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毛选》打天下的传奇总统,来中国了!
5月14日起,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
昨天上午,伊萨亚斯总统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他上一次访问中国是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前,他已多次访问中国。
伊萨亚斯今年77岁,他不仅是厄立特里亚国父,也是一位非洲传奇英雄。
虽然他的访华之行在国际上并不像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总统卢拉那样引人注目,但他和他的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却非常铁。
中国是第一个与之建交的大国,而厄立特里亚当年的武装独立运动就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取得胜利的。
厄立特里亚是个小国,面积12.43万平方公里,西接苏丹,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部与吉布提相连,东北方与沙特和也门隔着红海相望,人口600万左右。
它是非洲最年轻的国家之一(1993年独立),它的独立过程非常有看点:
一部《毛选》打天下
厄立特里亚海岸线有1200公里长,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此,美国和苏联都想控制这里,以掌控非洲之角。
当时厄立特里亚还属于埃塞俄比亚。但它在历史上跟埃塞俄比亚不存在互属关系。它是在1869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后,1890年作为殖民地被并入了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也是意大利人命名的。
1941年由英国统治,1950年英军撤出,1952年联合国安理会又将它作为一个自治体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
这是美苏强扭的瓜,它们都想拉拢埃塞俄比亚,以避免厄立特里亚落入对方手中。
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撕毁协议,取消了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变成了一个省。从此,厄立特里亚人民纷纷加入1960年成立的“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展开了武装独立运动。
由于军事力量远不如皇家军队,“厄解阵”又缺乏斗争技巧,独立运动进展缓慢,但却牺牲巨大。
中国有句老话叫:时势造英雄。当厄立特里亚需要一位领袖时,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出现了。
伊萨亚斯1946年出生于一个东正教小商人家庭,他在中小学阶段就展示出了学习天赋,16岁考入海尔·塞拉西大学(今天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工程系。
1965年,他放弃大学学业回去参加“厄解阵”,但斗争形势仍然没有起色。
1967年,21岁的伊萨亚斯决心前往中国,学习毛泽东军事斗争理论。
到了中国后,他被安排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留学生班就读,并接受军事训练。同时,还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这是1968年他作为亚非拉革命学生代表(右二)参加“农业学大寨”时与陈永贵同志的合影。
1969年,他告别中国,带着《毛选》回到非洲。这时他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水平,不客气地说要高出“厄解阵”领导层一大截。
他指出“厄解阵”存在的三大问题:政治投机、组织松懈、思想混乱。“厄解阵”领导层指责他破坏团结。
1970年,他建立了“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今天的执政党“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最初只有几十个青年人愿意跟他一起革命。
但不久之后“厄人阵”就以出色的游击战术多次打败了皇家军队,赢了更多人的支持。
到了1972年,“厄解阵”有一大半人投奔到了“厄人阵”一边,“厄解阵”就对“厄人阵”发起了军事进攻。但就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厄人阵”还是打退了“厄解阵”。
伊萨亚斯目标是推翻塞拉西皇帝,然后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独立。所以,他对“厄解阵”既斗争又团结。
而如何处理与埃塞俄比亚革命运动力量的关系?又是一道难题。
伊萨亚斯做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合作,一起推翻封建制度。
1974年,塞拉西皇帝终于滚蛋了。
1975年,埃塞俄比亚成立了共和国,但形势却变得更加很杂。
苏联和美国同时加大了干涉力度,埃塞俄比亚选择了苏联,宣布走向社会主义。
1976年12月,苏埃签署《军事援助协议》,美国总统福特立刻宣布撤销对埃一切援助。
1977年2月,门格斯图中校发动政变,成为埃塞俄比亚实际掌权者,苏联认可这一结果。
门格斯图驱逐了所有美国军事顾问,关闭美国电台,全部换成了苏联人。
当伊萨亚斯准备领导厄立特里亚独立时(1972年埃塞俄比亚革命运动承诺一旦皇帝被推翻,厄立特里亚也将独立),门格斯图却违背承诺,调集10万大军(正规军+民兵)进攻“厄人阵”。
伊萨亚斯率领3万多人(正规军只有6000人)迎战,门格斯图得到了苏联大量武器装备,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厄人阵”,而苏联得到的报酬将是两个海军基地(马萨瓦和阿萨布两大良港)
“厄人阵”与“厄解阵”同时遭到了猛烈打击,损失惨重。
1978年3月“厄人阵”与“厄解阵”合并,命名为“厄人阵”,接受伊萨亚斯统一领导。伊萨亚斯立刻贯彻“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坚持自力更生的斗争原则。
门格斯图占领了城镇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向农村根据地发动进攻又是屡战屡败。
“厄人阵”缺的不是武器(有东方大国的援助)而是人,因此,他们将战争化为了游击战,避免主力决战。
1979年,门格斯图军队对“厄人阵”控制区发动了五次围剿,全部失败。
在相持5年之后,不断壮大的“厄人阵”发起了反击,1984年3月,“厄人阵”夺回多处城镇。
门格斯图不得不向对手提出谈判,双方边打边谈到了1989年。
这一年,到了战争转折点。“厄人阵”集中兵力向门格斯图军队发动了“春季攻势”,虽然兵力优势在门格斯图一方,但他们已经军心溃散。
无路可走的“政府军”只能困守在阿斯马拉(厄立特里亚首都)和马萨瓦市。
此时埃塞俄比亚国内经济已濒临崩溃,苏联自顾不暇,更无力援助门格斯图,而门格斯图的将军们也发动了一场未遂政变。
伊萨亚斯领导的武装力量却越打越强,而且在经济和物资上得到了沙特和苏丹的大力支持。
门格斯图转向了美国,而美国也看到了获得厄立特里亚港口建立海军基地的机会。
于是,白宫派出前总统卡特作为特使斡旋双方停战。在卡特斡旋期间,美国背着“厄人阵”向门格斯图提供军事援助,并暗示他向“厄人阵” 发起致命一击。
美国这种“假调停,真备战”的手法,在《毛选》里也能找到应对方法。
1990年“厄人阵” 对拒不撤离的马萨瓦市“政府军”发动进攻,1991年,攻下马萨瓦市。
马萨瓦这座港口城市一丢,美国也没有兴趣斡旋了,“厄人阵” 反攻到了埃塞俄比亚境内。
1991年5月,门格斯图在国内“人民民主革命阵线”的夹击下政权崩溃,厄立特里亚全境解放。
埃塞俄比亚有了新政权,厄立特里亚则准备迎来独立。
1993年4月23日,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公投,结果以99.9%支持率重新脱离了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变成了内陆国。
5月22日,伊萨亚斯被中央委员会选为总统。
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建国,当天,中国宣布与厄立特里亚建交。
厄立特里亚宣布了自己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94年,1995年伊萨亚斯总统两次访问中国。
1998年双方又因为夹在两国之间的提格雷州闹独立问题,矛盾激化,再次开战,6月5日和6日展开空战,俄制战机对俄制战机。
一直打到2018年7月8日,埃塞俄比亚总理阿里与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签署了《和平友好联合宣言》,才宣告战争结束,但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厄立特里亚主要问题还是经济,地理条件好,资源也有,但缺乏基建,港口也无法现代化。而且由于伊萨亚斯拒绝美军建立海军基地,还受到了美国长期制裁。
但厄立特里亚政局长期稳定、治安良好、民风淳朴,无突出的民族、宗教问题。在非洲堪称一股清流。
中国已经是厄立特里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
只要“非洲之角”这几个国家保持和平稳定,这颗“红海明珠”就能真正发展起来,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伊萨亚斯再次访问中国,相信会是厄立特里亚将来发展的一个契机。
“红海明珠”没有理由长期蒙尘,更没有理由落在霸权主义国家手中,相信它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绽放光芒。
相信伊萨亚斯也知道伟人这句名言: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fz/2023-05-17/81807.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