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避免危机波及中国的唯一途径是大幅提高穷人收入
避免危机波及中国的唯一途径是大幅提高穷人收入
邋遢道人
此次金融危机和世界性经济萧条的特点与以前不同。过去西方发生金融危机并带来的经济衰退和萧条,表现在银行破产,内需下降;于是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上。现在已经不同了,西方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很少了,2006年美国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总计就业2882万,不到全部就业人口的20%。美国78%的人在服务行业就业。美国制造业主要是运输、电器设备业,科技含量高,加上军工企业,总计占GDP的22%。这类企业虽然也会受影响,但绝对不会非常严重。这样,美国就少一个环节,经济危机的特点将是:金融危机,股市楼市低迷,消费下降。但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和不景气以及工人大量失业的情况不会再现。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等国家来说,老百姓没什么真害怕的。
但是需求与供给是一个钱币的两面。需求少了,生产就显出过剩。生产过剩,企业一定不好,工人一定失业,因此这个环节总要表现。表现在哪里呢?会在中国等国家表现。因为生产消费品的加工业和部分装备制造业主要在中国为首的国家里。中国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等总计就业2421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1.6%,占GDP的49%。中国这些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会有什么结果呢?这要看这些产品是靠什么增长的,卖到什么地方了。
2007年中国GDP净增长34811亿人民币,其中制造业增长15219亿元。当年外汇顺差2262亿美元,按照年中价,折合16965亿元。由于我国每年农产品相关进出口的顺差都在大约50-60亿美元左右。因此07年制造业顺差应该在16500元左右。也就是说,当年制造业净增长的15219元全部用于出口了,并又从国内挖走1281亿元。也就等于中国在2007年对制造业产品的内需没有任何增长,反而下降了1281亿元。可以这样判断。中国2007年GDP增长11.4%,净增长中48.7%是来自外需增长,51.3%来自内需增长。如果当年外需没增长,则2007年GDP增长率会下降到5.8%。外需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首先看中国出口货物主要到哪里了。2006年中国总出口9689亿美元。其中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香港算,因其主要是转口发达国家)出口68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0.4%。问题比较麻烦了,因为这次需求萎缩的主要地点在这些地方。
接着看看这2262亿美元的顺差主要来自哪里呢?来自香港(大部分转口西方国家)1445亿美元,欧洲1005亿美元,美加1520亿美元。也就是发达国家大约总计顺差3970亿美元。对其他不发达国家(日本除外)形成1708亿美元逆差平衡出2262亿顺差。麻烦更大了,因为这次危机主要涉及这些国家,他们需求一旦降低,中国对他们的出口会减少,而对他们的进口往往会维持原水平。这样,每对这些国家少出口一亿美元,就意味着贸易顺差减少一亿美元,也就是外需净减少一亿美元。(有些网友说逆差没关系,正好花外汇储备。这都不是从经济角度说的话。能够进口就是国内对这些东西有消费能力,现在除了西方禁运的东西中国都能进口,没进口是因为再进了卖不出去)
2007年我国出口12180亿美元。如果2009年出口是零增长,则进口依然会保持一定增长率,尤其对一般国家的。于是会出现进出口相等或者贸易逆差。顺差为零,意味着减少一半左右增长动力,GDP增长会在5-6%之间。如果是贸易逆差,则会进一步降低增长率。
2006年世界进口总额123800亿美元,出口120620亿美元。美国、英国两国贸易逆差总额就达到10370亿美元。这两个国家也是最早陷入衰退的国家,需求肯定大幅下降,进口将减少。如果世界进口总额下降5%,就是6200亿美元。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向发达国家供应消费品最主要的国家,因此出口下降3000亿左右并不是不可能的。即使中国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也意味着外部需求减少18000亿人民币。在总计每年增加2万多亿GDP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完全可能接近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且这个局面会维持到世界经济低迷结束,现在看来没个3、5年不会完。(注意,很多人认为中国有强大的外汇储备,没问题。其实外汇储备再多,与需求没关系)
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如果不能保持每年8%以上增长,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就凸显出来。长期4%以下的增长就会是严重灾难。
因此,中国能否迅速提高内需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似乎大家都还很乐观,认为中国内需正在恢复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04年后从此前持续7、8年的10%左右,到2006年增长到年均13%左右,2007年又增加到16.8%,扣除物价因素还有13%左右,高于GDP增长。
但是,任何所谓生产过剩,都是低收入阶层群体过大,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如果前几年消费增长主要是富裕阶层消费的增长,根本不解决内需问题。2007年零售增长中,县以下的增长额只占增长额的30.6%,其余是城市网点和餐饮宾馆业的增长。2006年的增长中,石油、汽车、家具、珠宝、餐饮宾馆业增长总计占净增长额的80%!也就是说,这些年消费零售的增长,绝大部分是富裕阶层消费的增长。中国不可能依赖这些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内需的。别的不说,资源就不支持。如果不能让多数人具有消费能力,内需提高的可能性很低。最主要的是,随着楼市和股市的长期低迷,富裕阶层的财富损失很大,其中中产阶级损失最大。他们的消费一旦降低,中国消费增长一定回到90年代中后期水平。
那么,中国不同阶层消费能力大致是什么状态呢?
2006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如果把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总支出算一下,只有50181亿元,少26228亿元(后者来自抽样调查)。中国改革基金会的王小鲁曾经对这样的数据进行过调查,发现主要是中国城镇富裕阶层的黑色和灰色收入太高,用抽样调查漏掉了很大一块收入和支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多出的这2万多亿消费,主要发生在城镇20%最高收入居民那里。这样计算,中国消费情况大致如下。
总计11181万,占人口8.5%的城镇收入最高居民2006年总计消费了42770亿元,占全部消费的56%。而有81950万,占人口63.2%的居民(包括城市40%低收入群体和农村80%低收入群体),总计消费22156亿元,占总消费的30%。11181万人人均消费38252元,81950万人人均消费2704元,月均225元。前者是后者14倍。其中有6312万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只有473元,月均39元; 7499万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只有560元,月均47元;1.15亿农民平均年收入1191元,月均100元。
在现在物价情况下,月均225元能消费什么,都可以算一下。这样的人能够支撑内需吗?而且面对本来出口企业商品。可这样的人有8亿多。也就是有8亿人基本没有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上。
因此,所谓提高内需,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短期大幅度提高这8亿多人的收入水平。
如果平均提高呢?或者依然把重点放在中产阶级方面呢?如果这样,效果会差。
2006年,城镇不同收入群体从低向高排消费率分别为96%、86%、81%、77%、73%、73%、40%(按王小鲁计算)。农村分别为134%、102%、94%、87%、76%(现金支出/现金收入)。也就是说穷人钱多了,几乎全部变成消费。富人钱多了,30%左右存起来了。尤其是城镇最富裕阶层,一大半钱都不会用于消费。
至于怎么才能快速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是件简单事情。贫道这里只说到要摆脱危机只能怎么考虑,至于怎么做,很多人都有建议。但其实也不难,就算给他们按人头发钱,发1万亿就是1万亿内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7720.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