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哲学

打印

基干产业不能通过私人资本自由市场自发形成(旧文)

为什么基干产业联不能通过私人资本自由市场自发形成


作者:愚蠢小猪


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虽然是一流工业化国家经济的根,真正的经济,是这个国家技术力的精华。但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却是没有比较效益的。建立基干产业需要大量的投资,长期的人才培训。即使建成后,也是没有经济效益的,需要巨额军费和政府采购去维持和提高技术水准。


私人资本会在基干产业巨大的投资和很少的收益面前却步,如日本30年代以前,地主的资金会向资本转化。之后,由于日本重化学工业化,需要大量投资,地主的资金也就停止向资本转化,转向有价证券投资。而在此其间,由于战争需要,经济的基盘向重化学工业移动,政府与三菱住友三井等财团其实不分彼此,重化学工业急速成长。同时,“不要不急”的中小企业,如纺织、自行车等,被强制转废业,成为三菱住友三井等军需企业的部品下请、协力工厂。这种组织形式也就是战后高度成长期的组织形式。缩写自《现代日本经济史》[新版2002]


英美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英美重化学工业来自私人资本,由于诞生在阳光下未开垦的土地。英美的基干产业伴随着坚船利炮,铁甲战车,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茁壮成长。但是,英美基干产业却不是市场经济的,而是由政府的巨额军费和政府采购支持的。在他们背后站立着大量的国立研究所和大学。


苏联和中国的基干产业的建立则完全是国家资本和计划经济。因为他们的基干产业在建立过程中,不能够对外进行掠夺战争。


完全依靠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经济建立起的基干产业,在世界经济史中竟然找不到一例。英美是私人资本加计划经济,日本是半私人资本加计划经济,苏联和中国则是国家资本加计划经济。实际反映了它们诞生的历史时代,即能够自由发动掠夺战争,不那么自由发动掠夺战争,不能发动掠夺战争。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一个智利的铜矿主多年苦心经营,攒了一笔钱,试图用这笔钱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改变自己寄人篱下的经济地位,他应该如何入手?(必须说明,这种矿主是非常稀少的,大部分资源已经被少数几个寡头跨国公司所控制,例如全世界80%的富铁矿就控制在3家跨国公司手里)他或许考虑先建一个先进的冶炼厂,不再出卖矿石这种初等产品,而是把他们炼成高纯度电解铜,获取高一点的利润。但一旦他开始实施这个投资计划,他会发现冶炼厂的设备同样昂贵,维护费用不菲,无数相关技术的专利已经被西方所申请,要使用必须交高额的使用费,本国缺乏管理这种冶炼厂的人才……更糟糕的是,制造冶炼设备的公司居然和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其他冶炼精铜的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相互控股,或是同为一家基金控制,甚至干脆就是一个托拉斯的不同分支!如此的险恶局势该如何应付?竞争对手或抬高冶炼厂设备的价钱,或在关键工序上有所保留,要求只有制造设备的公司派驻的工程师才能修理机器,或和其他冶炼公司一起压价钱——反正使用精铜制造电缆的企业也在同样的托拉斯里面,堤内损失堤外补。这个智利老板要么破产,要么屈从于跨国公司的代表“合资”的要求,逐步的把企业交出去。要么——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把企业向上游发展,建造矿山机械厂、铁路、港口、训练人才的大学、研究所等等。但这样建立的各种企业同样面临上面的问题,而且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除非他能建立整个现代工业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教育、科研、文化体系,否则,他将永远面临西方完整、成熟的大工业体系的野蛮挤压和竞争,绝无出头的希望。


很显然,没有哪个私人矿主真的拥有这么大的财力,假如他试图说服自己的同胞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必须解决合作的效率问题,多个企业的协调问题,社会改革的阻力问题,还要承受半途而废的风险,建立完整体系后磨合试车的成本,与西方竞争失败的成本,甚至要考虑西方恼羞成怒发动军事入侵的可能性……在承受了这么大的风险和成本以后,可能会得到利润回报,但收回成本的时间一般要超出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这种投资会有人做吗?所以,对于第三世界的企业家而言,乖乖的开采资源,组织简单劳动力和初等资源出口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有经济波动,虽然有发达国家的技术盘剥,虽然有西方转移兴趣,整体失业的危险,但只要循规蹈矩,服从跨国公司的指导,总归是有残羹冷炙可吃。特别是对少数上层人物来说,只要在现有秩序下与西方配合,就能够得到相对丰厚的收入和高高在上的地位,从经济人的考虑方式出发,剩余人口的贫困和苦难和这些上层人物有什么关系!这就是现实社会中落后国家的历史宿命。


上面的例子是虚构的,但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第三世界国家,许多试图“实业救国”、“经济自强”的资本家正是在这样的命运下一次次失败的,决定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大工业体系相对以往经济规律的特殊性。


首先,在工业革命以前的世界经济中,各个农业-手工业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如果因为战争印度无法从中国进口丝绸,这可能会让某些商人受损失,但这对印度继续生产茶叶和水稻没有任何影响;现代世界则不同,各个经济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论多么现代化的工厂,一旦失去机械工业提供的零配件支持、教育体系提供的人才支持、还有交通、能源……等各种经济部分的协作,也不过是废铁一堆;同样,在完整的大工业体系中拆去一环节,无论是化工、钢铁、铁路……都可以导致剩余的所有工厂陷入瘫痪。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在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工业体系的人们发现自己要么放弃努力,要么就得努力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哪怕只有一个环节不完整的大工业体系也无法与现存的发达国家竞争。对方可以随意抬高你所稀缺的物资的价格来盘剥你的工业利润。所以从依附性国家到现代化国家并不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冒风险、克服困难跨越工业化壁垒,没有第三条道路。


如果退而求其次,不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大工业体系与西方竞争,而是努力做好某个经济部门,使自己融合进西方现存的大工业体系,分享利润,结果会如何呢?这就必须考虑到大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特征。大工业体系的各个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停的交换物资、能源、人力,整个体系才能正常运转,由于工业设备和技术开发的投资巨大,各个经济部门必须统一技术标准才能避免巨大的浪费。在这种局面下,新建的工厂如果想加入既存的的大工业体系,就被必须让自己的生产设备、产品型号、尺寸等各个环节符合现有的技术标准。建设工厂和贯彻技术标准本身并不很难,因为无论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科学原理还是技术标准本身都是开放的资源,你可以随便到任何一个工程图书馆去找到这些资料。不过,一旦你具体实施建设过程,你会发现与技术标准相关的无数细节技术已经被西方少数几个公司申请了专利——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科学是全人类的财产,但核心工程技术在西方产权制度保护下属于少数走在科技前沿,参与制订技术标准的跨国公司。这样,你就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购买专利使用权,让你的竞争对手坐享高额利润,要么让对方以“合资”、“合作”的名义控制你的企业。前者会使你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选择后者的结果是你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


私人资本自由市场经济非但不会建设基干产业,还会严重损害现有的基干产业。苏联不用说,中国也受到了极大损害。科研体制转向了个体户体制,积极性是提高了,却使现在竟然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没有基干产业的经济是依附型经济。经济的好坏其实与自己的经济政策没有多少关系。纯粹取决于寄主的需要和可能。四小龙就是典型,它们的经济政策其实与其它第三世界穷国也没有太多差别,可以找到对应经济政策的国家,问题就只是它们发达了。印度是民主典范,也被力挺,但太大,寄主也没有能力挺起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3-05-02/13581.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私有化自由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