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陈培永:今天应该如何读《共产党宣言》?

今天应该如何读《共产党宣言》?

陈培永

任何能够被称之为经典的著作,都不仅属于生产它的那个国家,也必然还属于世界各个国家;都不仅属于生产它的那个时代,也必然还属于它之后的新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写就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无疑是真正的经典,它解释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它激活了时代,也跨越了时代。

时空转换,物转星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读者,该如何直面、走进、融入这部真正的经典?我们应该从这部经典中读出什么来、能读出什么来、如何读出来?这并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涉及到我们如何让经典文本回应新的时代?

一、要读多少遍才能读懂《宣言》?

在看到毛泽东读《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时,说实在的,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不至于吧”。原因之一是我对写作者本人的怀疑,当时30岁和28岁的两个小伙子能写出多么伟大的巨著?能值得中国的伟大人物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原因之二是总觉得相对于两人其他的作品,比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宣言》算是通俗读物了,读懂并不难。

随着阅读书目的增多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远远低估了这本不算多厚的著作。《宣言》就像永远挖不完的思想的宝藏,你随时可以挖出一些,努力会挖得更多,当你自己感觉挖得差不多的时候,又会发现更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可以去挖。当我以为《宣言》只有阶级问题的时候,我又发现了等级、阶层的问题,当我以为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中产阶级的问题,当我以为只有阶级斗争、革命的问题,我又发现了还有自由、民主的问题……

我以为已经了如指掌了,任何解读也难出乎我左右了,但当我看到一些学习者、思考者、解读者提供的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新的畅想时,我又不得不感叹下“自愧不如”。《宣言》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让你越走近它,越觉得它是神秘的;它总是给我们留下一串钥匙,让我们打开一重、两重门,却发现里面还有千重门;它总是给我们打开一扇、两扇窗,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打开更多的窗。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得要看什么书?在读《宣言》百遍后,我们还会自我怀疑,我真读懂它了吗?完全把握其真意了吗?会不会又漏掉了什么?我们离思想家是有差距的,我们总喜欢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早就已经读懂了他们,但这种自以为是、这种已经读懂往往会经过一次又一次。真心劝一下那些读了几句、几遍就放弃的人,就认为《宣言》没有多少见解、没有多少新意、已经过时的读者重新拾起来,再一次挖出思想的宝藏,感受理论的神奇。

二、是政治文本而不是学术著作?

《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是共产党人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文献,它首先是政治宣言、革命宣言,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色彩。

马克思、恩格斯把“宣言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逻辑架构清晰,论断铿锵有力,语言简洁明快,加上很多脍炙人口、战斗力十足的名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确实容易激发受到剥削压迫、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们的斗志,让他们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为争取自身权益而斗争。这也是它能从理论变成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之所在。

但也正因为此,今天的读者难免产生的困惑是,读《宣言》难道就是要重温一下革命的激情,怀念下历史的激情,提醒这个时代的人们不能忘记它的神奇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低估了《宣言》的思想厚重性、理论严谨性,我们也就低估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恩格斯。

革命家的马克思、恩格斯与思想家的马克思、恩格斯是统一的。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恩格斯看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信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确定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才会成为那个时代的革命家,才会写出经久不衰的《宣言》——作为政治宣言又作为学术作品的《宣言》,既有革命激情又有思想厚重的《宣言》。

真正有说服力的、最优秀的政治宣言,必然是逻辑严密、值得反复推敲的学术佳作,它必须能够用逻辑的论证和理论的演绎使人信服。简单地说,它不能只有口号没有理,不能只有激情没有理性。而《宣言》既有口号又有理,既有激情又有理性。它是讲理的,讲人类社会发展大道理的,讲历史进程大逻辑的,这个大道理、大逻辑才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更需要的,也是各个历史阶段的人们都需要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读《宣言》,我们不能停留在一些看似激进的“消灭私有制”“消灭家庭”“工人没有祖国”的口号上,而应把握其中的学理逻辑、深邃思想,把握住它所揭示的规律性的东西。没有细读,没有深思,人云亦云地在那儿说“‘消灭私有制’太搞笑了,完全不可能实现”这样的话,不仅是对伟大思想家的侮辱,而且也是对自己无知的绝佳展示。

三、是历史文本而不是时代作品?

经典离不开生成它的那个时代,但一旦将其固定在那个时代,它就会让我们产生无法亲近的距离感。《宣言》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稳固确立,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工人阶级受到普遍剥削、生活条件恶劣,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趋尖锐。

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面对他们都没有权利加以修改的“历史文件”,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的历史性,必须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和评价它,不能将其作为脱离时代、横空出世的文本随意解读。

但反过来说,既然是新时代的我们来读《宣言》,我们就绝不能仅仅把它当作历史文件。如果它只是一个历史文件,实际上就意味着是将其作为“历史的记忆”尘封在历史的博物馆之中,只是在我们去参观时,回忆一下,怀念一下、感叹一下,而回忆、怀念、感叹完后,我们就再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与之划清界限。

读一本经典,其实就是读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宣言》必须既是历史文件,又是时代作品。没有发现《宣言》的时代性,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宣言》的恒久魅力。问题在于:我们能否读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宣言》本身是否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作品?我们是否还处在《宣言》所揭示的历史时代?

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无论再怎么强调《宣言》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都是客观存在的、无法人为抹除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同《宣言》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暴力革命、阶级斗争确实不再存在或很少存在了。

但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宣言》所分析的历史时代,从本质上而言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权力逻辑(特权和等级)走向资本逻辑(市场和自由)、从各民族国家相对封闭走向全球化、从人们生活相对稳定走向充满剧烈变革的历史时代。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包括:工业文明、现代化、全球化、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资本运作、民主、社会转型,等等。

这个历史时代是在资本逻辑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这个过程充满着进步和解放,但也同时伴随着代价和困境。《宣言》的对手——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辈子的对手——是资本,它所致力于探讨的问题正是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逻辑所主导的历史阶段,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时代特征,如何走出这个历史阶段,如何迎接未来美好社会?

如果我们认识到,当今社会并没有走出资本主导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困境并没有解决,不公平、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得到理顺,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新社会依然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那我们就应该确认,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还处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宣言》正是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历史时代的作品,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宣言》的时代是同一个大的历史时代,而只是有着发展程度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的起点处,预见性地指明了这个时代的问题,揭示了这个时代的规律,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个时代的工具。

四、什么才是《宣言》的正确打开方式?

面对《宣言》,我们会有不同的“打开方式”,最习以为常的莫过于这个“套路”:先讲《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它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借鉴了哪些人的理论,经过了怎么样的理论转变;

接着讲它的段落分布、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它的7篇序言和四个部分的正文各写了什么,得出了哪些结论,有哪些观点值得好好把握,指出的哪些问题值得仔细思考;

最后讲它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强调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结论是,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依然是对的。我们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种打开方式不能说是不正确的。这是我们整体上把握《宣言》必须做的工作,也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理解《宣言》必须做的事情。但以这种方式即使完全把握了它,《宣言》还只是客观的对象,还不可能真正走进我们的时代,它似乎总与我们隔着一层膜。单纯的学习、梳理、总结不足以显示经典著作本身的魅力,反倒会更加强化经典著作是历史产物的印象。

在今天,像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文本一样,我们缺的不是阐述它的逻辑框架和重大意义,也不是讲清楚这些文本本身的思想、文风、情怀有多好。我们缺的是,让这些著作中的理论、观点来回答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我们思想观念深处的困惑,让人们感受到这些理论、观点的说服力。

经典必须走进时代。不能一读《宣言》,就让这个时代的人回到历史中去,我们应该让《宣言》回到这个时代中来。我们急需要做的是:以问题激活文本,让理论回应现实。我们要在新的语境下重解相关的概念、范畴、命题,给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并用这些范畴来剖析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

我们要回答:今天到底该如何理解阶级?阶级分析法的价值和限度在哪里?在今天谁是资产阶级,如何看待它的善与恶、它的革命性与反动性?在今天还存在无产阶级吗?如何正确审视中产阶级问题?今天该如何理解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甚至消灭家庭?今天该如何看待革命、阶级斗争?该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该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主张?

面对这些问题,有时候我们不愿深究,也怕深究,我们没有勇气深入思考,更没有能力进行创造性解释。结果只能是,时代本身早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对这些概念、范畴、命题本身的理解却还停留在以前的层次上。我们只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讲它们的好和对,却无法让它们落地,落到分析时代问题之中,落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处。不直面问题,不解决难题,就永远进入不了思想的深处,就永远感受不到思想的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8-04-26/50026.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4-27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