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一生从事俄中友好事业,直到生命最后时刻”
“我将一生从事俄中友好事业,直到生命最后时刻”
韩显阳
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俄联邦功勋文化工作者库里科娃。韩显阳供图
库里科娃著作《俄罗斯—中国:民间外交》封面。韩显阳供图
【特别关注】
对所有从事中国与俄罗斯交流的人来说,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嘉琳娜•维尼阿米诺夫娜•库里科娃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每个与她打过交道的人,都惊叹于她对两国交流的热爱和充沛的精力。为了这一事业,她数十年如一日,用信仰、真情感动了一批批后来人。不久前由中俄联合编撰出版的《世代友好——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文集》中,《从学生时代到一辈子》一文讲述的就是她的故事。在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俄联邦功勋文化工作者。交谈中,她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为促进俄中友谊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两国人民真诚友好的别样故事。在她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为什么她会说“谈及俄中关系70年,与我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
学生时代的梦想
采访一开始,库里科娃就饶有兴致地谈起了她从少女时期就结下的中国情缘。她清晰地记得,“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是莫斯科中学的一名7年级学生。新中国的成立在苏联引起巨大轰动,广播和报纸都报道了中国发生的事,影院上映了谢•格拉西莫夫拍摄的影片《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吸引学生们纷纷涌入影院观看。此外,我们还学会了由瓦•穆杰拉里创作的歌颂苏中友谊的歌曲《莫斯科—北京》”。她说,那时不少到过中国的苏联人在广场、学校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介绍自己眼中的中国,其中包括一些应邀参加过新中国开国大典盛况的知名人士。
正是这些电影、演讲,以及后来阅读的大量介绍中国革命的书籍,让库里科娃在中学毕业时下定决心要进入莫斯科东方学院学习汉语。她自豪地讲述了当年的一个小插曲。“我中学时学的是法语,成绩很好。毕业那年我16岁,按照规定17岁才能进入大学。我勇敢地找到东方学院院长表达了自己想学汉语的愿望。院长要我考虑其他更适合的大学,因为汉语非常难学!而且他还说,东方学院的女生录取名额非常少,你可能考不上。可是,无论什么样的障碍,我都迈过去了,最后顺利地成为莫斯科东方学院中国学系的学生。”
库里科娃还动情地回忆了与中国人首次接触的情景。“大学3年级时,我参与了第六届莫斯科世界青年和大学生联欢节的接待工作,陪同北京实验话剧团的演员们访问新西伯利亚、秋明、赤塔等地。与中国朋友们朝夕相处两个月,我们一起说汉语,分享各自的秘密,包括爱情。那时,我们都只有十八九岁,相处甚欢。在外贝加尔斯克告别时,我们难舍难分,相拥而泣。”
1957年12月,还是大学生的库里科娃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在北京火车站,与我在苏联相识的北京实验话剧团的演员手捧鲜花迎接我们。”在中国待了半年,那段光阴给她留下了美好印象。她说:“休息日里,我从不待在苏联大使馆里。中国朋友们带着我游览颐和园、故宫,还邀请我去家中做客、参加婚礼。”“从那时开始,中国就进入了我的生活,充满了我的整个青年时代。”
“一辈子”的故事
采访中,库里科娃谈到自己与李克强总理的一段故事。2012年,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访俄,询问担任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的库里科娃:“您从事中俄友好事业多少年?”库里科娃告诉记者:“我当时的回答是‘一辈子’。”两天后,李副总理在莫斯科大学发表演讲时引述了我的话。他说,我见到一位从事中俄友好50多年的俄中友协女士。她告诉我,一辈子都在做有利于俄中友好的事。我认为她有一颗年轻的心,希望她把俄中人民友谊传递下去。
的确,库里科娃一直在追逐青少年时期的梦想。往事历历在目,库里科娃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7年10月29日苏中友好协会成立。正是在这个机构里,我听苏联、中国人士讲述两国人民并肩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感人事迹。我与中国有了更多接触,也进一步坚定了进入这个组织工作的信念”。1960年3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库里科娃得偿所愿。在协会,她从秘书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成为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第一副主席。1989年12月起,库里科娃以苏联及俄罗斯对外友协代表的身份,在苏联以及俄罗斯驻华使馆从事民间外交工作10年。2000年回莫斯科后,她依然选择返回协会工作。她说:“苏联解体后,80多家对外友好协会被解散,只有苏中友协得以保留,1992年重组为俄中友好协会。协会不仅从未停止过自己的事业,还不断拓展新路径。”
在库里科娃看来,“友谊,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各种活动来推动。20世纪60年代,库里科娃与苏中友协的其他20多名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积极地保护苏联社会中对中国及其古老而独特历史文化的应有尊重”。1967年至1987年,苏中友好协会举办了300场活动。在她看来,这些活动为此后苏中两国社会交流乃至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坚持邀请中国使馆官员来友协做客,其中就包括钱其琛、戴秉国等同志。”她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几千年历史;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这个国家孕育了李清照、梅兰芳、戈宝权等大师。
库里科娃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外交人士,并非常自豪自己能成为两国友谊桥梁的搭建者。她说:“我从事的是俄中民间友好事业,不是国家外交。我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从事这项事业,感到十分幸福。只要心脏跳动一天,我就会将这项伟大事业继续下去。”
“目睹中国进步”
谈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库里科娃认为自己是见证者。她说,“20世纪50年代,我第一次到中国。1958年的北京街头,一片蓝色、灰色的海洋,只有自行车,几乎没有汽车”。她亲眼见过中国的困难,感受过物资短缺时代。“现在的中国和中国年轻人拥有了一切”,她说,“这要感谢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里,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成为伟大、强盛、繁荣的国家,实现了全面崛起和发展,为全世界所仰慕。”
近年来,库里科娃经常应邀参加各种活动并发表演讲。她告诉记者,每当有人问如何看待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时,她总是回答,因为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她说,“毋庸讳言,中国存在需要解决的贫困、生态等问题,而中国领导人正努力加以解决”。
虽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但库里科娃仍然坚持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她全文阅读了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认为“中国没有掩盖问题,领导人非常清楚问题所在,并且采取一切措施进行解决”。她说:“我非常喜欢习近平主席,他平易近人,是一位非常卓越的领袖和外交家,充满着对自己国家深深的爱。”
库里科娃对中国充满信心。她认为,“两个一百年”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也许活不到2049年,我的孙子一定能。他将看到一个发达、民主、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爱俄罗斯,也爱中国”
在库里科娃看来,俄中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在苏中建交的最初10年,苏联给予中国宝贵援助,帮助中国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得很好、很快,很多方面超过了俄罗斯,值得俄罗斯学习。“尽管如此,俄罗斯也有优势,我们两国有很大的互补性。”她说,“就是在现在,还是有人在传唱《莫斯科—北京》这首歌。我们的任务,就是传承这种友谊。”
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库里科娃充满信心。她说,当前,中俄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间有着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于俄罗斯来说,与中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家关系的典范。这对于世界和平、安全以及构建当代国际关系十分重要。
库里科娃认为,与中国开展经济、人文合作对俄罗斯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她说,人文领域合作是俄中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石,更是增进我们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双边合作的社会基础。“很幸运,我们的领导人、政府作出了正确决策。不久前,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俄罗斯研究中心。现在,俄罗斯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通过学说汉语,俄罗斯学生了解到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采访即将结束,库里科娃仍然兴致勃勃。她再次强调:“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俄罗斯,也热爱中国。我每天都在工作,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我很健康,感觉特别好,因为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将一生从事俄中友好事业,直到生命最后时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oz/2019-06-12/57072.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