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陈树祯:怎样保证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作者:蒋高明 陈树祯 来源:江南app网址 日期:2013-05-01 点击:
蒋高明 陈树祯
本文应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与产业化》约稿而作,将于近期发表
本文应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与产业化》约稿而作,将于近期发表
最近,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开始青睐有机食品,有机农业产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一些大型企业纷纷进军有机农业,表现出新形势的“资本下乡”热潮;不少地方的中小型有机农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能够健康发展,首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其次保护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再次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种地积极性也会提高,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改变单一“农民进城”谋生格局。然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误区,消费者对于有机产品消费信心依然不足,这需要有关部门尤其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从自身原因找起。
一、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门槛很高
有机农业是按照生态学的管理办法,提高生物多样性,恢复生物正常生长周期,提高土壤地力等所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行业标准指得是: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不能使用转基因种子。
欧美对有机农业食品生产和饲养的要求大致相同,但其标准要求中除强调不能使用转基因种子和转基因技术外,允许使用少量的化肥。从这点来看,中国实行的标准比美国和欧洲还要严格一些。
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总量的9%,但所耗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水平高2.5至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因此,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可从源头上减少化肥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上述标准执行起来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仅靠监控不容易实施。其实,只要做到了“六不用”,即严格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这传统的六大农业技术来发展有机农业,就已经超过了国内外的行业标准要求了,普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容易理解。
如果不用上述六项常规农业技术,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健康食品,病、虫、草害如何控制,植物营养来源如何解决?这需要发展无害、健康、可持续的替代技术,如轮作、绿肥、堆肥、机械耕种、除草、种植豆类作物、使用天敌、诱虫灯来控制害虫、用秸梗覆盖预防疾病及减低杂草生长等。对有机的畜牧而言,动物必须使用有机饲料等。从这些简单的介绍来看,从事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技术门槛是很高的。
二、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量占全部食品销售量的5%以下,但是有机食品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而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较早、投入力度较大,国家给予相关政策并鼓励农民进行有机生产,因此在欧美及日本等国有机农业发展较快。
法国大约有5%的农场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婴幼儿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机的。2006年,英国年销售有机食品16亿英镑。2007年,欧洲有780万公顷的有机农业耕地,欧共体就占720万公顷。欧共体有机农业的增长从2005年至2008年剧增21%,其中,西班牙增长33%、保加利亚增长22%、斯洛伐克增长19%、匈牙利增长15%、希腊增长14%等。从2005年到2008年欧共体有机农业发展提速,其中波兰增长94%、立陶宛增长89%、西班牙增长63%和比利时增长57%等。
从1990年开始,美国有机农业年增长率为20%。2005年的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已高达138亿美元,2008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150亿美元左右。美国有机食品产业已发展成为有大、小生产商、本地分销或全球分销网络,具有多种不同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乳制品和加工食品的复杂系统。在美国几乎所有的连锁店都出售有机食品,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会购买有机食品;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2010年,美国食品市场上有机食品占有率高达58%。日本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在10000亿日元左右,年增长率为30%左右。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科研工作,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有机食品开发由此走向正规化。近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量的1%,因此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有机农产品营养优于普通农产品
那么,为什么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如此迅速呢?这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的营养大幅度下降,造成发达国家人群投入健康的开支超过了对食物的开支,大量廉价生产的食物已构成发达国家的健康隐患。美国普通家庭投入健康的收入比例达到17%,超过了对食物的开支(11%)。出于对自身健康保护的实际需求,发达国家的人群开始青睐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一般营养成份比普通食品高。2001年,一份由英国独立营养学家综合400份有关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营养成分对比报告显示,有机食品的维生素C、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高于非有机食品,其中维生素C高27%、铁高21.1%、镁高29.3%及磷高13.6%。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33家研究机构在欧洲不同地区开展长期研究发现,有机水果和蔬菜的抗氧剂成分比非有机同类产品高出40%。此外,如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明显高于非有机产品;而有机牛奶的抗氧剂成份比非有机牛奶高90%。
另外,有机食品抗癌变、肿瘤疾病的营养成份比传统食品高。研究人员发现有机西红柿与非有机的同类产品比较:干重、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β-胡萝卜素、黄酮素等明显增加,对预防癌症有积极作用。茶多酚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复合物,在红葡萄酒和浆果中的含量最高。实验证明茶多酚含量与抗氧化剂作用成正比。一份科研报告显示:有机桃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对桃的营养成份和口感有正面作用。有机苹果中的总茶多酚、黄酮素和维生素C高于非有机苹果。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燕麦是一种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低糖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的绿色食品。因此,燕麦成为市场流行、畅销的天然保健食品,为糖尿病人带来福音。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麦位居前五名。燕麦起源于中国,它是400多年前从中国的西北地区移植到北美的。上世纪末,西方国家培植的燕麦品种成为健康食品风靡全球。
四、发展有机农业的几个误区
第一,重有机认证形式,不重视有机生产内涵。有机食品生产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有机原料,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二是有机过程,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三是有机跟踪,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记录;四是有机认证,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来认证审查。
在上面四个条件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四个,其次是第三个,最难的是第一个。为了让消费者心理上“满足”,商家往往愿意花大力气去搞所谓的“认证”和“跟踪”,而对有机原料和有机生产过程则不愿意去花功夫。“认证”和“追踪”来的容易,而认真遵守有机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则费工、费时、投入大、见效慢。
第二, 搞有机农业会饿死人。几年前,我们建议国家发展有机农业,但听到这样的反对意见 “中国搞有机农业会饿死人”。这样的论调一直被农业专家所宣扬,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其实这是强加到有机农业头上的不实之词。2007-今,我们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内,严格不同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达到2000斤,将低产田成功改造为吨粮田;有机肥养地5年后,完全不用化肥的玉米实际产量,比起常规化肥农业模式来,不仅产量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4.5%。
第三,有机食品产量低,因此价格就要卖的贵。这个说法虽没有给有机农业扣上“饿死人”的帽子,还是给扣了一个“有机产量”低的帽子,从而为卖高价找借口。实际上,有机农业产量不一定低,甚至还高于普通作物,但为什么农民不愿意搞呢?这是因为有机农业生产是劳动相对密集的,是种植多样化的,需要懂技术的农民,农民必须感觉到在家门口挣到的钱比在城市里挣得多,才会愿意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投资商、交通、物流与零售都要有效益,这样,价格自然就高了。有机食品价格高的原因是,消费者将健康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民就业、城乡就业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考虑了,有些实际上是替政府买单的。消费者的付出有多方面的回报,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如果减少有机食品价格,政府就必须作为。
第四,有机农业规模越大越好。许多地方政府与发展有机农业,但明显不懂有机农业的生产规律,以为规模越大越好,动辄“万亩有机园”、“万亩有机蔬菜基地”、或者“百万亩有机稻田”。这些均不是有机农业的做法。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需要多样性化的种植与养殖,从单一的无机农业种植效益上看,规模大了成本低、效率高,但有机农业是相反的,需要动物、植物、微生物生产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如有机肥来源问题,如果养殖与种植之间的空间距离远,就增大了有机生产成本,除非做假的有机农业,用化肥替代有机肥。
第五,有机食品认证了就不用监管了。有机农业是对诚信要求最严的产业,其生产成本低,利润大,但要求有机农业的经营者要高度讲诚信。生产有机食品应当从最基础的有机肥来源抓起,而不是从有机认证抓起。有机食品认证部门应当严把认证关,还消费者一个明白;消费者应当正确理解有机生产过程前期投入大、回报少、用工多这些道理,优质必须优价,否则如果你花的钱少,商家给你的肯定是“牌子真、东西假”的产品。
五、树立有机食品消费信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机食品产业无疑是朝阳产业,但其技术门槛很高,且对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要求很严,其中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行业标准,做到诚信经营就是对许多有机食品企业的严格考验。有机农业的回报不像一般工业项目那样快,毕竟这样的产业包括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多样性、带动城乡和谐发展的多方面公益活动,从消费者本身角度来看,购买有机食品无形中是为了保护自身健康,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要建立有机食品的消费信心,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事有机食品的企业必须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其启动资金不是从银行贷款来的资金,能够承担前两三年有机农业转换期之间的成本积压。有机食品是良心食品,它的回报周期长,一般得三年左右,没有实力的企业建议不要搞。
第二,建立健康的有机食品生产、流通与消费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只有生产者与消费者都能够承担得起有机农业的生产与消费成本时,这样的产业才有希望。许多地方搞从“田头到嘴头:的直接对接,也是一种有效尝试。信任度的建立是依靠“货真价实”这个最朴素不过的道理上的。
第三,政府部门要有明确的鼓励措施,争取引导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温室气体减排等公益事业理应是政府的行为,从事有机食品产业开发的企业或种地农民应当从政府农业补贴中享受一定的待遇。
第四,有机食品认证要提高门槛,不能给钱就办。有机食品认证部门不能为了认证经费,就轻易发放有机认证资格,那些明显不符合有机食品生产的企业要实行淘汰制。这样的淘汰也应当逆淘汰,即对于那样严重违纪的有机食品认证企业也要实行淘汰。而志愿发展有机食品的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监督,同时还要接受政府、消费者、媒体的多方位监督,并不是有了有机认证就万事大吉了。
第五,媒体加大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与曝光力度,将有机食品生产的全过程暴露在阳光下。造假的企业最怕曝光,而有机农业是做真的企业,理应欢迎媒体监督。由于中国市场上真正的有机食品很少,且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存在互不信任危机,日本99元/公斤的“天价大米”,美国80元/公斤的猪肉才得以长驱直入中国市场。这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中国的农业官员和农业科学家应当为此感到汗颜。改变国际上对“中国制造”的不好看法,不妨从有机农业做起。
(陈树祯博士为自然疗法主治医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1/1886.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