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书记文艺观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文艺观体会
文林墨客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文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揭示了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今后文艺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是今后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这是在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史上,继1942年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著名讲话72年后,第二次由党的最高领导人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文艺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文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方向性、趋势性问题,精辟地阐述了文艺事业发展的理论观点、发展思路、政策主张、具体要求。这些观点和主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对于我们准确鉴别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深刻理解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主席就提出文艺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明确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因此,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容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的问题。如果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其次,准确界定了文艺事业的归属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事业是我们党全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文艺工作如果脱离了党的领导,就会误入歧途,走上变质的不归路,不但会成为人民群众的腐蚀剂,而且会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的工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苏东剧变中,西方文艺所起的腐蚀性、渗透性作用,我们不应该轻易忘记!如果文艺放弃人民、背离群众,就会变成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文艺。适应他们的需要,文艺就会变成充斥着消极、颓废、享乐、色情等内容的堕落文艺,变成充斥着争斗、阴谋、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伤害文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
再次,科学认知了文艺事业的功能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民主革命时期,尽管条件简陋、环境恶劣,但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艺事业生机勃勃。许多优秀的歌曲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像“白毛女”、“保卫芦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净化了他们的思想灵魂,坚定了他们的政治信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左的错误思想时有干扰,但党的文艺事业仍然有了空前发展,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诸如“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等小说;“上甘岭”、“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英雄儿女”等电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抒发了革命的豪情壮志,讴歌了对祖国的深情热爱,文艺的正面引导作用仍然十分有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尽管有右的错误思潮的干扰,但党的文艺事业仍然获得了辉煌发展,有力地传播了正能量,发挥了文艺的主旋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文艺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创作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文艺创作中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针对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倾向性问题,提出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伟大国家、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首先,提出了文艺作品的判断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三个“精”就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作品优劣的判定标准。
其次,指出了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文艺创作的源泉:一是指出了文艺创作的现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因此,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才能了解有用的生动信息、掌握丰富的创作素材,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指出了文艺创作的历史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创作了无以计数的文艺作品,其中不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样的文艺精品。这都为我们当代人进行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素材。
三是指出了文艺创作的国外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世界文明的多元化、文艺作品的多样性,为我国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再次,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文艺工作者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的状况,要求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为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二是文艺工作者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有些文艺工作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缺乏爱国情怀、缺乏是非观念的状况,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三是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文艺工作者跟风头随大流、照抄照搬、题材单一、内容雷同的状况,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四是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文艺工作者缺乏爱心、远离群众、违背历史真实、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要求文艺工作者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对文艺工作者的这些要求,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文艺工作者应牢记在心,贯彻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文艺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文艺工作者吸毒、嫖娼、包养、绯闻不断的状况,高层次、高素养、高境界人才不足的状况,特别是现阶段缺少大师级文艺领军人物的状况,明确提出了“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的重要任务。毛泽东主席当年讲过,要想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邓小平也讲过,什么事情都是人干的,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我国文艺事业要想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这是文艺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首先,科学认定了文艺名家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文艺名家的基本特征:一是文艺名家应该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艺名家的典型代表鲁迅先生,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文艺名家的典型代表郁达夫先生,他的小说集《沉沦》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这些文艺名家都是开创时代先河,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学大家。
二是文艺名家应该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郭沫若、田汉、曹禺、夏衍、巴金、老舍、朱自清、钱钟书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学富五车、人文素养丰厚的文艺名家。
三是文艺名家应该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文艺名家绝大多数都能脱离低级趣味、克服人性弱点、远离庸俗行为,具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其次,明确提出了文艺名家的培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文艺名家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文艺单位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是行家里手。作家协会的铁凝、电影家协会的李雪健、音乐家协会的徐沛东、曲艺家协会的姜昆,都是文学艺术各领域的高手。我们要努力发现更多既在文学艺术某个领域具有很深造诣、又具有很强管理才能的文艺名家,充实到各文艺单位的领导班子中来。
二是要有良好的培养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营造文艺人才的培养氛围,必须净化、清除那些违法违规的文艺现象,整顿、规范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行为和演艺创作行为。
三是要有完善的培养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要健全和完善文艺人才的选用机制、培养机制、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奖励机制,真正形成精品不断、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对创作出更多反映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对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成为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对涌现出更多享誉世界的文艺大师,寄予殷切期望。人民群众也热切盼望思想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的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出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更多德艺双馨、作品丰厚的作家艺术家涌现出来,不仅长久留名于中华民族的文艺发展史册,而且永久留存于世界文艺发展史册。(此文写于2014年10月,未曾发表,是专门为研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而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wh/2016-12-03/41392.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