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政治

打印

席亚洲:知错能改,百科的历史词条还是可以管好的

知错能改,百科的历史词条还是可以管好的

席亚洲

【此文发布后,百度百科在短时间内对长津湖战役词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本文中所提到的几点问题已经有所修改,具体情况笔者将在正文中补充一二。看得出来,只要管理审查方面投入足够的重视,很多乱象和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本文中所批驳的观点同时也是美国“长津湖战役”长期的宣传口径,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有一些历史知识上的收获。】

前一阵子,中美谈判波折不断,央视重播了《英雄儿女》《上甘岭》《冰雪长津湖》等好几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中国知名导演也准备拍摄新电影《长津湖之战》。在中美长期博弈的情况下,抗美援朝的热度显然会比过去高一大截。

那么普通人去哪里了解战史呢?中文百科恐怕是最主要的途径。虽然在资深军迷、历史爱好者眼中,百度百科在搜索工具、百科网站方面处于“鄙视链”的低端,但不可否认,它在中文网络的实际影响力是很高的。

我不信任“百度百科”的原因很简单,它本就不是以可信度和准确性见长的东西,甚至闹过不少笑话:国内某电视台曾经引用百度百科的内容做节目,结果满脸严肃的主持人用朗诵腔大谈“钓鱼党”胡编乱造的“苏军入侵捷克的‘尤里复仇’行动”和“GTX690战术核显卡”……

这个电视节目对百度百科的口碑已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面是专业度低,另一面是普通用户的信任,造成的结果就很尴尬了。笔者写的军事文章下面,就经常有一些读者拿着“百度百科”的内容作为论据,怒斥笔者是“白裤衩”(或者“大粉红”),而他们引用的内容,往往是和“GTX690战术核显卡”类似的水平。对此,我也只能无奈。

正因为如此,最近一位前辈愤愤不平地跟我说:“你看看这百度百科,又在误人子弟,你要好好揭露揭露他们”的时候……其实我一开始是觉得不以为然的,毕竟那么多年来,百度百科的大量军事、历史词条就是这个样子,实在无力吐槽。

但是呢,等我看了百度百科的“长津湖战役”词条,又觉得不吐不快。毕竟还是有很多人把百度百科当教科书看的,所以,让我们来较个真。

虽说“人人可编辑”,但作为一个普及平台,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审查?不然岂不是成了传播错误信息的捷径?


百度百科词条截图,莫名其妙的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称为“多国部队”不明所谓,闹出“联合国军”“实际参战3万余人”是把大部分韩国人和部分美国人都不算人,更别说伤亡人数方面的问题

烈士们不会自己站起来说话,我们必须为他们鸣不平

可能因为长津湖战役的残酷,相关历史资料在国内相对于抗美援朝的其他军事行动要少一些,查阅也要花费一番功夫。

不过这场战役并不是什么“被遗忘的战役”,在我军的资料中,长津湖战役通常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役”中的“咸(镜)南(道)战役”,我军创造了成建制歼灭美军团级部队的战例,这在朝鲜战争中也是仅有的一次。因此相关文史资料虽然绝对数量少一些,却不难获得。

这些资料的大部分内容是我军对于长津湖战役后勤组织、战役计划和实施的反思和总结教训,可见对于这场战斗死亡一万多,冻死冻伤数万人的战役,在我军这边的主基调是反思。

但军内对具体问题的反思是为了在今后以更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战果,并非否定“咸南战役”本身是一场重大的胜利。

这场战役,参战的我志愿军9兵团许多兵员来自江南地区,包括从上海地区征召的士兵。笔者的舅公原是个纨绔,在上海战役中却也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没几天就起义加入了解放军。一年后,他随9兵团去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去了长津湖,并永远留在了那里——遗体未能找到。这也是我如鲠在喉,必须说说这事的原因,因为已经为国家牺牲一次的先辈是不会站起来为自己讲话的,我们这些后辈如果不站起来为他们鸣不平,就太不应该了。

入朝前,九兵团原本在东南沿海地区准备攻台作战,在上海地区征召了不少兵员。因此长津湖战役中,有很多上海籍的战士长眠在了异国,这其中也包括了笔者的舅公

所以,当笔者看到百度百科“长津湖战役”词条中大放厥词的内容时,难免也感到气愤难平。

“百度百科”上的“长津湖战役”词条,大部分内容源于维基百科中文版,而后者又基本来自维基百科英文版早期某一个版本的翻译——维基英文版现在的内容已经与中文版有很大的差别了,因为没有人把英文版后面若干的修订和增补对应加到中文版上。

那么维基百科中文版的内容是谁翻译的呢?很多来自一些“不友好”的台湾和国外中文用户——可想而知与中国相关的军事、历史内容会是啥样了。

这种话到底是站在什么角度说的,居然堂而皇之的在一个被很多人当做“教科书”的网站上存在着

美国媒体为了宣传需要,将一场丢盔弃甲的逃亡说成“向后进攻”,我们的百科网站也跟着起哄,真是令人齿寒

至于百度百科,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种种因素,真正热衷于在上面更新靠谱内容的人少之又少,而百度百科自己显然没有在内容上进行严格把关,结果……很多不那么“敏感”的历史条目因为缺乏必要的审查,或者说审查者的水平不够,就变成了“长津湖战役”词条这种,向我们自己开炮的模样。

让我们看看这个条目——当然较真来看的话,有问题的肯定不止我挑出来的这么几条。

参战兵力“实际”是12万对3万?因为韩国人不算人

首先,在最上面,“参战兵力”就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发明成果”,说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兵力16万余人,实际参战12万余人,而“联合国军”参战兵力十万人,实际参战却只有3万多人。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普”啊!

试问,美军如何做到十万多人投入作战,而“实际参战”却只有3万呢?

回答,南朝鲜人不算人——就是这么简单,因为美军陆战一师有2.5万人,那全部美军和非韩国的“联合国军”差不多加一块就是3万人。这个条目的编写者认为,除了这3万人,南朝鲜军队都不算人。

真是一个漂亮的不等式,充分渲染出志愿军人多势众,人海攻势,美军孤军奋战,努力逃生的紧张,惊悚的气氛——你可以想象,在好莱坞电影里,一开场就用一个黑色银幕,上面打出白字:1950年冬季,朝鲜长津湖,三万名联合国军正在向中朝边境挺近,他们不知道,12万中国人即将包围他们。

呵呵,气氛营造得不错啊!这让我想起美国自己1951年拍摄的反映长津湖之战的电影《上刺刀》,其中志愿军不仅有喀秋莎火箭炮,各种大口径重炮,而且进攻起来那都是漫山遍野的人海战术,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M3、M5轻型坦克(或许是扮演日制坦克,但其实当时志愿军根本没有坦克,朝鲜人民军的坦克部队也已经损失殆尽)……

美国电影《上刺刀》中出现的志愿军不知型号坦克,似乎是用M4底盘搭建的道具车

这就是美国人对国内解释在第二次战役中遭到惨败的说辞——不是我们不能打,是共军人太多,装备太好啊!

可惜,长津湖战役中,我们的先辈只有手里的M1917步枪(我军将内战中缴获的美制武器集中交给了志愿军,原意是希望在朝鲜战场上方便就地使用缴获的美军弹药)、最重型的武器可能只有掷弹筒、迫击炮和少数在中国内战中被当作“重炮”的75毫米野战炮。

我军在兵力上只是稍占优势,武器装备差距极端明显,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给美军造成了沉重打击,这本身就是一场意志的奇迹,也是我军战役法、步兵战术水平远胜于美军的标志

就是靠着这些武器,在总兵力也只是稍稍占优(毕竟你不能跟百度百科条目编辑者一样,把南朝鲜人都不算人啊)的情况下,去打了这么一仗。

词条却变着法地污蔑他们是靠人海战术?

在本文发表几小时后,百度百科引用某门户网站的文章,将军力对比改为:“志愿军九兵团以16万优势兵力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成功分割包围了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共约3万人。”好吧,直接比较中美,至少没有“硬伤”了。

原来美军也不全算人

至于别的详细的错误,退役解放军军官王正兴的《这就是战争》公众号中曾有系列文章深入分析美国方面对长津湖战役论述的荒谬,我们就不一一列举,只把百度百科也引用,并且浓墨重彩描写的两段挑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是关于下碣隅里战斗。百度百科中对下碣隅里描写的重点之一是美军在那建立了一个临时机场,而这个机场又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此前亲自下令建设。这一段甚至影响到了王树增老师的《远东朝鲜战争》,其中也对这个机场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没错,在当时环境下,美军有一个临时机场,能够使用直升机将前线伤兵运出,对于志愿军来说,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也给我军对现代化、工业化、机械化战争的认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这个机场真的很有用吗?关于陆战一师利用这个机场“运出大量伤兵”的描述究竟掩盖了什么?

我们看到,在美军提供的材料中,关于陆战一师的伤亡数字和机场运走伤员的数字完全对不上号。

以下是《这就是战争》公众号作者对于围绕野战机场的伤亡数字的一个简单推论。

美军在下碣隅里的机场主要是通过H-13轻型直升机来运走伤员,这是当时志愿军根本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1. 12月6日,包括被空运走的,下碣隅里的美军伤员大约5000人。

2. 空运走的伤员是4468人,很多轻伤员参与了突围。

3. 陆军和其他部队(英、韩)的伤员是1160人左右,因此陆战1师的伤员在3800人左右。

4. 飞机运回537名伤愈归队的美陆战队员。

5. 陆战1师声称:10月26日至12月15日,共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也就是说飞机运出去的基本没有几个冻伤的人员。

6. 而在开始突围之后共阵亡158人,伤重死亡20人,失踪23人,伤762人,合计963人的伤亡。

7. 也就是说,按照陆战1师的说法,加上与四十二军的战斗和89师的阻击战斗,陆战1师只有3508-762=2746名伤员。再减去前期作战伤愈归队的537人,突围前的伤员最多只有2209人。

长津湖之战中,美军为了修复水门桥,临时在日本订制钢梁,通过C-119运输机空投到前线,将我军认为无法修复的桥梁修好,夺路而逃,这对于初次见识机械化战争的我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最终的答案是,原来美国人不把自己人当人看待,到底是动物还是其他,我也不知道了。

换句话来说,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看法,不仅韩国人不算人,美军很大一部分也不算人——嗯,这就很有意思了。

百度百科最新的修改里,已经完全删去了关于这个野战机场的内容。

美军和“空气”血战6天

百度百科词条中关于下碣隅里作战的另一个结论性内容是:

“到12月1日,志愿军58师实际上已经被摧毁建制,其残部在等待九兵团26军的增援……”

事实上如何呢?

根据我军的战史,下碣隅里作战中,11月30日晚,按兵团命令,20军58师要在这一天攻歼下碣隅里之敌,27军三个团配合作战。然而实际上此时27军正在围攻新兴里的美军,抽调不出部队。

而此前,11月29日,58师172团占领了下碣隅里防御圈的关键高地东山,美军连续发起反扑。当天,怀抱炸药包与进攻美军同归于尽的英雄——杨根思就牺牲在这个阵地上。

打到30日,58师也确实伤亡惨重,全师将剩余能战部队整编为12个连,也就是说已经伤亡过半。

美军将长津湖之战中向下碣隅里、黄草岭方向撤退的这段路称为“地狱火峡谷”

30日晚间,58师以决死的气概,将最后能战斗的1500人全部投入进攻——同时在南面发起牵制性的佯攻。

负责佯攻的是173团,美军战史中所说的“战斗一夜,自己伤亡12人,打死打伤1500名志愿军,让58师失去战斗力”的战斗,说的就是这场志愿军总共投入兵力大概只有数百人的佯攻当中。

58师在经过30日一夜的激战后,因为伤亡严重,无力继续进攻,但此时下碣隅里的美军也已经投入了最后的兵力——假如,我是说假如,我军的冻伤情况稍微好一些,多出一个团能战的部队投入进去,或者哪怕有一个105毫米炮兵连的炮兵火力——那么陆战一师必然难逃灭亡下场。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情况下,下碣隅里的美军等来了援军,或者说撤退下来的友军。战况逆转,美军开始向南突围,原本包围攻歼美军的58师的任务变成了守住阵地阻止美军难逃。

在下碣隅里东山的58军172团,并未如美军描述的那样“被摧毁”,他们在下碣隅里关键性的东山阵地上,与美军连续恶战6天5夜,直到12月6日晚,才奉命撤出下碣隅里,向南转移。58师随后又参加了黄草岭一线的阻击作战。

这也就是美军战史中,经过6天血战,才从“空气”(因为58师已经被他们“摧毁”了嘛,那么东山上的172团一定是“空气”了……)手里夺回“东高地”的实际情况。

按照这个词条的说法,美军在下碣隅里东山阵地和空气或者幽灵血战了六天……

我们可以发现,美军所谓的“摧毁58师”,是基于美军推测志愿军的“纸面伤亡数字”,而这个“纸面伤亡数字”的来源——其实是美军自己发射了多少发炮弹,打了多少发炮弹,按一定比例计算,就有多少志愿军被他们“杀死”……

不然怎么能搞出两个连在防守中全歼志愿军1500人的乌龙战例呢???

这也看得出来,美军不把南朝鲜人当人,不把自己当人,那当然也不能把志愿军当人啊,不然哪来的这种骗鬼一样的伤亡数字!

在目前的版本中,词条已经完全删去了战斗细节,连“下碣隅里”这个地名都不复存在。

被揍得灰头土脸的战斗,却变成了“压倒性火力成批打倒志愿军”?

而这种“骗鬼”的伤亡数字还不止出现在下碣隅里之战这一处,我们再看这篇词条中草草带过的歼灭北极熊团的新兴里之战。

其中有这么一段:“11月28日夜里,志愿军第80师以3个团重新进攻。在入湖口处,由于联络中断,中国军队的进攻成为一场灾难,配属给第57野战炮营的防空炮的压倒性火力成批地(打倒志愿军)阻止了中国军队进攻。在此战斗以后,志愿军第238和第239团一共只剩下不到600名士兵。”

听起来像真的一样,尤其是美军的40高炮,在很多志愿军老兵的回忆录里也对其火力印象深刻,那是不是这些高射炮真对我军造成了这么惨重的伤亡呢?

我们翻阅了《咸南战役资料(80师)》“新兴里战斗总结”部分,关于28日战斗经过是这么写的:

廿八日一时,敌汽车二辆由北去南被打毁,共打死敌廿余名,俘五名,四时奉令着一个营向新垈里攻击,六时廿三分二营部队已打过新垈里南大石桥,继续向新垈里攻击。七时攻占新垈里后,接师指示留一个连守备新垈里南山嘴,该连遭遇坦克受到杀伤,六时十分敌坦克六辆向我三营阵地攻击(共十二辆,余者六辆在七连守备之山山底)被我组织部队(九连)打毁四辆,余者之坦克,在下午十六时窜回后浦。

按照80师资料中总结的数字,整个新兴里战斗中,该部轻伤留队15人,负伤住院246人,阵亡183人,其他因素伤亡98人,共计伤亡539人。

哪来的三个团在压倒性的炮火中成批伤亡,还什么两个团一共只剩下不到600名士兵?

美军高射炮火力真要是这么凶猛,新兴里美军难道是被幽灵大军给歼灭的不成?

在这份《资料》中,还专门提到了28日九连打坦克(结合美军的战史看,或许是M19型40毫米双联自行高炮)的战斗过程,其中提到,志愿军组织反坦克小组,三人为一组,携带火箭筒接近攻击敌人坦克——对敌人坦克描述为“卅顿以上”(也就是30吨以上,或许是一辆领头的M26坦克)——火箭筒连续发射两发迫使敌人弃车逃窜(侧面说明这辆领头的可能不是薄皮大馅的M19)。

此后又一个小组以迅速动作接近后续坦克,并将手榴弹投入一辆车内,将敌人解决。能将手榴弹扔进车内,或许表明这辆车就是M19,毕竟它是“敞篷”的。此后又用5斤炸药包,扔在坦克履带上,将敌坦克炸翻到90度,还专门写了一句“因公路高于地平,坦克仅停于公路边缘”。最后在击退第四辆坦克周边敌人步兵后,又用炸药爆破成功。其余坦克未敢接近,随后回窜。

美军M19型双联40毫米高炮

从这张图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军的典型队形,皮糙肉厚的M26在前面,携带额外步兵和机枪的M19在后面提供火力支援,这与80师战斗经过中描述的状态非常相似

战斗中,我军一名战士负伤。

当天晚上,敌军又有坦克九辆进攻,距离阵地200米处时,沿山坡向我阵地前进,其中一辆靠近我阵地射击。我军步兵尝试攻击时,因从正面动作,被敌杀伤数名,已接近战车者,遭伏在敌战车上之步兵(三人)杀伤,后在战斗中杀伤了敌战车上步兵,坦克回窜。

这么一场战斗能被描述成“压倒性火力成批打倒中国军队”……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猜这其实就是前面咱们已经提过的,美军按照“自己打了多少发炮弹”来计算对手伤亡的老毛病——这个毛病到了越战时期更加夸张,按照美军上报的伤亡数字相加的话,全越南人口死掉两三遍应该都挡不住。

基本上,朝鲜战争美军的战史中提到的志愿军进攻规模和伤亡数字,除以二十差不多能和我军自己的伤亡纪录对上号……可见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

就是这样一个对美军伤亡百般缩水,志愿军伤亡和规模扩大数十倍的东西,却堂而皇之地登在中国互联网一个主要的知识普及平台上。

同样这一细节也已经完全删除。

到底是什么人在写“历史”?

这还不算,上面这些还是历史硬伤,你要硬掰说这是“我们根据美军战史来说的,是为了客观”,那我也只能耸肩。但我们再看看这段完全“诉诸于情感”的文字吧。

“海军陆战队及陆军士兵消灭或阻击了包围长津湖的7个中国师团,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使得海军陆战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及被西方传媒形容为在战败中取得道德上的胜利,当时联合国军在战略上形势非常危急,以致要决定把整个第10军撤出朝鲜,海军陆战队、第10军的其余士兵及数以千计的难民从兴南港撤走,该港在撤退完成后被彻底破坏。”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人写的呢?

这就是美军伟大的“道德上的胜利”?

我不知道,但写下这段文字的人,肯定不是与你我有着共同情感基础的人,说的不好听一点,只有已经站在“敌人”角度上看问题的人,才会这样写了。

长津湖之战之所以在美国那边被吹得狠,就是因为这场战役里有陆战一师“向后进攻”的宣传,可以把这场惨败宣传成突破志愿军数倍于己兵力的围攻、逃出生天的传奇。

在现在的百科版本里,整个战史大为缩减,结尾部分只留下宋时轮司令员回国前向长津湖鞠躬的描写,至少终于站在了中国的立场上。

百度百科的删减处理,虽然粗暴了点,但作为应急措施,可以理解。如果今后能够在词条里,对美方的错误言论予以有理有据的驳斥,才是更理想的结果。

然而,令人不放心的,不光是百度百科的这一个词条。

真正让笔者感到担心的是,当著名的“第五代导演”拍摄反映长津湖之战的电影时,是否会拿类似的东西作为参考资料?是否会把长津湖战役描写成美国胜利的氛围?

也许在当前的氛围下,导演不敢完全跑偏,但依然参考各方资料,采信部分明显有误的美方说法,弄得像《集结号》那样充满争议。

美国纪录片《长津湖之战》实际上传达的就是美国方面对于长津湖的解读,而其中心就是围绕美军“在几倍的志愿军围攻之下成功突围”的“英雄事迹”……

虽然最近搞了很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动作,但百度百科“长津湖之战”词条先前的这些内容,不能不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而它绝不是仅有的近现代史“问题词条”。

明年就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了,这场我们的立国之战,我们能不能正确认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那就应该保卫真正的历史。这又何止是抗美援朝的历史的问题,我们整个的近代史,岂容这类歪曲!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9-06-11/57059.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6-12 关键字:政治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