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元巨大代价能否换来彻查热钱
3万亿元巨大代价能否换来彻查热钱
2007年06月12日 04:26 第一财经日报
张庭宾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 新著《暗算股指期货》)
自5月29日至6月5日,上证指数由最高4335.96点狂跌到最低3404.15点,跌去21.45%,两市市值6个交易日蒸发约3万亿元,流通股的真金白银也损失高达1.1万亿元。
如此惨重的代价能否买来一个正确的反思,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近的一些“反思”,矛头所指,都是有关决策部门,所谓半夜出台印花税的细枝末节,其潜台词无非是决策没有更科学、严谨。此舆论至少客观上把民众怨气和股市下跌之责全推到决策者身上。
倘若股民情绪被这样继续误导,那么与印花税有关的决策者都会百口莫辩,而真正的内幕很可能就此被掩盖。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操纵者反而拥有对中国国家决策更大的影响力,可能为下一次更大的暴跌创造更强的市场号召力。
在笔者看来,此次股市暴跌,印花税是“代罪羔羊”。首先,从0.1%到0.3%的印花税的提高,完全是正常的调整,既然可以从0.5%降到0.1%,当然可以由0.1%提高到0.3%;其次,有个别媒体人员采访个别低级别的财政部官员,他回答他不知道印花税的出台很正常;第三,所谓印花税半夜出台就是决策混乱吗?可笔者刚好看到《货币战争》一书,其中讲到,当年美国国会决定将极端重要的国家货币发行授予私人银行时,通宵加班是常事,那个《美联储法案》的通过,是何其仓促,却被美国媒体盛赞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
当然,政府在类似决策上可以更加完善。但是,假如我们仅仅聚焦于此,那么中国就可能彻底丧失一次发现真相,防更大之患于未然的机会。
更需聚焦在于:一、谁在此次大跌时如此凶狠地做空?谁在上证指数跌到3404点时,又如此坚决地建仓?二、此次暴跌前的股市泡沫是怎么膨胀起来的?三、此次股市“超级过山车”是否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操纵?
已有警觉的人士提出——很可能是“国际热钱”及其背后势力在其中兴风作浪。
——从市场中反馈出来的消息看,此次公募基金、私募和散户普遍没有预料到这轮下跌如此之急、如此之深,这种短期的急剧下挫上涨内地前所未见,国人很难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力。
——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合法和非法的资本涌入中国,他们在干什么?仅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期贸易顺差和FDI分别为465亿和159亿美元(其中同样可能存在相当伪装的“热钱”),两者差额733亿美元,有关人士的解释是,约有200多亿美元是金融机构的外汇盈余和外汇利润结汇,200多亿美元是进出口企业的远期结汇。因此得出结论,“热钱”不多。
这种解释并不能令人释怀,有关部门应更清晰地公开相关数据,以便社会公众验证。此外,谁也难以否认,正是因为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金融机构外汇盈余,进出口企业远期结汇才会大量增加。这种诱惑对非法“热钱”更是不可抗拒的。谁都知道中国存有大量“热钱”,但迄今罕闻严厉制裁。这些钱进入内地,它们在干什么?
这难免让人猜想:“国际热钱”酝酿对华“货币战争”已到关键阶段。其程序是,千方百计推动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促使中国加息,扩大持有人民币与美元、日元资产的收益差;大量“热钱”“八仙过海”涌入中国,导致流动性更加泛滥,资产泡沫更加膨胀,他们再建议以更大幅度升值和更多次加息来解决。
这种“火上浇油”式的汇率和货币政策将使泡沫膨胀得更大,从而逼出财政和税收政策,乃至一些行政调控手段;阶段性泡沫被刺破后,财政税收政策成为“代罪羔羊”,政府威信和决策信心将受到打击。与此同时,某些唱空人士则增强了其对中国决策和市场的影响力,使其在将来某个时间戳破更大泡沫更有效率,如此循环,直到中国资产泡沫最后一次被戳破,再也不能恢复元气而止……
此种推论并不荒诞,它在“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已经上演了一次。此次投资者一度以3万亿元的巨大损失已再次警告中国——必须彻底查清其背后“热钱”真相。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1554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