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会替他人作嫁衣?
中国为何会替他人作嫁衣?
郭松民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公派出国的留学研究生学成后需要回国服务两年,如果不遵守则需要偿还所有的资助费用并支付30%的违约金(9月27日《京华时报》)。
新《规定》的出台,凸显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大部分留学生不愿意主动回国服务。据统计,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6年年底,中国的出国留学总人数为106万,而归国人员却只有27.5万。这就是说,中国人民自己节衣缩食,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所培育出的人才之果,最后就这样被发达国家所轻松摘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表明,中国目前已是全球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
留学生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国服务?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必须直追大本大源,否则的话,即便《规定》是十分必要的,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单从技术层面上说,如果公派出国的留学研究生学成后不回来,教育部又该如何追讨资助费用和违约金呢?如果追到国外一一起诉,则高昂的诉讼成本和冗长的诉讼程序,足以使这种追讨变得毫无意义。退一步说,即便这些留学生勉强回来了,两年一满就溜之大吉,教育部又将奈何?
在我看来,公派留学生不愿意回国服务,关键还在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出了问题:把留学单纯看成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愿意承担对国家民族的任何责任。他们这样做,即便仅仅从市场契约精神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原谅的:选择了公费出国留学而又不回国,这和市场上那些收了预付款就卷款逃跑的骗子有什么两样?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故作高蹈之论,留学生不回国,主要原因是国内环境不好。这句话乍一听颇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全面赶上西方之前,中国的国内环境相对于西方一直都是“不好”的,如此则留学生就可以一直以此为借口不回国吗?这真叫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实际上,为鼓励和吸引留学生回国效力,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比如今年3月就通过了《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该文件规定,紧缺领域的专业人才将不再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海归还将获得低息贷款及高薪收入;其子女也享有被国内重点大学优先录取的特权——严格说起来,对海归如此优惠客观上已经构成了对国内公民的歧视,但结果如何呢?人事部的监测表明:“这些举措丝毫未影响出国人员增长的势头”。
况且,即便是国内环境真的不好,那么不同价值观的留学生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把个人利益最大化看得高于一切的人,会选择在海外过自己的小日子;而认为自己应该对国家和民族承担责任的人,则会选择投身于国内的环境之中,努力地促使它朝好的方向转化。
显然,动机至关重要——如果不能解决公派留学生的动机问题,则教育部的新《规定》,其效果很可能如牛栏关猫一般。
留学生的价值观,说到底不过是社会价值观的一个缩影而已,而社会价值观的最大误区,就在于我们相信了“只要每个人都极力为个人谋私利,便会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大家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的神话。中国在人才流失问题上尴尬表明,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个人奋斗如果没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辅助,则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来看,最终也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罢了。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7/033613980474.s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9268.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