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文化

打印

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纪念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35周年

作者:全根先来源:江南app网址日期:2018-08-28 点击:

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纪念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35周年

全根先

图片1.jpg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T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伟大发明,标志着人类从此将进入信息化时代。

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1980年后,微电脑兴起并迅速地进入学校与家庭,席卷至世界各国和各行各业。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在有文字以来的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围绕文字技术曾有过几次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之时,计算机成为文明的同义词。成千上万的中国汉字能否进入计算机,成为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卡脖子”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难题,以致于有专家学者断言:“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是拼音文字的助产士”。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汉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983年8月28日,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在郑州诞生。在汉字的生死关头,这一发明,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图片2.jpg

1984年4月4日,胡耀邦总书记到河南视察了五笔字型。此后不久,中央将“国家汉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至此,五笔字型的诞生,直接导致了以“汉字拼音化”为宗旨的“汉字改革”告终。

1999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其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的285页写道:“1983年8月,南阳有一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的难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在该书中,王永民先生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纪念邮票《当代毕昇—王永民》;2008年,在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改革报等单位筹办的“中国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暨评选活动”中,王永民先生众望所归,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人”功勋人物。

今天,五笔字型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已经整整35年了。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原创性重大发明,从中国文化科技史与文化自信的角度进行考察时,将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35年前,王永民先生这一发明的重大意义与历史功绩。

曾有人作过两个重要的假设:其一,如果没有五笔字型,中国人的办公桌上,每台电脑都拖带着一个专制的汉字键盘,会是一种什么壮观情景?其二,如果五笔字型是外国人的专利,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将是一种什么局面?

也许,理性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今天纪念五笔字型发明35周年的意义之所在。

近代以来的汉字危机

在中华文明史上,汉字不仅是汉人的文字,还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汉字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一直维系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汉字不仅记录与沉淀了中华文化,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寄托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诉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发展与走向未来的伟大基石。

然而,文字的命运总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几乎丧失殆尽,受西方文化影响,汉字也因此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文字”,甚至被当作“野蛮文字”,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改变中国人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将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于广大民众的愚昧无知,而汉字的难识难写,加上汉字所记载的一些封建文化,则被认为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五四运动时期,甚至有人提出:“欲使中国不亡”,废除汉字乃 “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中国曾是古代东亚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中华文化在历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汉字是这一地区的国际性文字,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近代以来,在中国饱受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汉字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纷纷进行文字改革,意欲摒弃汉字,或者使汉字成为一种辅助性次要文字。

同时,一些人试图对汉字进行改革,提出“汉字拼音化”和汉字简化,“汉字改革方案”层出不穷。195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全面推进汉字的简化规范拼音化。

“汉字改革”运动中,还始终存在着一种旨在废除汉字的思潮。这就是,按照某些人的“设计”,第一步先用“拉丁字母”作为“汉字注音符号”;第二步让汉字与“拼音”混合使用(即“一语双文”);第三步最终实现完全用拼音“代替汉字”,宣告“汉字死亡”!(见1952年上海东方书局《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一书第5页)

逆天!这是一个让汉字“安乐死”的罪恶阴谋!“汉语拼音”不能代替汉字,这是关系到中华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早在1958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就说:“首先应该说清楚,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明确汉字为我国法定文字。

图片3.jpg

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没有王永民先生发明五笔字型,如果中国人没有能够攻克汉字输入计算机这个世界难题,那么,汉字被“拼音文字”所取代是有可能的,或者,汉字要与“拼音汉字”甚至英语平分秋色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汉字“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电子计算机成为“汉字的掘墓人”,汉字成了“文化发展的包袱”诸如此类,就决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当然,历史不能设想,也不可逆转,但是,它却可以让人清醒。

为什么是中国人王永民

有专家说,将成千上万个汉字像英文那样,轻松快捷地“盲打”输入计算机,是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就。半个世纪来,世界上为此倾其全力从事研究与奋斗的学者专家多达万人,发表的研究报告试验成果或专利,多达一千多种。可为什么最终摘取这皇冠上的璀璨宝石者,会是中国人王永民?

王永民先生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汉字输入这一科技顶尖级大难题的科学家、发明家。不过,王永民先生是第一个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并通过了35年实践验证的人。他在科研的路上独辟蹊径,处处有奇思妙想,由他定义命名的名词概念,至今成为从业者的基础知识。他以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千万次实验之后,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确立了一整套规则和方法,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汉字输入“必须采用专用键盘”的束缚,开创了汉字输入能直接用标准键盘,可以像西文一样方便快捷“盲打”输入的新纪元,避免了中国计算机产业(PC)的“畸形”!

至今,没人能计算出——因为“不必专门制造汉字键盘”,王永民总共为中国人省下了多少钱!

王永民先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却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他从河南南阳的农村出来,凭大胆创新,逐渐走到中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走向世界。

河南人的确有理由感到自豪——汉字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都矗立在河南。在中华文化史上,河南似乎经常处于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位置。三千多年来,汉字发展史上有“三大里程碑”:晚清时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距今三千余年前的甲骨文,揭开了汉字记录的中华文明史的宏大序幕;东汉时期河南汝南召陵(今属漯河)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当汉字遭遇“生死劫难”之时,又是南阳人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型,成功地使汉字摆脱了被信息时代淘汰的空前危机。

图片4.jpg

王永民先生又是何许人也?

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科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发明协会荣誉副会长。

1943年12月,王永民出生于南召县一个贫农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文盲,家庭条件十分艰苦。王永民说,贫穷是一种动力。小时候的王永民聪明好学,勤于动手,喜欢书法篆刻与诗词,对汉字有很深的感情。中小学时代,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经常代替老师上台讲课,辅导同学们学习。高中毕业时,他的六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9.75分。1962 年,他以南阳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期间,他亲聆华罗庚、严济慈、钱学森等大师们授课两年之久。

然而,在通向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王永民先生并不顺利,他步履维艰,历尽坎坷。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研究所,但要先到辽宁盘锦,在解放军3125部队农场锻炼,种植水稻。两年后赴四川永川,进入解放军1424研究所。不久,他因患亚急性肝坏死被送往重庆第四军医大学住院治疗,一住就是一年。出院后,数年间一直不能正常工作。“无才西蜀图相仕,有志南阳学躬耕”,几经周折,调回家乡,在南阳市科委工作。

当计算机时代到来,有人说“汉字行将灭亡”的时候,热爱汉字的王永民,自觉自己有一份责任。事实上,一开始,他并没有想自己去发明什么汉字输入法,而只是想找一个现成的“输入方案”,解决自己分管的项目——汉字照相排版过程中先行校对的问题。这样,汉字输入,由此作为“卡脖子”的难关凸显了在王永民面前。为了找到现成的输入方案,他跑到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考察,查阅相关资料,可是一无所获。

王永民先生是一位真做学问,做真学问的探索者。凭着深厚的理工学养,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汉字输入绝对不是单一的“文字学”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语言文字、人机工程、心理学、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1978年,他带着几个助手,开始把《现代汉语词典》中1.2万个汉字逐一分解,做成10多万张卡片,从数以百万计的统计记录中,归纳出三百多个字根。因为没有计算机,全靠手工抄写编拣。他从基础理论下手,依照统计数据分析,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字根频度表》,提出了键盘设计的“相容性、规律性、协调性”的三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依此不断地压缩键位的数量,三年间从138键、90键、75键,直到1982年6月,压缩到36键,重码只有70对。

1982年6月2日,王永民的科研生涯出现重大转折。他向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省科委主任的罗干同志汇报了自己的方案,立即受到重视和支持。王永民先生激动万分,流下热泪,当即向罗干同志立下军令状 :“一年完不成成果,我跳进黄河里永远都不再出来!”

1983年春节前,他终于在保定“华北终端设备厂”,完成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汉字输入方案。这就是只用标准键盘的26个字母键,便可高效率“盲打”输入汉字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1983年8月28日,历时5年,熬过1800多个日夜研究成功的五笔字型,作为一项原创性重大成果,通过了河南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鉴定会邀请了汉字信息处理界国内第一流的专家,观看了每分钟输入生稿100多个汉字的现场表演。《英华大字典》主编郑易里先生,在会上激动地说:“从今天开始,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发明的巨大意义,一时还难以估计。”专家们一致认为,五笔字型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

当年9月2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题作了重点报道,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1984年8月,王永民先生应邀来到联合国总部,演示五笔字型输入法。当场每分钟输入生稿100多个汉字,使联合国的官员们大为惊叹!

美国多家报刊,都以“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为题广为报道。直到今天,联合国总部中文处仍在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

1984年10月1日,王永民以“河南省国庆观礼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登上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台。

没有一个人会轻易成功。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之所以能从“万码奔腾”的上千种汉字输入方案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35年下来成为“码中之王”,是他个人的奋斗精神、学识素养、创造能力与历史机遇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成功的发明家,他的成功甚至可以追溯至他多才多艺的父亲,以及他童年时代即开始积蓄的创造潜能、动手能力、钻研精神。今天,也许只有了解他铁杵磨成针般,如何从138键走到26键的艰难历程,只有看看他十多本几百万字的科研笔记,想象一下那一大堆摆弄了5年的12万张“卡片之山”,我们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这一重大发明的来之不易!

2008年,五笔字型获得了汉字输入这个科学技术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在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他颁发了红色的大号证书。

从王永民39岁发明成功到今天,已经过去了35年,他如今已经是75岁的老人。但是,王永民先生从没有停止脚步,始终在专业的最前沿,不断创新。他有50来项国内外专利,他著述的几十种论文、教材、码本、编码字典、诗文等,有1500万字之多。1999年,他又取得“数字王码”的5项专利,发动了“汉字输入的第二次革命”——只用数字键打汉字,并开发完成了套装软件“数字王码·四合一”;近年来,他又将五笔字型的历代三个版本融为一体,推出了“大一统大字符集五笔字型软件”,将汉字输入技术推向了“王码大一统”的新阶段,受到了全世界用户的极大欢迎。

五笔字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采用”五笔字型编码,冠以“XX五笔”的盗版软件,多达几十种!为迎接五笔字型35周年,王永民先生慨然宣布,其最新高级版的“王码大统”软件,向全国中小学校和解放军系统开放,均可免费下载使用;而国内外普通用户,则可享受“一折价特别优惠”。消息传开,好评如潮。

35年来,在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红头文件”的大力推动下,五笔字型已成为在全国、全军占主导地位的“形码”输入法。

1978年算起,40年来,王永民先生始终以传承汉字为已任,心无旁骛,专攻一业,百折不挠,把汉字输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作一个大学问,当作一项毕生的事业,倾注了他40年的全部心血。

2016年王永民荣获了全国计算机行业的国家级最高奖“王选奖”,2017年王永民荣获了在西安举办的《全球程序员节》的最高奖——“功勋程序员”。

图片5.jpg

回顾过去,王永民先生说:“如果要说个人的贡献,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参与了汉字渡过生死难关的科研工作,发明了五笔字型”。现在,经过35年艰苦有效的推广,全国有三、四千万人在使用他的发明,他的发明天天在造福社会。王永民说:“五笔字型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华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从岌岌可危,经过起死回生,到今天重铸辉煌,这是一场伟大的科学活动,我只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是我的荣幸”。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图片6.jpg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在观看教师们制作的课标书时,他意味深长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他还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所谓“去中国化”,必然要“去中国文化”;“去中国文化”,必然要“去汉字化”。对于台湾当局为走“台独”路线所实行的“去中国化”或是“去汉字化”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种,同一文化,同一文字,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决不允许有人处心积虑地推行“去中国化”与“去汉字化”。

另一方面,尽管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王永民先生的不懈努力,原创性地发明了五笔字型,成功地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20年来汉字又陷入了新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得音忘形”,不会写字,提笔忘字!

在中国大面积出现“汉字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只教汉语拼音,不教按字形打汉字的“形码”输入法,致使孩子们在电脑使用中主要使用“拼音输入”汉字,逐渐形成了“拼音代替汉字”的潜意识,“输入”远离了汉字的“字形”和笔画结构,从而造成“不会写字”或“提笔忘字”的严重后果。

汉字的“拼音”只有400多种,而“字形”就有数万之多。如果“以音代形”并任其发展,汉字之“形”将逐渐被淡化,汉字将湮没于“无形”的虚渺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还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如何才能“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千条万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要文化自信,文字自信。我们要让汉字融入高科技,把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打出来”,若不普及“形码”打字,字形渐行渐远,汉字是决然活不起来的!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大属性中,形才是王道,形才是龙头,形才有唯一性!离开了汉字的形,任何“输入法”都无助于汉字传承。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血脉之根。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从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五笔字型诞生35周年之际,让我们携手团结奋斗,不断创新,迎接汉字的春天,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根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理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wh/2018-08-27/52166.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8-28 关键字:文化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