那儿沦为不值一提的“八卦话题”。这里头看不到什么“新闻自由”,看不到什么“客观公正”,真正看到的不过是美国媒体基于资本利益、美国利益所一贯严格恪守的“政治正确”而已。这难道不是活生生的教材吗?
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其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华尔街资本泡沫破灭了,美元霸权地位破落了,美式制度神话破产了,西方自诩不可动摇的价值观也动摇了。对于中国新闻媒体来说,就是要认清所谓西方“新闻自由”的极端虚伪性,打破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舆论传播秩序的现状,打破西方媒体营造的新闻“铁幕”和“鸿沟”,让中国的声音在全球化时代和世界媒体竞争中愈发响亮。(摘自2011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

美国人如何看“占领华尔街”
凌朔

眼下仍在美国纽约上演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声势浩大,但对于看惯了示威活动的美国人而言,似乎不算新鲜。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一些上了年纪的美国人把“占领华尔街”运动与上世纪60年代的抗议华尔街活动相提并论,认为它标示着一个新示威时代的开始。
保罗•弗里德曼今年64岁。当他在华尔街邂逅那群着装不整、抗议不平等的年轻人时,旋即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上世纪60年代时,弗里德曼还是个学生。从1964年开始,他持续11年参加在华尔街举行的示威活动,从一名普通参与者变成活动组织者。当年,他们抗议越南战争,抗议种族歧视。
在他看来,如今的这帮年轻人们与当年的他们颇有一些相似。“占领华尔街”抗议高失业率,抗议政府不作为,抗议政府救市、救金融、就是不救失业者,抗议政府纵容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而且,与当年打着越战一样,如今的美国在外背负两场战争的经济负担。 “我内心发现,这与60年代的情形非常相似,人们缺少机遇,人们丢失希望,这种经济正如出一辙地表达出来。”
所以,10月5日这天,弗里德曼和一帮辍学学生、失业年轻人一道,在华尔街游行。他以自己当年持续11年的示威经历判断,已持续三个星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刚刚开始。
60年代后,美国掀起多场大规模示威游行浪潮,包括80年代抗议政府对中美洲国家政策、90年代抗议自由贸易、2003年抗议伊拉克战争。但路透社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与那些示威潮相比,“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初衷更像60年代的那些活动。理由是,后来的诸次示威潮都有一个“固态”的理想或口号,通常是为国家而示威,而“占领华尔街”和60年代的示威潮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了自己”。
60年代时,许多美国人走上街头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各种不确定持怀疑态度,因为不知何时,你的男朋友或者兄弟或者儿子就会被送到越南战场为总统打仗;而如今,许多年轻人心中的“不确定”是,不知何时,自己就会因债务而辍学,就会因毕业而失业,就会因裁员而无所依附;尤其可恨的是,身边的富翁们可以享受低税率,享受政府救助,享受待遇保护。
路透社采访不同领域的人士后发现,这场运动出人意料地获得广泛理解与同情。美国达拉斯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说,这场游行示威是对持续高失业率的合理反应。 “我同情他们,没想到吧,”费希尔说,“我们有太多人失业太久了,他们非常失落,我们理解他们的失落。”
曾在2008年接受政府救助的通用电气资本公司总裁迈克尔•尼尔说:“如果我现在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我也会满腔怒气。现在有许多心存怨气的人,却没有什么鼓舞你的理由。”
不过,一些立场中立的分析师认为,这场运动可能不会产生多大的效用,因为,运动缘于一种“中产阶级幻想”。所谓“中产阶级幻想”,是指,许多美国人习惯于把自己预先设想为“中产阶级”,一旦失业,幻想破灭,许多人难以承受心理落差。
在欧洲,工人通常敢于毫不隐晦地宣布他们是工人阶级,而在美国,许多工人羞于承认这一点,在他们的“美国幻想”中,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美国工人身份就是世界的中产阶级。正是因为这一意识上的偏差,引发心理落差,进而形成宣泄。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03期,据新华社)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qq/2013-05-01/3217.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占领华尔街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