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进国退”,外资威胁中国经济安全
“洋进国退”,外资威胁中国经济安全
江涌
所谓“经济无国界”只能是一种畅想!
只要有国家边界,就有经济国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持续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使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们应该承认,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培育与锻炼人才、促进市场发育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国际经验教训表明,所谓“经济无国界”只能是一种畅想。只要有国家边界,就有经济国界。当中国企业在自由经济的旗帜下热情拥抱世界、满怀信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壁垒。而且,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作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的欧美发达国家,如今已差不多成了“经济爱国主义”的急先锋。中国必须广泛、深入检讨我们的盲目引资政策,消除“外资崇拜”现象。
外资到底有哪些威胁?
一、外资企业长期过多享受优惠政策,扭曲国内市场正常的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中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此外还有众多的社会责任。而外资企业仅为15%,加上“两免三减”等优惠政策,实际平均仅有11%,而普遍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转移利润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进而形成越亏损越投资之怪象。实际上,外企享受中国的国家补贴,并利用由此获得的超额利润来实施行业并购,并以高薪从中资企业与机构吸纳人才,从而扭曲了国内市场正常的资源配置,替代、挤占内资投资,推高国内储蓄,导致“假外资”盛行。
二、在一些行业已形成垄断或越来越大的实际控制能力。
近年来,跨国公司挟其强大的资本优势,利用中国股市低迷、上市公司市值严重低估的窘境,加紧在中国攻城略地,实施廉价并购,而且目标集中于中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力争绝对控股。迄今,外资企业除了在日用化工、啤酒饮料、食品、医药、物流等领域已形成明显垄断或强势地位外,正积极向钢铁、水泥等资源类行业、房地产等资产类行业、机械制造业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业步步进逼,实施敌意、垄断性并购越来越明显。由于相关部门与地方利益的作祟,这一“洋进国退”的征程正加速推进。
三、威胁中国的信息与金融安全。
信息与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中枢,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越来越集中于信息与金融服务业。当前,外资在中国会计、审计、咨询以及信用评级等信息与金融服务领域的强势地位不断巩固,垄断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地控制这些行业的话语权。外资机构正利用其强势地位与行业话语权积极谋取正当乃至不正当利益。一些外资服务机构人员复杂,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大有人在。所获得的不仅有一般商业信息,还有各类非商业信息,而这些信息如何使用不得而知。拉美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显示,一国信息与金融服务领域被外资控制过多或过深介入,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的信息与金融安全。
四、威胁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
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跨国公司瞄准中国各行业的骨干中资企业通过并购、买断然后弃用中国知名民族品牌,用它们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廉价收购中资企业尚未产业化的创新成果后作为自己的专利予以申请等等。这会严重削弱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十一五”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中国形成对西方科技的长期依赖,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不利状况。民族品牌(如各类“老字号”)涉及的不仅是民族经济,而且还有民族文化,跨国公司买断然后弃用中国知名民族品牌,这已威胁到中国民族文化安全。
五、威胁中国经济主权的独立。
在西方,利益集团属于很正常现象,政治博弈时有两方甚至多方参与,这样就比较容易达成利益平衡。但是,中国的利益集团因长期被抑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而由外资所形成的境外利益集团在中国已非常成熟,形成体系并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在运作上非常得心应手,而且没有博弈对手,一直在唱“独角戏”。境外利益集团通过母国政府或政治游说,或收买利用高干子女、亲属或聘请一些部门领导与职员做咨询师(拿咨询费),或出国旅游观光、授予荣誉称号,或将相关课题并配以丰厚的课题经费,给予各大部委研究机构与学者等各种途径,对中国相关部门决策与立法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自主决策是一国经济主权的重要内容,境外利益集团不择手段通过各类途径影响中国相关决策与立法,直接威胁中国经济主权的独立。
如何遏制外资消极影响的蔓延?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消极影响仍在持续扩散与发酵,已经到了不可小视的地步。2006年8月,商务部等六部委通过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外资企业的消极影响正在催化《反垄断法》、相关外资并购条例以及相应审查机构的出台。
随着全面“入世”,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新阶段。“入世”使得中国更加融入世界,但也加速中国对经济安全的关注。
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确保经济机制健康发展,主要有四点:
一是中国的开放应是均衡开放,即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内开放,增加中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公平参与机会,提高其竞争力;
二是中国的开放应是国家之间对等开放,中国应沿用美欧做法,对某国商品与企业的开放度应视该国给予中国相关商品与企业的开放度来定;
三是中国的开放应是有选择的开放,即对吸引外资不再盲目,应根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地区发展平衡、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引进;
四是中国的开放应是更加注意国家经济安全的开放,当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发达国家广泛掀起“经济爱国主义”之际,中国有理由、有条件更加注意自己的经济安全。因此,中国需要的是对外开放的高质高效,从而真正增强中国的坚实经济实力、可持续增长潜力、持久国际竞争能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9800.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