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习近平接受专访 回顾插队岁月
近日,媒体翻出了习近平10年前的一段视频。2004年8月14日,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畅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回忆在延安的插队岁月。在采访中,习近平无所不谈:自己怎么学的抽烟;通沼气池被喷了满脸粪;几个月没有肉吃,后来见了生肉直接吃;十多年来每天给彭丽媛打电话;还有两次哭的经历。
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北京形成上山下乡运动高潮。1969年初冬,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习近平(前排中)去上大学前,与梁家河村乡亲的合影
在接受专访的时候,习近平说自己记得很清楚是1969年1月,去延安的专列上全部人都在哭,“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
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
一开始,习近平并不适应梁家河大队的劳动强度。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烟瘾上来了,可以坐在旁边抽一袋烟,“甚至可以说我们抽烟就是这么学会的,老想去偷懒,干阵活说我们抽烟,抽烟咱们就可以休息一会儿。”
他说他当年在延川农村插队,是过了“五关”的历练: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关不是劳动、思想,而是小小的跳蚤。
习近平说,“当时跳蚤搞得我们痛不欲生。我皮肤过敏,跳蚤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后没事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马皮了,不怕咬了……”
一开始,习近平和其他知青也不甚习惯当地的饮食,但时间久了也就“什么都吃了”,“最后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这家送来一个玉米糕,那家送来一个高粱米的玉米团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还想念那个酸菜。”习近平谈到,他们曾经有过几个月不吃肉的经历,“见到了肉以后我和我那个同学,切下来就忍不住生肉都吃了。”这就是饮食关。
梁家河是陕西省第一个实现沼气化的村子。当时,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介绍四川利用沼气的报道后,找到北京支延干部张之森,谈了想在梁家河试验沼气的想法,延川县委研究后,决定派习近平等6人前往四川学习。
“从四川回来后,习近平带领我们社员建成了沼气池,这也是陕西第一口沼气”,石玉兴说,解决了农民的做饭、照明和施肥问题。
1974年8月,习近平建成本县第一口沼气池。他在访谈中说,“第一口池子是颇费功夫,一直看到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但是就不见气出”。原来是因为导气管堵塞了,“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喷粪啊,满脸是粪,但是那个气就呼呼往上冒,我们马上就接起管子,我们的沼气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来。”
插队七年,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他在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晨醒来,发现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站在院子里为他送行,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鼻子,“可能那是我到延安之后,最多是第二次哭,这七年之中我是第二次哭,第一次是我那个大姐去世,我正在那儿挖防空洞,接到信以后,那个时候哭了,哭了但是大家也没有看到,都是找一个地方去哭。这一次是当众哭了,就是当众丢脸了。”
当时是10月深秋,全村人排了很长的队送习近平,足足送了十多里。有十几个人硬是步行几十里路送他到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他们一同到照相馆照了纪念照那是他们第一次照相。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4-06-13/26243.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