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政治

打印

以解读中国梦为契机再塑国家形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快速提升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正面临不断涌现的新机遇。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后,国际社会持续关注。许多国家的政要、智库和主流媒体深入研究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影响,将中国梦作为研判中国发展走向、理解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途径。在世界热议中国梦的背景下,准确解读中国梦,厘清其涵义,对于更好地增信释疑、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争取相应的国际话语权极为必要。解读中国梦要从连续而非断裂的历史观、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制度观、综合而非片面的发展观、均衡而非偏执的价值观等角度进行综合阐释,对外传播方式也需加以改进。

一、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观。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解读越来越深入,评价越来越客观和积极。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形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克服困难,把握机遇,科学设计,有力推进。

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面临一些挑战。从外部看,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心中国实力上升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规范,威胁其优势地位;亚非拉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担心中国会搞经济扩张、资源掠夺,对中国存有“新殖民主义”的担心;部分周边国家担心中国随着实力的上升会向周边地区扩张,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存有疑虑;以西方文化为底色的现有国际制度、规范、话语体系对中国的包容和接纳程度还依然有限。从内部看,一方面,中国在对外塑造自身形象时仍受西方话语体系和话语权等问题困扰,灵活性、创造性、针对性相对缺乏,主动塑造国际形象的能力尚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内舆论的多元化趋势投射到对外传播中,导致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对外传播模式尚难形成。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等依然存在诸多误读,对中国的印象还难言客观。

但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形象建设也正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生机遇。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西方发展形势的反差使国际社会更希望了解中国,对中国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对中国的认识也渐趋多元。一是不同类型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出现分化。虽然部分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仍然存有疑心,但多数国家都有借中国发展势头实现自身发展的意愿,都对与中国合作充满期待,发达国家“一言堂”式主导涉华言论的局面正逐渐瓦解。二是国际舆论生产者渐趋多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传统由政府和主流媒体主导国际舆论的局面正逐渐被政府、主流媒体、新媒体、社会精英、普通民众等多元主体共同主导的局面所代替。与之相应,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也渐趋多元。虽然这一趋势使国际舆论环境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但也为中国寻找改善形象的突破口提供了更多机会。三是西方话语体系吸引力呈现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使各国开始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方式,西方制度吸引力有所减弱,价值感召力有所降低,国际话语权颓势初显。以上这些变化,为中国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打破西方价值观一统天下局面,塑造我国积极正面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准确解读中国梦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

首先,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热度不减,准确解读中国梦可正本清源,消除误解,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引起广泛热议,国际媒体、政要、社会精英都对中国梦充满兴趣,期待了解中国梦的准确内涵,深化对中国的认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解读也千差万别,其中不乏误解和曲解。有人将中国梦解读为“集权梦”、“强权梦”、“强军梦”、“世界老大梦”、“空想梦”,有人认为中国梦意在取代“美国梦”,有人认为中国梦是为转移国内矛盾等等。在此背景下,我们应以解读中国梦为契机,通过对外阐释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既帮助国际社会树立对中国梦的正确理解,又以点带面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其次,国家梦想是国家形象的精神支撑,中国梦可进一步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弥补中国国家形象的“短板”。一个国家的主流理想信念不但会影响其发展动力,而且会影响其国际形象。美国人勇于开拓、追求财富、向往自由等理念在其不同历史阶段发挥了激发活力、凝聚人心的作用,推动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精神的内涵不断革新演进,逐渐凝练为美国梦的内核,形成强大国际感召力,有力塑造了美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与经济实力不完全相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人文精神的强调不够。正如法共前主席罗贝尔·于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道路必须具备人文精神,而中国梦正是有针对性地赋予了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解读中国梦,有助于通过心灵沟通向世界说明中国,为中国国家形象增添人文精神内涵,塑造更综合、更均衡的中国形象。

第三,国家形象之争本质是话语权之争,解读中国梦可塑造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话语权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系统性、逻辑性的强弱。东盟、新加坡、瑞典等国家甚至一些民间组织在特定问题上有较大话语权,与其提出议题和阐述理念的能力密不可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获得,同样离不开概念的提出和理念的阐述。中国梦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围绕中国梦可以打造中国特色、融通中外、逻辑通达的话语体系。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梦”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梦”,国际社会对此充满兴趣,趁势阐述二者异同有利于我争取与西方平等话语地位;第二,中国梦具有跨越时空性,可以更好地整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提炼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精髓,并以朴素的话语对外传播;第三,中国梦既体现了中国话语体系的革新,也有助于中国与外部话语体系的融通。

三、解读中国梦需四位一体综合推进

中国梦植根历史,立足现实,指向未来。解读中国梦需要从历史演进、道路制度、发展方式、价值理念等角度进行综合解读,如此才能形成对中国梦的综合性理解,才有助于准确鲜活地阐释中国梦,形成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一,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要强调中国梦体现连续而非割裂、演进而非循环的历史观。中国梦不是寻求简单的复古而是寻求超越,中国人没有意愿也没有必要走强权道路。古代“朝贡体系”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体系,“天朝上国”亦非现代意义上的强权国家。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古代中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不但有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成就,而且坚守和平交往、礼尚往来等理念。尽管古代中原政权与周边政权之间也曾发生过战争,但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兼爱非攻、道义外交是民族传统行为规范。经过千年的积淀,珍爱和平、崇尚和谐的理念早已融为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如今中国梦所向往的民族复兴,除了富足的物质文化生活外,更重要的就是找回这些历史记忆,寻求精神理念的再次升华。事实上,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关系结构。中国人对这一世界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有深刻认识,因此没有意愿、也没有必要对外扩张,走武力发展之路。

第二,从价值理念的角度看,要强调中国梦蕴含平衡而非偏执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向世界传导中国先进价值理念,将有助于推动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完善。中国梦深层次的价值理念是整体与个体、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与有机统一,体现的是中国更平衡的价值体系。一方面,中国梦追求国家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相处,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国家、民族、个人梦想的统一,是个体与集体有机结合,追求个体与集体良性互动、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与以“美国梦”为代表的西方“个体主义”价值偏好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责任,强调义务,强调自我反思,讲究“反求诸己”,其所体现的责任意识与西方偏重权利而淡化责任的价值取向也明显不同。因此,将个体与整体和谐互动、权利与责任相互对等的理念向世界传导,与偏重“个人”、偏重“权利”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念良性竞争,将有利于人类价值体系朝着更均衡、更包容的方向成长。

第三,从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角度来看,要强调中国梦坚守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制度观。中国道路植根于5000年悠久文明、170多年近代奋斗、60多年持续探索和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是继承性与创新性、主体性与开放性、共通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结合。中国树立了对自身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但自信并非自负,更非刚愎自用。自信的中国会更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首先,中国坚持中国道路但不会保守僵化。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不断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探索,以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中国需要做的是继续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好继承与创新、守成与开拓的平衡,沿现有路径推进增量式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其次,中国不会改旗易帜但也决不封闭排外。中国在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保持道路和制度定力的同时,始终坚持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品格,始终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和有益经验,这是推动中国实现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原因。今后中国将继续做好自信与包容、主体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将世界先进理念和制度进行本土转化,并融入既有道路和制度之中,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有效和定型。第三,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既有与世界的共通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中国认同普遍性发展规律的存在,但同时也深知各国要根据自身实际探索、设计和实践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不会照搬他国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也不认为他国可简单复制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对于未来各国发展道路是否趋于一致,中国持开放立场。但就目前所处历史阶段而言,多样性中追求包容比一味追求各国制度整齐划一更为重要,对世界各国也更为负责。在当前形势下,中国认为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是建立战略互信、走向道路融合的最佳方式。

第四,从发展方式的角度看,要强调中国梦追求综合而非片面的发展观。中国梦追求综合性、可持续性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发展。中国所追求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总量的上升,而是各领域的共同发展,是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良性互动,是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协同推进;中国不会放弃发展经济,但也深知如果盲目追求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将需要“再造一个地球”,中国不会无视生态环境问题,而会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追求经济总量的持续提升,也追求公平正义,要求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4-08-09/27373.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8-09 关键字:政治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