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好的市场经济”咋也被轮奸了?
“好的市场经济”咋也被轮奸了?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在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曾经提出了一个几近永恒的难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哈姆雷特选择了毁灭。不幸的是,“好的”、“发达的”、“现代的”市场经济,今天也遇到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这个难题是:“透支,还是过剩?这是一个问题”。
也就是两年以前,“透支消费”可是一件相当时髦的后现代行为(想想“按揭”吧,想想《穷爸爸,富爸爸》吧)。可是现在,“透支消费”已成众矢之的,千夫所指,万人侧目。
其实有点冤,透支消费是代“人”受过,有苦难言呐。
在《对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反思》一文中,我曾将次贷危机的逻辑作了如下刻画: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次贷危机。
诸位看官请注意:在这个逻辑里,“透支消费”这个环节既不是终极原因,也不是最后结果,而仅仅是整个危机链条的中介。不过这个中介非常重要,它不仅把整个危机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而且也是我们把握现代经济危机根源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经济的古典危机中(比如1929年的大萧条),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卖不出去;——在市场经济的现代危机中(比如当下的次贷危机),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也就是“寅吃卯粮”,“透支消费”;
——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爆发,从今天推到了未来。
我之所以要把古典危机与现代危机作比较,是想澄清:有人读了拙文《对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反思》以后,就误以为“透支消费”是危机的根源啦,依据在于:是透支消费诱奸了纯洁的市场经济。
其实,次贷危机的根源并不是“透支消费”,而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透支消费只不过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罢了——尽管这个选择很“不严肃”,很“轻浮”。
地球人用脚趾头就可以想明白,虽然透支消费玩弄了市场经济,可问题根子还是出在市场经济自己不检点。今天,人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声讨“透支消费”的轻浮,殊不知透支消费是在代“人”受过,这个“人”就是市场经济自己。
但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现代经济学打死也不承认市场经济的贞操有问题。难怪金融危机以来,借钱给穷人花费的“透支消费”遭到了各国精英的一致口诛笔伐,我国精英也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讨伐队伍:他们一边咬牙切齿地埋怨银行借钱给穷人消费,一边又为内需不足扼腕叹息捶胸顿足。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滑稽的情形:精英们一边痛心疾首地控诉借钱给老百姓消费的行为“太轻浮”,一边又高调呼吁要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这真有点像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青楼女子,一边出卖贞操,一边高喊:“老娘是指头上站得人,胳臂上跑得马!”
问题在于,面对生产过剩的压力,现代市场经济能够认可的办法,或者说精英们能够采用的法子,也就这么几招:要么是凯恩斯主义的扩大政府开支,要么是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要么是货币主义的不断降息。实在不行,就只有寅吃卯粮,出卖贞操搞“透支消费”了。至于马克思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张,那是万万不能搞滴。
遗憾的是,历史证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它们在生产过剩压力面前越来越捉襟见肘,应对经济危机的本事越来越乏善可陈。没办法,既然不准打土豪分田地,你不让老百姓透支消费,你又怎样把越来越过剩的产品给消化掉呢?这样,历史把“透支消费”推到了前台,似乎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全系于它了。
很多人主张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比如,我的朋友 卢映西 教授等人就有“发银子”的建议,对此我举双手赞成。在资本当老大的世界,寄希望于“消费券”、“发红包”之类的善举,或许能起一些积极作用。但有一点我要提醒大家:“发银子”不是灾荒年“施粥”,搞一锤子买卖,即使不能天天发,至少也得年年发吧?如果以为“红包”就能搞定一切,恐怕有些天真。因为不到万不得已,市场经济的本性是决不容许给普通百姓“免费午餐”的。何况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给普通百姓的“免费午餐”很难可持续发展。
所以,除了“透支消费”,我真不知道资本家还能靠什么办法来扩大需求?然而,“透支”的悲剧因素在于,它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又成为新问题的制造者:生产过剩催生了透支消费,透支消费导致了金融危机;把透支消费打压下去了,生产过剩的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一旦市场难以承受生产过剩之重,透支消费又必将春风吹又生。
可见,被“透支”和“过剩”反复轮奸,乃是市场经济命中注定的宿命;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一天,“透支,还是过剩”这个难题就不会消失。
对于“好的市场经济”(吴敬琏语)而言,哈姆雷特的难题是永恒的:“不透支,吾必死”;“透支了,吾亦死”。换言之,“玩是死,不玩死得更快”——这就是“好的市场经济”内生的悲剧之所在。
顺便说一句,目前中国离“好的市场经济”尚有相当距离(据精英的判断),所以尚未面临“透支,还是过剩”这个“好的市场经济”才有资格遭遇的难题。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历的市场疲软、通货紧缩,还只是市场经济的古典危机,作为现代危机特征的“透支”,在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面对古典危机,国人采用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办法(如公共投资、减税以及降息),尚有应付的余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成熟,中国迟早会面临“透支,还是过剩”的痛苦选择。
最后,我不妨作一个预测,并等待历史的检验:现代市场经济,也即“好的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在“过剩”与“透支”的周期性轮奸中痛苦挣扎,“过剩”与“透支”此消彼涨,不断折腾,直至与市场经济同归于尽。
(注:该文主要观点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3-05-02/14606.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