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宾:中国破解后奥运危机已成功在望
中国破解后奥运危机已成功在望
2008年01月21日 第一财经日报
张庭宾
这两年,“2008后奥运危机”一直是悬在中国头顶的无形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过去10日内的两则消息,使笔者认为这一忧患已破解在望。
1月12日,台湾地区第七届“立委”选举,国民党获得2/3以上席位,台湾民众以实际行动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1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争取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今年将推动已上市公司扩大实际进入流通的股份比重,并研究推动红筹股公司及其他境外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
这两个消息与破解后奥运危机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后奥运危机(衰退),意指诸多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2007年年初,海外某著名媒体刊发文章:中国房地产市场预计在2009年全面崩溃,届时将引起东南亚地区甚至全球的经济大震荡。类似的言论层出不穷。
笔者对此高度警觉,2007年1月1日,就在本报刊发《警惕2007热钱:为2008酝酿新亚洲金融危机》一文——预警一场新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可能在奥运会前后扑向中国,其大致路径是:“(热钱及其背后势力)威胁利诱中国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空间,扩大资本项目开放,为热钱大进大出创造条件,以诱发中国金融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尚待解决的隐患,制造一场新亚洲金融危机,以摧毁中国的金融系统,进而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
一个多月后的2月15日,笔者再次撰文《热钱疯炒工行,预演2008对华货币战争》,进一步指出后奥运危机爆发的基本条件是:“一、假如人民币在2007年实际升值超过5%,甚至10%以上,年底资产价格泡沫将大大高于2007年初的高峰水平;二、倘若资本项目放开,人民币汇率浮动日区间扩大到2%,且中国央行承诺不干预市场,则热钱撤退通道基本打通;三、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将随着人民币大幅升值而受到严重损害,企业盈利水平大幅降低,GDP增速将明显降低,其后果将在2008年开始显现;四、后奥运衰退的舆论将会愈演愈烈。”
随着认识的深入,后奥运危机的“导演”逻辑在笔者眼中日见清晰——上半场制造泡沫,下半场做空泡沫。
上半场,先以所谓中国贸易顺差“原罪”论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在缺乏对投机热钱有效打击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必引诱大量国际热钱投机中国;输入性流动性泛滥势必推高股票、房地产等价格,制造资产泡沫;流通货币大增而商品增长有限,则通货膨胀必然加剧,逼迫加息;再以人民币加速升值来“紧缩”,只能越“紧”热钱越泛滥,最后倒逼出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升值加息同时,美元贬值并减息,热钱更疯狂涌入,将资产泡沫在奥运会前推到无以复加的顶峰。
这时,下半场两个关键性的“做空武器”将登场,一是股指期货,二是台海局势。台海局势一旦紧张,将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东南沿海造成不安全感,在某些舆论的大肆渲染下,足以戳破房地产泡沫;同时美元大幅升值加息,热钱在股指期货上做空A股,汇市做空人民币,热钱倒卷而去,后奥运危机则难以避免。
目前热钱已经达成了前半段的部分目标。而令人振奋的是,在诸多有识之士的警示之下,特别是《货币战争》一书使现代金融博弈论广泛传播,上至决策层下到百姓,越来越多的国人金融安全意识不断加强,热钱也越来越难以如期获得关键筹码。
一、随着“港股直通车”被中止,在奥运会前后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基本无望,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实现;二、随着创业板明确推出日期,股指期货推出时间又成未知之数。
与此同时,日益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使热钱无力制造房地产更大泡沫;货币政策“从紧”,金融系统收缩银根,也有力地遏制着股市泡沫,并阻止银行在资产泡沫中陷得更深;增强IPO力度,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提高上市公司流通股比重,并可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资金,反能化害为利,借热钱之水为中国“灌溉农田”。
值此股指期货的“空头武器”悬疑之际,随着台湾地区“立委”选举国民党大胜,未来几年台海平安可期,另一个主要的“空头武器”也拆除了引信。
更加人算不如天算的是,试图在中国制造引发后奥运危机的某种势力,在其对华博弈的关键高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股指期货在如其所愿时间推出等——屡攻不下时,其后院——华尔街起火,并愈演愈烈,由次贷危机肇始,美元债务危机正不断向纵深发展,美元贬值和减息正摧毁着国际投资者对美元的最后信心。而人民币加速升值反进一步动摇美元的根基——从中国进口商品涨价正加剧美元通胀,对美国已是弊大于利——这意味着2008年来自大洋彼岸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锐减。
如此一来,中国完全有机会一面给资产价格适度降温,一面不断提升中国产业实力,同时可保持世界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从而较平稳地度过后奥运时期。
倘若通过创业板等举措提升中国“世界工厂”竞争力,激发国人的创造才能;进而深化金融系统产权改革,推进资本市场的规则公平正义;利用IT技术完成行政体系的权力透明化变革,建立全国统一完善的公民社保信用体系,降低国家宏观管理成本并提升效率,则中国经济必然迎来持续发展的新“黄金十年”,中华民族的复兴将迈出开创伟大盛世的关键步伐。
(作者为本报副总编辑,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联系邮箱ztb6666@tom.com)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1555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