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小小寰球>

北美

打印

铁幕演说阴魂再现,这次冲着中国

作者:喵一刀来源:补壹刀日期:2018-03-09 点击:

铁幕演说阴魂再现,这次冲着中国

喵一刀

1946年3月5日,一个宁静的下午,美国密苏里州的小镇富尔顿迎来一位贵客。

3000多人聚集在镇上的威斯敏斯特学院,等候他的演讲。还有4万人拥挤在公共场所和街道上,准备聆听他的讲话。

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介绍演讲嘉宾——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称赞其是时代伟人之一,还说丘吉尔“要在演说中对全世界讲些建设性的东西”。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里,丘吉尔挥舞礼帽向听众致敬,走上讲台。

▲杜鲁门(右)和丘吉尔(左)在富尔顿

那一刻,恐怕大家都没有想到,接下来将听到的是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场演讲。

这场演讲不仅拉开了其后四十年东西方“冷战”的序幕,甚至,直到72年后的今天,它的余音仍在久久回荡。

1

丘吉尔的开场是轻松、亲切和戏谑的,引来观众们的阵阵笑声。之后他热情地赞扬了美利坚:“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为未来有令人敬畏的责任。”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演讲现场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到主人家做客,总要说几句好话。然而很快丘吉尔话锋一转,用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中心的指令……到处都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如果我们不趁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不太明智了”,“现在需要的是做出解决问题的安排。拖得越久,就越困难,对我们的危险也就越大。”

此外,丘吉尔还在演讲中建议:“必须马上着手给联合国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同时要对制造原子弹的秘密知识和经验“加强保密工作”,“各英语民族要像情同手足一样的联合”。更重要的是在军事上“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用“实力”反对苏联。

想想看,在美英苏至少还维系着表面的和平与友善时,这番话就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威斯敏斯特学院,”铁幕演说"现场的听众

特别是“铁幕”一语,很快成为风靡国际舆论场的“热词”。本来这次演讲的题目是《和平砥柱》,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它,人们更习惯于把那场演讲称为“铁幕演说”。

一些敏感的记者迅速嗅出了演讲中透露的信号,争相发表新闻评论。《纽约时报》刊文宣称“两国为同一命运所支配”,应“同情和支持”丘吉尔的建议,掀起“冷战”的浪潮。

当然美国国内亦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芝加哥太阳报》评论说:“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苏联方面也很快做出强烈反应。在丘吉尔发表演说8天之后,斯大林对《真理报》记者发表谈话,说丘吉尔“实质是站在战争贩子的立场上”。他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不过美国政府坚决否认自己与丘吉尔的演说有任何纠葛,杜鲁门在3月8日的记者会宣称自己之前“没有看到过讲稿”。

但是,一年之后的1947年3月,美国正式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将“铁幕演说”的思想采纳为政府的政策,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

丘吉尔发表如此大胆的演说,肯定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有很多分析认为,这次演说是杜鲁门精心安排的杰作,意在利用丘吉尔道出美国想说而不便公开说的主张,借这位著名的“反共斗士”投石问路。

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丘吉尔这次访美是杜鲁门亲自邀请的,而且为了演讲的事,两人写过好几封信进行沟通。据史料记载,丘吉尔在给杜鲁门的信中曾明确说,“我自然会事先让你知道我想在演说中对世界事务讲些什么,因而我在这场合下讲的东西不会使你难看”。在抵达美国后,丘吉尔还亲自到华盛顿拜访杜鲁门,并就这次演讲的事谈了一个半小时。

▲杜鲁门(左)陪同丘吉尔(右)到富尔顿

他们究竟为何大费周张安排这样一次演讲呢?

二战临近结束时,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大英帝国荣光难再,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成了唯一可以和美国叫板的国家。

对付希特勒时,英美和苏联不得已成了一个战壕的兄弟,但眼看着仗快打完了,大家就开始惦记胜利的大蛋糕怎么分。特别是在战后国际秩序和东欧国家命运等问题上,三国有着不同的价值主张和利益盘算。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丘吉尔(左)、罗斯福(中)、斯大林(右)

苏联为确保自身安全,希望在周围国家辐射自己的影响,因此积极扶植共产主义力量,一些东欧国家随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英国担心的是,德国战败后苏联在欧洲独大,自己无力抵御,所以希望拉美国介入,重建欧洲的均势。美国则追求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它认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担心后者会输出共产主义和全球革命,威胁自己力主的世界秩序。

地缘和战略利益的矛盾使美苏的摩擦不断升温,各种绵里藏针的行动让双方都隐隐感觉到,一场艰苦的对峙可能即将到来。

事实上,1946年2月9日,在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之前一个月,斯大林也宣布与西方国家的战时联盟已经死亡,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战争不可避免,因此全体苏联人民和所有资源都必须为这一斗争而动员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对苏联的公开批判,就捅破了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二战时的盟友转眼间就撕破脸变成了敌人。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杜鲁门同丘吉尔、斯大林握手

如今很多学者在研究那段历史时认为,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国间的竞争因截然相左的意识形态和彼此的误解而加剧了。最终,克里姆林宫和白宫都从心理上封闭了自己,总以最坏的方式看待对方的行动,随后采取在对方看来具有侵略性的措施针锋相对。

3

这两天重温“铁幕演说”时,刀姐有种深刻的感受,虽然它的立场和效果并不光彩,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丘吉尔语言辞令的艺术。明明是在散布威胁、鼓吹对抗,他却成功地将几个主题巧妙地融合到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中,让人感觉美国和英国似乎站在正义的山巅、民主的灯塔之上,他们准备对苏联采取的遏制与围堵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只要稍一琢磨,很多中国人都会发现,丘吉尔的话听上去有点耳熟,这个话语套路和逻辑体系好像最近在哪见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一不小心,刀姐翻到了去年12月18日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咱们随便拣两段读一读,你们感受一下:

“中国与俄罗斯挑战美国权力、影响力和利益,并试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他们决心让自身的经济体越发不自由、不公平,决心发展自己的军队,还决心管控信息数据从而压迫他们的社会,并拓展影响力。”

“强权竞争这个本已被历史淘汰的现象再度回归。中国和俄罗斯在尝试重新奠定他们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今天,他们正在部署的军事存在将在危难之时将美国阻挡在外,美国在非战争时代,于关键通商地区自由航行的能力也将受到挑战。总而言之,他们正挑战我们的地缘政治优势,并试图将国际秩序向对他们有利的方向扭转。”

“中国将自己的野心包装成互惠互利,但中国的主导权正威胁着印太地区很多国家的主权。该地区很多国家正呼吁美国的领导力,渴望美国在该地区树立起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的秩序。”

“中国的部分行为正破坏非洲的长期发展,包括腐蚀其精英群体,霸占其自然资源开采产业,并令这些国家陷入无法持续的、巨额的债务之中。”

不妨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美国是“善”的化身,而中国和俄罗斯与美国的理念或发展模式不同,因而就像当年的苏联一样被贴上“恶”的标签。既然是恶人,当然是“不自由、不民主”,对内“压迫、监控”,对外“威胁别国主权”,中国的发展就成了“野心”,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成了“掠夺资源”,中国对国际秩序的建言就成了“修正主义”……

总之中俄这样的国家只要存在,就挑战了美国的影响力和安全,那么美国的反击就顺理成章了,而且是以“维护和平”的至善之名,去抵御“极权暴政之恶”。

怎么样,是不是和丘吉尔的口吻有异曲同工之处?刀姐估计,白宫报告的撰稿人对“铁幕演说”一定是倒背如流。

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客也在不断旧瓶装新酒,用相似的套路竞相向丘吉尔大师的演说致敬。2月17日,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在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警告说,当美国自身地位减弱时,“自由秩序的大厦将摇晃,其他国家将趁机为大厦打下桩柱,最终这会导致大厦发生根本性改变,而美国人、欧洲人都会在这样一栋不再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权基础上的大厦中感到不适”。

▲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

随后他特别点名中国:

“中国正在发展一个全面替代体系,这个体系不同于我们建立在自由、民主之上的体系。中国似乎有一个真正的全球战略构想,他们正在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一理念。”

加布里尔呼吁,在两种不同治理模式的竞争中,“美国、欧洲要联合起来。”

他同时批评中国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分化欧盟,他提议欧洲发起动议,“以自己的资金,自己的标准(包括价值标准)修建从东欧到中亚再到非洲的基础设施”,并加强自身的军事能力,以彰显欧洲的力量。

最后加布里尔说道:“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是素食者,我们肯定会被群狼吞噬”。

不服不行,加布里尔真是深得丘吉尔演说的精髓,学得太像了!是不是应该给他颁个诺贝尔文学奖,再来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除了德国,在这次会议上,多个欧盟国家的与会代表都对中国的强势影响力提出类似警告。奥地利总理库尔茨认为,美国一再从国际舞台上撤回,而这个“权力真空”正在被中国填补。

有没有感觉到,这些讲话里好像散发着一种陈腐阴郁的气息,像几块残破的朽木?

刀姐特意查了一下,这个慕尼黑安全会议已有55年历史,是冷战时期留下的年度国际安全会议,现在仍是全球最高规格的安全政策论坛之一。

原来几十年过去,西方还在抱着冷战时留下的老古董,从思维框架、对话平台到合作机制,他们还是那一套。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媒体也是不甘寂寞。他们隔几天就要渲染中国的“渗透”“干涉”,给“中国威胁论”做一次又一次的版本升级,或者设想一下中美新“冷战”,澳中陷入“冷战”,总之,三句话不离旧时代的那几个破词儿。

▲《澳大利亚人报》称澳中陷入“冷战”

听着他们的老生常谈、一唱一和,很多人都会怀疑,他们手里捧的是丘吉尔当年的讲话稿。

4

1992年5月6日,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来到富尔顿,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做了一场演讲。

站在丘吉尔巨型铜像的阴影下,戈尔巴乔夫说道,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莫斯科和华盛顿彼此完全误解了对方的意图和能力,把对方的行动做了最坏的解释。结果最终导致了一场严重损害两国经济的螺旋型军备竞赛,并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一系列危机,美苏集团不止一次地几乎已经发动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及核决战。

冷战结束已接近30年,如今回望时或许可以说,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条漫长和可悲的弯路。解体的苏联固然失败了,国家分裂给整个民族和人民带来巨大冲击和动荡,至今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都还没有忘记那场伤痛的余味。

美国和欧洲可能以为自己在冷战中胜利了,其实未必,那场消耗战里恐怕没有真正的赢家。就算是胜利了,它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一个独立的研究组织防务信息中心20年前做过估算,美国在冷战期间的总花费高达131000亿美元,年均防务预算则有2985亿美元。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西方换来的不是高枕无忧的和平,而是险象环生的紧张和焦虑。

丘吉尔在当年的演讲中大义凛然地说,“我们的终极任务与责任就是守护普通民众的家庭不受另一场战争的蹂躏”。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西方的一些精英们或许应该认真反思,他们当年是否在以和平之名,行对抗之实?

今天,在他们宣称“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不把中国视为威胁”之时,他们内心是否在有意无意描画一道无形的“新铁幕”?

当然了,如果他们不思悔改,或者积习难改,中国也不必担心。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即使西方想搞一道“新铁幕”,一场“新冷战”,也绝不可能实现。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合作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人为设计的“铁幕”都已斩不尽、隔不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就连强大如美国,如果试图自我封闭,重现阵营式的隔绝,最终只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铁幕”一去难再来,西方该走出他们的旧梦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xxhq/bm/2018-03-08/49146.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3-09 关键字:北美小小环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