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政治

打印

中国不论怎么改革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这位改革总设计师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国要不要改革,这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改革开启35年来,质疑改革的思潮一直存在。这次提出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主要集中在“贫富分化、官员腐败等消极现象到底是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等问题上。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质疑改革的思潮,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随后我们用35年的改革实践,创造了“中国奇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证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在新的挑战、质疑面前,我们党做出了怎样的回答呢?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1页)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这些回答,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表达了对邓小平关于改革理论及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包含着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反映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继往开来的抉择,把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其运动的基本状况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但相适应是基本的,不相适应是非基本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前进发展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规律性表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

  2. 改革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的形势十分复杂。这包括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空前剧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等等。在这样的挑战和险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有效应对了外部经济风险,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究其原因,奥秘就在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实行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发展,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有重大进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改革实践创造的“中国奇迹”证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历史检验,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显的问题不是改革本身造成的,相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有一种误解,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显的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等,是改革造成的。应该说,这是一种未加深入思考,仅停留于事物表面的认识。的确,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意的消极现象,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并非改革固有的产物。有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在某个方面的具体反映,而这正是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表现;有些是实践探索中没有先例、也没有经验,在“创”、“试”、“冒”中出现的偏差;更多的则是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搞自由主义,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在政治上否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使党的改革政策受到干扰,造成落实不到位的后果。

  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矛盾就会越积越多;但也不能采取极端做法或者搞“大民主”,这样只能造成社会混乱,除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外,不会得到任何好的结果。唯一正确的出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种种干扰,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有关方面和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的有关方面,调整业已形成的利益固化格局,进一步加强、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

  概言之,今天要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全面深化改革。

  二、改革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有人借解读会议精神,开出错误“药方”,提出“最理想的改革状态是私有化”、农村“土地私有化”;中国要遵循“发达国家治理变革的经验,也是台湾、韩国、日本转型成功的逻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要按照“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模式进行改造,等等。简言之,按邓小平的说法,“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同上书,第311页)重温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些试图引导中国改旗易帜的观点的实质。

  1.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不容许中国改旗易帜。

  改革是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或者说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总的目的,“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同上书,第241页)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阐释说: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21页)如果只讲第二句话,不讲第一句话,就会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偏方向。

  由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原则所决定,我们改革的对象,只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不完善的方面。对“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3页)社会主义的改革,一个本质要求就是“改”与“不改”的统一。“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15页)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不容许丝毫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管总的、管一切的路线。改革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要受基本路线的指导和制约,而不能离开基本路线。这其中一个基本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是方向,是前提。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快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都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不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同上书,第332、137页)要求中国改旗易帜,就是要我们抛弃作为党和国家生命线的党的基本路线,使我们失去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党和人民岂能容许?

  邓小平在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早已澄清了这个重大是非问题:我们的改革姓“社”不姓“资”。他说:“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 ‘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第1340页)“到本世纪末,上海浦东和深圳要回答一个问题,姓 ‘社’不姓‘资’,两个地方都要做标兵。要回答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这是个大原则。”(同上书,第1340页)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的实际,把邓小平关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的论断,进一步概括为政治原则、底线和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改革怎么改、改什么,要有政治原则、底线和政治定力。政治底线就是要坚决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政治定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改革的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楚,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更张。中国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 中国绝不会容许苏东悲剧重演。

  苏东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改革的方向道路问题上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因此,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那些故意曲解和诋毁的言论,要给予坚决的驳斥,发出我们的声音,以正视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绝不容许苏东剧变的历史在中国重演!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研究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4-08-20/27643.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8-21 关键字:政治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