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生态

打印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试图通过“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即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技术达到“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目的。为此,我们从自然农法思想探讨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的建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自然农法的基本思想评述

  自然农法是日本自然学家和哲学家冈田茂吉(1882-1955)于1935年提出的。他指出,农民种庄稼要和自然协调一致,主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自然农法充分强调利用自然系统机制和过程培育土壤,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内部资源”。20世纪70年代,另一位日本学者福冈正信主张,人类要“与自然共生的农法”,并确立了“不耕地、不施肥、不用农药、不除草”的农法法则,发展了自然农法。冈田茂吉去世后,他的追随者们先后成立了冈田茂吉协会、“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基金会”和“自然农法国际研究中心 ”,并相继设置了大仁、名寄、大恒三个农场,以此作为自然农法的研究、推广、培训和示范基地。目前,除了日本以外,美国、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都设立了有关研究机构。中国也积极研究自然农法,相继在山东、陕西、海南等地建立了以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为主的省级自然农法示范基地。

  自然农法在理论思想上主张:(1)自然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相联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既有食物链,也有物质循环,处于反复不断的、不生不灭的运动之中。(2)自然就是资本,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更多地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对抗,尽量少或完全对自然“不为”,实行“无为农业”,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不污染空气、水、土壤和农产品为原则。(3)现代技术应用的失误在于“以人的方法取代一切,无视大自然的力量,就连土壤的本质、肥料的性能都搞不清楚……”。在此情况下,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改造、进行所谓的培育,只不过造成自然界的混乱,中断了物质循环,导致自然系统崩溃灭亡。人类从单一的目的出发,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自然的,必须融于自然,将自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整体上把握自然。(4)农业作物和农业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动植物的价值是相等的,相互关系是互惠的,不存在谁为中心地位的问题。“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员而已 ”,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石头和花木是平等的。自然中原始存在的一切可食物,凝结着一切味觉、滋味、妙味,“自然之中是不容许人的标准、人的取舍、人的选择、人的烹制、人的搭配存在的。”

  自然农法在研究方法上提倡实证研究,福冈正信身体力行几十年进行自然农法的研究、实验和推广工作,遵循严谨的科学实验方法,获得了大量的实验资料。为了尊重自然,他充分了解自然,包括对土壤、天敌、生物生理的了解。在对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后,认为作物高产的影响因素包括日照、温度、湿度、风力、土壤养分以及作物自身的吸水力、叶片气孔开张度等等,提出为提高产量仅仅进行光合作用的研究是不行的,应该进行“宏观的群体生态学研究以及水稻生理学的研究”才能找到高产的理论基础。他所建立的不耕作、不施肥、不治虫、不除草的“免耕法”和“无为”体系,恰恰是在几十年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所提出运用自然天敌治虫,以草治草的技术也是其长期实证研究的成果。

  自然农法在对技术的认识上主张,农业技术的本来目的是“生产出人类维持生命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作物”,解决“人类健康和民族存亡问题”,使人们食用自己生产的绝对安全的粮食。农业技术应该使人接触土地、亲近自然花草,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在其中“寻找生命的源泉”它所追求的是伐木歌声、插秧歌声和秋收的鼓声。自然农法在技术上要求完全不加入人类智慧和行为,绝对禁止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用经过腐熟、净化的秸秆、人畜粪尿、绿肥等有机肥培肥土壤;利用天敌、天然物质和物理、机械等方法防治病虫害;采用轮作、作物覆盖和以草压草等措施防除杂草;尽量少耕作或不耕作等等。

  自然农法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短时间内产量难以提高,忽略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展所带来的大量非农业人口问题,忽略了现代农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其历史必然性。但是,自然农法蕴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它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模式;它批判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化学化、工业化、集约化和单一经营的弊端;它的建立在生态哲学思想下的节约生物资源的农业技术模式,为建构新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提供了一个翔实的实验案例。

二、现代农业技术的弊端及其理论根源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诞生,“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气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古老的农业技术被这三个杠杆摇撼,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质变。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开始推广使用,蒸汽动力开始用于农业生产,人工肥料开始使用,人工杂交培养了新的作物品种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技术知识形态逐渐由传统经验型知识转为科学实验所形成的实证型知识。以上农业技术质变的根本是“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创造了新的农业文明,奠定了工业社会的基础,也形成了科学知识至上、技术至上、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以机器取代了一切关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发生了飞跃式的质变。化肥的开发和利用、以农业机械为代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改革、遗传法则的发现和动植物品种的改良、农药的发明、农产品保存和加工技术的改进、种植方法和农业经营管理方法的改善等等,使农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满足了人的发展的需要。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种种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规模的无限扩大,如土地连片、大群动物饲养导致动植物生命力的减弱和病虫害多发;农业外部投入包括资金、能源和化学产品不断增加,这些投入常常以经济效益衡量其投入的成败,或者以不可降解的物质投入导致农业产品和环境污染;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导致不可再生能源危机;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人的枯燥乏味、土壤板结、动物生存境况恶劣;农业新品种不断创生越来越符合人的极端要求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紊乱。这种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依靠石化能源投入提高农业效率的技术体系常常称之为常规农业技术,或石油农业技术。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以下理论根源:

  第一,常规农业技术在机械论的世界观统治下,割裂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农业产业内部及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形成了机械的、人类中心的自然观。现代常规农业技术主要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征服和大规模改造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理论源流于“支配自然的思想”,也就是用“知识就是力量”即科学来驾驭自然,构筑人类的理想王国。尤其是笛卡儿的 “我思故我在”意喻了从一切物质独立出来的人类主体和精神的独立,以及人与自然分开,以自然为改造对象。如此形成了一种机械的自然观,将自然视为物质及其运动,动物和植物也被视为机械。农业技术的合理性,更加关注计算、思考、理性、本质、计划等,人们更加重视农业技术的经济合理性,以一连串的经济指标构成了农业技术合理性的判断体系,使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必须面对的超越了善恶的冷酷现实。常规农业技术只重视效率,轻视了农业技术对象(动植物)的可爱和有趣,自然的魅力和农事的魅力基本上都消失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高度分化和割裂,人类失去了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本来能够获得的智慧、对自然的敬畏、惊奇与感动、关怀、祈祷、对自然和劳动的感激等等。建立在机械的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常规农业技术原理及模式,忽视了生态学这一基础,存在潜在的致命缺陷,其机理是通过分裂、分化、分解、分割的方式将复杂的自然事物变为单纯物,然后又将这些单纯物重组为符合人的需要的复合物,这是机器文明的设计思想。这种技术方式只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违反了自然过程的流动性、循环性、分散性、网络性,割裂了技术活动与自然生命的统一,干扰了自然过程的多种节律,破坏了生物圈整体的有机联系。

  第二,常规农业技术以狭隘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所信奉的信念是,对自然的认识意味着对自然加以统治,因而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循环性。受商品化和工业化思想的影响,这种价值观以人的法则为尺度,单纯从人的利益出发设计技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的需求,对所谓经济效率和表面上的生活舒适的过度追求,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从自然界谋求最大收获量。把自然资源视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而任意索取,使自然的包容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都达到了极限,人的生命和生活受到了新的威胁。常规农业还把把自然资源视为是无价的、无主的,是人类可以无偿使用的财富,随意的挥霍浪费无损于使用者的利益。

  第三,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和化学化形成了农业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技术理念。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结构的破坏及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其治理也仅仅是采取末端治理的模式而不是从源头全程治理。现代常规农业是建立在高能耗(农药、化肥等)投入基础之上,忽略了许多由生物控制的自然过程,在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的同时,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副产品污染了环境,产生的后果正在威胁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如生物多样性、石化燃料等)。常规农业技术追求工业化的效率,其技术的组织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生产目标是单个过程的最优化以及更快更大地取得经济效益,而线性的、非循环的工艺是简约化、定常化的,单纯地要求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而不考虑物质能量的投入产出比,因而在生产工艺上形成“原料-产品-废料”的运行模式。

  显然,现代常规农业技术思想背离了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紊乱与失衡,呼唤新的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自然农法提倡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就是利用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意志,构建了人与自然实现均衡的技术体系。

三、循环农业技术的产生及其哲学基础

  循环农业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探索出符合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农业循环产业链活动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建立了一种具有互生的生态食物链、安全绿色的农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无废物、保持水土、延长生产链等特征的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思想破除了长期统治人类思想的机械论世界观,建立在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基础上,是基于整体的观念、生态价值观、生态平等的生态伦理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把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与生态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多层次利用的原理,以及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良性循环的原则,将现代技术与农业开发、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于生态,着眼于发展,变环境末端治理为生态工程建设,头开始就要减量化、再使用、再资源化,将生态环境视为农业生产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其保护就是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力。

  自然农法思想批判了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的弊端,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模式,实践了节约生物资源的农业技术模式,为循环农业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验案例。

  第一,自然农法思想认为“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员而已”,强调以客观、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的新型关系,这是循环农业技术的自然观基础。自然农法的自然观遵循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在对近代科学农法进行了全面的反省之后,借助于老子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哲理而逐步形成的,人不过是自然万物的一分子,反对人类妄自尊大。提倡“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要求人类效法自然、顺从自然,使天地万物都处于不受人类妄加干预的自然和谐状态,以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从敌人到榜样,从榜样到对象,从对象到伙伴”,与自然保持伙伴关系,这正是现代人的共识,也正是人们所着力追求的目标,它的内涵就应是海德格尔所表达的人与大地(自然界)的相依为命,须臾不可分离的状态;也就是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的意境。人类与自然保持伙伴关系实际上就是要求人能够使感性与理性统一、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统一、对自然的认识与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得到统一,因而也就是自然观与道德观的统一,即要求人们跨越社会与自然的界限,超越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将对自然的研究与对社会的思考结合起来,将道德思维从社会领域拓展到自然领域。

  第二,自然农法将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抓住自然和人类的本质,主张不要分解自然”,整体的自然不是简单的泥土、石头、树木的相加,整体与部分互为基础,整体的自然才是真实的自然,这是循环农业技术的生态整体观基础。自然一旦被分解,“从分解的瞬间开始,部分已不成部分,全体已不是全体(具有活力的内在世界)”,传统农业技术是对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生物生长过程的有意识的利用和强化,这时就已经出现了生态技术思想的萌芽。而生物的繁殖生长过程是受自然界中各种生态因子制约的,因而古人很早注意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就一直受“天时、地宜、人力”观的指导,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参则惑矣”,指出只有天时(气候因素)、地宜(地理条件)、人力(劳动过程)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明清时期又出现了“物宜”思想,开始注意到生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实践上逐渐形成了由倒茬轮作的耕作技术和绿肥作物栽培的施肥技术构成的独特的“以田养田”技术,即在利用土地同时,使地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形成了农业生态技术的早期形态。

  第三,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外部资源的投入和农业资源的流出,加强农业资源的循环流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内部资源”,是自然农法的根本原则,这是循环农业技术的物质、能源循环基础。自然农法认为“不同生物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活体系”,任何生物都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食物链之中,“不停地循环运动,形成自然界的生物圈”。物质、能量在这个循环中,经过植物—鸟兽—食肉鸟兽—微生物的过程回归大地,又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物各司其职从而使地球确保美观、整洁,人类出于自我需要,以自然生物圈中的异端者的身份强行干预这个过程,打乱自然秩序或者以人类创造的物理、化学方法维持自然秩序,都可能造成公害的发生。自然农法接受了老子的警告,依据老子的自然循环论的思想,认为地球是一个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依照自然顺序,形成食物链。由此使地球上的能量流以物质循环的方式,处于反复不断,循环不已的运动之中。一旦人类不顾一切地插手自然,就会对大自然的生物链条造成严重破坏。自然农法满怀信心,认为未来的农业将是自然农法取代科学农法,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自然农法是自然之道,无主观的省力之道”,“其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无’字”,“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遵循自然的内在法则,根据客观的实际条件而采取适宜的行动。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按照人类目前的和长远的需要以及生态系统维持和进化的目标来设计,认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保护,有限的资源是有价的,应当有偿使用自然资源,提倡以既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为尺度,力图兼顾现代人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利益。循环农业技术的物质、能源循环利用,不仅对农业内部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外部资源的投入,尤其是杜绝不可再生和不可降解资源的投入,同时对农业内、外部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建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要用农业生态技术代替农业常规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控制在某一生产阶段内,减少污染排放,使农业副产品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

  自然农法的本质是遵循自然的哲理,正负面效应是技术的基本属性,人类对自然的每一种行为都要慎而又慎,不能“局限于一定时空状态下作善恶、功过之判断”。“自然农法不是放任农法,而是高度利用生物系统的农法”,其思想是对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现代农业的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完全回到传统农业上去,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技术中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说自然农法的技术思想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对建立现代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具有指导意义,它折射出现代文明的缺陷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促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思考,其内涵已经超出传统农业科学的范围,而且,它与世界环保主义结合起来,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在现代科学技术文明条件下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将会成为建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坚实的思想基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st/2013-07-30/22213.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7-30 关键字:自然农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