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旅今何在?
三五九旅今何在?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王震将军的一段话。
说起三五九旅,人们因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一首优美动听的《南泥湾》,使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延安大生产的三五九旅,如今又在哪里呢?
早在1927年,湖南茶陵农民赤卫队在茶陵建立起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先后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人的领导下,历经反“围剿”,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们强渡黄河、挺进华北,保卫延安、屯垦南泥湾,南下鄂湘粤、北返豫陕甘,转战陕东南、反攻大西北,翻越祁连山、解放新疆,这就是三五九旅过去的历史。
1952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对新疆驻军只保留一个国防师,其余部队全部整编为农业生产和建筑工程部队,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将军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步兵第四师保留为国防师。
命令一出,那些跟随王震将军冒着枪林弹雨从湘赣边区一直打到新疆的三五九旅将士们想不通!
有些战士说:“我们三五九旅早在延安时期就是名扬天下、战功卓著的‘模范师’,凭什么让我们去搞生产?”
数千官兵集体脱下军装,投入军垦生产第一线,担负起建设边疆的历史使命,三五九旅老战士成为这支大军的领导骨干。
温玉标是1929年参加红军的老战士,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延安保卫战、解放大西北等战斗,进军塔里木时已62岁,他坚决拒绝上级照顾,积极要求去创建新农场。
张耀奎是三五九旅有名的“朱德神枪手”、解放战争中受过重伤,失去胰脏,每天要打胰岛素才能维持生命。在兰州住院时医生说:“你的伤病5年之内可以控制,以后就难说了。”他一听,跳下病床立即返回塔里木开发第一线,投入开荒战斗。
开荒搞建设,面对的并不是诗情画意。
一次,某团4连一个班的12名战士在巴楚开荒造田。
两个多月下来,穿在他们身上的军装被荆棘划破,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被磨破的军鞋补丁裸着补丁。
一天,战士李玉明对副班长说:“副班长,开荒太费衣裤了,你看我们身上的军装已经破得不能再补了。为了晚上大家还能穿着军装去集合,去学习,干脆我们白天劳动的时候把衣裤都脱了吧!”
副班长一听,狠狠地瞪了李玉明一眼,说道:“你是说让我们十几个大男人都光着屁股去劳动?”
李玉明笑着说:“反正就我们十几个大男人,光着就光着叹!要不,连里晚上集合、学习,你还让我们怎么去保证军容整齐?”
知识青年的到来,即传承了三五九旅精神,也给艰苦的农垦生活带来了生机。
市区(陈建 摄)
Δ阿拉尔市文化馆(廖周炎 摄)
屯垦文化公园(周玲玲 摄)
Δ城市一角
Δ金银川镇一团(刘建江 摄)
如今,那支队伍已经由1953年的1万人壮大到了今天的41万人。
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农一师更是实现了辉煌的业绩。
三五九旅从南泥湾走来,继承着优良的传统,那些农垦老战士前半生为解放大西北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后半生为开发塔里木披荆斩棘,死而后已。
经过几代军垦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风沙,斗一酷暑,在塔里木河两岸用辛勤的汗水开发建设出万顷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这是何等的伟大?而支撑建设者奋进的正是“三五九旅”世代相传的精神!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sdjl/jfjgb/2021-05-06/69043.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