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时代脊梁>

工人

打印

中国工匠:锻造“质量时代”的中坚力量

中国工匠:锻造“质量时代”的中坚力量

邹其昌

timg-(7).jpg

●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增强质量意识。中国工匠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质量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决定了中国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因此,提高中国工匠的质量意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推动中国进入质量时代的关键。

●中国工匠则是构建中国品牌的中坚力量,从个人品牌到企业品牌,再到国家品牌,是中国工匠构建品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工匠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工匠”是一个将历史范畴、逻辑范畴和实践范畴融为一体的价值系统结构,具有极大的文化身份意蕴,是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匠精神培育更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价值维度。如何完整而深刻地把握“中国工匠培育”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应该是当代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重大课题。

人类社会结构分化的重要动力

“工匠”亦称为“匠人”“匠”“工”“人匠”“百工”等,是一个意指非常广泛的概念。“工匠”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匠”是指人类揖别动物、引导人类世界走向文明的创造者——第二自然人工世界的创造者,是“自然人走向了真正的人”的开端,是“劳动创造人”的真正实施者,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标志。一言以蔽之,无工匠即无人类。同样,在“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美”的命题中,究竟是谁的劳动创造了美呢?只能是“工匠的劳动才创造美”。“工匠”既部分地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精神文明,还创造了人类世界建构的制度文明。人类社会结构的一切职能与分化都来源于工匠。

就历史发展而言,大量考古发现显示,人类从采集时代进入原始农耕时代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就是工匠。狭义的“工匠”,是指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职业分工——从农业分离出来的手工业专门人员。因此,“工匠”最为基本的含义就是传统社会“士农工商”“四民”结构系统之“工”的群体,亦即与“士”“农”“商”相对的,主要从事器物发明、设计、创造、制造、劳动、传播、销售等领域的行业共同体。由于“工匠”(“工,巧饰也”)具有技术原则(巧)和审美原则或艺术原则(饰)相统一之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因而,在工匠创造的人工世界(第二自然)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工匠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还是一个文化范畴,具有真善美的性质。作为逻辑范畴,工匠理应成为一切人类知识学系统研究的核心。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自然科学系统、人类社会结构与发展的社会科学系统、人类精神世界建构与培育的人文科学系统,都应该体现出“工匠”的主体性,亦即“以人为本”的价值。作为历史范畴,工匠具有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手艺工匠、机械工匠和数字工匠。不同历史形态的工匠,创造了各自时代的美,持续丰富和满足着人类不断增长的各类审美需求,推进人类审美活动的纵深发展。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作为文化范畴,工匠既具有“人化”“人工化”“世界性”等共同文化性质,也有个体性的“地域”“民族”“本土”“身份认同”等多重文化性质。工匠世界中,工匠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建构逻辑。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逻辑结构和文化系统的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

集中华性世界性高技术于一体

“中国工匠”,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全球化背景下的专属性群体——植根于中华性,集世界性、高技术、高情感为一体的劳动者。

其核心在于“中华性”。所谓“中华性”主要是指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识别性特质。而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群体,他们同时又具有世界性。所谓“世界性”,主要是指开放、包容、交流,具有全球意识与眼光。而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又必须拥有“高技术”“高情感”武装自己。所谓“高技术”,主要指较强的专业能力、业务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等;所谓“高情感”,主要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道德感、责任心等。因此,中国工匠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其内在地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技术性与情感性、个体性与人类性。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工匠所创造的物质社会、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令人称赞。中国工匠正是几千年中华工匠文化发展与沉淀而形成的当代形象。

中国工匠更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社会群体和经济群体,他们既是研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问题的主体对象,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核心对象。

中国工匠还是中国文化形态的载体。中国工匠是特殊时代背景下有中国特性的劳动者,其自身就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体现。中国工匠所创造和生产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物质财富,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理论等精神财富,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打造“国家品质”需要中国工匠

从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来看,工匠是造就国家品质、促进国家发展强大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德国与日本就是最突出的代表。国家转型升级,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转型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型。质量时代也是品质时代,这是由粗放型社会向个性化品质型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质量时代的到来,对中国质量提出更高标准、对中国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而实现这些高要求、高标准,其关键还在于中国工匠。

质量时代需要中国工匠。如何推动质量时代的到来,核心还是人才问题。质量时代,对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挑战。作为推动社会走进质量时代的中坚力量,中国工匠应从各方面提升自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质量意识是对质量的一种认识与理解程度。针对工匠而言,即把产品做好的意识。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增强质量意识。中国工匠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质量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决定了中国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因此,提高中国工匠的质量意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推动中国进入质量时代的关键。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凝结着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个性、企业服务、企业属性等各方面的内涵。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指标之一。中国品牌数量相对少、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产业链的尾端。因此,进入中国质量时代,构建中国品牌是重点。中国工匠则是构建中国品牌的中坚力量,从个人品牌到企业品牌,再到国家品牌,是中国工匠构建品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工匠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品质包括品位和质量。质量是硬性标准,品位是软性修饰。质量时代不仅仅是对高质量的追求,更是对高品位的追求。如果说质量更多包含的是对材料、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品质则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审美的追求。中国品质不仅体现了中国工匠的高质量工作成果,更体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气神。

“中国精神”是一种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统一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而中国工匠则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力量,中国精神反过来又是中国工匠兢兢业业劳作的精神动力。正是中国工匠对中国精神的践行,才使得中国精神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中国工匠

历史证明,工匠劳作是创造性的活动,工匠精神内含创新精神,工匠的本质即为创新。工匠通常被理解为手工艺人,人们误认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的劳作,没有创新性。这种对工匠的狭隘理解,遮蔽了其创新精神。事实上,工匠作为第二自然人工世界的创造者,即人类物质世界的创造者,凭借双手、工具以及材料,创造了一个人工世界——人类社会。本质而言,工匠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乃至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其从事的活动都与创新有关,只是这种创新多表现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榫卯结构的发明与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当代社会转型的目标之一即为创新社会。一个创新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创新社会的核心是,设计驱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创新社会主要表现为全民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投入增高,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产出率较高等方面。而中国工匠作为构建创新型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促进创新事业发展的使命,这一使命主要体现在推动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价值创新、品牌创新、质量创新等方面。

思维创新是实现其他创新的先导。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除依赖外部动力因素外,还依赖于其自身的内在动力机制,亦即内在思维运动力。因此,思维活动是促进人类认识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思维创新则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关键。而创新思维涌现的基础,是来源于对实践活动的深刻认识,一蹴而就的创新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中国工匠是长期从事于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对本行业的工作十分熟悉。正是基于此,才会有更加深厚的创新基础和更多的创新机会。人类的发明创造没有哪一项不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摸索之中,即便是偶尔的灵感也是基于对该领域的熟悉,这种摸索就包含着一种思维的创新,若少了这种创新,事物将会停滞不前,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中国工匠不仅是思维创新的主体,其劳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思维创新过程。

技术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先进的技术能促进经济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而落后的技术则反之。因此,技术创新在社会发展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农耕时代的技术创新,主要依赖生活经验的积累,其主体是工匠;工业社会的技术创新,则主要基于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其主体是科学家。但是,我们应看到传统社会的工匠集设计、生产、制作于一体,他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进步是伴随着产品制作逐渐产生的。而工业社会的分工日益明确,先进的技术有待于经过设计、制作、试验等各个环节,各种不同职业的人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其应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工程师、管理者等各类从业者,实际上都属于“工匠”,是他们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几千年来从未中断,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中华文化得以延绵不绝的根本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以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与发展。人类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相关产品、工具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综合体。中国工匠作为创造中国文化的主体,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不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在世界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如何避免被全球文化冲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华文化要稳稳地扎根于传统文化,服务现代文化,处理好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工匠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根。作为中华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国工匠应该立足于本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sdjl/gr/2018-11-15/53532.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1-16 关键字:工人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