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时任论战的背景、交锋论点和社会影响
作者:曹建海 来源:江南app网址 日期:2013-05-02 点击:
潘时任论战的背景、交锋论点和社会影响
作者按:这是一个孕育人类历史不世出英雄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让英雄落泪的时代!当世中的英雄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他们正在面对庞大势力的围攻而浴血奋战的时候,英雄拯救对象的我们,是冷嘲热讽、围观起哄?是漠然以对?还是用自己的声音,发出自己愤怒的吼声?!
作为一位关注现实政治经济的学者,我亲眼目睹了邹涛的落难,也正在看到时寒冰的愤怒和落瘼。我能做什么呢?我不能到第一线,不能用我的手阻止每天发生的财富豪夺欢宴的发生。现在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我手中的笔。就用我这枝笔写就的文章,表示对特权阶层和巧取豪夺阶层的愤怒吧,表示对当代英雄时寒冰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最崇高的敬意!
本文是3月24日,我写给《上海证券报》报社的信。今天在这里发表出来,供广大网友阅读和评论。
一、背景分析
潘时任论战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两个主体——社会公众与与住房的唯一提供者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激烈利益冲突的产物。2003年以来全国大中城市住房价格的持续高涨,使房价远远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使公众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环比呈回落态势,但房价涨幅仍然偏高。2006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2006年11月高0.2个百分点;2007年1月份,房价继续延续去年上涨态势,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6%,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除上海外,北京、深圳等城市房价涨幅仍然偏高,显示出前期房地产调控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高房价使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难者陷入了买不起房,或者虽然买了住房,但深陷“房奴”窘境当中,严重制约了在住房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消费。与此相反,房地产商则由于房价的持续上涨,获得了远超100%自由资金回报率的利润,成为中国利润最为丰厚的行业,大批国内顶级富豪纷纷诞生。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房地产企业大获全胜,前10名中就有6名直接或间接的与房地产行业有关。
时寒冰和潘石屹、任志强的论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他们一个是房地产富豪的代表,一个是社会公众的代表,鲜明地代表了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双方的诉求和立场。
二、论战交锋论点及简要过程
2007年2月8日,SOHO总裁潘石屹在其博客发表了一篇《年前再谈房价》的文章,鼓吹七大因素推动2007年房价继续上涨。2月15日,时寒冰撰文《潘石屹竟然如此忽悠房价》批驳潘石屹在数据引用和最终结论上的错误。潘石屹当天在其博客上回复《写给<上海证券报>及时寒冰先生》。2月16日,时寒冰撰文《忽悠不忽悠看数据》,当天潘石屹在博客上回复《再写给<上海证券报>及时寒冰先生》,当晚时寒冰再回复《理越忽悠越不明》,潘石屹没有回应。2月24日,时寒冰在博客上撰文《把愤怒写在脸上:呼吁一年不买房》,转天潘石屹撰文《从市场角度看不购房运动》,又挑争端,双方的观点交锋引发大量网友跟进论战。3月1日,潘石屹发文《探求真理不是起哄打群架》,低调退出争论。至此,潘时之争结束。
正值潘时论战结束之际,任志强2月26日在博客发表的文章《我替小潘说两句》,其偏袒潘石屹、指斥时寒冰的观点和立场立刻令论战再度升级。时寒冰立即回应:《潘石屹和任志强在怕什么》。2月28日,任志强发文《请时先生对民众认个错》。3月1日,时寒冰回应《请任志强忏悔与高房价真相》。3月2日,任志强发文《疯狂的逻辑》,直指时寒冰所写文章逻辑荒谬谎言重重。时寒冰于3月3日发文《致任志强先生:揭开供不应求骗局兼答<疯狂的逻辑>》,指出任志强潘石屹所说的“供不应求”属于骗局。
借助两会房价问题的焦点效应,一度白热化的“潘时任”房价战在网络上并未平息。3月6日,任志强又发文《小肚鸡肠》,称时寒冰文章是“没有基础前提的评论”。3月7日,时寒冰《两会一个细节把开发商吓出冷汗——兼回任志强的<小肚鸡肠>》。两个轮回的交锋过后,任志强不再应战,“和时先生说再见”。至此潘时任论战以时寒冰的最终胜利告终。
三、论战的社会影响
1、有利于引起中央关注并解决房地产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住房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解决好住房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主要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住房问题上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竭力鼓吹房地产开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应地忽视了作为社会公众的真实需求和货币承受能力,导致垄断经营下的房地产开发商与社会公众日益激烈的利益冲突。潘时任论战中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时寒冰。多方媒体调查显示,房价问题高居今年两会民众关注度的榜首。潘时任论战横跨春节年假和“两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焦点房地产网做了调查,投票网民中占80%强的网民表示“这样的大讨论很有必要,能引起全社会对房价的关注”。民意明显倒代表公众立场和利益,向房产巨头叫阵的时寒冰。据新浪网调查,截至3月13日,1.3万余名投票网民中有85%支持时寒冰。表明了公众对高房价强烈不满的态度,也表达了公众对于党和政府出手制止房地产暴利、提供让群众买得起的住房的强烈呼声。
2、有利于对我国住房政策进行反思
住房价格的居高不下且持续上涨,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住房供给体制设计的偏差存在密切关系。我国1998年下半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其目标是取消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廉租房等形式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这是一个由政府、市场、居民个人或合作组织(含单位)共同解决住房问题的科学方案。但2003年以来,建设部取消了普通市民可以享受的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并严格控制合作建房和政府建房等供给方式,把公众完全推向了由房地产开发商暴利模式主导的房地产市场。由此,公众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也走向了一条日益激化的不归之路。事实证明,完全放手由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要求我们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进行必要的反思。
3、有利于找到解决公众住房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大量的事实证明,解决绝大多数公众的住房问题必须摆脱单纯依靠市场的“纯市场化”做法,重新回到由国家、市场(企业)、居民合作组织等形成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道路上来。时寒冰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接受了笔者2006年4月19日的取消开发商的观点,于3月10发表了《向两会间议:取消开发商,房价将一半》的文章。在文章中,时寒冰提出放松房地产开发的准入限制,打破以暴利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商垄断建筑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易,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掠夺公众土地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局面,形成政府规划组织的,以居民合作或单位建设、建筑企业建设开发、投资机构经营和政府福利住房(廉租房)并行的多元化的房地产供给体系。这个思路的目的在于,通过恢复人民自主建房的基本权利,以及政府恢复其承担的住房保障功能,达到彻底解决我国城市中住房问题的目的。目前,时寒冰和笔者热情关注广州市正在进行的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的,希望通过这个尝试,从房地产开发商垄断的市场当中打开一个缺口,找到一种真正能够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潘时任论战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两个主体——社会公众与与住房的唯一提供者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激烈利益冲突的产物。2003年以来全国大中城市住房价格的持续高涨,使房价远远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使公众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环比呈回落态势,但房价涨幅仍然偏高。2006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2006年11月高0.2个百分点;2007年1月份,房价继续延续去年上涨态势,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6%,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除上海外,北京、深圳等城市房价涨幅仍然偏高,显示出前期房地产调控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高房价使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难者陷入了买不起房,或者虽然买了住房,但深陷“房奴”窘境当中,严重制约了在住房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消费。与此相反,房地产商则由于房价的持续上涨,获得了远超100%自由资金回报率的利润,成为中国利润最为丰厚的行业,大批国内顶级富豪纷纷诞生。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房地产企业大获全胜,前10名中就有6名直接或间接的与房地产行业有关。
时寒冰和潘石屹、任志强的论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他们一个是房地产富豪的代表,一个是社会公众的代表,鲜明地代表了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双方的诉求和立场。
二、论战交锋论点及简要过程
2007年2月8日,SOHO总裁潘石屹在其博客发表了一篇《年前再谈房价》的文章,鼓吹七大因素推动2007年房价继续上涨。2月15日,时寒冰撰文《潘石屹竟然如此忽悠房价》批驳潘石屹在数据引用和最终结论上的错误。潘石屹当天在其博客上回复《写给<上海证券报>及时寒冰先生》。2月16日,时寒冰撰文《忽悠不忽悠看数据》,当天潘石屹在博客上回复《再写给<上海证券报>及时寒冰先生》,当晚时寒冰再回复《理越忽悠越不明》,潘石屹没有回应。2月24日,时寒冰在博客上撰文《把愤怒写在脸上:呼吁一年不买房》,转天潘石屹撰文《从市场角度看不购房运动》,又挑争端,双方的观点交锋引发大量网友跟进论战。3月1日,潘石屹发文《探求真理不是起哄打群架》,低调退出争论。至此,潘时之争结束。
正值潘时论战结束之际,任志强2月26日在博客发表的文章《我替小潘说两句》,其偏袒潘石屹、指斥时寒冰的观点和立场立刻令论战再度升级。时寒冰立即回应:《潘石屹和任志强在怕什么》。2月28日,任志强发文《请时先生对民众认个错》。3月1日,时寒冰回应《请任志强忏悔与高房价真相》。3月2日,任志强发文《疯狂的逻辑》,直指时寒冰所写文章逻辑荒谬谎言重重。时寒冰于3月3日发文《致任志强先生:揭开供不应求骗局兼答<疯狂的逻辑>》,指出任志强潘石屹所说的“供不应求”属于骗局。
借助两会房价问题的焦点效应,一度白热化的“潘时任”房价战在网络上并未平息。3月6日,任志强又发文《小肚鸡肠》,称时寒冰文章是“没有基础前提的评论”。3月7日,时寒冰《两会一个细节把开发商吓出冷汗——兼回任志强的<小肚鸡肠>》。两个轮回的交锋过后,任志强不再应战,“和时先生说再见”。至此潘时任论战以时寒冰的最终胜利告终。
三、论战的社会影响
1、有利于引起中央关注并解决房地产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住房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解决好住房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主要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住房问题上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竭力鼓吹房地产开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应地忽视了作为社会公众的真实需求和货币承受能力,导致垄断经营下的房地产开发商与社会公众日益激烈的利益冲突。潘时任论战中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时寒冰。多方媒体调查显示,房价问题高居今年两会民众关注度的榜首。潘时任论战横跨春节年假和“两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焦点房地产网做了调查,投票网民中占80%强的网民表示“这样的大讨论很有必要,能引起全社会对房价的关注”。民意明显倒代表公众立场和利益,向房产巨头叫阵的时寒冰。据新浪网调查,截至3月13日,1.3万余名投票网民中有85%支持时寒冰。表明了公众对高房价强烈不满的态度,也表达了公众对于党和政府出手制止房地产暴利、提供让群众买得起的住房的强烈呼声。
2、有利于对我国住房政策进行反思
住房价格的居高不下且持续上涨,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住房供给体制设计的偏差存在密切关系。我国1998年下半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其目标是取消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廉租房等形式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这是一个由政府、市场、居民个人或合作组织(含单位)共同解决住房问题的科学方案。但2003年以来,建设部取消了普通市民可以享受的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并严格控制合作建房和政府建房等供给方式,把公众完全推向了由房地产开发商暴利模式主导的房地产市场。由此,公众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也走向了一条日益激化的不归之路。事实证明,完全放手由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要求我们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进行必要的反思。
3、有利于找到解决公众住房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大量的事实证明,解决绝大多数公众的住房问题必须摆脱单纯依靠市场的“纯市场化”做法,重新回到由国家、市场(企业)、居民合作组织等形成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道路上来。时寒冰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接受了笔者2006年4月19日的取消开发商的观点,于3月10发表了《向两会间议:取消开发商,房价将一半》的文章。在文章中,时寒冰提出放松房地产开发的准入限制,打破以暴利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商垄断建筑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易,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掠夺公众土地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局面,形成政府规划组织的,以居民合作或单位建设、建筑企业建设开发、投资机构经营和政府福利住房(廉租房)并行的多元化的房地产供给体系。这个思路的目的在于,通过恢复人民自主建房的基本权利,以及政府恢复其承担的住房保障功能,达到彻底解决我国城市中住房问题的目的。目前,时寒冰和笔者热情关注广州市正在进行的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的,希望通过这个尝试,从房地产开发商垄断的市场当中打开一个缺口,找到一种真正能够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8475.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