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时代脊梁>

工人

打印

徐宜发:铁路工匠精神的精彩绽放

不久前,来自全国铁路的70多名能工巧匠,云集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交流。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不同寻常的活动,讲述中原铁道上的感人故事,传承铁路工匠精神,传播铁路文化。

中原铁道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311日“郑州铁路局”就宣告成立。70多年来,中原铁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在郑州局的历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上世纪50年代初,时任郑州车站调车长的窦杨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科学使用蒸汽机车的调车作业法,调车效率大有提高。1955年被原郑州铁路局命名为“窦杨武调车法”在全局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郑州机务段在旅客列车牵引动力更新换代的关键时刻,全国劳动模范杨荣全和他的伙伴朱广山大胆创新,科学论证,经过反复试验证明使用单节“东风”型内燃机车牵引客车完全可行。1974年入夏之后,全段机车牵引转产换型稳步推进。19747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报道郑州机务段单节“东风”内燃机车牵引客车试验成功,提前一年半实现旅客列车牵引内燃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大提速”中,郑州机务段“火车头奖章”获得者程建平,先后两次驾驶试验列车创造“中国第一速”永远载入史册……

19747月郑州机务段提前一年半实现客车牵引内燃化

今天的中原铁道更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建设交通强国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进入新世纪,奋战在运输一线的能工巧匠意气风发,在不同的岗位上展示新的风采。

在侯马至月山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登峭壁,攀悬崖,顶烈日,冒严寒,忠实履行职责守护着铁路运输的安全。这就是洛阳工务段排石挂网党员突击队。

蜿蜒在太行山区的侯月线,当年归属洛阳工务段管辖,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运煤通道,平均不到9分钟就要过一趟车。在他们管辖的120公里线路上有32座桥梁、22座隧道、150座涵洞,责任十分重大。太行山区山势陡峭,饱经千万年的风雨寒暑考验,多为易风化的岩石和沙页岩,受大自然和列车运行震动的影响,经常出现山石坠落,砸坏行车设备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有一年夏天,一块重达3吨重的岩石,从杜河隧道进口处突然滚落砸在线路上,幸好被巡山的养路工发现及时排除,防止了一起车翻人亡的重大事故。山体危石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心腹之患!

20009月,洛阳工务段决定采用山体挂网技术驯服疯狂肆虐的“拦路虎”,车间选拔了16名生产骨干,主要由共产党员参加的“山体挂网党员突击队”,王宏卫出任突击队队长。突击队成立那天,段党委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从此这面鲜艳的突击队大旗就高高地飘扬在太行山上,鼓舞着他们克服一道道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挂网施工,这在山区铁路特有的技术,就是根据需要先在山体岩石上打若干个2.5米深的孔,然后再在孔里植入直径为40多毫米的“锚杆”,作为挂网的支点,用16毫米粗的钢丝绳连接个各支点作为揽绳,最后把一块块4.5平方米的钢网固定在揽绳上,形成一张可揽山石的网。每张网相连,好像是将铁路上方及旁边山体的石头缝在一起,所以有人为他们送去了一个美称“缝山工”。还有人看到他们天天悬在空中,像蜘蛛一样编织网络,又说他们是“蜘蛛人”。“缝山工”也好“蜘蛛人”也罢,他们付出的艰辛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不说钻眼打孔攀挂钢丝网的艰难,就是把这些施工工具、绳索钢网搬运到山上,每次也都把这拨儿棒小伙折腾的喘不过气来。这一带古老的太行山区不曾被开发过,若不是铁路修到这里,一座座寂静的大山还会在那里沉睡,不受干扰的野生动物常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火车开进大山来,打破了太行群山的沉静,“缝山人”的到来更让那些野性动物和昆虫感到恐慌,时不时地“先发制人”对突击队员们发生攻击。毒蛇半夜袭来、蝎子藏匿鞋中、马蜂群起攻之,“缝山人”在和它们作无情的斗争中,常常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一切都没有让他们退却,在困难面前“缝山人”个个都是铮铮硬汉。他们靠顽强拼搏的精神送走了一个个春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大山为伴,风雪相随,风里来,雨里去,他们先后征服了75座山头上的悬崖峭壁,挂网10.5万平方米,排除危石3250多立方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守护着大动脉的畅通。

2005415日下午,原郑州铁路局正在举办“先锋之歌”报告会上。报告席上,一名来自洛阳车辆段的检车工讲述的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叫王德明。19959月,王德明离开了十几年的部队生活,从一个志愿兵的岗位来到铁路,走进洛阳车辆段洛阳东列检所,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检车员。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在部队上学到的知识都用不上,一切要从头开始。王德明一进铁路的大门,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安全”二字,他也深知“安全”是靠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他毕竟在部队锻炼了十几年,既有钻劲儿又有悟性。先从理论学习入手,他找来了《技规》、《运规》和《车辆构造与检修》等书籍,仔细读,认真记,还把学习的内容制成一张张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空儿就学起来。在单位,对照实物一件件虚心向师傅请教;回家里,妻子对照卡片进行提问……王德明学习业务技术“走火入魔”,经过一段时间硬是从“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从考试最后一名到第一名,这个变化不知浸透了他多少心血。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王德明就是一个用心做事的人。车辆检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靠技术,二靠经验,三靠责任心。王德明“半路出家”年龄三十出头才干上这一行,论技术、凭经验都不是他的强项,但他有一颗对工作重如泰山的责任心,十年来就是凭着这颗赤诚的心,干出了一般人干不出来的辉煌业绩。目前我们对运用中车辆检查,基本上还是“听、看、摸、碾、转、诊、鉴”的传统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经验,对于涉入这项工作不久的王德明来说,要发现车辆故障消灭病害是何等的不易!王德明在部队练就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作风,在他心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他想到了借助医生看病用的听诊器,检查安装在车轴内部轴承的质量状况,拿来一试还真管用,于是毫不犹豫到商店买了一个听诊器上班挂在脖子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车辆大夫”。那年8月,天气十分炎热,王德明接车检查27073次货物列车时,发现有一辆车轴头有甩油的痕迹,用手触摸感觉温度偏高,初步断定轴承可能有问题。他把这一情况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便用专用设备将这根车轴顶起,并转动车轮把听诊器紧贴轴头,随之“咔嗒、咔嗒”地声音传入耳朵。从这种异常的声音里,可以断定轴承已经破损,如若继续运行就会造成严重事故。经解体检查果然不出所料,轴承的“保持架”有14处裂痕,他们很快进行了更换,避免了一起性质严重的事故。

如果说用听诊器检查车辆故障,是王德明的一大发明,那么用放大镜检查车辆裂纹也算是他的一个“专利”。他工作特别认真仔细从不放过丝毫怀疑,常常借用放大镜的“特异功能”发现车辆上的蛛丝蚂迹,他又成了车辆裂纹的克星。听诊器、放大镜能巧妙地运用在车辆检查中,是王德明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也是他所具有优秀品格所决定的。他还借鉴中医原理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在车间推广后,当年防止车辆故障同比增长60%,王德明是一个用心人,善于发现总结。他根据自己检查发现车辆故障的实践经验,又摸索出一套“头过轴身,探身细看,兼顾两端,敲打诊断”的检查方法。实践验证效果很好,很快被制作成光盘下发全段7个列检所,成为检车员们竞相学习的教材。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王德明用实际行动树起的这面旗帜,飘扬在群众的心目之中。

郑建浩正在认真检查动车组列车

2007年高中毕业的郑建浩,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高速铁道技术专业。4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丰富了他的铁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逐步懂得了“安全”二字在铁路运输中的特殊意义。2011年夏天,20岁出头的郑建浩从学校毕业来到郑州动车所,学习高铁动车组检修技术。这时,他深感身上的压力重若千斤,面对行车中出现的问题,他明白仅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远不够用。现场就是大课堂,在技术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最好的办法。面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工艺,郑建浩一刻也不敢停歇,他没明没夜地跟着师傅学习,钻车底、爬车顶、查故障、除隐患。他知道,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在这技术密集的岗位上站稳脚跟。为了尽快掌握动车组检修技术,他的床头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动车组原理图纸,床边堆满了各类检修运用书籍。他常独自一人利用休息日跑到检修库、存车场,爬上爬下在车上查线号、对图纸场,在偌大的检修库从早“泡”到晚。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严寒冬天,不管是在检修库房,还是在存车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埋头苦练,精益求精。有志者,事竟成。短短半年时间,郑建浩把动车组列车的构造及原理摸得一清二楚,很快能在动车组检修中独当一面。经过跟班见习、业务培训、技术测试鉴定,他如愿以偿拿到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机械师的资格证,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一步。

201611月,全路劳动模范路飞牵头创建的劳模工作室成立开展工作,业务精湛的郑建浩也被吸收纳入到这个优秀团队。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动车组检修运用的全新理念、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对他来说仿佛又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郑建浩开启了另一条赛道,他不仅要干好动车组现场检修工作,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优化管理、提升效率、攻克难题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攻克“疑难杂症”,消除病害隐患,闯出一条创新之路。

迎难而上,破解难题。郑建浩和团队成员深入现场,向CRH380A型动车组刮雨器,在运行途中受到外力撞击造成断裂是常见故障,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郑建浩与伙伴们分析研究,认为是刮雨器喷头设计受力过小所致,在高速运行中经受不住外来压力的冲击。经过反复摸索与尝试,他们通过将刮雨器喷头进行焊接加固补强的方法,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刮雨器喷头故障,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减少材料费支出累计50余万元。针对CRH380AL)型动车组主空压机油温过高这一频发故障,他们专门成立了QC攻关小组,从原理结构上分析原因,通过优化空压机排风方式,有效提高空压机高温环境工作适用性,使动车组空压机油温高故障占供风制动系统故障比例下降至14%,被人们称为“高铁医生”。郑建浩以“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与同伴们一起处理各类故障共计2000余件,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为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的诺言。

劳模领航,匠心筑梦。郑建浩和同伴们先后推出创新性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实施规模化技术改造4次,进一步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由他牵头研发的《CRH380B动车组KWD联轴节测量器》《CRH380B动车组精细滤油器排油器》技术攻关项目,先后两年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还有5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为高铁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生产实践中郑建浩逐步认识到,为高铁列车高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仅靠少数人的力量不行,必须全面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认真负责踏实能干,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这些年,他先后与新入职的人员签订了50余份《师徒合同》,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讲理论、搞演练、抓实训、强技能,带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技术骨干,成了生产一线的主力军。

郑建浩参加工作以来,用他的心血和汗水赢得荣誉和掌声,先后被中国铁路总公司授予“全路技术能手”“铁路工匠”等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郑州局集团公司命名为“首席技师”。

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我们进入了高铁时代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培养和造就一支强大的工匠队伍,是时代的要求,是祖国的需要。现在郑州局集团公司拥有技师5700多名,其中高级技师840多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代更比一代强,展示了大国工匠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风采。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sdjl/gr/2023-07-26/83009.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7-27 关键字:工人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