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国以军事手段为经济战破局
警惕美国以军事手段为经济战破局
尹建杰
中美经济战可能无法避免了。在美国与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战开打之前,贸易战疑云已经对世界经贸、金融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美国发动的这场贸易战,尽管也包括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等国,但其主要目标肯定是针对中国,最终估计还是想要从金融上一劳永逸地制服中国。对于这样一场大战的后果,媒体已经连篇累牍地进行了报道分析,各国的职能部门和智库机构想必也已经进行了多轮推演和预判。
这场大战谁会最先妥协?会以什么方式结束战斗?稍有战略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或集团在主动发起一场战争时,都提前考虑战争成本、收益以及战争的控局和如何结束。美国是这场大战的挑起者,它会中途退却吗?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迹象。中国会彻底投降吗?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民意决定了只能应战到底。那么,这场大战会一直以经济消耗的方式厮杀到底吗?目前作任何预测也许为时尚早,但美国肯定预备着经济战以外的手段,尤其是军事手段,对此,我们不能不防。
一、美国需要一场战争,对外打击潜在竞争对手,重塑霸权规则,对内兴利除弊,改良社会
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决定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主要包括对“中国制造2025”有贡献或受益的有关产品。首批340亿美元将于7月6日开始征收额外关税,其余160亿美元经过进一步审查后确定。至此,中美贸易战开打好像没有悬念了。考察整个贸易争端的发展过程,会发现中国曾经展示出充分的诚意,作了最大限度的让步,而美国采取的却是反复无常、蛮横霸道的态度,接连推翻了几次谈判达成的意向,执意向中国挥起了贸易大棒。
对于美国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态度,有人认为是中国的让步还不够彻底,有人认为是美国国内精英集团意见分裂,也有人认为是特朗普的个人性格造成的。这些都是从外部客观因素上分析,只是外因,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以美国为主体进行内因分析。美商务部长罗斯20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美方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的基本策略是让中方感受到更多痛苦。换句话说,美国这种背信弃义、以近乎玩笑的方式处理国际贸易关系,目的只有一个:挑衅中国,它就是要打一场战争!在向中国发起贸易攻击的同时,美国还挑起了同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等传统盟友的贸易争端,给世人造成了一种好像对贸易不公平一点都不能容忍的假象。这个假象既可以掩护向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实际目的,将来还可以作为胁迫其他国家围攻中国的工具。美国这种为了贸易战而贸易战的做法,中国除非彻底缴械投降,否则只能坚决迎战,别无选择。
美国需要一场战争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从国际上看,美国多年占据世界霸主地位,国际上很多条约和协议都是在它主导下订立的,以维护其霸权利益为目的。近几年,随着世界维护和平力量日益壮大,美国的绝对霸权地位有所动摇,其对国际规则和协议的把持越来越力不从心。今年5月15日,联合国提议对以色列军造成巴勒斯坦民众大规模伤亡进行独立调查,美国代表公然投下了反对票,但仍然阻止不了国际正义的声音,只能悻悻离席。5月28日,叙利亚代表轮值担任联合国裁军会议主席,美国代表想予以阻挠遭到了多数国家的反对,离席之后又灰溜溜地返席。世界不那么“听美国的话”了。更要命的是,美国赖以吸血全球的美元霸权也不那么牢固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缓慢下降,剪全世界“羊毛”的速度和效率明显降低。因此,美国近期不断毁约退群,想要推翻现行国际治理体系,按照美国利益重新建立新的治理体系。而且,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加大整军备战力度,就是想以“军事优先”支撑“美国优先”,用美军霸权实现美元霸权。
从国内来看,美国在连续遭受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发展陷于困顿,尽管近期经济数据看好,但远未脱离困境,社会分裂,贫富分化,恶性事件此起彼伏,美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危机重重。2011年,由少部分人发起的“占领华尔街”活动迅速蔓延,扩大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最终演变为流血冲突。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案也是美国社会的痛点,人们都知道解决方案但就是实行不了,只能听之任之。2016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在宣布控枪举措时,三次为遭枪击身亡的学生流下了眼泪。尽管美国政客都是善于表演的戏精,但奥巴马这次的眼泪应该有真诚的成份。今年2月份,佛罗里达校园枪击案发生后,特朗普和副总统彭斯在白宫与40多位重大枪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举行了“倾听会议”,平日里行事乖张、作风张扬的特朗普安静、局促地像个小学生,竟然提出了“给教师配枪”这样以暴制暴的建议。这充分说明了美国当局面对国内矛盾时的无策和无奈。
在美国看来,“让美国再次伟大”,既包括国际上重树霸权,也包括国内社会改良,化解矛盾,凝聚合力。在国际上争霸需要国内力量的支撑,解决国内矛盾也需要国际压力的推动。重塑美国霸权需要制造危机,打乱现行国际体系;化解国内矛盾也需要制造危机,将自身的危机通过外部的激烈冲突进行转化。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兰德公司就曾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报告,评估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转嫁危机的可行性。试图以一场世界性的大战,来化解困扰美国的危机,这种思想在美国精英中十分流行。美国现任驻韩大使、原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就曾多次叫嚣,美军要准备“今夜开战”!“在南海武力对抗中国”。2010年10月,在华盛顿的一个经济论坛上,分属自由派的诺贝尔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和保守派的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曾任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谈到未来经济前景时,一致认为必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对解决美国严峻的经济问题失去了作用,只有再打一个大规模战争,否则没有办法让国家走出困境。
美国需要一场战争,它一直在准备并正在发动战争。
二、美国发动的是一场全方位整体战争,以挑起贸易争端开局,在经济缠斗时以军事手段破局
战争是人类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益边界不断拓展,中国与有关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博弈日趋复杂激烈,但由于承平日久,且国家体量巨大,大部分人认为战争与中国无缘,和平会无条件永久地存在。
在贸易方面,一些人认为中美虽然存在利益冲突,但在日益纠缠复杂的经济联系中,具体问题的摩擦会被巨大的经济合作力量所化解,中国和美国随着经济联系加深将来就是“中美国”,“ 一个国家”怎么可能爆发大规模贸易战?在特朗普宣布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就有人根据双方制裁商品的名录和数量进行了极其乐观的分析,当中美双方开始进行磋商谈判时,马上就有人宣布贸易战不打了,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经济上对美国的企图无防无备,军事上也是无忧无虑。许多人认为中美都是拥核大国,由于核武器形成的恐怖平衡,相互之间不可能爆发战争。殊不知,美国《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总额约7000亿美元,是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金额最高的国防授权案,涨幅创10年来新高。最近,美国会通过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总额7170亿美元,又创新高。在巩固常规军事优势的同时,美国还不断提高其核打击能力和灵活性。今年2月3号,美国国防部发布《核态势审议报告》,一改裁减核武器的传统做法,对核武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要求美国政府研发新型核武器,对陆海空三类核武器进行全面升级,并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提高核威慑力。
在中国陷入和平温柔乡时,美国却在不停地开动战争机器。军事对抗已经发展到陆、海、空、天、电联合作战,战争形式也发展成军事、贸易、金融、法律、舆论、石油、粮食等全方位的整体战争,战争的手段和形式越来越多样,越来越灵活。直接用军事攻击的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以文化、舆论为手段的有“阿拉伯之春”系列运动,以金融为手段的有日本“广场协议”、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南美经济危机等等。
美国军力全球第一,实践证明,它能以近乎“零伤亡”的代价轻松打垮一个中等军事强国。在此基础上,它仍然不遗余力地加强核武器和常规军事力量,恰好可以说明一点:它未来所针对的是中俄这样的大型国家。从军事、经济等方面综合考量,对中国发动战争,所收获的战略利益更大,承担的风险更小。随着美国军力越来越强,它动武的冲动越来越强烈。
如前所述,对美国来说,战争是其解决危机的手段之一。单一的小危机用小规模战争解决,综合性的大危机用大规模整体战争解决。毫无疑问,美国当前面对的是霸权体系面临坍塌的综合性危机,它的解决之道就是同中国这样的重量级对手,打一场大规模整体战争,收割像冷战那样的战略利益。
与冷战时期主要以意识形态对抗和军备竞赛为主不同,美国针对中国的战争,将采取经济为主、军事破局的方式。美国首先在经济上向中国开战,在消耗中国实力的同时伺机以军事手段展开突击。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大且与世界交织较多,中美经济战注定是一场长时间的缠斗,会变幻出多种形式和花样,在缠斗的关键时刻,美国将以军事手段打开中国防御体系,轻则影响中国金融环境,驱赶资本回流美国,逼迫中国在经济上就范,重则彻底击垮中国,全面缓解美国危机。
三、未来美国赖以破局的军事行动将是多方向、多方式,既有可能是台海、东海、南海等中国核心利益区,也可能是海外基地、一带一路支撑点等利益攸关区,既可能以盟友利益受损“主持公道”的名义,也可能采取“误炸”等偷袭手段,对此,我们必须预有准备,未雨绸缪
今年4月份,网上惊现一篇《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这是美国兰德公司2016年给五角大楼提供的报告,全面推演了中美军事冲突的各种后果。报告认为:“双方不大可能使用核武器,即便是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双方都不会认为其损失和前景惨烈到要冒险首先使用核武器来打击报复。考虑到中国有限的军事实力,我们假设中国不会攻击美国本土,除网络战外。相反,美国对中国的非核武器打击覆盖面会很广。”根据报告推测,中美大战将使中国遭受严重损失,对美国而言,顶多相当于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这种判断有威慑的成份,但也是基于基本事实。中美大战,美国的收益可能高于中国。
该报告列举了五个可能演变成中美暴力冲突的情况:一是中日东海冲突升级,二是中国与菲律宾或越南等国在南海冲突升级,三是朝鲜半岛事变,四是大陆武力解放台湾,五是中美由于认识上的差别,发生海空武装对峙。这五个情况基本囊括了当时中国周边的热点。尽管报告用语都是突出中国的进攻性、主动性,美国则以“和平解决争端”、 维护 “公海自由”以及受共同防御条约制约而被动卷入,但也说明美国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在中国竭力维护和平的情况下挑事生非。比如,唆使东海、南海相关国家挑起事端;大打台湾牌,甚至策动台独分子宣布独立;派遣飞机、舰船抵近中国领海、领空进行侦察侵扰等。美国曾经一直这么干,将来为了配合经济战,手段和方式可能更加激烈,更加接近中国底线。
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之际,曝光2016年的对华全面开战评估报告,主要目的当然是威慑、讹诈,瓦解中国斗志,慑止中国的反制行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诱使中国剑走偏锋。报告中无论是列举的五个冲突引爆点,还是四个战争类型案例:短期低强度型、长期低强度型、短期高强度型以及长期高强度型,其背景都是单纯的中美军事对抗。但是,未来中美之战是一场以经济战为主体、军事战为支点的整体战,其中军事对抗的手段和形式可能会有报告的影子,也可能与报告所述内容大相径庭。该报告极力渲染中国的主动性导致冲突的后果,却对美国一贯擅长的偷袭式讹诈行动只字未提,而这极有可能是未来美国真正的行动方向。比如,美媒近期渲染中国驻吉布提海军使用激光照射其飞行员,有没有可能其飞行员将来应对不当产生“误击”?
虽然美国这种偷袭行动的直接军事效果小,但对政治、经济影响巨大。如果中国事后升级对抗,则要冒全面对抗的风险,还要承担相应的道义责任,如果息事宁人,不仅国内政治和民意压力巨大,更会给金融环境、地缘安全带来负面影响,经济战的成效很可能因此功亏一篑。因此,我们不仅要全面做好应对热点的准备,还要做好爆发冷门的准备,在第一时间内迅即反应,对等还击,然后立即收手,既不吃哑巴亏,也不授人以柄。同时,我还可以针对美国全球设防,力量分散,到处树敌,军力疲惫等特点,在适当时机主动出击,击其惰归,以积极防御的攻势行动打消其战略讹诈的企图。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bm/2018-07-05/51266.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