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细节读懂中美元首面对面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美元首首次线下会晤。
长久以来,美国没有停止对华的遏制打压,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斗争从未停止。
就在前不久,美国还将中国定义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长期挑战”。美国还是老样子,中美为什么还要见面?
谭主在现场观察到的6个细节里,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两国本土之外见面,谁去见谁,很有讲究。
这次在巴厘岛的会晤,是美国总统拜登带队来到了中方代表团驻地。
谭主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为了这次会晤,拜登做了大量准备。
双方见了面之后,拜登也说,我同习近平主席相识多年,保持着经常性沟通,但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会晤。
美方跟中国见面的态度很积极,这和美方持续遏制打压中国的行动很是矛盾。
对此,习近平主席在会晤的开场白就开门见山,提到了“两个不符合”: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
面对这样的局面,习近平主席面对拜登也给了答案。
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确同他国和世界的相处之道。
政治家,类似的词,习近平主席已经不是第一次提了。去年11月的视频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也说,希望总统先生发挥政治领导力,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
这些话,意有所指。元首把舵定向的引领力,关键是执行力。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谭主:
美国的战略意图和执行能力层面有着一些差距。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有不同看法。中美元首面对面会晤,有助于减少误判,也能尽可能放大变化的空间和可能。
拜登这次通话中再次强调了“四不一无意”,这也是他的一贯态度,但中美关系目前面临的困境,显然是有些人并没有落实这个承诺。
对此,习近平主席还特别提到了几个词,公开透明,光明磊落,连续性,稳定性。这显然意有所指。
中美为什么见面?从这次中方的行程中也可以找到答案。
在与拜登总统会晤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接下来,还要参加G20和APEC两场全球多边峰会。
中美会晤,是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一系列外事活动之一。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给谭主分析了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行程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席G20峰会,不仅是中国致力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治理有效发展,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推动更多国家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来解决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面临的各种困难。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各国既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应该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也是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应有的高度。越是面对复杂形势,越要善于共同化危为机。
放在G20的语境下看,尤为明显。G20领导人峰会这一机制创立的契机,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危机面前,各国秉持着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将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并且,还探索出一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全球治理的新模式。
G20机制本身,就是化危为机的实践。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各国需要重拾G20领导人峰会机制成立时“同舟共济”的初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离不开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沟通协调。
这不仅是中美关系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放在地区的语境来看,亚洲国家也希望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稳定。几天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特别提醒,希望美国能与中国合作管控紧张局势。
吴心伯告诉谭主,对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来讲,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会创造一个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其次,中美经贸关系改善,亚洲国家作为供应链产业链上的一环,都能从中获益。
也正因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美元首会晤现场,会有大批记者。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会惠及地区和世界。
本次会晤的消息稿中,有一句话,还是第一次提。
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后还会继续存在。
这句话,点出了中美双方对中美关系不同认识的关键。世界需要多元还是一元?世界是有多种可能还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美国的思维,显然是后者。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将遏制打压中国,定为未来十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十年”。但一个大国以十年计的发展目标居然是遏制别国,多少有些悲哀。
朱锋告诉谭主,美国霸权心态的本质,就是要以美国的规则、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的发展模式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规则、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
当中国的制度和模式取得了成功,便被认为是挑战了美国正确的地位。对于这样的想法, 习近平主席也说得很清楚。
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这句话原来的表述是,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从太平洋到地球,中美共存的空间不是在变小,而是在变大。
就拿贸易战来说,美国把中国看作挑战者,结果作出了战略误判,自以为一下子把中国打趴下。
结果呢,大家能看得到。针对中美贸易战,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新出了一份报告。结论,和过去四年间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对华关税在伤害美国自己。
考虑中美关系,要有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眼光与全局的思维。
放在人类文明更长远的眼光看,习近平主席常说一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世界容纳得下两种制度,也容纳得下不同文明。这是中国看待任何双边关系的基础,包括中美。
会晤中,中方提出了中美的相处之道,也划定了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
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如何理解这一警示,在二十大报告中,可以找到答案。
二十大报告中,对台湾问题有一段新的表述:
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反分裂、反干涉被定性为“重大斗争”,这样的表述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
相较于十九大报告中的“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反对外部干涉势力现在被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相关斗争也从“反对和遏制”变成了“开展”。
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告诉谭主,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鉴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这也将意味着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形势会更加严峻,斗争会更加激烈。
这些变化,已经认真研读过二十大报告的美方,想必心知肚明。个中意味,美方应该再三掂量。
前不久,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中国外交部当即宣布了8项反制措施。
在这之后,美国国防部长、财政部长、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等重要官员,都曾表示过希望重启同中方的对话。
一个细节是,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美国不少智库都在后怕,在他们看来,佩洛西窜台这场“不明智”的政治秀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超出了普遍预期。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看到了历史大势——17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党、高官和多个国际组织公开表态,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美国,应该记住这样“后怕”的时刻,永远不要低估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决心。
谭主在现场,还注意到了美方随行人员的名单:
国务卿布林肯
财长耶伦
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
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
国务院亚太事务助卿康达
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
其中,有财长耶伦。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G20的框架下,耶伦的压力不小。
会晤中,两国元首宣布了不少事情,其中就包括接下来的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在会晤前耶伦也表示,要稳定美中两国关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区安全冲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发达经济体还在不断“放水”推高全球通胀水平。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全球要能够在应对通胀的同时不引发衰退,就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行动。其中,耶伦所在的美国财政部,正是制定美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部门之一。
谭主也注意到,接下来,耶伦就会与中国央行行长见面。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总量位处世界前两位,理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在中美元首会晤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两国元首还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气候问题上我们“需要中国”。这是克里的一贯态度,但是需要中国的前提是认真对待并解决好中国的核心关切。
谭主记得,克里在来华谈气候合作时,表示要加强中美在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政客却依然在编织谎言、限制新疆太阳能电池板进口。
当提及这个情况时,克里也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解决这种尴尬,答案也很简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
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这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了粮食等全球重大问题。
当前,由于世界粮食危机,全球可能再次遭遇饥饿人口创纪录的一年。地区动荡、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和价格上涨四大诱因,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今年预计需要超过220亿美元资金来应对紧急需求。
另一方面,供应链危机也仍在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
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全球面临的危机与困境,谭主从中美元首在今年3月的交流中找到了线索: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十分困难了,既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经济保民生。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好坏,可能会影响世界几十亿人。
如此考量,才是大国领袖的担当。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提到的,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
这也意味着中美双方从全局性思维出发,不仅要思考本国,还要思考他国、思考世界。这才是政治家,应该有的格局与智慧。
世界,需要这样的政治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bm/2022-11-17/78647.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