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军事霸权帝国必然在历史上消亡
作者:钱昌明来源:红歌会网日期:2018-06-21 点击:
军事霸权帝国必然在历史上消亡
——兼解尼克松的一个疑惑
钱昌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著作《真正的战争》中,曾提出过一个很发人深省的问题:历史上的许多大国,都匆匆而过,“其它国家来而复去,其它帝国由兴而亡,何以中国能与世长存?”
这确实是世界历史中一个很值得深思而富有哲理性的历史研究课题。
回顾世界历史,曾经出现过许多有过一度辉煌,甚至是地跨欧、亚、非几大洲的大帝国,它们先后称霸世界,不可一世。可是,曾几何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一不灰飞烟灭;作为其曾经存在过的标志性文化,也大多中断、消失,还有几个安在?然而,惟有中国却是例外。这个大国不仅存在下来,而且其文化更是一直得以传承,绵延发展,从未中断。世界唯一!
历史上的大国都匆匆而过
先看一看世界古代历史。
曾同中国一起齐名为“四大文明”的其他三大古国:古埃及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印度王国:
公元前31世纪,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国。到公元前16世纪中期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奴隶制军事帝国,国王们多次远征地中海东部地区。公元前15世纪时,图特摩斯三世17次入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又西侵利比亚,南侵努比亚。最后盛极而衰,公元前525年亡于新兴的波斯帝国。
公元前19世纪,西亚古巴比伦王国依仗军事扩张崛起。公元前18世纪时,汉谟拉比国王在位,奴隶制帝国到达全盛时期,后汉穆拉比死后,帝国随即瓦解。公元前539年,巴比伦被波斯攻灭。
公元前25世纪,南亚印度河流域形成了古印度的达罗毗荼文明(以哈拉岶与摩享佐·达罗两个文化遗址为代表),达罗毗荼人曾为人类培植了最早的棉花。公元前21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半岛,基本上毁灭了达罗毗荼文明,原先的发展中断。到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島上才逐渐形成16个奴隶制政权,公元前3世纪由摩揭陀王国的阿育王以武力征服,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阿育王死后,印度重归分裂。
在古代世界史上,继三大古国先后消失,随后又有五大帝国崛起,它们先后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原有10个部落,6个部落从事农业,4个从事畜牧业。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完成统一,向外扩张;后又经过冈比西斯、大流士的征战,终于形成为幅员广大的奴隶制大帝国。波斯帝国靠军事征服建立,又靠军事统治维持,在历史上仅仅存在2个世纪。公元前5世纪随着希波战争的失败,它就很快衰落,公元前330年它被新兴的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国王攻灭。
马其顿王国地处希腊半岛北部,于公元前4世纪兴起。前338年,国王腓力二世击败反马其顿的希腊联军,控制了整个希腊地区,并向波斯进军。亚历山大即位后,又进一步东征亚洲:前332年攻下埃及,仅隔2年(前330年)又灭了波斯,一度侵入印度。马其顿王国地域辽阔,其疆域一度东起伊朗、印度,西至北非,南抵埃及,北达巴尔干半岛,成为继波斯以后的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制大帝国。不过这个军事帝国也是好景不长,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随之分裂;前148年,马其顿并入罗马版图。
继马其顿王国以后崛起的是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意大利半岛台伯河畔形成罗马城,建立由奴隶主控制的罗马共和国。罗马奴隶主不断扩张,到公元前2世纪,不仅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占领了西西里、科西嘉、撒丁等岛屿,还征服了北部的波河流域、部分巴尔干半岛、小亚西亚西部,以及西班牙、和北非的一部分,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前27年,军阀巨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奴隶制帝国。此后,罗马帝国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公元1到2世纪,进入全盛时期。其版图东起幼发拉底河,西濒大西洋,南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岛和莱茵河、多瑙河下游以北地区,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随后,罗马帝国逐渐衰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476年,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日耳曼人;东罗马经历长期衰落,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灭。
继罗马帝国衰落后兴起的是阿拉伯帝国。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的原始社会解体,适应统一需要,半岛出现了主张一神信仰的伊斯兰教。62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黙德,从麦加出走麦地那,后在那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并初步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穆罕黙德死后,他的继承人被尊称为“哈里发”,统掌全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迅速完成半島的统一大业。以后,通过发动“圣战”,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在100多年间,先后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波斯、埃及,又向西沿着非洲北部一直打到大西洋,再跨直布罗陀海峡攻占西班牙;向东征服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向南扩张到印度河以东,北段和我国唐朝的边境相连接。这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在我国史书上被称为“大食”。这个大帝国形成后仅繁荣了1个多世纪,8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分裂,形成三个哈里发国家,我国史书上称为黒衣大食(以巴格达为中心)、绿衣大食(以开罗为中心)和白衣大食(以科尔多瓦为中心)。1258年,正统的巴格达哈里发被蒙古军队攻灭。
继阿拉伯帝国以后兴起的大帝国,就是奥斯曼土耳其。
土耳其就是中国史书上的突厥,原是中国西北边境的游牧民族,其活动范围遍及阿尔泰山中亚地区。7世纪前期唐太宗破突厥,其余部往西发展。11世纪后,由酋长塞尔柱率领的突厥人曾建立过塞尔柱突厥国家,一度在中西亚称雄,后即衰落。
13世纪末,有一支不大的突厥部落,在小亚细亚西北角的土地上定居下来,其时他们已接受伊斯兰教。这支突厥人在其领袖奥斯曼率领下开始扩张,建立国家,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此后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地向外扩张,时值东罗马帝国衰落时期,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了东罗马帝国。到17世纪,它的版图已从小亚细西亚、巴尔干半岛、黒海北岸,再延伸到两河流域、外高加索、地中海东岸、阿拉伯半岛西南沿海、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大批土地。此后它逐渐衰落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演变成现今的土耳其。
再看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大国,从葡萄牙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王国、大不列颠帝国、拿破仑帝国,直至后来纳粹的第三帝国、大日本帝国,等等,虽然也都曾称霸一时,然而,有哪一个能长盛不衰?无一不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是三个仗航海起家,靠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掠夺起家的殖民帝国。它们一度在美洲和亚洲横行一时,但随着新兴殖民帝国——大英帝国的崛起而衰落,更因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与独立,土崩瓦解。
大英帝国(不列颠帝国)靠殖民掠夺、海外贸易起家,后通过打败当年的海上霸主荷兰而称霸世界。到19世纪末,它一度扩张到控制全球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被称之为“殖民帝国主义”,成为一个“日不落”的帝国。但曾几何时,不过一个多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它的世界霸权被美国取代,至今已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其领土连英伦三岛也保不住,内政上被爱尔兰分离主义搞得焦头烂额;外交上只能可怜兮兮地跟在美国的后面亦歩亦趋。
建立于1804年的拿破仑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凭借法国大革命的余威,虽一度横扫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但当拿破仑把对外战争当作奴役欧洲各民族、成为与英国争夺欧洲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时,它的辉煌也就到了头。1815年他最终兵败比利时的滑铁卢,本人也落得个在大西洋上圣赫勒拿岛的牢房里死去的下场。
至于靠发动法西斯战争起家的纳粹帝国和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其神气张扬的日子则更为短暂,它们的全盛时期只能按年而计,也算是创造了作为大国“最为短暂辉煌”的历史记录了!
总结上述世界历史,无论是古代史上的“三大古国”与其后的“五大帝国”;还是近、现代史上从16世纪崛起的西班王国到二战中覆没的德、日法西斯帝国,虽然这些大国在历史上的表现各有千秋,但都只能在历史舞台上“匆匆而过”,这是为什么?
道理只有一个,很简单,就是因为:都是强权政治的产物。这些大国全靠着对外的侵略与扩张,凭借军事征服,是在对异民族进行暴力恐怖统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些军事帝国版图虽大,但纯靠武力维系;人口虽众,却缺乏共同的文化底蕴;从发展趋势上讲,国内民族矛盾尖锐,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充满了强烈又深刻的仇恨,具有天然的反抗与分离倾向。
因此,这些大帝国虽然可以依仗暴力而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不可能长期压制广大被征服人民发自内心的独立与自由要求,随着被奴役民族反压迫斗争的长期发展,到头来这些军事大帝国终究一无例外地迅即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就像宇宙中瞬间即逝的流星,除了那短暂的闪光以外,瞬间分崩离析土崩瓦解毁灭了。
中国何以能够与世长存
中国却不同。自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来,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以前,期间虽屡经改朝换代,分分合合,但以中华文明为标志的她,一直绵延发展,在世界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国。这是一个以炎黄子孙为主体的族群,她融合了汉、满、蒙、回、藏、维、壮等,共由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国土里生息繁衍,在共同的生产斗争中世世代代友好交融,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也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从而成为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断的奇特文明。
那么,中国为什么能像尼克松所说的那样,成为世界历史上长存至今的大国,并成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的呢?这主要是有以下五大原因造成的。
第一,中国这个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融合形成的。
在中国四千多年漫长的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其上层统治阶级之间曾有过无数次争权夺利的斗争,几经分合,但不管怎么争斗,其终极的目标又是完全一致的:争夺帝位,完成祖国的统一。虽然从现象上看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演变,但就其整体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分到合、从弱到强、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打开中国的古代史,自公元前2070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启建立夏王朝起算,到1840年为止,前后合计共3910年。其中夏商、西周、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为统一朝代,统一时间长达2659年;春秋战国、三国、东晋南北朝、五代两宋为分裂时期,国家分裂时间为1251年。国家的统一时间与分裂时间相较,中国古代的发展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是统一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即使是在分裂的时间里,实际上又是在为下一次更高水平的统一创造条件。例如,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造就了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秦始皇创设郡县制,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在我国古代缔造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西晋时期,中国西北边境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中原黄河流域,各族的军事贵族不断混战,形成“五胡乱华”局面,导致国家分裂,使中国历史进入长达263年的大分裂。然而,恰恰正是在这个时期,各少数民族主动与汉族相互交融,不断融合,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五代、两宋是中国的又一个分裂时期,期间,中国北方又有几个少数民族崛起,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蒙古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经过一番争斗,最后由蒙古族的忽必烈于1271年在大都(今北京)建立元王朝,并于1276年重又统一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从而为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国家统一,不仅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而且还是我国整个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正因为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在四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然融合形成的,所以中国这个大国,它就必然具有历史所赋予的强大的生命力,才是巩固的、长存的。
第二,中华文化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所组成。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所以能够融合成一体,靠的就是共同的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是以儒家学说融合佛、道诸家思想所形成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意识形态。它的核心是“仁”、“礼”、“和”几个字:
“仁”,就是以民为本,人本思想;“礼”即以“礼”为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以“和”为贵,追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这些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中华各族人民的共识,并发挥了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作用。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推行的“汉化”改革。魏孝文帝以北魏王朝帝王之尊,却带头把鲜卑族的拓跋姓氏改为魏姓,并向鲜卑贵族赐汉姓。他提倡姓汉姓,说汉话,穿汉服,倡导同汉人通婚,学习汉人的一整套政治文化制度,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为后来隋王朝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五代、宋元时期。其时从契丹族的辽,党项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再到蒙古族建立的元,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无一不是“遵用汉法”。蒙古初入中原,蒙古贵族曾经有过“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想法。但最终元世祖忽必烈还是认同了中华文化,否定了蒙古贵族的野蛮主张。
元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这突出表现在:早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因同汉人长期融合,其时已与汉人差别不大,已被称为“汉人”了;蒙古人大量进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各民族生活在一起;自唐宋以来,特别是从13世纪起,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到我国,在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因同当地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完全实行汉人的政治、文化制度,还创立“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以后到了清朝,更是明确采用“满汉一体”政策,自觉地有意识地以中华文化融合汉、满、蒙、藏、回等各族的团结与融合,清代是真正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第三,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从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她从来不是一个向外扩张的侵略性国家。早在公元前6世纪,对中国历代政治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主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与孔子同时代的我国“武圣”孙武,虽然为世界留下了人类最早的兵书,但他却主张不轻言“用兵”,《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张“非危不战”。就是说,只有到了万不得已时,才可因防御目的而用兵。
史实也充分证明,中国即便是在最强盛的汉、唐、明、清时代,也未出现过恃强称霸的局面,从来没有发动过以割占他国领土、掠夺他国人民和奴役其他民族为目的的侵略战争,中国从来没有以大压小割占过邻国的土地。
还在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并开始进行殖民掠夺前的半个多世纪,明代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就率领当时居世无双的大船队,浩浩荡荡地往来于太平洋与印度洋各地达28年之久!这支大船队拥有官兵、翻译、采办、水手、工匠、医生等28,000多人,其实力足可以攻城略池、侵占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然而,郑和的船队除了惩罚海盗之外,从不动武,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气度与品质。船队所到之处无不与之友好相交,互赠礼品,交流货物,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起到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的作用,一直被当地人民传为美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曾在一次谴责西方殖民掠夺罪行的讲话中,高度赞美了郑和船队的和平友好性质。
要问中国为什么能得以“与世长存”?这就是一个答案:爱好和平,不去侵略别国,不称霸。道理很简单,因为爱好和平就是行“善”;不侵略别国不称霸就是不作“恶”。行善才能结缘,作恶只会招怨。佛经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到头总须报。再看历史上这些靠侵略、掠夺起家的大帝国,正是因为它们到处伸手,到处侵略,双手沾满了弱小民族的血污,以致到处招怨,到处树敌,到处培植仇恨,这怎会不引起他们的长期的持续的反抗?
表面看来,那些霸主是强大的,而那些被侵略的小国是软弱的。然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却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到头来恰恰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反而落得自取灭亡的下场!
第四,中国又是一个富有反抗外来侵略精神的国家。
中国所以能“与世长存”,中华文明至所以能持续至今、不受中断,除了她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以外,还因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特别酷爱自由,她是一个具有特别富有反抗外来侵略精神的国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赞成各民族平等的联合与交往,反对任何外来的侵略与压迫。每遇国难当头之际,总会有无数的志士仁人,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信念,“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以挽救祖国的危亡。
一部109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饱受列强欺凌、侵略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英勇苦战,可歌可泣地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史。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战斗意志和英勇奋斗的反侵略精神,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征服中华民族、灭亡古老中国的狼子野心。诚如当年八国联军战争的侵华总司令联军统帅瓦德西,他在用大炮、洋枪镇压了手执大刀长矛的义和团运动之后,却发出了如下的感慨:“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再一次发扬了特别富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面对日本法西斯这一空前野蛮凶残的外敌,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也不管各个阶级与阶层之间的利益如何对立,在民族大义面前,都能捐弃前嫌,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用血肉筑起了一座新的长城,历经艰苦卓绝的苦斗,终于取得了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战争的最后胜利!这犹如凤凰涅槃,在反对侵略战争的抗争中,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遭遇百年魔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而在烈火中获得了新生,重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大了!要问这种富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精神来自何方?这全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全仗植根于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几千年来共同发展的历史之中。
第五,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大度的民族。
中国所以能“与世长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民族又是一个非常宽容大度的民族。她珍惜自己,但也容纳他人。中华文化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从不排斥外来文化,对一切外来文化均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仅以宗教为例,中国的本土宗教原为产生于东汉时期的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非中国的宗教,可是后来它们都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受到友善接待,不受排斥。尤其是佛教,它传入中国历史最早,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文化甚至被深深地吸收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致最终成了整个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宽容大度的民族性,还特别表现在对敌人的态度上。人所共知,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是多有贡献的民族,尤其是对近代欧洲文明的兴起与日本历史的发展更是如此。17世纪英国的大学者弗兰西斯·培根(他曾被马克思称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他仅在评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对世界与欧洲的贡献时就指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颗星星能比这三种机械的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请设想:如果没有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用于航海,怎会有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没有地理大发现,又怎会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没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又怎会有整个世界近、现代史?至于日本历史的发展,那更可一言以蔽之,是全靠吮吸中华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却一直遭受到西方列强与日本的侵略,它们不断地对中国发动掠夺战争,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简直是没完没了。仅“赔款”一项,它们就从中国掠去了白银达13亿两之钜!(由于计算口径不一,对近代中国对外赔款历来有多种数字,低的为10亿余两白银,高的为19.53亿两,13亿两为史学界多数学者接受的中间数)
须知,到20世纪1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但其资本的总和还未超过白银2.8亿两,由此可见,欧洲列强与日本对中国掠夺程度之严重!尤其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发动的14年侵华战争,更是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其罪行真可谓是罄竹难书。我国仅人员死伤就达3,500余万!直接与间接的财产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在对“三国同盟”与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最终,中国是胜利了,中国均是战胜国,但中国并未以牙还牙,去割占他国的领土,去进行报复。特别是对日本,中华民族也未因它的以怨报德而怀恨在心,反而以德报怨,在恢复邦交时放弃赔款,只求友好相处。至今,尽管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分子仍在敌视中国,仍在翻侵略战争的铁案,但面对中华民族的宽容大肚,相信绝大多数的日本人民会被感化与觉悟的,会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的。
尼克松是当代美国与中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沟通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他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促使他提出了“中国为什么能与世长存?”这样一个疑惑。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所幸今天终于得出了五点结论。尼克松虽没能看到本人的这篇文章,但我更愿意把它奉献给他的后人们,特别是那些至今仍痴迷于强权政治的后人们,如果他们能从中汲取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我相信:
这必将也会使美国成为与世长存的大国,更可免除因担心美国“盛极而衰”所带来的终日惶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bm/2018-06-20/5099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