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小小寰球>

欧洲

打印

吴恩远报告:再论十月革命开辟的人类历史新纪元

作者:吴恩远来源:江南app网址日期:2017-07-07 点击:

再论十月革命开辟的人类历史新纪元

吴恩远

1917年发生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过去100周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历史发展进入新纪元: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20世纪20-30年代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刚刚诞生的苏联展示了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预示了人类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当穷凶极恶的德日法西斯侵略势力席卷全球,毁灭人类良知,力图奴役全世界人民的危急时刻,苏共、中共和共产国际等率先发出抵御法西斯的号召,并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为消灭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战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扩展……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傲然屹立世界,在重重危机的资本主义迷雾中展现了新的曙光。总结十月革命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历程,可以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付诸实践

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他们认为,当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不能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的地步,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日益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就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最能团结最广大民众和社会阶层,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的最近目标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改造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即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对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要进行强制性的干涉,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并尽可能发展生产力,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他们还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法、德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使资本主义的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列宁据此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爆发。

当时俄国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跃居欧洲第4位、世界第5位。但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水平仍然属于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俄国居民平均寿命仅32岁;由于缺乏受教育条件,俄国居民中文盲占多数,识字的人仅有21.1%。必须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尽快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这是当时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但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俄国生产力的发展。它代表反动的地主农奴主专政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政府不顾人民的反对,恣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争中惨败,从而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灾难:国内经济接近崩溃,国库空竭、物价飞涨、外债高筑。沙皇专制机构还大肆镇压革命党人,压制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封闭进步报刊和出版物……

沙皇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工人、农民的强烈反抗。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在作为“各民族监狱”的沙俄,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1916年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爆发了民族起义,参加者达百万人之众。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发展,军事失利加上经济的混乱使下层人民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沙皇专制走到了尽头,俄国革命形势迅速成熟。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抓住时机,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党的坚强领导。新型的布尔什维克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分子组成,俄国无产阶级由于其所受的残酷压迫而最富革命性,“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俄国无产阶级在某一时期,可能是很短暂的时期内成为全世界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和动摇的资产阶级不同,他们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并能抓住历史机遇,要求革命突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如工厂社会化,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等),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布尔什维克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党为革命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确立了工农联盟的政策和从争取革命和平发展到武装起义的方针,规划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形式。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第二、苏维埃政权解决了俄国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有权分得土地;通过了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世界大战,使饱受战争之苦的俄官兵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宣布俄国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芬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独立,为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措施使得苏维埃政权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凯歌行进”。第三、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与俄国实践结合。在关于俄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能否越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个别词句,而是大胆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列宁当年和普列汉诺夫、苏汉诺夫为代表的盂什维克激烈争辩而且时至今日史学界仍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列宁的主要思想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十月革命并不意味着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它要解决的仍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由于俄国所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它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社会主义一些最初步骤,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正在于此。列宁的思想既和那些认为“俄国只能搞资产阶级革命”的右倾思想划清界线,又和认为“俄国当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左”倾思想划清界线,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更加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

2、十月革命对苏联社会发展的推动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加快了工业化步伐。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В.В.阿列克谢耶夫指出:“苏维埃政权从最初的步骤就尝试依赖技术进步。这方面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按照列宁的指示制定实施的国家电气化计划。20世纪上半叶的苏维埃电气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苏联最终完成了这一计划……由于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1929-1937年)执行的结果,苏联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工业生产水平为1913年的8.2倍。按照工业总产量,革命前的俄国占世界第五位,工业生产份额占世界总量的2.6%,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它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达到13.7%。到1955年,工业总产量是战前的3.2倍。同时生产工具的产量几乎增加到4倍。50年代,工业工人的劳动装备率是战前的3.2倍。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有的能生产当年人们所能生产出来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的两个国家中的一个。就这样,苏联时期就克服了俄罗斯与世界先进工业发达国家按阶段发展的落后局面。”

十月革命加快了苏联迈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第一次消灭了失业,所有人都能得到工作的机会;从1928年开始,逐步开始7小时工作日,在30年代初就有80%的企业实现了7小时工作日,而对有损健康的和地下作业的工种实行6小时工作日;国家十分关心劳动人民的休息和健康,实行了免费医疗、社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用于社会保险的开支增加了3倍多,卫生保健开支增加了2倍多,教育开支增加了5倍,助学金增加了13倍。到40年代初,全民的识字程度已超过80%。苏联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81.2万,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几个国家大学生人数总和。

十月革命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执政的资产阶级和地主联盟完全丧失能力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民族国家得以保存。俄罗斯科学院波利亚科夫院士2002年在《俄罗斯历史中的1917年10月》这篇文章中写道:“旧俄罗斯的落后和软弱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苏联)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摆脱了落后性。尽管面临着被入侵的威胁,苏联在30年代末期还是进入了先进国家的行列,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3、资本主义危机与“人类历史新纪元”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经验的情况下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无论成功或失败的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

一战结束后一些国家陷入恶性通货膨胀。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是战后的首次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虽然为期不长,但其破坏性却相当严重。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波及美、英、日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危机期间,美国加工工业产值下降22.6%,采矿业产值下降19.5%,煤、生铁和钢产量分别下降27.5%、54.8%和53.1%。英国煤产量下降28.9%,生铁和钢产量分别下降67.4%和59.2%,造船(吨位)下降68%。日本工业总产值下降19.9%,采矿业总产值下降48%,煤和生铁产量分别下降16.1%和16.7%,造船(吨位)下降88.2%,机器制造工业产值下降55.9%。法国因战时遭受的破坏特别严重,恢复工作量较大。德国则因战败后割地赔款,战后初期国民经济还一直处于残破混乱状态,1923年工业生产猛烈下降,最严重时只有1/7的工业企业勉强开工,数百万失业者踯躅街头,银行信贷体系濒于解体,并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恶性通货膨胀危机,货币数量比战前增加17000亿倍以上,纸马克事实上成了废纸。

每个国家都为巨大的社会不稳定震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概括当时的恐惧情况是:“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胜任重建的任务”,“资本主义社会的衰落就在眼前,这是不容置疑的”。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苏联在加强国家对经济计划和调控、消除失业、抑制通货膨胀、实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全新面貌,这也是社会主义苏联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也是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经验才得以摆脱了战后危机。前美国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也承认资本主义世界“与此同时已针对和适应某些社会主义关切的问题作为它本身的社会政策”。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芬兰、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被压迫者爆发一系列革命;在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朝鲜举行“三一”反日大示威,印度出现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世界上从此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格局。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就在于此。

二、共产国际、苏联、中共抗击德日法西斯的贡献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产国际和苏联、中共在抗击德日法西斯中的巨大贡献迎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共产国际最早认清并揭示了法西斯的反动本质及其对世界的危害,给各国共产党和民众与法西斯作斗争指明了目标和方向。1921年共产国际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已利用白色法西斯匪帮向无产阶级实行进攻”,及时向世人揭示了法西斯的反动本质。此后在共产国际四大、五大、六大上都对各国共产党和工人群众发出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号召。

特别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法西斯加快推进侵略战争步伐,促使共产国际反法西斯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共产国际七大决议提出:各国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联合广大民众,共同反击法西斯的进攻。这就向全世界发出对法西斯主义危害的警觉,并吹响了抵抗法西斯主义的进军号。

基于对法西斯本质的科学判断和德、法、西、奥等国反法西斯斗争经验教训的认识,共产国际强调,只有一切反法西斯的民主力量联合起来,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法西斯。

共产国际还推动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支持下,1941年10月,在延安成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总部设在延安,有20多个国内外各地区、各民族代表参加,通过《告日本人民书》等。《解放日报》社论指出,同盟大会的意义在于:“奠定了东方各民族团结的政治的组织的基础,将东方各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和解放运动推上一个历史新阶段。”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军民抗击法西斯的领导力量和组织核心。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各方面的保证,工业化的成就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力量。从1942年到1945年,苏联工业平均每年生产12万门火炮,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亿9千3百90万发炮弹。与此同时,德国平均每年只能生产2万6千架飞机和1万9千辆坦克。苏联飞机的平均年产量比德国多一倍,坦克多将近一倍,火炮多3倍。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主战场。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4年1月,德军共有153-201个师布防在苏德战线,大约占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同时期德军在其他战线只配置了2-19.5个师。 苏联军民共消灭了73%以上的德军,75%以上的飞机,75%的坦克和强击火炮,这些占德军在二战损失的兵员总数、飞机、大炮、坦克总数的四分之三。 苏联军民对消灭德国法西斯的贡献得到了当年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各国人民及其领袖的公认。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很难抹杀这样明显的事实,就是俄国军队所消灭的敌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比联合国中其他25个国家所消灭的敌军总数还多”。苏联军民以伤亡60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700万人的代价为夺取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联共产党员在前方和后方各条战线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在整个苏联作战部队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人数远占到一半的比例;在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人员中,70%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可以说,没有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卫国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两天后中国共产党就连署发布关于谴责日本侵略暴行、号召全民抗战的宣言和决议,最早吹起反对日本侵略者的冲锋号,揭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建立了辽阔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东北、华南,一直到海南岛,建立了广阔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中国抗日战争前后历时14年之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正面战场国民党等部队共进行了22次大规模会战,200余次重要战役,歼灭日军160余万人。日本超过70%的陆军和三分之一的海军陷在中国战区,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对稳定东方反法西斯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影响如日中天,世界形成和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亚洲、非洲和拉美有不少国家宣布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

三、苏联解体并非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

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曾使一些人认为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当时社会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是由于这个体制本身存在的不可药救的弊端必然导致的灭亡。但这并不符合事实。

必须承认,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从60年代到80年代,其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从6.5%下降到4.2%,80年代中期更降至1%一3%;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生产方式单一,不利于多种所有制发展;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政治经济民主化的进程……所以改革旧体制是历史的必然。

今天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尽管苏联体制存在问题甚至严重问题,但是完全可以克服。2010年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了由著名经济学家阿巴尔金主编的《苏联经济史》,这可以看作是俄罗斯经济学界近年来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最权威的著作。该书没有回避苏联旧体制的缺陷,也反对刻意拔高苏联社会发展成就的做法,但特别批判了那些把“苏联经济史看成是一系列的失败、罪恶和错误,这个体制导致了苏联不可避免的解体”等等论调。该书强调:“毫无争议,苏联在自己的存在时期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没有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该书写道:“到1950年,社会总产值已经超过1940年1.6倍,国民收入超过1.9倍,工业产值超过1.7倍。到1970年代中叶,苏联社会总产值仍然保持了年均6-7%的增长率,国民收入是6-8%,工业产值7-9%,居民收入4-6%。苏联在经济和军事政治范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航天、核能方面成为第一大国。苏联的基础科学、教育体制和干部培养体制客观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比较好的”。

2016年1月26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观点报》等报刊头版以通栏大标题《苏联解体主要原因》刊登了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巴特鲁舍夫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访谈,巴特鲁舍夫是与普京、国家安全秘书伊万诺夫、外长拉夫罗夫等四人组成的俄罗斯外交最高决策机构成员。其主要观点简单介绍如下:他完全否定苏联解体是由于苏联体制存在的所谓经济危机等因素,明确指出: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的失误:没有制定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战略计划;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而丧失了党的支柱造成混乱;在关键的时刻没有采取保护国家的措施,包括经济措施,对格鲁吉亚、立陶宛等地发生的民族骚乱没有作为,甚至“8.19“事件中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意志懦弱等等。

2016年民调显示:俄罗斯99.1%的民众也持上述看法,反对把苏联社会体制、苏联模式的垮台看成必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十月革命结果,又使十月革命伟大意义升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并结合中国实践,走“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此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的前30年,我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仅以经济发展来看,从1952年至1976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我国还成为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又正是吸取了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在世界上影响日盛。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 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今天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自2010年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位。十八大初期高于日本22630亿美元,到2015年底已高于日本近60000亿美元。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持续改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2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提高18.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22.5个百分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提高19.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提高15.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23.8个百分点。我国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福祉得到大幅增进。

对比当前西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中国的稳定发展使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这就充分表明: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方兴未艾。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oz/2017-07-05/44993.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7-07 关键字:欧洲小小环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