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有多不要脸?
丘吉尔的政治才能毫无疑问是非常突出的,他具有大英帝国优秀政治家的典型优点,那就是——不要脸。
对,丘吉尔的优点和才能就是不要脸——特别的臭不要脸。
比如苏芬战争的时候,身为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成天给芬兰喝彩,说什么“如果自由之光在斯堪的纳维亚北方最终熄灭的话……那很可能预告黑暗时代的重新降临”,还表示要“立即采取行动”。
从这些表面上的话看上去,他在对苏问题上属于强硬鹰派,只要他上台立马就要三路大军征俄国了。
然而在英国内阁的内部会议上,丘吉尔马上就换了一副嘴脸。
1939年10月16日英国内阁会议上,丘吉尔表示:
“毫无疑问,苏联利用目前时机夺回俄国在上次战争后丧失的一些领土是有理由的,在上次战争之初,它还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友。这种提法不但适用于波罗的海地区,而且也适用于芬兰。苏联应该增大自己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力量,限制德国在那一地区的冒险,这是有利于我们的利益的。由于这个原因,我们鼓励芬兰人拒绝向苏联人让步将是一个错误。”
在丘吉尔等人的推动下,英国在苏芬战争问题上采取了表面强硬,实质放任的政策。丘吉尔等人表面上强硬的态度,一是为了安抚在对苏问题上十分强硬的法国,二是为了鼓励芬兰人继续和苏联人耗下去。
英国对法国各种脑洞大开的对苏作战计划如轰炸高加索等态度消极、极力拖延,反而对乘机入侵挪威很有兴趣。
例如说,英国准备以“援助芬兰‘’的名义入侵并占领挪威和瑞典,断掉德国的铁矿石来源。
说白了,英国乃至丘吉尔本人的表态不过就是演技罢了。
然后在英国人各种放鸽子的情况下,芬兰硬着头皮撑了一百多天,1940年2月底苏联军队整休完毕,一举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
芬兰一看草,英法这两坑比靠不住,准备求和了。英国得知芬兰准备谈判,决定演戏演到底,于是和法国一起提议,如果芬兰在3月12日要求援助,英法可以出兵5万人支援。
芬兰:你们两个扎不多德勒。
几个月以后丘吉尔自己上台,芬兰早就割地求和,法国也投降了,这下丘吉尔可以不演了,想怎么来怎么来。
他一改以前的对苏“强硬”态度,马上任命亲苏派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出任驻苏大使,和慈父拉关系,表明英国和苏联一直都是好朋友。
由于他非常热情,搞得斯大林反倒猜疑丘吉尔这个死硬反共政客是想唆使苏德之间打起来,好让英国牟利。
不过随着德国入侵苏联,丘吉尔总算如愿以偿和苏联拉上了关系。
刚刚和苏联搞好关系,丘吉尔立即提议:老铁,我看你南边的伊朗很不老实,和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勾勾搭搭眉来眼去,一看就是个妖艳贱货。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一起来个特别军事行动把他搞掉好不好啊?
斯大林大惊:可别,上次我就是拿这个理由打芬兰,被你们喷成啥样了?
丘吉尔:没关系的啦,上次是你不懂得规矩,没有拉上我一起干,这次有我背书,没人喷你的啦。
就这样,之前谴责苏联“悍然入侵”芬兰的英国,轮到自己安全受威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拉上苏联一起行动占领了伊朗。
而苏联的这次出兵(很可能比出兵芬兰性质更为恶劣)果然没被骂,丘吉尔在回忆录里也声称这个决定完全正确:“英国和俄国是为了他们的生存而战,战争中无法律可言。”
这件事让斯大林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昂撒人脸皮特别厚,二是只要不和昂撒人作对就绝不会被骂。
毕竟什么公理正义,就是帝国主义豢养的大儒们动动嘴皮改两笔的事儿。
与英军在伊朗会师的苏联坦克部队
从芬兰和伊朗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充分发扬了英国政治家利益至上,不要脸皮的传统美德。
而大英帝国也正是有这批脸皮厚度赛过城墙的职业选手,才能在几百年间的外交博弈中纵横捭阖,屹立不倒。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的政治才能是很牛的。
实事求是的说,丘吉尔不要脸的这一优良作风是很值得各位年轻读者和左翼青年们借鉴和学习的——我没开玩笑。
至于丘吉尔的军事才能怎么样,其实题主不必问,我也不必答——大家心里都有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xxhq/oz/2022-05-01/7516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