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毛泽东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表现为,它作为人类哲学精神的优秀成果的体现,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品格、特征,超越了以往哲学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成为人类精神的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颗耀眼之星。毛泽东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不仅在于它的哲学党性原则,也不仅在于它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在于它全面地、辩证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实质——唯物地辩证地对待人类所面对的一切。正是对这一实质的把握,才使得毛泽东哲学具有了一种超越性,才使得它能够肩负起世界哲学原则的创立的历史性使命。
毛泽东哲学之所以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它既是人类哲学现象的本质体现,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合理论证,更是人类社会目标的科学探寻,它将中国哲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科学化和现实化了。
一、人类哲学现象的本质体现
毛泽东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一方面,它十分鲜明地表明了对于社会问题的直接关注,始终把自己的思想之光投射在“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的解答之上; 然而另一方面,它又从来没有丢弃对于自然、宇宙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对文化进行一场革命之时,毛泽东也还是明确提出“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的”。毛泽东哲学不仅表现出对自然的认真思考,而且表现出对社会、人生的认真思考,不仅体现并超越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批判地接收了西方哲学的合理成份。尽管由于中国社会、中国革命所提出的任务的特殊性,使得毛泽东哲学难以进行专门、系统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但是,毛泽东哲学中所包含的相当丰富、精深的关于自然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想,则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的。
我们并不认为,要想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地表达人对于自然的思考,就必须是一个科学家,也不认为掌握了关于自然科学的某一门知识,就能够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毛泽东哲学对于自然的思考体现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于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自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时起,便开始高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对于掌握真理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尽快地补足这方面的差距,他一再地提到自己和全党同志都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知识。他在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中,也一再勉励他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尽管毛泽东从来不认为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就是掌握了自然规律,但他也坚持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够去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其二,是毛泽东对自然的思考,更加注重于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而且这种把握也主要不是仅以自然为对象,更不是以自然的某一领域为对象,他更多地是联系社会、人生等进行一种综合的思考,是把自然放到宇宙的有机整体中进行思考的。所以,毛泽东所思考的成果,具有一种整体、综合、全面的特征。这样一种特征,同中国传统哲学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极为鲜明的相似性,只是毛泽东哲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思考,而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一种素朴的唯物观和辩证观。
毛泽东哲学从来没有把自然看作一种孤立的对象,因为自然尽管是一种先在的存在,是纯客观的东西,但是当把它作为一种对象来认识时,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了。事实上,对于人类来说,自然从来都是人所认识、了解的自然,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也日益显明。因此,不仅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要纳入自然的秩序,而且自然也必然地要为人所利用,要进入人的秩序。这两方面是相互的,否则,所谓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意义又何在呢? 西方哲学始终把自然当作自己的主要对象去认识、研究、把握和驾驭。尽管现代以来,由于人对自然的破坏所引起的警觉,在西方社会中出现了“绿色”运动,提出了人与自然必须进行协调的主张,但从其哲学的根本意义上说,自然仍是被置于与人相对立的位置上的。中国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性,不只是人去适应自然、顺从自然,而且是人与自然归一,人也是自然,因而自然与人及其社会的规律是一致的。在中国哲学中,社会规律即是自然规律,反之亦然。因为尽管中国哲学显现出一种注重社会伦理的特征,但从根本上说,却认为这只是更高一层的宇宙规律的一种表现,或者说只是对自然规律的另一种说法。在西方,以自然为对象,把对自然的奥妙的探索转向局部的、具体的证明,从而发展出科学。而在中国,对自然的思考逐步进入深层,并由深层而繁衍开来,把天人融合为一,自然于是和社会成为一体,这种对自然的思考正逐渐赢得人类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哲学中非常清晰地透露出这种中国哲学思考自然的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完美结合。不管毛泽东本人是否高度自觉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似多对此不以为然) ,甚至在他的具体实践中更多地具有以自然为对象的特征,但在其哲学理论的深处,在其哲学所表现的根本底蕴上,却从不脱离人类来谈自然。他从人对自然的影响和作用来表现自己关于自然的观点,从而更多地关注于改造和作用,这虽然具有一定的偏颇,但他认识到这只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措施,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必然环节,因而他又并不是绝对地固执于这一点。
同样,毛泽东哲学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也表现出这样一种非绝对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尽管它产生于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之时,尽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尽管它的内容以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解答而表现出来,但是它的内在精神则体现出宏观、整体的特征,它在对社会进行思考时,其基本的思想原则仍然是立足于辩证的、全面的基础之上的。改造中国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改造社会与改造自然,在毛泽东哲学中从来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其思想方法正源于对整个宇宙的根本世界观。事实上,毛泽东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它完成了从世界观向方法论的具体转化。它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对于实践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且体现了探究问题的综合性、整体性以及从基本问题入手的特征。也正是这一点,才表明了毛泽东哲学对于人类哲学现象的本质体现。
二、人类历史进程的合理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彻底的唯物观和辩证法开创了对人类历史进程解释的新纪元。事实上,不管人类自身是否意识到人类历史进程所存在的统一性,人类社会相对于自然界来说都必然有其一致的方面,都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人类对于这种统一性的认识是逐渐达到的,这固然与人类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所存在的隔离有关,但同时还与人类哲学思维水平的局限有关。看不到人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 .. 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不到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一切旧哲学的共同缺陷。人类社会与历史,决不可能只是精神力量在起作用,更不可能是个别精英人物的精神力量统率一切——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发现了这个道理,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内在统一性已经从隐性走向显性,这样才能“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发现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所以说,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线索就变得异常清楚了。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毕竟又是在西欧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研究了欧洲( 以西欧为主) 社会的历史发展后才得出的,所以,它的结论尽管是一般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却还是不完善的,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它对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说明和论证,只是在对西欧社会历史进程的研究中达到的,因而当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西欧之外的社会历史时,就常常会遇到一系列新的难题。例如五种社会模式在东方,包括俄国、印度以及中国,就不是那么贴近了。这一点连马克思本人也是承认的。为了能更完善地解决这一历史课题,马克思在晚年以大无畏的精神,开始了壮观的反思,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尽管这些笔记在表述上是不完整的,但却以其思想的深邃、内容的丰富以及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把对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认识推向了纵深。在晚年人类学笔记中,重要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认可俄国公社应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而走向新生,也不在于他是否认为东方社会一定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欧社会的道路来,而是在于他把自己的研究视角扩大了: 他不仅把在对西欧社会历史进程研究中所发现的历史规律运用于东方社会,并主动地接受东方社会实践的检验,而且试图从对东方社会历史进程的研究中,来充实、完善、( 必要的时候) 修正自己的理论。所以说,马克思的晚年人类学笔记是他站在更高一个层次对历史的俯瞰,他把视野从西方转向东方,不仅只是对现有理论进行验证或充实,而且也是在进行一种新的创造。这一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对东西方所进行的比较,只是这种比较并不局限于某种社会现象( 或文化或哲学) ,而是在社会总体上所进行的。
但是,这时马克思早已病魔缠身,他没有能完成自己的普罗米修斯式的探索。一部“历史学笔记”把他对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研究更加推向深入,在这里,马克思的视线已经不再只是对准西欧社会,或是对准东方社会,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俯瞰。梅林曾经说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视线越是深入未来,未来在他们眼中就越显得逼近”。这是梅林就马克思与思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所作的评论。然而,在..历史学笔记.. 中,历史、人类的整个历史都被浓缩了: 如果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视野跨度还只是有史以来的阶级社会,那么在《历史学笔记》中,其视野的跨度已经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如果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发的唯物史观,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及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把握,从而形成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的话,那么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中,则是在那一抽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抽象的具体,因而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全面、完整的说明,是对世界历史的一种合理的论证。然而,马克思的这一宏伟目标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最终完成,他所留下的两部手稿——《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还不是完整的著作,还不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所包含的.. 奇珍异宝.. 还有待于后人的发掘和整理。
毛泽东哲学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博大精深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除了以其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外,更加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乃在于它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这一宏大体系的完善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毛泽东哲学对人类历史进程规律的探讨具有独特的视角,即毛泽东不似马克思那样,不断地通过扩大对有形世界的俯瞰来把握历史的规律,即在空间上,从西欧社会到东方国家再到整个人类社会,在时间上,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前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史前社会。通过这种视线的扩张,历史在马克思那里浓缩了,历史的浓缩淡化了偶然的因素,于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就凸显出来了。毛泽东哲学的特色则在于它是通过对有形世界的深化而扩大了自身的视野。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辉,毛泽东哲学尽管主要是把视线落实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但却从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研究中把握了整个世界。把中国革命融入世界革命的总进程中,把中国社会放在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中,这是毛泽东哲学之能够发展、成熟并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所在。
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合理论证决不是任何哲学都能够达到的,因为这种论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过去历史的规律的把握,二是对于未来人类历史进程的预测。毛泽东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精深的思想实现了这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毛泽东哲学以对中国社会的透彻了解和深刻认识,把握了中国社会自古以至近现代以来的客观历史规律,从而探讨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不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现状,不了解由以造成这种状况的中国古代社会和近现代西方社会,不了解近代以来中西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就不可能创建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给以合理论证的真正的哲学。就后者而言,毛泽东哲学由于正确地把握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客现本质,由于正确认识了古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规律,因而也指出了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毛泽东哲学不仅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奠定了指导性的原则,而且也为未来世界哲学的建构提出了最基本的原则。
毛泽东哲学在探讨人类历史进程的大课题中,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研究、探讨,充实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由原始社会走过来的,并将不断向未来推进。对这一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逻辑动力和内在规律的把握,需要客观的社会实践。毛泽东哲学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探讨出了在东方、在不发达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作了重要贡献。这尽管不同于马克思所曾经设想的社会主义,但在原则上却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方面,即社会实践方面的论证。另一方面是从哲学理论方面的论证。毛泽东哲学在探讨人类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时,并不是从宏观、有形世界的角度展开的,而是通过哲学的整体性思维进行的。它对于任何一个客观现实世界的研究都渗透着对于宇宙整体的思维,以小见大,以简见繁,以微见著,个体是整体的一个部分,但个体同时也是整体。现实世界中,中国社会只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历史进程也只是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阶段。毛泽东哲学没有直接地以整个人类历史、整个世界为论说的对象,但
它的基本精神却又蕴含着最一般、最普遍的关于人类历史进程规律的论证。毛泽东哲学的这一特征,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成功的发展,这种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它提出了多少新的观点、原理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主要地在于它的理解社会、理解历史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了永恒性的特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哲学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合理论证。
三、人类社会目标的科学探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它所指出的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只是无产阶级获得自身彻底解放的理想社会。显然,共产主义实现后,人类社会仍然要发展。毛泽东说,到共产主义还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就会有动力、就会推动社会发展,因而共产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然而人类又总得为了一定的目标才可能存在和发展。目标总是与现实相联系的,任何目标都是从现实的土壤中产生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社会目标的追寻也会不断发展。当然,从宏观的、大跨度的人类历史来看,其所设定的社会目标常常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目标的探寻,并不完全是以共产主义这一具体的社会模式为标准的,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追求一种能够充分地发挥人的自身能动性的社会,将是目前人类社会所能设想的最完美的社会目标。马克思的一生也就是在对这一目标的不断探寻中度过的。
毛泽东哲学也是把探寻人类社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最根本的任务。它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目标的追寻的特征之外,从它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还强调了人的精神在那个未来社会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古往今来,人们曾经设想过许多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也曾经提出过许多种完人、圣人的标准,然而,这些社会模式并未能令人自身感到满意,也未能实现人自身的真正的完善。毛泽东哲学中对人类社会目标的追寻是和对于人格的完善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必须是由具有完善人格的新人所组成的,而真正具有完善人格的新人也只能在人类的理想社会中产生和存在。毛泽东所寻求的理想社会的新人是现实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是有利于人民的。显然,这种新人由于是面对现实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因而与许多宗教观所设定的人生态度区别开来了,又由于这种新人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是有利于人民的,从而又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态度区别开来了。当然还由于这种新人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潜能( 能工能农、能文能武的“万能人”) ,从而又超越于今天的人。对于新人的培养和希望,是毛泽东哲学在探寻人类社会目标中富有积极创新意义的一环。
探寻人类社会的目标,是毛泽东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毛泽东哲学所处的独特社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使得它在这种探寻过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建立在批判的选择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哲学对于天地人的和谐性的追求,也体现在对大同世界的追寻上。大同世界不仅仅只是从社会方面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亲善、友爱,而且也是指人与天的和谐,即以天道运行规则来规范人道的运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致,同时也是指人与地的和谐,即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是真正大同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这一精神渗透到毛泽东哲学对人类社会目标的追寻上,便表现出一种圆融性,即理想社会的模式与理想人格的标准融合为一。而同时又由于毛泽东哲学是对中西哲学的一次成功的融合,因而所具有的圆融性又是自身充满着活力的,是不断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于己身并加以重新锻铸的新哲学。正因此,毛泽东从来不把对人类社会目标的追寻固定在某一点上,在他那里,目标是永远运动、不断更新的。
毛泽东哲学是一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丰碑,它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所探究的人类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所追寻的人类理想社会目标,都充分地展示了它的博大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毛泽东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并不只是理论的抽象,它的真正发展必须是伴随着理论不断走向实践的过程。因此,毛泽东哲学尽管具有着充分的走向世界的理论根据,却还没有真正进入实践的阵地,还缺乏实践的动力。毛泽东哲学尽管为世界哲学的建构奠定了最基本的原则,但世界哲学的真正建构,必然还有待于毛泽东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还有待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及其与整个世界逐渐一体化的过程的推进。
(来源:《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4-12-07/2917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