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告天下股民书
告天下股民书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按:本文观点与时下的权威定论不仅完全相悖,而且属于首次公开。为了维护和谐社会的安定团结,“特别是”有鉴于目前学界流行“代人受过”的高尚风气,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在下严正声明:凡转载该文或引用文中观点者,必须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一、“强牛定律”
通钢事件以后,主流精英终于意识到,即使是那些愚昧无知的草民、蚁民和屁民,要像80年代那样随便忽悠,恐怕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他们搞不懂,毛泽东时代那么单纯善良的顺民,经过30年改革实践的反复教育,怎么就变成了陈胜吴广似的刁民?
话说回来,尽管难度越来越大,但“有难度”也挡不住“忽悠们”的热情。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主流精英必定是要不断弄出各种动静来的。
这不,经济学界的精英最近又搞出了一个很大的动静,他们一脸严肃地向世人特别是股民们宣布:虚拟经济已经“严重背离”了实体经济!
换成老百姓的话说:虚拟经济全然不顾实体经济的痛苦感受,自我膨胀、自我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放纵,典型的无组织无纪律(瞧瞧牛气烘烘的股市吧)。言下之义:实体经济都这副摸样了,虚拟经济还牛个啥呀?
这么雷人的说法有依据吗?当然有依据啦,这个依据不仅时时被广大股民们背诵,而且从来也没被人怀疑过:“经济唱衰,股市必熊”;反之,“经济走强,股市必牛”——简称“强牛定律”。
在我看来,这个从未被人怀疑过的“强牛定律”,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大忽悠”。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完全歪曲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强牛定律”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不仅会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而且也会误导股民,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故必须予以澄清,并告之天下。
说到虚拟经济,有必要普及一点经济学的ABC:与专门生产物质财富的实体经济不同,所谓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指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的经济,它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业。按照产业归类,虚拟经济基本上从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
问题出来了:既然有实体经济为我们创造物质财富,干吗还需要虚拟经济给和谐社会添乱呢?
二、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过剩的产物
关于产业结构进化的一般规律,理论界已经有很深入的讨论,不赘述。总括起来,第N 产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无非两条:(1)剩余产品的增长——有了剩余,人类才有时间和条件折腾别的事情;(2)社会分工的扩展——分工扩展了,新的行业和新的职业才能出现。
上述两个原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虚拟经济而言,除了以上两条“生产力”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解决因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过剩”问题。换言之,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虚拟经济的坐大和膨胀,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也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剩的产物。
让我们来看看股票证券市场吧。都说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融资”(所谓“圈钱”),这是站在上市公司立场来说的;站在投资者(投机者)的立场,未必认可。其实,证券市场的功能并不仅仅是“融资”,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财富再分配。
为什么股民要把钱投入股市?在上市公司看来,当然是为了“融资”,不过你要“融资”,就得给股民一个理由:我的公司效益好,有红利可图。但是,对于股民来说,买股票并不只是为了那点红利,而是为了买个大“泡沫”:对于富人来说,由于实体经济已经严重过剩,积累的资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闲钱投入股市“捞一票”;对于穷人来说,由于企业不景气,囊中羞涩,为了生存计,也只好把那点保命钱投进股市“碰运气”。
不论是“捞一票”还是“碰运气”,那么多的资金之所以要跑到股市里“扎堆”,根源都在于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所致。
三、过剩越严重,股市越繁荣
在眼下的收入分配格局下,靠大众的真实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消化实体经济的过剩产品了,于是只能通过虚拟经济做大财富泡沫,用虚拟的财富泡沫来消化实体经济的过剩产品。实体经济的过剩越严重,虚拟经济的泡沫就越有理由做大做强。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与“强牛定律”完全相反的“剩牛定律”:实体经济的过剩越严重,股市就越繁荣;股票市场的价格与实体经济的过剩程度成正比。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这种暧昧关系,在现实中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体经济的过剩问题尚未显现,所以股票市场处于熊市;(2)在通货紧缩时期,实体经济的过剩问题已经暴露,所以股票市场处于牛市。
当然,影响股市涨落的因素是复杂的,比如政策的变化、资金的进出等等,甚至某个大人物割痔疮,都有可能搞得股市跌宕起伏。但“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基本面”,宏观经济是影响股市的核心因素,这个核心因素包含两个要点:(1)实体经济的“过剩”状况——这是“基本面”的内涵;(2)物价形势(通涨或通缩)——这是“基本面”的外在表现。
说白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价走势,来判断股市的发展趋势。很显然,在全球经济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当前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仅没有“严重背离”,而且恰恰是“严重匹配”的!
四、真正的危险不是“泡沫”
一直以来人们都坚信,考察股市“基本面”的重要指标是宏观经济的“好坏”:宏观经济“好”,股市就好;宏观经济的“不好”,股市就糟。宏观经济的好坏由什么来衡量呢?是GDP:GDP增长了,宏观经济就好;GDP减少了,宏观经济就不好。
股市的确与宏观经济的好坏密切相关,但这种相关并非上面的正相关,而是负相关。对于股市来说,GDP增长了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意味着资金都涌向了实体经济,而不会跑到股市里去讨生活了。
有人说:“GDP增长了,企业效益好了,资金自然会进入实体经济,谁愿意把钱投给效益不好的企业呢?”此话看似有理,其实未必。千千万万的股市玩家的确很关心企业的效益,但是,决定股市风云的从来都不是千千万万的中小散户,而是实力雄厚的大资本。决定大资本去向的是什么?是“血腥味”!当实体经济有利可图的时候,大资本们将专注于实体经济而无暇它顾;只有当实体经济的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大资本们因无所事事而形成了大量游资,才会将投资目标指向股市,从而带动千千万万的中小散户前赴后继地跟进,千千万万的中小散户不过是一群跟屁虫罢了。
由于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大资本转化成了较为稳定的游资专业户,专门从事虚拟经济的营生——所谓“金融大鳄”是也。于是我们看见,实力雄厚的金融大鳄在股市上翻云覆雨,经常与GDP的增减反向运作,其所以能够与实体经济“对着干”,其奥秘就在于此。
可见,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小散户来说,有意义的指标并不是GDP的高底,而是实体经济的“过剩”状况。反观现实,正因为“强牛定律”把GDP当作有意义的指标了,所以,当实体经济过剩问题已经趋于严重、通货紧缩已经显现的时候,股市的亢奋、股价的上涨本来是对实体经济状况的一种必然反映,可是,“强牛定律”却看不到其中的必然性,反而得出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的结论。
很多人担心:一边是“股市和房市资产价格急剧地上涨”,一边是“实体经济依然萎靡不振”。在他们眼里,“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因为这样一个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的资产价格泡沫,是很难持久的”。在我看来,与其担心股市和房市资产价格急剧地上涨,不如关注如何消化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
在“实体经济依然萎靡不振”(其实就是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果“股市价格急剧地下跌”,那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危险!为什么?因为那么多的过剩产品正等着股市做个大泡沫去消化呢。
五、中国股市按什么规矩出牌?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按“强牛定律”的说法:“经济走强,股市就牛;经济唱衰,股市就熊”。然而,现实中的股市却经常与“强牛定律”对着干:经济景气的时候,股市不牛反熊;经济唱衰的时候,股市不熊反牛。“强牛定律”无法解释这个恼人的矛盾,于是只好把原因归咎于中国股市“尚不成熟”。
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企业的利润在大幅度下降,亏损额在持续增加,那么股市和楼市上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有人看到了动力来自各路“资金”的积极进入,却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的资金会往股市里扎堆。我前面的分析证明,“扎堆”的根源,就在于实体经济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当然,泡沫最终是要破裂的,因为泡沫的膨胀很难控制在既能稀释实体经济过剩产品,又不至于破裂的理想状态。一旦泡沫的规模超过“过剩产品”的容纳程度时,股市的崩溃也就降临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正如生产过剩具有必然性一样,股市的这种膨胀收缩也是市场经济不可克服的宿命。
实体经济的过剩,极大地促进了虚拟经济的繁荣:因为只有通过虚拟经济的泡沫,才能缓解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这种关系表明:实体经济的过剩产能不仅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导致虚拟经济的泡沫日益膨胀并最终走向破裂的根源之所在。
这30年来,有很多忽悠或迟或早都露了馅,最终陷入不可持续的状态(比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可不知为什么,中国股民却是能够反复被忽悠的一个群体。可叹的是,即便被忽悠了,他们也仍然痴心不改,还齐声高唱:“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言外之意,不是“强牛定律”忽悠了咱,而是中国股市不按规矩出牌。
在结束这篇短文时,我想告诉天下股民:把中国股市说成“政策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人,中国股市必须 “按规矩”出牌,这个规矩,当然不是主流们信奉的“强牛定律”,而是我提出的“剩牛定律”:实体经济的过剩越严重,股市就越有理由繁荣;反之,反是。
各位如果不信,那就自己对20多年来的中国股市行情作个总结吧,看看它究竟是按什么规矩出牌的?
( 2009-09-06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14615.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