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群众路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而颇具特色的党的群众路线。研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我们党凝聚“中国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道路”的伟大产物
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产生的,并在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道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工农群众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了实际认识。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重要文献,为其群众路线理论的萌芽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5页)要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充分发动和组织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亿万农民群众,来一个农村大变动。《报告》通篇贯穿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斗争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总结群众斗争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样一种基本态度,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萌芽的具体体现。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爆发,在白色恐怖和反“围剿”的残酷斗争中,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初步形成。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使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除了军民关系,从红色政权建设到白区工作,从工会工作到农村工作,从经济工作到肃反工作等等,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时期毛泽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文章,包括《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名篇,标志着其群众路线理论的初步形成。他反复阐述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只有通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聚集在革命政党的周围,形成一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道理。他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6页)“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8-139页)“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9页)这一时期,他还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11-112页)
这些论述鲜明体现了他要深入基层、深入调查、深入群众的群众路线思想。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了具体的阐发,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时期,毛泽东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的观点,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的观点,等等。1943年6月,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该文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透彻地说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且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99页)毛泽东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作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又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94-1095页)至此,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获得了清晰明确的科学内涵和鲜明准确的表述形式,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成为全党工作的根本路线。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使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根据这一时期新的社会转型特点和党在全国处于全新的执政党地位,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要继续保持和不断加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38-1439页)党执政以后,鉴于确有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增长了脱离人民群众的不良习气,毛泽东于1957年3月发表了《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党员和党的干部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保持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转引自段荣志、徐月英:《论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历史发展》,载《阜阳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他指出:“我们的同志应当注意,不要靠官,不要靠职位高,不靠老资格吃饭。”他认为真正靠得住的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切实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毛泽东提出,我们党要教育党员和干部放下自己的架子,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保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才能使党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这一时期,他还提出了要把执政党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的思想(秦则念:《毛泽东关于执政条件下党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和启示》,见人民网理论频道,2013年5月20日),使其群众路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蕴涵丰富而深刻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及有所区别又相互衔接渗透的几个方面。
(一)群众路线是一种认识论和价值理念。作为认识论,群众路线反映了党在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历史作用以及党同群众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精髓,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伟大的、无限的创造力;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人民是中国的决定性因素,相信群众、相信党是两条根本的原则;党本身无私利可图,而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依靠群众一切困难都能克服,离开群众则一事无成;党的任务,是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愿望领导群众前进,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卫建林:《党的历史是形成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历史》,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4页)。同时,上述观点表明,党不仅是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者,而且将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因此,群众路线在很多时候被上升为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体现了党的一种价值取向。
(二)群众路线是决策方式和组织原则。作为一种决策方式,“群众路线”包含一般决策过程基本要素,包括信息采集、议程设定、政策策划、政策确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只是用语不同。但与西方决策过程模式不同的是,它的基本特征是“周而复始”、“无限循环”,领导者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贯穿于政策推行始终,并主导整个政策过程。在领导者与群众、群众与政策的不断互动中,政策得以不断产生、施行和修正,当“群众路线”能够在决策中得以遵循和落实时,政策便能平稳而充分地展开,“基于政策的不断检验和修正,‘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应对冒险的策略。”反之,便导致决策过程的间断以及政策本身的极端偏向(李华:《“群众路线”:政策推行》,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5月号,第12页)。同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表现和应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就党的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而言,党的领导、中央和上级组织既要发挥党员、地方和下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对后者进行必要的领导与集中,这与“群众路线”逻辑中党与群众的基本关系是一致的,这种关系更加强调二者之间严格区分基础上的相互认同和学习,而非简单的领导和服从。此外,民主集中制不仅表现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它往往也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及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等,这些内容之间从根本上看都是统一的,都与民主集中的这一组织原则构成一致性(李华:《群众路线:内涵、逻辑与特质》,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1月号,第6页)。因此,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既是民主集中制,又是“群众路线”。
(三)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因此能否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并到群众中去就成为党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与成果的根本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党在具体的群众工作中必须摆脱空谈空想,更多地关注实际工作;党作为少数人的团体必须走向作为多数人的群众中间,考察群众状况,接触群众具体生活;党在工作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时刻关心群众的需要和情绪;此外,党还必须在工作中选择灵活多样的、适合的具体工作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党与群众从根本上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对于群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党对于群众的领导,因此这里的工作方法主要便是一种领导方法,也就是说“群众路线”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领导方法(李华:《群众路线:内涵、逻辑与特质》,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1月号,第5页)。此外,引申而言,党的任何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群众,都与群众的利益和解放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因此“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法也不仅仅体现在党与群众所发生的具体动员、组织和领导的关系中,党的任何工作中都必须体现和坚持这种工作方法的要求。
(四)群众路线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工作作风。作为道德规范,群众路线要求共产党人为人民的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做官而是成为人民的朋友和勤务员,一切言论行动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凡事替人民着想,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每到一地,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要做人民的先生,就先做人民的学生。从党对于群众的工作作风而言,党虽然是群众的领导者,但党并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领导群众的同时必须注意自己对待群众的态度,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对待群众。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群众路线蕴含着党兴衰成败的全部秘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当处在困难时期,或者处在重大转折时期,毛泽东总是用群众路线思想教育和武装全党,鼓舞人们去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历史已经证明,当政策错误、同人民群众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失败和灾难就会降临;当回到群众路线和正确地坚持这条路线,党重新得到人民群众的时候,党就得到挽救和再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事业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向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迈进。坚持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热忱和勇气。“中国梦”凝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追求。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饱含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豪迈气概。比如,在国民党以100万大军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的严重时刻,毛泽东鼓舞中央苏区广大军民说:“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9页)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97页)在中国革命处在历史转折点的1947年12月,毛泽东鼓舞全党,“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绛先知:《学习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载《前线》1991年第6期,第11页),等等。这些话语今天读来,仍然使人振奋、令人鼓舞。正是在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鼓舞下,无数先烈志士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书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华章,体现了我们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和带领群众直面现实、改造现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勇于牺牲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成为鼓舞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从历史中汲取立足现实、迈向未来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营养,必然能够激发人们奋斗追求的壮志和豪情,使群众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焕发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二)有利于凝聚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事业,靠的是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自觉行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反复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31页),“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970页)。毛泽东特别注重基层民众的聪明才智。他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方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王绍光:《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载《学习月刊》2009年第12期,第17页)。这些思想仍然具有现实针对性。首先,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只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才能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落到实处,随时随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其次,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才能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认真汲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把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最后,为人民群众造福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只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才能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三)有利于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民意认同是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我们党执政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路径,即靠艰苦的群众工作而不是法律制度赢得领导和执政合法性。“党员是否成为群众的领袖(不是他自己认定自己是群众的领袖,而是群众认定他是他们的领袖),那完全不是由于法律的规定,不是由于党的任命,而是由于我们的党员能够了解群众,能够牺牲自己,最忠实地为群众的利益而斗争,能够说服群众,能够在长期的斗争中证明我们同志的主张是正确的。”(《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当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就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如上所述,群众路线作为组织路线,通过有效的群众工作,可以架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民意渠道,为党民主高效地行使执政权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主力军,是监督举报的主体,是腐败案件线索的主源,也是对腐败分子设置的最大和最有效的监督网。通过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以群众监督促进和提升党内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奠定重要的民意基础和前提。总之,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使党的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断提高贯彻群众路线工作水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工作水平。
(一)端正思想,充分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反思当前党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思想和认识问题。有相当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和平时期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各种途径,加强对全党进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教育,破除片面认识,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要使全体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革命时期需要群众,长期执政也一刻不能离开群众,需要和群众达成一片。党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只有这样,才能正视群众利益诉求,真正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二)加强实践,真正把群众路线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将群众路线落实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而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或者标语,要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实践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创新方式;另一方面,必须将群众路线落实到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或部门中,而不是仅仅落实到一部分工作或部门中。要切实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党和国家的每一项工作中。不存在不需要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部门,也不存在脱离其他工作内容的单纯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部门。
(三)固化成果,努力提高贯彻群众路线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作为我们党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准则,“群众路线”自身的法制化、保障“群众路线”的法制体系以及“群众路线”具体操作的法制体系的建立得到不断发展,但与新形势群众路线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群众路线的制度化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群众路线的有效贯彻执行。因此,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基层创造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使其长效化常态化,用制度建设来保证群众路线的有效贯彻执行。要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把群众认可作为重要标准,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规则,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要进一步健全联系群众制度、服务群众制度、维护群众权益制度等项制度,不断推进贯彻群众路线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12-29/2436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