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哲学

打印

赵磊:复辟了,别跟着右派起哄

复辟了,别跟着右派起哄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按: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巴黎公社”失败140周年(1871年5月28日),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1911年10月10日),苏联解体20周年(1991年12月25日),中共建党90周年(1921年7月1日)。灯下读史,“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掩卷沉思,不胜唏嘘!在这个“悲欣交集”的N周年,我想围绕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讨论一下“资本主义为啥能够复辟”这个话题。  

另,本文写于2011年4月,之所以现在才挂出来,是因为我在这之前不想给左派的主要精力分心。再过几天是毛泽东同志的诞辰118周年,也是2012年即将来临的前夕,我想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并作为迎接新年的提前祝福吧。  

一、为什么主观能动性是“必须的”?  

前一段时间,我接到一个我历来尊敬的老同志的电话,建议我强调一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强调一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免大家误会,把我当作“单纯”的“唯生产力论者”。  

如果说,所谓“生产力论”,就是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我坦白,我是一个“生产力论者”。在我看来,如果连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都不敢承认了,连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都不敢正视了,那还算是一个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呢?  

不过,对这位老同志的提醒和建议,我心存感谢。其实,马克思不但强调“存在的决定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虽然坚信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马克思当然是一个“历史决定论者”,可是他从来也不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虽然是“生产力论者”,却既不“纯”,也不“唯”。  

为什么马克思从来也不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呢?因为马克思确信,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  

由此可见,人的“主观能动性”之所以不是“可有可无”的,原因就在于:历史不能自己演绎自己,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的活动和实践,何来历史?正因为历史是人的历史,人,才是历史的主体和主人,所以,历史决不是那些教条主义者和神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抽象规律”自我作用的历史,是“绝对精神”自我展开的历史。  

在人类产生以前,历史当然只是单纯的“自然史”;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历史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史”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从“客观必然”的维度来把握历史,而且要从“主观能动”的维度来解读历史,一句话:必须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其所以如此,不仅在于:我们决不能把历史进程与人的实践活动割裂开来;而且在于:千百万人民大众的实践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基本力量。离开人的实践来谈历史,历史就成了空洞的“精神历史”;离开千百万人民大众的实践来谈历史,历史就成了狭隘的“精英历史”。  

这里我要说明,为什么过去我一直强调客观规律对历史的“决定作用”,直到今天才来讨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的“反作用”呢?这是因为,当时我所面对的论点,连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都不认可,压根儿就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认为历史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历史是“或然”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以至于“存在决定不了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谬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才是真理”,“马克思主义应当休矣”等等历史唯心主义的说法,居然可以在左派的论坛上畅行无阻。  

在这种语境下,我首先面对的,不是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而是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我首先要要澄清的,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是马克思主义的ABC,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有人压根儿就不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下,你若跟他们讨论“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不是太搞笑了么?  

所以,只有在接受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逻辑的前提下,大家才能进一步去讨论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是非。至于那些口口声声信仰毛泽东思想,而又坚决否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今后是否能接受“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二、人不能随心所欲地“乱作为”  

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可以否认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呢?不能!“客观必然性”之所以否定不了,就在于,当我们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我们必须谦虚地追问一下:人为啥要“这样实践”,而不能“那样实践”?人为什么要“这样活动”,而不能“那样活动”?换言之,人的实践活动能够“随心所欲”吗?对此的不同回答,就把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是历史的本体、历史的内容、历史的要素,离开了活生生的人,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就成了虚无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看,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但是,“历史什么也没有做”,并不意味着历史中的人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历史当然不能自己创造自己,是人创造了历史,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历史,但是,创造历史的人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历史的,人的活动必然受到客观规律(条件)的制约。  

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关系在于: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也就是说,客观规律并不是超然于人的活动之外的,而是“内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  

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它决不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神话。这一点,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这个区别,就好比栓在树上的一条狗:狗的自由(主观能动性的界限),最终取决于栓狗绳子的长度。这个界限,狗是不知道的,所以它总是左冲右突,上蹿下跳,以为它能跑出绳子给定的范围,结果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它的自由超越不了绳子的直径。  

历史唯心主义就是栓在树上的这只狗,所以它总是上蹿下跳,乱喊乱叫,全然不知必然性的制约;机械唯物主义虽然看到了这条绳子,但却不敢、也不能把绳子的长度发挥到极致,完全被动接受绳子的制约;历史唯物主义不仅看到了这条绳子,而且:(1)力争把绳子的长度发挥到极致;(2)坚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条绳子的长度将会越来越延长。  

有人说:历史唯物主义“太消极”、“太窝囊”了。我说这是误解。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不是“消极”,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有所作为”;但“有所作为”并不是“乱作为”,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不是“窝囊”,不是“消极”,而是真正的“积极有为”,因为只有“顺势而为”,你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你才获得了自由。恩格斯说:“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就是这个意思。  

毛泽东是一个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伟人,也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革命家。他晚年曾对李讷说:“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可见他老人家也不主张脱离客观条件去“为所欲为”。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不仅坚决反对“乱作为”,而且非常善于“顺势而为”。  

三、必然性不是“大忽悠”  

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随心所欲,那么,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复辟现象呢?这类复辟现象之所以给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就在于:某个人一旦占据了权力要职,就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对社会进行改造。这是不是就能证明“意识决定存在”、“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呢?  

1991年在美国休斯顿,右派的旗帜——撒切尔夫人就曾信心满满地向全世界吹嘘:“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在这位“铁娘子”看来,苏联的解体,完全是老娘我“主观意志”的结果。  

每当我听见这类自我吹嘘的时候,我总会觉得很滑稽:如果一个社会制度的存废,真的可以轻率到任由人的主观意志随意摆布,那么,这个社会制度的合理性究竟何在?这个社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不是有点太“大忽悠”了?马克思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如何让人信服呢?  

个人主观意志的强弱对历史进程的确有着影响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但“铁娘子”这类唯心主义者也太把自己当棵葱了。人类历史之所以具有客观必然性,就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基本法则,是决不会因为哪个牛人的意志就可以失效的。即便是当今世界正在上演的资本主义复辟,也推翻不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以“前苏联”的资本主义复辟为例。  

如果说,前苏联的资本主义复辟依然不能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原理的话,那么,这种“决定作用”又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就表现在:不论叶利钦、戈尔巴乔夫的主观意志有多么强势,他们也决不可能把前苏联拉回到沙俄时代,他们也决不可能把沙皇重新请回来,让臣民们匍匐在地,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尽管当时确实有人做过如此妄想和主观努力。  

再比如,当年“张勋复辟”为什么没有得逞?袁世凯为什么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张大帅使出了吃奶的劲想让清廷复辟,袁项城为了当皇帝甚至连老命都搭出去了),而是20世纪初的中国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存在”,已经基本上没有能够重新恢复“封建帝制”的客观条件了。  

2011年初,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孔子像在立了100天之后,终于被人搬走了。有意思的是,面对这尊象征封建秩序的塑像,左派和右派居然“同仇敌忾”,拒绝接受三纲五常的“克己复礼”。在我看来,虽然孔子像的去留问题仅仅是一个象征意义的事件,但人们的“同仇敌忾”恰恰说明:在今天的中国,“复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许并没有太大阻力,但是,如果想在政治制度、生产关系和思想意识上公然回到腐朽的封建社会,那你就死了那份心吧,没门儿!  

这就是复辟的底线,这就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给定的空间,人的主观意志只能在这个空间中发挥“能动性”。由此引申出来的逻辑是,“铁娘子”自我吹嘘的主观意志之所以能够得逞,以下两条缺一不可:  

(1)当时的苏联的确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物质条件: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现实存在,“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在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列宁)——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文革”,其深刻原因就在于此。  

(2)“铁娘子”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复辟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反过来讲,取得政权的共产党人,除了毛泽东同志以外,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复辟的客观条件是实实在在的,因而复辟的危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从而未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防止复辟的出现。  

遗憾的是,“铁娘子”用“主观意志”来解读资本主义复辟也就罢了,然而,不少左派在这个问题上也跟着“铁娘子”起哄。很多左派在世界观上是“唯物主义者”——他们承认“物质第一性”,不会轻信“意念移物”、“耳朵认字”之类的神话,可是却坚决否认历史必然性,只能用主观意志来解释人类历史,在历史观上深陷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对于那些仅仅用“主观意志”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半吊子“唯物主义者”,这段话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四、复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虽然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必然,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关于这一点,毛泽东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说: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 “谁战胜谁”的问题,无论在城市或农村中都“完全地、永远地”、有利于社会主义地解决了——说得太死,不合乎实际。  

——“在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的最后根源被消灭了”——完全不对。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逐步解决。  

—— 谁战胜谁的问题,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战胜无产阶级?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有些人不懂,赫鲁晓夫就是这样。  

——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最后解决。  

—— 被推翻了的阶级还是存在的,甚至是要复辟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法国都曾有几次反复。封建主义被推翻以后,都经过了几次复辟,经过了几次反复。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出现这种复辟。  

——我国现在实行的商品制度、工资制度等等都不平等,属于资产阶级法权,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不只是农民小生产会自发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且在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在机关工作人员中,都会产生。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  

——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就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制,不管你人多,人少。  

——现在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  

很显然,毛泽东之所以认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其根源,不仅在于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观条件”还存在,而且在于资本主义复辟的“客观条件”也依然存在!前者比如“他们人还在,心不死”,后者比如“八级工资制,跟旧社会差不多”,等等。  

毛泽东经常引用列宁的一句话来说明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这句话是:“小生产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个“小生产”,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客观基础”。今天,很多人虽然惊叹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复辟的警惕性和预见性,却恰恰忽略了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客观基础”的清醒认识,以至于毛泽东眼里的复辟危险,最终被简单化为几个坏人的“贼心不死”。  

正因为毛泽东清醒地看到,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不仅来自“他们人还在,心不死”,而是的确有着复辟的“客观基础”,所以他老人家才殚精竭虑地要“防修反修”,不断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防修反修”的良苦用心在于:正因为复辟的“客观基础”是现实的存在,那么,社会主义的捍卫者就必须比那些复辟势力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红色江山“不变颜色”!  

我之所以要强调资本主义复辟的“客观基础”,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基础”,资本主义复辟的一切企图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即使“铁娘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但是,如果复辟的“客观基础”是现实的存在,那么,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就具备真实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就始终存在!  

一句话:有这个“客观基础”,资本主义复辟就极有可能得逞,但没有这个“客观基础”,资本主义复辟就一定不能得逞!  

决战说过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历史反复,仅仅是当权者反复吗?人民自身没有反复?人民不是创造者了?” (决战:《文化X革命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乌有之乡》 2011-7-9 )人民是什么?精英从来不承认人民的存在。其实,人民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抽象”,而是人类社会真实存在的“客观基础”。所谓人民“自身的反复”,其实正是“历史反复”具有“客观基础”的另一个说法,另一个证明而已。  

如果历史证明,如同“张勋复辟”一样,各色“戈尔巴乔夫”们的复辟只是一出闹剧而已,那么,我们才可以无愧地告慰毛泽东的在天之灵:社会主义已经战胜了资本主义!反之,如果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都客观存在着,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轻言:“阶级斗争”这种“客观存在”已经消亡;我们就没有理由宣称:资本主义复辟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就不能跟着撒切尔起哄,说什么: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复辟,仅仅是某个人主观意志的结果!  

五、不要用毛泽东来否定马克思  

为了证明“意识可以决定存在”,有人引用毛泽东的话来加以证明。这段话很长,原文如下:  

“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  

其实,这段话并没有证明“意识决定存在”。为什么呢?请大家注意,毛泽东在阐述“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的时候,是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当着…就不能…”。这个“当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是“不可缺少的”。之所以是“必须的”,就在于: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就绝不可能“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也就是毛泽东说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  

问题的要害在于,这个前提(“当着”)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毫无疑问,这个“当着”并不是某个人“主观意志”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客观条件的结果,是客观形势发展的使然。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之所以不得不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得不创立“革命理论”,仍然是“存在决定意识”的结果,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反作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所以,毛泽东所说的“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不过是这些第二性因素的“反作用”的另一个表述,并没有否定“存在决定意识”。  

举个例子:“当着不做剖腹手术,孩子就不能生下来”。这个时候,助产士的剖腹手术甚至可以用“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来形容。但是,在孕妇与助产士的关系中,从根本上讲,孩子出生的决定因素依然是孕妇而不是助产士。因为助产士之所以要做剖腹手术,这并不取决于助产士的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孩子在孕妇体内生长的客观状况。换言之,这个“剖腹手术”并不是助产士“主观意志”随心所欲的产物,更不是助产士自己子宫收缩的结果,而是孕妇自身生理变化的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用“决定作用”,而不用“反作用”这个说法呢?这与毛泽东对“反作用”的高度重视有关,也就是说,与毛泽东历来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有关。这种“重视”或者“强调”,并不表明毛泽东否定了“存在决定意识”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恰恰表明毛泽东对“反作用”的重视。比如,在同一段话接下来的第3自然段,毛泽东明确地指出:  

“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P166)  

在这里,毛泽东不仅明确地肯定了“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而且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明确地定义为“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决定的作用”,这个说法,其实不过是“反作用”的另一个表述罢了。  

本来,毛泽东与马克思并无本质上的分歧,可是有人总要把毛泽东与马克思对立起来,企图用毛泽东来否定“存在决定意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辩护。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误读,而且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最后我要再次重申:不论怎么解读,毛泽东都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决不是一个“唯意志论者”。  

(本文写于2011年4月27日,发表于2012年到来前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3-05-02/14644.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复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生产力生产关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