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心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黔东南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启示
80多年前,在贵州铜仁诞生了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硕果仅存的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黔东革命根据地。这一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辟的。以贺龙、关向应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紧紧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使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深入人心,唤醒了广大群众的觉悟,赢得了民心,谱写了一曲曲鱼水之歌。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对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黔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优良作风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黔东军民培植和孕育了引以自豪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给黔东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不断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1.“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出新世界”的奋斗精神。黔东特区“一苏”大会上一幅“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出新世界”的对联,深刻道出了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的巨大力量。红军进入黔东后,在险恶的环境中,没有悲观、失望和气馁,而是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激情,与黔东人民一道,攻坚克难,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他们除了加强党政建设、革命武装建设、财政经济建设和实行土地革命等重大工作外,还大力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商业等各项事业。他们在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建立了根据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黔东地区的生产力。
2.“只要‘干人’(穷人)得解放,为了革命死也乐”的牺牲精神。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红军部队在没有固定给养供应的情况下,军民没有吃过几天饱饭,红军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没有薪水,他们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甚至奉献出至宝贵的生命。如红52团百余名战士在强敌围困之下“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毅然跳崖困牛山;苏维埃代表孔朝庭被俘后,坚贞不屈,留下遗言要儿子与土豪彻底斗争到底。这些都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
3.“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的务实精神。苏维埃政府出台的政策,须张榜公布,由群众公议而定。红军无时无刻不与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的所思、所求、所盼非常了解,出政策、制法规都以让群众翻身过上好日子为标准,杜绝不切实际、假大空的承诺,实打实地造福于民、取信于民。如《农村工人保护条例》规定:“革命前的雇工均须分给好的土地,并分给以耕牛、耕具”;“农村工人,每月须有四天休息”;等等。这些规定都非常具体细致,便于执行。同时,由人民群众来监督和评议执行效果,严督实查,不搞变通、不打折扣,让群众真正从红军“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中看到希望、坚定信心。
4.“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朴实作风。党和红军的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贺龙长期穿青土布对襟衣,一双草鞋,与普通群众别无二样。当年任红三军经理处粮秣科长兼司令部司务长的陈恒久回忆到:“1934年9月,红三军打了胜仗,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我为贺龙军长等几个领导加了几个菜。结果,贺龙军长很严肃地批评了我:‘你还记得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纪律吗?才打一个小胜仗,就给我加菜,合符红军纪律的哪一条?战士吃什么?我命令你,把菜端出去,让战士们吃,以后再不许给我搞特殊。’”细微之处见精神。红军过硬的作风,无不显示了根据地亲近群众、尊重群众、保护群众的革命情怀。
二、黔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启示
80多年过去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优良作风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富含启迪价值。我们要以史为鉴,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将民心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1.务必强化宗旨意识,重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当年红军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下得以点燃“燎原之火”,关键是始终坚持党的宗旨,根植群众、依靠群众,真正赢得了民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今天,民心向背依然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把“民心”事业高高举起、牢牢抓住,并以此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把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务必坚持从严治党,顺应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革命战争年代,黔东革命根据地始终以铁的手腕治党治军,时刻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百姓谋福祉的优良作风,让群众看到了真正的好部队、好政权,自然“人心归附、如水下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让全党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深受触动,也使得群众对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关注。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践行到底、坚持到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广大群众不断看到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从而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3.务必站稳群众立场,贴近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宣传发动,还是武装斗争;不管是制定政策,还是发展生产,红军都始终做到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与群众“连成一体”,最终让群众打心里赞同拥护。现在,一些领导热衷于搞虚假政绩、形象工程,把对上与对下割离开来,只求个人升迁,不求民众满意,说到底就是没有站稳群众立场。对此,我们必须要坚决纠正制止,做任何决策都须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依据。要常怀民生良知,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不断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4.务必践行民生承诺,凝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连着民心,关乎幸福。纵观红军在黔东的所作所为,他们无时无刻不是在为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牺牲,用真心、诚意,出真招、实招,分土地、修水渠、办学校、收谷子、帮犁田等,从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做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凝聚民心。铜仁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发展压力大,民生欠账多,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既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更要紧扣民生第一目标,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衣、食、住、行、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慎重作出和兑现每一份承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心认可的实惠。
5.务必夯实基层基础,永固民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黔东革命根据地能够成长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党基层组织建设极为涣散,军阀内部相互倾轧,脱离、盘剥和压榨群众。而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生命力。这些组织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满足群众各类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举措。在实践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强基层堡垒,认真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居)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大力构建服务型、发展型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与群众合奏一部鱼水交融、和谐共鸣的“交响乐”。
(作者:中共贵州省铜仁市委书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5-03-20/30793.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