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禁面粉增白剂耗10年不太正常
郑风田:禁面粉增白剂耗10年不太正常
“面粉增白剂”是否禁用都争论10年了,今天终于朌到头了,卫生部等部门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有关面粉增白剂存废之争,91%网友支持废止,卫生部顺应民意予以撤销,这是一件大好事。这种做法应该成为未来添加剂存费的一个参考标准。对于那些消费者反应强烈的、又没有什么益处的添加剂予以废除,只不过撤销时间要大大缩短,不能再拖上十年了。消费者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利益之争都不应成为考虑的重点。以后在添加剂的目录选择上,应该让消费者参与。现在添加值的选用主要由专家来做决定,但有很多专家本身就是搞添加剂的,有自身利益在里,一般的原则是倾向于多添加,导致我们的食品添加值泛滥。消费者的声音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起来。未来的食品添加剂不是想添加就添加,应该是能不加就不加,能少加就少加。
撤销面粉增白剂早已不是新闻。去年撤销面粉增白剂曾被判“缓刑一年”,曾引起热议,按当时卫生部的规定,要到今年年底才会禁用增白剂。为什么会有“缓期一年”的说法呢?字面的解释是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限是必要的,实际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上书反对“禁白”,施加压力,现在的结果应该是妥协的结果。
面粉增白剂,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面粉看起来白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一些专家认为它的负作用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好处。负作用主要是有这样几点:第一,它破坏了面粉里的维生素,包括甲酸,所以对于专门以面食为主的这些人,可能这样的维生素得不到补充;第二,它把麦香味破坏掉了,因为我们一般吃没有添加的,会感到有很好的口感;第三,实际上它有一个欺骗作用,因为把它漂白了,观感更好。这三个负作用是比较关键的。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但有一个几乎东西关系到我国一大半居民的饮食安全问题,那就是“面粉增白剂”是否禁用问题,一直被有意无意地拖延着,扯皮着。过去8年来,专家、业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这个问题自2001年开始,到现在国人已等了10年多了,头发都等“白”了。
民意、业界、相关部门都在呼吁禁止,过去为什么就禁不了?这就涉及到部分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利益。但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必须有研究结论证明安全才能往里添加。面粉增白剂是完全可以不用的,但这个背后有很多很复杂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按道理来说,我们不考虑各个利益之争,因为消费者的利益是最主要的。如果禁用“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行业几百亿产值就没有了,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游说、公关。食品安全监管理当秉持一种“莫须有”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一种成分对人体没有已知的好处,那么对它的判决不需要“罪证确凿”,宁可失之严格,也不可掉以轻心,13亿人的健康更重要。所以应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重新审查,添加剂厂商必须提供确切的长期观察研究,确实证明增白剂对人体无害,才能往里进行添加。否则一律不准乱往食品里添加东西。
10年禁不动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专家对欧美标准的迷信,动辄以欧美主导的食品法典为标准,其实是很害人的,应该破除欧美标准迷信。相关部委之所以反对,我原以为他们已经委托下属机构做了多年的观察试验,已得出结论是增白剂是无害的了。想不到的是他们主要依据的标准却是JECFA,一个典型的被欧美控制的委员会。卫生部门的专家该破一破“欧美标准”的神话了,应该换一换专家库了,那些专家依据的标准很可怜,过去我们已上了太多的当,吃了太多的亏。有一批专家,包括吓人头衔的院士,动辄以欧美为标准,认为这个东西欧美就这样规定的,就安全了,盲目迷信欧美标准是错误的。
南方周末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是坚定的反对禁用派”,“他担任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分委员会主任等职。“问题根本不值得争论。批准什么新的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要根据一系列规定,JECFA就是很重要的依据”(南方周末)。
太湖排污就是依据美国的标准所设,都达标了,但太湖已污染得不成样子了。过去做太湖污染课题就发现一个很悲哀的现象,太湖之所以污染严重,原来都是按美国的标准惹的祸。原来在设定太湖企业排污标准时,一参考就找到了美国的标准,美国是发达国家了,以为发达国家的标准准没错,于是乎就以美国的标准为准则,也很有说服力,美国人就是这标准,还怎么着?但结果呢?太湖周边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也都按这个美国的标准都达了标,但执行几年的结果却很恐怖,太湖污染愈来愈严重,以致于蓝藻横行,富养化解决不了,导致无锡连水都喝不成,出了大问题。专家们也奇怪了,按道理也都达标了怎么还会产生如何严重的问题?最后一分析才明白,拿来主义原来也有害的,一定要考察他们制定标准的国情才对。美国湖区的人口密切一般很低,所以它制定的这个排放标准对应这个人口密度完全没有问题。但我国太湖的人口密度与企业密度跟美国湖区的相比,不知要高早出多少倍。所以你的人口企业密度高很多,近一般道理应该跟着往上长才合适。但我们有一批专家对欧美的标准很迷信,以为他们既然制定了这个标准了,这么做了,准没错。于是乎出现照搬搬抄现象。迷信欧美标准不是一小部分人,在做科学研究里,有相当相当一大批专家们特别迷信,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如何破除欧美标准的迷信,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条件,制定出符合中国人条件与情况的标准,真的需要好好地重视起来的。不能一股脑地拿来,说即使他们都这么做了,都应该是没有问题了。一定要考虑具体的情况与问题才可以。
欧美人吃多少馒头?我们又吃多少?我们消费的量与他们相比大得惊人。面粉增白剂就是一个极明显的例子。欧美人很少吃馒头,跟我国北方的人每天每月每年的消耗馒头相比,他们吃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国际食品法典与各种世界标准委员会里,他们的专家又占了绝大多数。所以你要以他们的标准来标准我们自己,那可就惨了,如果拿欧美的标准当成标准是很恐怖的事。我想卫生部这样思维的专家还真不少。
我国未来应严格执行我国《食品法》中所规定的条例。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厨师为了色香味俱全,往里面加很多所谓的秘方菜,实际上在《食品安全法》中,这都是非法的,我们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打击,食品安全目录之外的添加剂通通都不能用,因为你这样做,等于就是把消费者的健康置于一个很不安全的境地,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对目录没有的添加剂进行严格的抽查,禁止让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使用,让他知道这是违法的。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所以慢慢的危害就越来越大了。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我国有两亿多小农户,有几十万个食品加工企业,无数的饭店,想要进行一种完全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但 “民以食为天”,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应该加强监管,尤其是对那些非法的生产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又没有得到国家批准的企业,应该重罚。
在添加剂的选择上应让消费者参与。因为现在是由专家来做决定,但有很多专家本身就是搞添加剂的,所以从他的行业来说他是赞同这个的,国家监管部门一定要重视消费者的声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1/336.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