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光:医改的主流方向不是医院私有化
王绍光:医改的主流方向不是医院私有化
2009年04月11日
此次医改的亮点
整个医改的方针、路向是最重要的,纲举才能目张。现在重视建设和谐社会,重视推进全民医保,在整个医改方案中,这个最重要的意图与方向是很清晰的。
这次医改方案比较明确地强调,要以预防为主,重建公共卫生制度,公共卫生责任主要由政府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涵义是,大量多发病、流行病和传染病要由政府来防范。
这次医改方案还强调要中西药结合,要建立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大家讨论医改的时候很可能会把它视为小问题忽略掉,但它其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医疗体制在全世界都非常昂贵,要让它为最大多数人服务,成本就必须足够低。首先是医疗成本要控制在足够低的程度,这样老百姓才会看得起病。其次是医疗设备成本要足够低。中草药成本其实是很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倡一根针、一把草,针灸加草药,大幅降低了医疗成本。在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中,很多都已经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全民参与医疗问题的讨论,推动了这次医疗政策的转型。这次医改整体方向的确立,不只是少数专家参与的事,也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而是全民的事,是全民参与、全民讨论达成共识的结果。
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此前未曾遇到的新情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农村有新合作医疗,城镇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中间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农民工在城市体制里不是职工,又比如城市职工的家属、老人怎么办,这些人的基本医疗也需要得到覆盖。
民众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围绕这些现象等问题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人们慢慢形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要求政府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建立覆盖所有人的基本医疗体制。这次社会政策转型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全民参与公共讨论并形成共识。政府也及时地将这种共识体现在了政策当中。
这是人们在更大背景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的一部分。人们认识到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应该会为人们提供基本保障。这个认识在21世纪初慢慢浮现,在过去几年慢慢成形,就是要为所有人提供最基本的健康、养老、就业、工伤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不单理念开始慢慢形成,而且制度也开始形成。这次医改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大的社会转化或者政策导向转化的一部分,是全民共识的实体化。
重点是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政府承担全民基本医保责任,是这次医改的主流方向。而一些人喜欢讲的医院民营问题(这其实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争论的医疗政策方向问题)变成了一个支,有些地方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上的服务,这是允许的,但这是支流。医改的重点不是解决少部分人的支流问题,而是要解决绝大多数人的主流问题。支流不能超越主流,主流不能以支流为方向。在社会政策领域,主流与支流的这种关系,一定要分清楚。
实际上,在整个医改方案中,讲公立转民营的也只是很短的一段话,只是许可而已,而且大部分内容也是在强调大部分非公立医院也要是非营利性的。全世界好的医疗体制没有哪一个是允许民营医院完全按照自由市场的规律来运作的,都是需要政府的严格法规来监管,主流的方向是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强调基本医疗服务,而不是提供完全的医疗服务,这一点很重要。不要说中国目前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即使成为高收入国家,要提供完全的医疗服务,不管什么病、不管什么诊疗方式都包括进来,恐怕在短时间内都是难以实现的。很多国家都无法承担这种压力。
因此,政府只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大多数人日常所碰到的医疗问题或者紧急的医疗问题。特殊的医疗服务要排除在外,比如医改方案也提到像企业工人互助、参加特定的商业医疗保险、慈善团体提供医疗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锦上添花的东西,需要个人选择,需要社会参与,但不是基本医疗服务这个主体、主干、主流的必要组成部分。
向所有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医改最重要的方向。问题的关键在于,着眼点是放在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之上。
两会期间有政协代表提到在中国看病其实并不难,在一定意义上我同意这个看法。中国大量的宝贵医疗资源还需要被充分利用,现在真正被过分利用的是所谓三甲医院,就是最好的医院。
但到县级医院、到地方卫生所,看病并不难,一些地方的医疗资源往往是被闲置的。不能把最好的医疗服务都集中到某些所谓顶级医院里面去,就像不能把所有最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到那些所谓精英学校里面去。
现在经常有人不看好社区医疗中心,提倡私人医生,这无助于实现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私人医生看病是非常贵的,往往会把医疗成本提到非常高的程度,这样一来基本的医疗服务将很难得到保障。
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建立社区医疗中心就是很好的经验。小病不出社区就能解决,大部分人是小病、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病症的治疗都有一整套方案,一般的医生都可以掌握,建立和完善社区医院是很好的方法。
医改进步巨大
总的来看,这次医改进步巨大。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医改方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医疗健康保障,在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它做到了公平。
政府能做到的,全民赞同与希望政府做的是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提供包括医疗、就业、养老、工伤等在内的全民福利体系,可以有效的建立全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一个全民的共同体,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哪个阶层,不管哪个收入群体,都可以享受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体制的正当性进一步得到认同。这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经济社会权利是首要的,首先是要能活下来,摆脱饥饿,同时要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得健康就需要医疗,活得要有意义、能使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需要教育,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个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
因此,最关键的在于医疗改革的方向,即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让绝大多数人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管将来会遇到多少新情况,按照这个目标去调整,就不会出大问题。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本文由欧树军采访整理,有删改,未经作者审定。)
【作者:王绍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1271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